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不過超市 北京國營老百貨會城門商場將關門

2020-12-24 聯商網linkshop

  對於會城門附近的老住戶,這個秋天多了一絲告別的寒意。

  儲藏了幾代人生活回憶的62歲的會城門商場,迫於經營壓力,將於11月底和老街坊們告別。北京的國營老百貨商場又將減少一家。

  走訪
  街坊忙囤貨 買30件秋衣秋褲

  會城門商場位於海澱區北蜂窩路16-1號,歷經多年風雨,門口招牌的背板都已經褪色,和「鄰居」們光鮮的門臉兒形成鮮明對比。

  300多平米的營業面積,囊括了鍋碗瓢盆、針頭線腦、鞋襪布匹、五金配件更像是個國營雜貨鋪,讓人感覺仿佛時光倒流。這裡延續了舊式的櫃檯式經營,結帳時算盤噼啪作響。

  附近鐵道部、鐵路局的職工家屬院以及羊坊店、空軍大院、蓮花池等地的不少居民都是它的老顧客,逛會城門商場已經成習慣,甚至是生活的一部分。

  商場要關門的消息傳來,這些老顧客們坐不住了。記者探訪時發現,會城門商場的顧客多是中老年回頭客。

  一位家住黃亭子50多歲的阿姨,近日在這裡一口氣購買了30多件大號小號的老式秋衣、秋褲。「這肥襠秋褲穿著舒服,超市根本沒賣的,自由市場的東西又不放心,還是在這兒買讓人放心」,阿姨說,「可惜就要關門了,得趕緊給家裡老人備點兒貨,以後上哪兒買去?」

  探因 
  拼不過超市 人均月入兩千多

  70年代出生的陳鳳根1992年來到會城門商場實習、次年轉正,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一晃22年,當年的小陳變成了陳經理。

  老店的時光進入倒計時,陳鳳根的臉上寫滿不舍與無奈。

  坐在辦公室一張磨得發亮的三屜桌前,陳鳳根講起往事:會城門商場始創於1952年,當時叫合作社,屬全民所有制,1999年改為股份合作制。

  商場之前是一座大棚建築,相鄰的還有國營會城門照相館、副食店,但上世紀90年代陸續關張,只有商場存活下來。

  1995-1996年是會城門商場的「巔峰時期」,當年老百姓都認這裡的百貨。隨著超市陸續進駐北蜂窩路,老店的經營每況愈下。記者看到,北蜂窩路共有華聯、超市發、順天府三家超市,難怪老店最終敗下陣來。

  此外,小商品雖說方便了百姓,但一天賣不出多少錢,利潤越來越低。老商場有12名正式職工,人均月收入只有2000多塊錢,能堅守到現在,「只能是喝粥度日」,陳鳳根這樣形容。

  陳經理透露,從9月份開始,會城門商場便不再進貨,把剩餘庫存清空後,預計在11月底關張。

  老年顧客多 轉型網店不可行

  陳鳳根也曾考慮擴寬銷售渠道,比如開一家網店或微信銷售平臺,但考量之後認為並不可行。

  陳經理坦言, 60-90歲的老年人,是會城門商場的消費主力,佔營業額的2/3。前兩年國貨回歸,也吸引了一些70後和80後,但他們多是來故地重遊拍照留念,90後單獨前來購物的很少。

  因中老年顧客實在太多,而他們網購、用微信的並不多,且店裡銷售的東西太小,比如一根針、一盒擦臉油還不夠送貨成本,因此只能放棄。

  陳鳳根介紹,一般以地名命名的百貨商場,都是最初居民區的配備。在老城區還存在一些,而會城門商場,或許是海澱區撐到最後的一家老百貨店。「這些年,很多老百貨商場,合的合、並的並、沒的沒。」陳鳳根說。

  懷舊
  那雙樣品鞋 一擺20年

  隨著商品一點點被清空,幾代人的回憶隨之被帶走。家住會城門的徐陽1984年出生,老店伴隨她長大成人。小時候每逢寒暑假,她就在商場買遊戲卡,招待來家玩的小夥伴。小學時有兩雙草莓圖案的白球鞋,就是爸爸從會城門商場買給她的。

