北京一招聘平臺員工售賣簡歷信息,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2020-12-21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吳淋姝)12月4日,第七個「國家憲法日」當天,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在「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上表示,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過去主要以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傳統靜態信息為主,如今,包括徵信、定位、行蹤軌跡、住宿、房屋產權在內的動態信息被收集、洩露的情形亦時有發生。

12月4日,北京三中院召開「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北京三中院供圖

12月4日上午,通報會上,北京三中院稱,自2013年7月至今,北京三中院及轄區法院共受理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公訴案件75件,涉案人員達104人。

其中,一起「招聘平臺員工售賣個人簡歷信息」的案例顯示,2016年3月至10月,北京某諮詢有限公司員工申某、李某利用該公司的漏洞,私自將公司的15萬餘條個人簡歷信息非法出售或提供給他人。其中,有10萬餘條被餘某某非法獲取。同年10月20日,申某、李某、餘某某被抓獲歸案。

申某、李某因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一審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罰金人民幣30萬元和有期徒刑1年6個月,罰金人民幣5萬元。餘某某因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罰金人民幣10萬元。

後申某、餘某某提出上訴,北京三中院經審理後,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通報會上公布的「物業員工竊取業主信息」案例顯示,2014年1月至3月間,歐陽某與徐某多次接觸,商談購買北京某小區的業主信息。後徐某夥同其他3名被告人,於2014年3月的一天,非法進入其所在單位——朝陽區某小區物業公司,從公司電腦上竊取業主信息4000餘條,並以人民幣4000元的價格出售給歐陽某。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包含歐陽某在內的上述人員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且情節嚴重,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歐陽某等人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1年至有期徒刑1年不等,並處相應罰金。後歐陽某、徐某提出上訴。北京三中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於2017年發布的《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顯示,「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帳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5元一份出售16萬份簡歷
    一份寫滿個人信息的簡歷值多少錢?  7月5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案。該案涉及公民個人信息達16萬餘份,這些個人簡歷一份被賣5元左右。  記者從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獲悉,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陽法院第二次開庭審理。
  • 壹現場丨北京三中院:快遞公司、外賣平臺成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
    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市三中院召開的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上獲悉,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成為日益嚴峻的課題。目前,我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手段以網絡為依託,呈現多元化、科技化、隱蔽化發展趨勢。
  • 是誰在倒賣你的求職簡歷?什麼人在購買簡歷信息?
    還有知情人士表示,簡歷信息洩露也可能是招聘網站出現了「內鬼」。中新經緯在採訪過程中,就遇到一位自稱是某招聘平臺內部員工郭江,他表示可以通過內部方式開通後臺帳號,下載全國任意城市的求職人員簡歷。  郭江透露,他的客戶並不是真正有招聘需求的企業,而是一些經營網賺或者刷信譽的公司,還有賣A貨的(商家),而這些客戶需要的幾乎都是兼職簡歷資源。  「我不關心他們拿這些簡歷幹什麼,我只負責開戶出來。我給客戶開戶之前,客戶必須提供真實的信息,因為北京總部會審核。但客戶拿這些簡歷去幹什麼,我們怎麼能監控得了?」郭江說。
  • 杜絕簡歷倒賣 招聘平臺責無旁貸
    據報導,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相比線下人才市場招聘,線上求職已成主流方式。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求職者往往會在多個平臺註冊,簡歷中的信息也會比較詳細,包括姓名、電話、受教育背景、職業經歷、薪酬意向等等。一旦發生洩露,對個人影響極大。
  • 孫某涉嫌詐騙罪、尋釁滋事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一案一審辯護詞
    金翰明:詐騙犯罪案件辯護律師、廣強律師事務所詐騙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秘書長某市人民法院暨本案合議庭:廣東廣強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孫某及其親屬的委託,指派金翰明律師擔任涉嫌詐騙罪、尋釁滋事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一案的孫某一審階段的辯護人。
  • 個人信息洩露防不勝防 大數據公司爬取簡歷現象頻發
    另一款產品「愛夥伴」則是一款可以監測員工離職動向的工具軟體,它可以監測到員工更新、投遞簡歷等動作,以及員工簡歷被HR、獵頭查看次數等信息。  用一本黑的話來說,無論你是準備跳槽還是被獵頭相中,都會被實時監測並推送給現單位相關負責人。
  • 瞭望|求職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招聘平臺難辭其咎
    文 | 李松在網絡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不少有此遭遇的應聘者懷疑,自己的個人信息已被倒賣。近日,媒體記者調查發現,簡歷倒賣已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有些不法分子在招聘網站上註冊了空殼公司,以此套取求職者的簡歷。但更多不法分子是通過黑客以及招聘平臺員工中的內鬼,用「提取器」「採集系統」等外掛工具,從正規招聘網站、郵箱非法批量抓取下載。這已成為簡歷洩露的主要渠道。
