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11條措施助力實體書店

2020-12-10 中國經濟網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書店影響,近日,天津制定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實體書店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通過11條舉措促進實體書店持續健康發展。

  《措施》提出,要加強服務保障,做好實體書店復工經營工作。疫情期間,新聞出版部門要簡化審批流程,充分發揮網絡平臺作用,力爭做到「網上辦、不見面、保安全、能辦事」。調整2020年度發行單位年度核驗方式,實行網上提交、網上核驗。推薦採用自助結帳方式,讀者自助購書、自助結算,提倡無現金結帳。推薦「窗口式交易」,通過張貼或提供售書目錄,在窗口銷售。提倡網上售書,運用網絡平臺開展線上售書和配送服務。

  《措施》明確,要加強幫扶支持,緩解實體書店壓力。要加強實體書店資金扶持,提前啟動2020年最美實體書店評選,對獲選書店進行資金補貼;推動閱讀新空間建設,採用政府資金補貼方式,進一步推動實體書店與商業、餐飲、地鐵等業態結合。要優化政府購買服務,鼓勵實體書店開展網絡讀書會、網絡作者籤售、網絡沙龍等。推進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推動實體書店向信息化、智能化出版物發行模式轉化。(記者龔相娟)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

相關焦點

  • 讓創新元素助力實體書店興旺發達
    讓創新元素助力實體書店興旺發達 發表時間:2016-06-21   來源:柳州文明網   為進一步促進實體書店發展,日前,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財政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助力實體書店發展帶來重大利好。
  • 四川南充:實體書店復工 玩出新「花樣」
    3月10日,四川省南充市民李成菊通過書店線上平臺,下單購買了《一個海難倖存者的故事》《偷書賊》《了不起的比爾蓋茨》3本書。當天,筆者走訪了南充市內幾家書店,部分實體書店已陸續復工。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實體書店帶來的考驗,全市各大書店積極探索多種營業模式,從實體運營到線上購書,再到推出各種特色活動,為讀者提供多方面的服務。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單向街書店眾籌續命 就在第二天,南京的先鋒書店也發起了眾籌,讀者可以以98元(優惠後為85元)的價格購買兩本盲選書籍,從而為書店助力。
  • 北京實體書店發展「翻開新一頁」
    今年,在實體書店普遍面臨生存和發展困難的挑戰下,北京實體書店以不斷開出新店、特色日益多元,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逆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北京市實體書店已達到1938家,比去年增加639家,同比增幅49%。全市萬人擁有實體書店數量達到0.9家,萬人擁有0.8家書店的「七有」「五性」目標已全面完成。
  • 江西省推動實體書店創新發展
    9月12日記者獲悉,根據中宣部等11部門的意見精神,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等12部門聯合印發的《江西省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已正式下發並實施。該意見結合江西實際,推動全省實體書店創新發展。到2020年,全省基本形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實體書店發展新格局。
  • 高校實體書店路在何方
    近年來,受電商和數字閱讀衝擊,不少校園實體書店因經營困難倒閉或搬離學校。重慶高校實體書店的生存現狀如何?高校實體書店對於校園文化的建設,推廣全面閱讀將起到怎樣的作用?高校實體書店又該怎麼建?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就此對我市多所高校進行了調查採訪。
  • 實體書店如何走進校園
    我國是出版大國,在讀書場所、閱讀形式越來越豐富多元的背景下,實體書店在展示精品圖書、交流分享體驗和引領全面閱讀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11部委聯合下發《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引導和推動高校加強校園書店建設,鼓勵發行企業參與高校書店建設。
  • 白巖松倡議助力實體書店 全國文藝界30多位名家積極響應
    白巖松 本人供圖新冠疫情持續數月,導致書店行業營業暫緩、客流限制,眼下全國不少實體書店面臨生存危機。記者昨日獲悉,央視主播白巖松發出倡議——聯合國內知名作家及文化人士,與各地實體書店聯手舉辦線上線下主題活動,引領疫情中人們回歸閱讀生活。目前,已得到全國文藝界30餘位名家的響應。據了解,疫情期間,全國各連鎖書店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降85%—95%,有些書店甚至資金流斷裂。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受疫情的影響,除湖北省以外,浙江的溫州和杭州兩市最新發布了僅次於武漢的管控措施,距離2月10日還有5天時間,當地的實體書店能否恢復營業還存在很大變數。各地新華書店目前正在積極準備紙版教材及配套教輔、作業本的供應,並採用各種網絡銷售手段銷售閱讀讀物及助學讀物,雖然效率抵不上開門營業,但也是一種去化庫存手段。
