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架構和權限方面的書籍,更好的輔助設計產品

2020-12-25 產品大燴
關注 產品大燴 設計產品不迷路

一、大型網站架構系列

第一本:《大型網站技術架構:核心原理與案例分析》

這是本算是國內大型網站架構的經典之作,由阿里人李智慧創作,聽名字就知道本書很有智慧。主要從大型網站架構的特點,架構目標(高性能,高可用,可伸縮等)基本理論講起,並介紹了幾個很有特色的案例。

之前群內分享的大型網站架構系列的基礎理論大部分出自此書。

第二本:《大型網站系統與Java中間件實踐》

同樣出自阿里的技術牛人。此書對分布式系統的演進做了較好的介紹。對常用中間件(服務框架,數據訪問層,消息中間件)做了比較深入的講解。(原理到實踐都有了)

第三本:《大型分布式網站架構設計與實踐》,很抱歉本書也出自阿里系。

對面向服務的架構,分布式基礎設施(緩存,持久化,消息系統,搜尋引擎(lucence,solr)),網際網路安全架構,系統穩定性,數據分析等做了較好的講解。

以上三本書,都出自阿里系,有理論有實踐,如果要學到知識,還需要多讀,多想,多實踐。比如第一本,個人看了至少5遍以上。其他兩天也在三遍左右。

第四本:《Web信息架構——設計大型網站》

可以較系統的建立網站信息架構設計的思想。對思考如何設計一個大型網站比較有幫助。

信息架構,注意這幾個詞所涉及的知識。

第五本:《高性能網站建設》,對web前端架構做了非常好的講解。

注意此處的前端不只是 JS,CSS,HTML,是指業務邏輯層之前的部分。包括緩存,DNS等。

第六本:《實用負載均衡技術:網站性能優化攻略》,本書較詳細的介紹了負載均衡,緩存代理等知識,對系統了解負載均衡技術有幫助。

第七本:《高性能電子商務平臺構建:架構、設計與開發》,本書可以作為功能架構參考,因為他講的是國內一個開源商城的架構。一方面作者可能是為了推廣他的開源商城,因此建議初學者或者想了解此開源系統的人學習。不建議所有人學習。

第八本《高性能網站構建實戰》,建議運維人員可以參考。裡面介紹了LVS+KeepAlived實現高可用集群,高性能負載均衡器HAProxy,經久不衰的Squid,高性能緩存伺服器Varnish,Ngnix等。裡面有大量的安裝腳本,因此建議運維或想了解如何部署的參考學習。

以上是分享的八本關於大型網站架構的書籍。

二、分布式系統系列

第一本:《從Paxos到Zookeeper:分布式一致性原理與實踐》,這一本是Leader-us老師推薦的。對於了解分布式和Zookeeper很有幫助。內容有一致性協議,2PC,3PC,Paxos算法,Paxos的工程實踐,Zookeeper的安裝使用, ZooKeeper的典型應用場景等。本書也出自阿里系。

第二本:《ZeroC Ice權威指南》,作者是我們群內的S級資深架構師Leader-us老師所著。

對於學習Zeroc Ice很有幫助。Zeroc Ice是與dubbo類似的一套框架。可以實現RPC和服務治理。

關於更多ZeroC Ice知識,可以諮詢Leader-us。

第三本:《Kubernetes權威指南:從Docker到Kubernetes實踐全接觸》是介紹Docker和Kubernetes比較不錯的一本書。作者也有我們的Leader-us老師。

第四本:《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原理解析與架構實戰》,對了解分布式存儲有一定的幫助。

從單機存儲到分布式存儲,事務,並發控制等。對常用的分布式存儲系統,鍵值系統,表格系統,分布式資料庫等有較好介紹。理論和實踐都有,如果自己沒實際去思考去做,都可以歸為理論。