  鐵道部宿舍的居民範潔女士,和會城門商場同歲。她記得小時候家人在家門口的會城門商場為老人買布鞋、棉鞋,扯布做被面,以後這些將一去不復返。

  範女士的兒子小時候喜歡足球,京字牌的膠釘鞋一個月就能踢壞一雙,為此她沒少往會城門商場跑。這樣的球鞋現在還能在會城門商場買到,櫃檯上紅白相間的一雙樣品鞋已經擺放了20年。

  盤點
  上千國營百貨店如今已屈指可數

  記者統計,北京現在仍在經營的老百貨商場已經所剩不多,如大方百貨、虎坊路百貨、永安路百貨、地安門百貨等。

  始創於1958年的永安路百貨商場,是北京市碩果僅存的幾家老百貨商場之一,總經理喬燕雄先生介紹說,像這類老百貨商場,大部分是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最多時北京市沒有上千家、也有數百家,分屬供銷系統和百貨系統。

  如今,老牌百貨店面臨著人工成本、房租、拆遷等等複雜問題。一些老店關門,像天橋商場這樣的知名百貨店,雖然沒有關門,但經營模式已經改變,改行銷售民俗特產。就連永安路百貨商場也在壓縮傳統國貨的份額。

  直到今天,北京依然延續國營管理經營模式的老百貨店已屈指可數,估計只有5家左右了。
  (來源:法制晚報 作者:崔毅飛)