  • 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記者梳理這些案件,發現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典型案例一單位犯罪!為電話推銷獲取公民信息為了電話推銷而侵犯公民信息,不僅牽連員工「受過」,單位也難逃刑責。
  • 合肥一公司董事長及員工十人受審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10萬餘條
    設立「戰區」開展營銷,要求業務員廣泛收集潛在客戶信息,還授意員工將所掌握的客戶信息通過網際網路與他人進行交換,以獲取更多客戶信息……近日,蜀山法院開庭審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合肥一家公司被控非法獲取或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10萬餘條,該公司董事長及員工等10人出庭受審。
  • 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成信息洩露重災區_新華...
    記者梳理這些案件,發現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洩露了啥:徵信行蹤住宿房產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被洩露  從信息特點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
  • 安徽明光一被告人被判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一男子利用GPS定位器,多次對他人行蹤進行定位,並實施跟蹤、偷拍。近日,安徽省明光市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裴某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5000元。2019年春天,裴某與王某通過微信聊天結識,之後兩人交往發展成情人關係。
  • 洩露事件屢見不鮮 應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該院副院長辛尚民說,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既是我國憲法人權保障的要求,也是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下的現實需要。為了維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我國刑法特別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嚴懲伸向公民個人信息的黑手。
  • 虛構招聘信息誘騙簡歷販賣給境內外賭博、詐騙集團 四川警方查獲...
    封面新聞記者 鍾曉璐近日,四川警方打掉了一虛構招聘信息誘騙求職者隱私信息並販賣給境內外犯罪集團的犯罪團夥。1月5日,四川省公安廳公布了包括此案在內的「淨網2020」專項行動十大典型案例。2020年6月,綿陽公安機關經過數月偵查,成功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打掉一個以買賣、偽造公司營業執照為手段,通過註冊、買賣「58同城」帳號虛構招聘誘騙求職者簡歷,獲取公民隱私信息並販賣給境內外下遊犯罪集團謀取非法利益的犯罪團夥。
  • 買賣微信號 男子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批捕
    買賣微信號年「賺」20餘萬男子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批捕華聲在線12月13日訊 聽說過高價收購舊手機、二手車,現在竟然還有人高價收購微信號,驚訝之餘是不是很心動?今天,記者從衡陽市石鼓區檢察院獲悉,嫌疑人陽某某販賣微信號,獲利20餘萬元,因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批捕。2019年6月,高中畢業的陽某某偶然在網上發現,收購的微信號轉賣出去可以獲取高額收益,便開始用盡心思仔細琢磨如何通過網絡實施買賣微信號交易獲利。「我通過加微信群、或是發廣告等多種途徑從上線手中購入微信帳號。」
  • 非法爬取簡歷、網貸、淘寶……還有啥信息不扒不賣
    以「簡歷售賣」、「簡歷下載」為關鍵詞在QQ群中搜索,就能找到多個出售58同城、智聯招聘等知名招聘網站的簡歷信息的QQ群,最大的群人數有上千人。而在貼吧、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不少公開出售智聯招聘、58同城、BOSS直聘等招聘網站上個人簡歷的帖子。
  • 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 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
    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
  • 圓通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背後:不僅快遞,你的簡歷也被賣了
    來源:新京報網記者:李大偉被圓通快遞內鬼洩露的四十萬條公民個人信息只是龐大信息販賣江湖的冰山一角。11月16日,新京報貝殼財經獨家報導了圓通多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一事,引起大眾對於個人隱私安全問題的重視。
  • 獵頭公司非法獲取公民信息2億多條 說不定就有你的簡歷
    ,如「淨網2號」專案破獲全國首例打擊交易式蘋果代充庫存系統案,「淨網6號」專案破獲全國首例打擊跑分平臺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淨網7號」專案破獲全國最大的打擊非法提供內部通訊錄和個人簡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有力震懾犯罪分子,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 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律師說法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相關人員均可能涉及違法 11月2日,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輸入關鍵詞「出售簡歷」進行查詢,搜索出11篇相關裁判文書。 2018年10月,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孫康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判決文書顯示,2014年12月起,孫康先後就職多家公司,負責簡歷銷售工作。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軟體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2018年10月,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孫康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判決文書顯示,2014年12月起,孫康先後就職多家公司,負責簡歷銷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