分布式系統,大數據方面了這次就不介紹了。感興趣的可以群內諮詢。

三、BAT技術系列

推薦三本技術文學類書籍。第一本是《淘寶技術這十年》,第二本是《京東技術解密》,第三本是《華為研發》

第一本:《淘寶技術這十年》群內有電子版,個人看了至少三遍以上。生動形象的介紹了淘寶從小到大的技術發展歷程。對思考技術發展有較好的幫助

第二本:《京東技術解密》,可以作為參考吧,本人買了一本,但還沒詳細看。總體來看,《淘寶技術這十年》質量和內容上更好一些。

第三本《華為研發》本人幾年前看的是第一版,現在又第二版了。此書對華為技術的發展和管理變革有一定了解,從而指導自己對技術管理進行一些改進。

小插曲:談一下技術和管理在個人發展中的看法。

人工作有十年了,做過幾年技術也做過幾年管理。在個人的經歷中,對技術和管理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做幾年技術後發現希望做管理,做管理後發現想做技術。經過思考發現是自己對技術和管理認識不足,知識掌握不對。

比如技術如果不能提高到架構師級別,就只能code,這樣一年一年薪資不漲也基本看到了盡頭。

因此做技術必須要做到架構師級別。(可能話有點慢),但是個人最近的感悟。只有做到架構級別,從一定的高度思考技術問題,才能不會被淘汰。

Leader-us<springcomingagain@qq.com> 20:18:01

專注技術,同時培養技術派的領導能力,經驗越豐富,越需要在IT圈裡培養知名度,參與開源或者很多技術獲得

因此,我做管理後,又轉到了技術。到現在基本了解如何去做一個架構師了。

到這個時候,發現應該去做管理。

呵呵~~因為個人的發展模式是技術+管理的模式發展。以下是架構,管理方面成長的知識參考。

架構方面:面向對象,設計模式,架構模式,分布式系統,業務架構(常用系統架構),具體技術廣度和深度等;

管理方面:項目管理(PMP,PRINCE2),敏捷管理,流程規範(CMMI等),通用管理知識等。

四、架構設計系列

第一本:《研磨設計模式》,這本書詳細對GOF設計模式進行了講解。

設計模式講的比較細緻,透徹。傳說網上有研磨設計模式作者的視頻。有的可以分享一下。

這是本人推薦的詳細學習設計模式的第一本書。

像HeadFirst這類的就不說了。

大話設計模式也可以看下,不過入門可以,但深入研究就需要看別的了。

第二本:前幾天給大家推薦過《面向對象葵花寶典》,對理解面向對象思想有一些幫助。對面向對象理解做了較到位的描述。

第三本:《.NET應用架構設計:原則、模式與實踐》,不過這本是NET寫的。對常用的架構模式做了介紹。比如N層設計,業務層設計,邏輯層設計,服務層設計,數據層設計等。對了解各層的設計方法有不錯的幫助。本人看這本書也至少三遍以上。

比如在服務設計中有一個冪等的模式,是分布式系統中較長用到的。

第四本:《Microsoft .NET企業級應用架構設計》,與《NET應用架構設計:原則、模式與實踐》想對應的是本書也是從業務層,服務層,等進行架構模式的架構。講解的方式有點不同。雖然是NET語言的,但是對Java或其他語言都有幫助。比如:假如一個人說MVC是設計模式,你就懂的MVC是架構模式。

第五本:最後,再給大家分享一本架構的書。原因是技術積累會成為類庫,類庫逐漸會變為框架。一個人架構設計的能力,很大程度體現在框架設計方面。因此,最後一本書是《架構探險:從零開始寫Java Web框架》