相關焦點

  • 新街口百貨的涼蓆、燕豐商場的副食……北京老百貨如何「倚老賣老」
    3月,位於西長安街的29歲的長安商場清倉閉店改造;6月,27歲的賽特購物中心閉店;8月8日,年近古稀、曾數次轉型均告敗的天橋百貨將開啟第二次拍賣,這次3.81億元的起拍價比起6月份流拍的4.48億元起拍價降低了15%,未來的天橋百貨何去何從還是個謎。不過,北京仍然有一些老百貨店自帶流量,成為區域百貨的亮點。
  • 北京海澱區甘家口大廈已經開始清倉:老百貨商場很可能一去不復返
    2019年8月,北京海澱區甘家口大廈已經開始清倉,本次清倉的名義上是為了「升級轉型」。清倉的時間將有持續到2019年10月初。甘家口大廈已經建成20年的時間,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座大廈的位置不佔優勢,並非位於能聚集人氣的商業中心。
  • 新街口百貨的老傳統、燕豐商場的情懷……看北京這些老百貨的生意經
    3月,位於西長安街的29歲的長安商場清倉閉店改造;6月,27歲的賽特購物中心閉店; 8月8日,年近古稀、曾數次轉型均告敗的天橋百貨將開啟第二次拍賣,這次3.81億元的起拍價比起6月份流拍的4.48億元起拍價降低了15%,未來的天橋百貨何去何從還是個謎。不過,北京仍然有一些老百貨店自帶流量,成為區域百貨的亮點。
  • 西安國營老商場「倚老賣老」 64載堅守歲月待客來
    黨田野 攝中新網西安12月6日電 題:西安國營老商場「倚老賣老」64載堅守歲月待客來作者 黨田野 張一辰掀開厚重的棉門帘,64歲的姚芳像往常一樣走進鹹寧路百貨商場。在這家與自己「同歲」的國營商場裡,姚芳幫母親買過頂針,為兒女買過糕點副食,這次她想買幾盒鬱美淨面霜,寄給在外求學的孫女。「我們曾經用的那些『國貨』,在很多商店現在都看不到了,只有這裡才能買到。」姚芳告訴記者,經常逛老店買老貨,並不代表自己過時,她只是更喜歡這種懷舊的感覺。圖為顧客正在挑選商品。
  • 老百貨商場裡有情懷
    走進位於西安市鹹寧中路的鹹寧商場,時光仿佛一下回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木製貨架、玻璃櫃檯、花花綠綠的布匹、老花鏡、棒棒擦臉油……這些在其他商場早已銷聲匿跡的物件,在這裡卻能找到。
  • 北京天通苑最老超市關門 競爭激烈超市轉型
    北京天通苑最老超市關門 競爭激烈超市轉型來源:聯商網2014-03-17 10:42  雖然已經在天通苑紮根兒12年,但隨著各大超市陸續入駐,天通苑年頭最長的大型超市「小西單」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從明天起,「小西單」將和居民作別,變身服裝店,僅留一百餘平米的便利店,這引得天通苑的老街坊們有些不舍。  探訪生意冷清「小西單」今晚關張  天通苑西單商場是苑內引進的第一家大型商場,2002年11月正式開張,被苑裡的居民親切地稱為「小西單」。
  • 北京長安街沿線老百貨集體「變臉」
    作為北京首家也是最後一家百盛購物中心,復興門百盛將於下月進入調改期,近日已經開啟大力度促銷。 記者走訪了解到,百盛北樓的商戶將併入南樓經營,北樓封閉改造後或將轉型寫字樓。其實,由於業績下滑,近年來百盛一直在中國收縮業務,位於太陽宮的百盛商場自2016年閉店後,已經轉型寫字樓。
  • 北京西單商場開始為期三年的第三次改造:市中心老百貨要再造輝煌
    2019年7月中旬,北京市西單商場宣布了進入三年的改造期,這也是西單商場的第三次全面的改造。其目標也非常簡單,北京市中心的老百貨要再造輝煌。從北京西單商場改造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傳統的百貨面對著巨大的壓力,而整體的商場(包括百貨、購物中心)又受到了網購的壓力。北京西單商場改造計劃長達三年,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瞬息萬變,整體的改造計劃也有很多的變數。下面就是北京西單商場附近的地圖。
  • 北京最後一家老百貨商店
    小北拍攝而引領這波「復古」之風的,便是位於西城區永安路的國營老百貨——永安路百貨商場。小北拍攝2008年,時任永安路百貨經理的喬燕雄在去上海旅遊時發現了蛤蜊油這款經典產品,遂聯繫進貨,在這之後,北京幾家特色老商場開始相繼進貨。
  • 【中國故事】「最後的」國貨商場——甲子之年會城門[組圖]
    會城門商場位於北京市海澱區北蜂窩路,佔地300平米,一層是商場,二層是辦公區。她的發展史可謂是中國經濟變革的縮影:1952年剛開張時是集體所有制的合作社,1958年有了國營的「會城門商場」,1999年又改成股份合作制,2014年11月底,這個62歲的國貨老商場就要關張了。  針頭線腦、砂鍋盤碗、衣褲鞋帽、針織布匹、五金搪瓷......一百來平米的商場內幾乎能找到所有的家庭必備品。
