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東北經濟傳統資源輸出減少、運量急劇下滑、增收扭虧壓力加大等倒逼考驗,中國鐵路總公司哈爾濱鐵路局(哈鐵局)深化國企改革推進物流業態創新,目前初步形成了「一張網、一盤棋」的東北快速物流大格局,在打開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同時,也為東北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能。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亞歐走廊」國際物流大通道已全面貫通,應加快我國沿邊地區鐵路基礎設施改造,挖潛鐵路系統內部管理空間,提檔我對外經貿升級帶動東北區域轉型。
「四原」集中負向拉動
「鐵老大」也做「小生意」
哈鐵局的前身是中東鐵路,已有百年運營歷史,所轄線路覆蓋黑龍江全境和內蒙古東部地區,運輸商品以原煤、原油、原糧、原材等「四原」為主,現有員工近19萬人。
2012年以來,隨著區域經濟低迷,大宗物資運輸需求持續下滑。哈鐵局局長張海濤說,市場倒逼國企必須加快轉變觀念、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及商貿物流需要,強化零散快運和貨櫃運輸等貨運產品供給改革。
「『鐵老大』放下架子才有活路,過去十多公斤的小件包裹『看不上眼』,如今,成本核算平衡後甚至可以提供上門取貨服務『化零為整』裝箱。」在哈鐵局國際貨櫃中心站內,站長秦曉東正向前來取貨的企業「打廣告」。他說,過去企業要繳的租庫等費用如今全免,去年站裡共研究貨運「一口價」477次,跟企業談了400多次。
產品供給結構調整背後是企業經營理念和效能的變革,哈爾濱東站站長董延春說,過去把公路物流企業當「對手」,如今是尋找產品的差異化共贏點,尤其與新型物流企業合作,真正面向市場做生意。
為了變「管理」為「服務」、變「限制」為「開放」,哈鐵局還組織「互換暗訪」,讓幹部當貨主改進產品和服務短板。在哈鐵局社會服務中心一樓辦事大廳,記者遇到了正在辦理業務的中國通號公司技術人員潘安邦,他說:「過去來來回回跑幾天,現在一次性幾分鐘就搞定了。」
成本和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哈鐵局通過建設「數字哈局」等舉措,實現了「摸清家底」減員增效,所有場站的運營等情況都被實時監控,每個單位資產總額、當日物資及人工使用等,都在資料庫中留存。
「大數據模型公開透明便於監督,今年一筆3500萬元的重複投入預算被及時糾正,外僱用工也減少1000多人。」哈鐵局統計處處長姜輝說,改革倒逼物流成本下降、刺激了市場需求,今年一季度統計數據顯示,全局日均發送零散貨物同比增加324%,批量快運發送量同比增加93%,貨櫃日均同比增加61%。
「堵頭局」變「大通道」
東北快速物流網提速增效明顯
哈鐵局地處我國鐵路網最北末端,因傳統區位劣勢被稱為「堵頭局」。對此,企業積極「走出去」整合行業內資源,與瀋陽鐵路局聯合構建東北快速物流網。去年8月,哈鐵局所屬「龍江?蒙東貨物快運」更名,與沈鐵局所屬「東北貨物快運」品牌合併,實現「統一品牌標識、統一運營模式、統一資源運用」。
「名稱變化背後,是鐵路服務打破管理界限的提質增效,速度加快、物流費用大幅降低。」哈鐵局貨運處處長李殿彬說,以往兩個局在獨自管內的零散貨物快運網絡中各打算盤,制約較多。合併後作業及營業網點覆蓋東北全境及內蒙東部,每日固定開行蒙東及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等方向10趟「點對點」貨物快運列車和5趟環形列車,最高時速120公裡,採取固定車次、固定時間、固定停站等客車化模式開行。
「早上從大連捕的鮮蝦、活蟹搭乘貨運快車,當晚即可運抵哈爾濱,過去要2天以上。」哈爾濱順鑫物流公司經理楊文燕說,鐵路快運安全準時快捷、裝載量大、運費低、不受天氣影響等優勢,讓物流企業有了信譽保證,送貨上門等延伸服務也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哈鐵局副書記江海波分析說,以直通運輸的方式實現貨來貨去,東北地區間零散貨物快運至少可減少中轉1次以上,壓縮運輸時限24小時以上。運行圖的統一鋪畫提高了運輸效率、壓縮了生產成本,實現了業務擴張和集約化經營,提高了鐵路物流競爭力,同時也降低了社會物流成本。這種資源和業務上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拉動了服務理念改善、覆蓋地域延伸,完善了東北地區快運網絡,形成了入關、抵港、出國的東北快速物流大格局,在打開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同時,也為東北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能。
「亞歐走廊」全面貫通
「一帶一路」助力東北振興
作為我國與俄遠東鐵路、後貝加爾鐵路毗鄰聯通的「大通道」,哈鐵局承擔著兩國60%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到達哈爾濱的貨物通過綏芬河、滿洲裡口岸,可向北陸路出口至俄、德等歐洲國家,也可借俄遠東符拉迪沃斯託克港口實現陸海聯運,運抵我國東南沿海港口或第三國,實現「中俄中」「中俄外」的運輸模式。同時,運往吉林、遼寧方向的貨物,也可通過鐵路快運網絡,經由大連、鮁魚圈等港口向南出境至日本、韓國等地。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及「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推進,哈鐵局常態化開通了哈爾濱至俄葉卡捷琳堡、德國漢堡的貨運班列,以及中俄韓「哈綏符釜」陸海聯運貨櫃運輸線路,對接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等政策,也契合中韓自貿協定、韓國「歐亞倡議」等國際合作,橫跨亞歐的鐵路快速運輸「走廊通道」已貫通。
「大通道距離近、成本低、時間短、運力足,具有充分優勢。」 黑龍江省社科院應用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剛、海鐵聯捷運輸集團總經理樊繼忠等業內人士認為,「亞歐走廊」在新一輪東北振興中發揮著對沿線地區人氣匯聚、產業集聚的催化作用,東北區域多邊多向經貿樞紐的產業動能不斷集聚。
他們表示,「亞歐走廊」目前仍有挖潛空間,一方面,陸海聯運通道方面尚未規模化、便捷化運行,尤其目前物流多為單程,尚未形成常態化、規模化對流。另一方面,我國鐵路系統內部管理仍可挖潛,部分運輸產品距離客戶多元化、高質化需求有差距,24小時服務、門對門服務成本高等問題亟待解決。
此外,應加速同江中俄鐵路大橋等中俄重大節點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打通連接黑龍江與俄遠東地區陸海聯運的便利化通道,同時加快我「沿邊快速鐵路網」改造,對綏芬河、黑河等口岸沿線鐵路升級,形成口岸城市群,發揮集群效應。
一些中俄經貿人士建議,強化中俄合作提高大通道貨源集結和規模通過效率,搭建雙語公共信息平臺提供一站式服務。在口岸站互設辦事處,專門負責中俄跨境運輸工作,包括物流代理、通報價格、設計方案、跨國合作等業務。還有,鐵路總公司可針對客戶多元需求,對接市場嘗試創新更多產品,提速物流效率優化。(李鳳雙 鄒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