本書從零開始,介紹了如何搭建一個web框架。bean實現,aop實現等。本書個人讀了兩遍,感覺對設計框架和封裝模塊有一定的幫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產品形態和最初不一樣了?因為產品架構設計變了
    編輯導讀:有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一個產品和它剛進入市場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表面上還是互動設計、視覺設計不一樣了,底層邏輯是產品的架構設計變了。本文作者將圍繞產品架構設計展開三方面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當前市場中的很多產品形態,與剛進入市場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
  • 產品經理必看書籍推薦
    產品經理必看書籍在「神一樣的產品經理憑什麼那麼神」這篇文章中,我曾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總結過產品經理需要的一些基本素質,如市場洞察、抽象概括、創新想像、心思細膩、熱愛產品、具備一定的企業家精神等等,這些基本素質既包括IQ
  • B2B電商平臺帳號與權限設計
    在項目初期,由於產品未參與資料庫設計的過程,所以資料庫設計者更多的是憑藉已知的需求及經驗進行資料庫的設計,採購商的帳號方面主要是由兩個表組成:帳號表和採購商信息表;帳號與採購商信息之間的關係為1:n的關係。但是隨著項目的上線及推廣,該套帳號體系被證明不能滿足業務部門的需求。
  • 2B產品的用戶權限管理問題與RBAC模型
    ToB產品的用戶角色問題》中,我們討論了 2B產品的用戶角色設計 問題,著重探討了在整個系統中,用戶和角色的關係,並基於業務過程對角色進行了場景的細分,並詳細的解釋了為什麼要在做產品原型設計之前分析業務角色,設計各個角色的關係。本文則討論如何基於用戶角色進行權限管理。
  • 精準施治 呱呱閱讀成家庭教育有力輔助
    家校共育,線上閱讀工具切入「家庭式英語閱讀場景」  在家校共育的大背景下,線上閱讀工具會獲得家長青睞並不是偶然。眾所周知,3-12歲兒童在自制力、專注力、興趣保持、讀物選擇方面都不能支持獨立、長期地完成大量英語閱讀。
  • RISC和CISC架構6大方面的差異
    打開APP RISC和CISC架構6大方面的差異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5-14 11:58:00 有關RISC和CISC的區別方面, 之前就有一些零零碎碎的理解, 這裡再次做一次總結, 以求深入。
  • IBM應該請我去做Domino產品設計架構師
    如果一個產品的版本號是1、2、3,這是產品的大換代,應該可以認為是從產品架構或者理念的一次飛躍。如果產品版本是1.5、2.5之類的,絕大多數屬於增加了一些新特性的產品。縱觀Domino的版本,有兩個版本可以說是最讓人感到尷尬的:6和6.5、8和8.5。關於R6和R6.5的區別,大家可以上網去查一下。 基本上可以說,IBM在產品升級換代的時候,缺乏對自己的技術領導力的信心!
  • Redesign:Lofter的信息架構改版設計
    信息架構是對信息進行結構,組織方式以及歸類的設計,好讓使用者與用戶容易使用與理解的一項藝術與科學。簡單來說,就是讓用戶更容易理解你的產品,容易上手,被用戶接受。那作為互動設計師,這方面是互動設計師成長的一個關鍵點,也是互動設計大局觀的錘鍊基石。為何產品需要合理的信息架構?第一,讓用戶明白產品做什麼,怎麼用。
  • 如何基於用戶洞察,設計2B產品的業務架構?
    編輯/ jenny通過對 「產品的信息架構、產品架構與業務架構」解析, 我們大概釐清了產品在進入正式研發階段的三個關鍵設計成果:業務架構、產品架構和信息架構。但如《商業模式新生代》一書所講,「企業在市場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在設計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上卻往往忽略了客戶的觀點。」我們要從客戶的角度來看待產品和我們的商業模式,但也並不是要完全按照用戶的思維來設計商業模式。
  • 德國哈雷藝術與設計學院手工書籍設計藝術展開幕
    2010年3月4日,「藝術書籍德國設計」(Book Art Made In Germany)德國哈雷藝術與設計學院手工書籍設計藝術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開幕式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系主任馬泉主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鄭曙暘致辭、德國哈雷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薩賓娜·高爾德(Sabine Golde)女士致辭。