  • 北京60年國營老麵館關門:最後1天食客擠爆小店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嘗嘗老北京的軟炸丸子、麻豆腐,吃一碗純手工刀削麵,再與國營招牌合個影,這是近一月來前門新成削麵館食客們必做的事。  昨天,這家有60多年歷史的麵館最後一天營業。目前麵館的幾位老員工都已年過六十了,打算就此退休。店裡的幾個老物件,包括招牌、老式八仙桌,他們將一併帶走,留的都是老街坊們滿滿的回憶。
  • 上海老百貨的前世今生
    上海老百貨曾經在歷史的畫卷上書寫過輝煌,然而如今多數因為些許原因關門歇業,仍有一些始終矗立著。如上海第一百貨商店,從建國後的第一家國有百貨零售企業,已悄然轉變成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最初成立於1951年,是淮海路上第一家國營百貨。1996年4月,第二百貨商店和香港永新百貨有限公司合作投資成立了二百永新。
  • 北京又一家老百貨迎來轉型:甘家口百貨商場承載了我年少許多回憶
    【春明敘舊】近日看到一條新聞:繼長安商場、賽特、藍島大廈等老牌百貨商場紛紛宣布改造升級後,京城又一家老百貨迎來轉型——有著近20年經營歷史的甘家口大廈啟動升級計劃。據說,轉型後的甘家口大廈「將朝著打造社區生活中心,完善社區服務功能的方向發展」。
  • 北京華聯BHG精品超市蘇州2店先後關門 稱為暫時調整
    最近,市區兩家精品超市先後閉門歇業,讓不少消費者感到很突然。  市民出差一個月,超市沒了  家住石路的俞女士昨天向記者反映,她家附近一個大型購物中心內開設的北京華聯精品超市突然關門歇業了,現在她不知道自己手頭的會員卡還有沒有用。「我就過年後出差了一個月,前兩天回到蘇州,突然發現這家超市關門了。」
  • 北京長安商場閉店,向顧客發棒棒糖,29歲老百貨將轉型成什麼?
    已經營29年的長安商場昨晚8點正式閉店,進入升級改造期。據商場相關負責人介紹,外立面裝修將於8月底結束,預計超市9月率先營業。整個項目1-5層的裝修調整力爭於今年底竣工。改造後經營模式將以「社區商業」為主。
  • 北京十裡堡西單商場停業兩年多 如今「變身」萬科時代廣場
    停業後的十裡堡西單商場將來會是什麼?這個答案正式揭曉。樓下商場、樓上辦公的萬科時代廣場周五正式在十裡堡亮相,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劉肖表示,未來三年,北京萬科每年將投入100億元用於存量資產改造。萬科時代廣場熟悉十裡堡的人都知道,朝陽路八裡莊原有一個北京印染廠,2010年,作為老百貨西單商場回歸北京市場後的首家分店,十裡堡西單商場在此開業。然而,由於自開業後便經營表現欠佳,2016年1月,十裡堡西單商場正式停業。同年,北京萬科以基金方式收購該項目。老商場將來會變成什麼?
  • 西安鹹寧百貨商場歷經64年風採依舊 老牌「棒棒油」至今在售
    在西安,百貨商店不少,但是有著六十多年經營歷史的老百貨商店絕對屈指可數,而國營鹹寧百貨商場就是其中之一。圖片來源:華商論壇網友山海風如今大多去超市購物的人,進門後一般不是推個小車就是拿個購物筐,選好物品出門前結帳走人。而在國營鹹寧百貨商場卻是不一樣的購物體驗。
  • 實探南山海雅繽紛廣場:16年老百貨如何轉型購物中心?
    據了解,南山海雅繽紛廣場位於南海大道商業文化中心,前身為海雅百貨南山店,總建築面積3.8萬㎡,營業面積3.5萬㎡,商場於1999年開業,是深圳市最早的、單位面積最大、商品最齊、品牌最強的百貨商場之一。2014年,海雅繽紛廣場斥資2.8億元開啟轉型升級,加建兩層後,經營樓層達9層,總建築面積約5萬平方米。   時隔三月,這座「老百貨」如何轉型?效果如何呢?
  • 北京天橋百貨流拍背後:壓垮老牌百貨商場的究竟是什麼?
    作為全國第一家股份公司,北京的天橋百貨因借款合同糾紛被拍賣,起拍價4.48億元,但卻遭遇流拍。在72小時的網上拍賣過程中,5415個人「圍觀」了標的,72個人「關注」了標的,但無人出價。在這樣的消費者傾向之下,百貨商場是否處於中心城區反而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足夠的停車空間,以及商場提供的服務業態是否多元化。並且,即便是在某一項分支業態上,消費者也期待更多選項,比如餐飲要既有各式中餐,又有標準西餐,甚至日料韓餐也各有人愛。在商品零售方面,涵蓋品牌要廣。
  • 樂天將出售在華全部超市?樂天門店客服否認關門說法
    樂天將出售在華全部超市?  樂天門店客服否認關門說法 但超市內幾乎沒有顧客資料圖:樂天瑪特。  昨天有消息稱,樂天瑪特因業績慘澹、不堪重負,最終決定出售在華超市。此前,樂天曾多次被曝光擬撤出中國市場,但均被公司官方否認。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調查發現,北京一些樂天超市仍處於經營狀態,但是賣場部分貨架空置、顧客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