  • 實體書店變身記
    100家新店,雲南新華書店旗下的雲上鄉愁書院計劃開設40家新店,深圳出版發行集團旗下的簡閱書吧計劃開設30家新店……    日前,百道網在《2018—2019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中公布的這些數字,印證了許多人的感受:前些年實體書店的「倒閉潮」暫告一段落,城市裡的實體書店正在悄然增加。
  • 「書店+」的新商業模式成型 實體書店換了新面孔
    眼下,實體書店正在應對手機閱讀、網絡書店、電子書等帶來的挑戰,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迎來新一輪的轉型與發展,逐漸形成「書店+咖啡店+零售+講座」等「書店+」的新商業模式,大量書店走進商業購物中心開設新店,演繹出不同於傳統書店的新業態。實體書店正在加快轉型步伐。
  • 實體書店已死?亞馬遜、當當網卻不這麼看!
    但兩年後的今天,亞馬遜的實體書店已經擴大到九家,亞馬遜的實體書店看起來並不只是個玩笑。除了亞馬遜,當當網也在2015年底對外宣布,將在3年內開1000家線下實體書店。如今一年多過去了,當當網相繼開設了140多家實體書店,3年1000家線下實體書店看來也不是一句口號。曾幾何時,因為空間小、客單價值不高,實體書店被各大商場所冷落。
  • 廈門本月共有四家實體書店亮相 政府企業扶持助力
    廈門的老讀者很多都記得,1993年第一家曉風書屋開在廈大一條街,之後曉風書屋又在中山路、定安廣場等地先後設5家店面,但近年店鋪租金及人工成本上漲,加上網絡售書衝擊,曉風書屋書店營業額低,入不敷出,相繼關停多家門店,去年又關閉SM廣場的一家,就剩下廈大店支撐。為了生存,如今轉型重開。  這次重開,壓力卻前所未有的小了。
  • 實體書店回暖?「誠品」「方所」早已狂奔在路上
    閱讀形態的變化接連引起人們購書渠道的變化,亞馬遜、當當網等成為人們首選的購書平臺,電子書銷售的瘋狂增長擠佔著實體書店所剩無幾的銷售額。很多實體書店的盈利來源恰好仰仗圖書銷售,倘若墨守成規,不謀求轉型升級,實體書店前景黯淡已板上釘釘、毋庸置疑。
  • 實體書店銷售遇「寒冬」 姚晨為廈門書店求援
    不久前,「流量女王」姚晨轉發了一條微博,號召網友關注鷺島廈門一間開在百年老宅的書店,此舉引發了眾多網友點讚和廣泛傳播。這家百年老宅書店就是坐落在鼓浪嶼的廈門蟲洞書店。昨日,記者走訪了廈門多家實體書店,了解他們的經營境遇。
  • 新媒:中國新一代實體書店不得不採取「書店+」模式
    上海近年湧現20多家實體書店同樣是實體書店,不同的經營方式帶來迥異的結局,鍾書閣和鍾書書店的故事,折射出中國不同實體書店截然不同的命運。2010年前後,在圖書電商興起、電子閱讀習慣形成、商業空間租金上漲等因素衝擊下,以賣書為主業的傳統實體書店舉步維艱,虧損、倒閉成為世界各地書店的普遍命運。中國的實體書店在這股洪流中也沒能獨善其身,不過在經歷了陣痛後,「集體過冬」的實體書店近幾年似乎出現逆勢而上的勢態。
  •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機會來了嗎?
    近來,不斷有新的實體書店開業,光明日報報導稱,截至11月,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 結合這些數據,一個現實問題也隨之而來:書店數量增加的同時,有多少讀者會進店買書?如何才能吸引讀者「買買買」? 對喜歡讀書、逛書店的人來說,新開業的書店往往是必去之地。
  • 北京今年首批獲扶持實體書店、特色書店、最美書店公示名單來啦
    為落實《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促進中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依據北京市《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年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資金項目申報工作於2月26日啟動。經過項目申報、項目初審、項目勘驗、項目覆審、項目終審等環節,3月20日,北京2020年首批獲扶持實體書店、特色書店、最美書店名單開始公示。2020年北京市特色書店評選入圍單位名單(第一批)據悉,獲扶持的第一批實體書店有168家、特色書店有97家、最美書店有15家,公示日期為2020年3月19日至23日。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實體書店品牌「獨秀書房」的探索與創新
    黃珊虎 攝    今年7月24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這也是繼2016年6月中宣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後對實體書店發展措施的進一步推進。
  • 實體書店:困頓中的創新與重生
    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的調查顯示,過去十餘年倒閉的實體書店已達近五成。  不可否認,實體書店的「光輝歲月」已不復存在。那麼,面對網上書城和電子書的強力衝擊,實體書店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又該如何逆境求生呢?特別是隨著網上書城紛紛布局線下,進一步壓縮了現有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實體書店普遍生存堪憂。  有關資料顯示,2016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總碼洋規模為701億元,其中網上渠道銷售碼洋總量大約為365億元,實體書店渠道銷售碼洋大約為336億元,實體書店渠道同比增長率-2.33%,網上書城則仍保持30%左右的高增長率。  與全國一樣,我省實體書店的經營狀況也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