  • 互動設計淺析:消息推送通知權限提示
    對於【用戶一旦關閉推送權限就收不到推送了】和【在App第一次安裝時,用戶比較容易點錯權限】來說,用戶在安裝時點錯我們無法控制,所以我們只有在用戶點錯權限後,產品內進行通知,讓用戶開啟。用戶如果是主動的關閉了權限,我們也需要在產品內進行利益點告知,促使用戶開啟。對於第三種,只有依靠PUSH的內容本身來抓住用戶眼球了。
  • 如何成為更好的軟體架構師?這篇3.8K star的文章值得一看
    在進行深層次的探討之前,我們先來看兩個定義:軟體架構師是指那些制定高級設計決策,並確定技術標準(包括軟體編程標準、工具和平臺)的軟體專家。這之中的首席專家就是總架構師。這方面的交流一般是在一個開發團隊內展開;解決方案級:架構的中間層。關注一或多個滿足業務需求的應用(也就是商業方案)。這之中有些設計是高層次的,但大部分還是低層次的設計。這種層級架構的交流就開始涉及多個團隊了;企業級:架構的最高層級。關注多個方案。
  • 基於Intranet架構的校園監控系統的方案設計
    打開APP 基於Intranet架構的校園監控系統的方案設計 中國安防行業網 發表於 2021-01-07 11:29:28 行業特點
  • 電商產品經理必殺技:電商後臺設計要點全解
    那想要充分理解和思考後臺系統產品的架構和各個模塊的核心邏輯,到底應該從何入手學習呢?為了幫助這些想要做好後臺產品,或想轉入後臺產品領域的同學,起點學院找到了他:出版了業內第一套後臺產品書籍,其知識體系受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蘇傑、滴滴出行產品專家劉飛等多位業內大咖認可的@劉志遠老師。
  • 臼田捷治&秋山伸談書籍設計:讀書這事,質感與觸感是重要的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邀與會專家共話書籍設計,從中也可發覺不同國家的書籍設計師,對書本的不同思考和見解。來自日本的書籍設計史領域評論家臼田捷治和日本著名設計師、東京大學教師的秋山伸從東方視角剖析了書籍設計的過去和未來。
  • 廣汽GPMA架構下的產品,為何總能成為消費者的「心頭好」?
    EMPOW55作為GPMA首款運動轎車,"55"代表GPMA架構所具備的55項用戶體驗升級,其通過兩降三升及0.26Cd超低風阻,在打造年輕運動時尚造型的同時,以給予駕駛者更好的動力性能和駕控體驗。"平臺"、"架構",相信熟悉汽車的朋友都有所了解。汽車平臺是由一些共用件組成,它的意義在於滿足汽車生產的需求,降低成本。汽車架構則是基於平臺本身,以更高層面來提供工程設計方案和模塊化製造的架構體系,貫穿生產、研發和產品等環節。可以說,架構化具備了更好的可延展和模塊化特性。
  • 軟體項目實訓及課程設計指導——系統設計中的系統架構設計示例
    儘管在表現形式上,J2EE是一組技術規範,而VS.Net更像是一種產品。但它們的目的其實都是為企業應用系統提供分布式的、高可靠性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平臺無關、技術實現中立、豐富的開源資源」是軟體應用系統的設計人員在選擇J2EE技術平臺時的主要考慮因素。
  • B端產品和C端產品有什麼不同?
    B端產品進入大眾視野,B端產品經理也隨之爆火。Section 3B端產品和C端產品的區別?總體可以從用戶、需求、場景三方面來區分。用戶在特定需求上反映的是功能側重點區別;用戶在場景下使用,推導出是使用方式區別;將需求放進特定場景,構造出是架構設計區別。
  • (全文收藏)電能路由器設計自動化綜述:設計流程架構和遺傳算法
    一般地,提升變換器設計效果、提高設計效率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改進設計流程架構、改進正向模型與特性分析過程、改進尋優算法和高效設計工具的軟體實現。在設計流程架構上,電力電子設計自動化將傳統單步順序優化改進為多學科設計優化。
  • 老齡化產品設計(二):老年人產品的顏色、圖像、排版、交互、導航設計
    老年人群體和年輕人群體有很多的不同,在產品設計上也需要有很多區別。之前有分析過老年人的用戶群體特徵,這篇文章我們來看看如何針對老年人群體做產品設計。信息架構儘量不改變搖一搖、朋友圈、公眾號、微信支付、看一看、小程序,無論添加了多少新功能,微信能夠始終保持底部四個標籤欄,這樣的產品不多的。可見設計產品初期,好的信息架構是多重要。用戶在產品上完成一個任務,必然會從一個地方探索著到達目的地,就像去超市購物,一個好的導航系統能夠指引我們很快的找到想買的商品,則在產品中清晰的UI導航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