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在內蒙古東部地區,融入東北振興的重點工程建設如火如荼:烏蘭浩特—長春—吉林煤制氣管道,將興安盟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送往東北腹地;通遼—赤峰—瀋陽高鐵開工建設,連接全國高鐵網;錫林郭勒草原—大興安嶺林海—長白山景區,旅遊線路也聯動起來。
從空中到地下,從經濟到文化,蒙東地區全方位對接國家振興東北戰略。
2007年,內蒙古東部地區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和滿洲裡、二連浩特市被正式納入國家振興東北戰略序列。
蒙東地區可採石油儲量預測超過10億噸;煤炭探明儲量為1000億噸;還有豐富的鐵、銅、錫、鉛鋅等金屬礦藏。國務院振興東北辦的專家認為,經歷近半個多世紀的開發建設,東北三省的能源與原材料資源日趨減少,資源瓶頸制約顯現。蒙東地區礦產資源富集,與東北三省經濟互補性強,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重要的能源原材料接續地。
實際上,內蒙古東部地區歷來與東北三省經濟往來密切,不少地方與東北三省地緣相接、水系相通、人緣相親、資源互補、市場互通。蒙東融入東北三省,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內蒙古和東三省就共建經濟圈召開了多次論證會,提出了「一軸、兩縱、四橫」的發展規劃。所謂一軸,就是以哈爾濱、長春、瀋陽和大連等中心城市為軸;兩縱就是東北東部鐵路和西部鐵路(齊齊哈爾到赤峰);四橫是指從綏芬河到滿洲裡,琿春到阿爾山,丹東到霍林河,錦州到錫林浩特。
蒙東地區融入東北的定位非常明確——著力將內蒙古東部地區打造成東北三省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接續基地、綠色農畜產品基地,建成東北地區向俄、蒙和歐洲開放的橋頭堡和重要的生態屏障。
北京大學振興東北研究所所長王樹根說:「蒙東地區加入振興東北方陣,可協調解決東北四省區條塊分割、產業結構趨同、共同保護生態環境等問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區域經濟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目前,蒙東地區繼續推進行政審批體制機制和科技體制創新,鼓勵非公資本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引導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設立分支機構,設立蒙醫藥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破條塊分割,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興安盟大型煤化工基地、通遼(霍林河)—錫林郭勒—興安盟煤電鋁產業基地、赤峰—錫林郭勒煤電化一體化基地三大基地制定統一的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政策,協商制定項目管理、GDP統計、稅收和環保指標計算等利益共享機制,加快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
保護環境、愛惜資源、綠色發展是蒙東地區堅守的「紅線」。按照保護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的要求,蒙東地區相繼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一批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取得明顯成效。草原平均植被蓋度已從2007年的52.86%提高到2015年的55.43%。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102個林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
目前,蒙東地區18條出區公路通道全部建成,與東北和京津冀快速連接。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文民說,蒙東地區生產總值從2007年的2114.02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6839.41億元,年均增長12.9%,高於全國的增長速度,顯示了極強的後發優勢。
(本報記者 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