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銷售遇「寒冬」 姚晨為廈門書店求援

2020-12-07 閩南網廈門

不久前,「流量女王」姚晨轉發了一條微博,號召網友關注鷺島廈門一間開在百年老宅的書店,此舉引發了眾多網友點讚和廣泛傳播。這家百年老宅書店就是坐落在鼓浪嶼的廈門蟲洞書店。

昨日,記者走訪了廈門多家實體書店,了解他們的經營境遇。不少經營者表示,雖然書店銷售不理想,但他們依然保持信心,積極想出多種辦法開展自救,期待「寒冬」過後消費反彈。

實體書店銷售額銳減

近日,廈門蟲洞書店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篇關於自救的文章,引來姚晨積極轉發並呼籲網友關注。

昨日,記者聯繫廈門蟲洞書店運營總監支小雪,她告訴記者,書店位於鼓浪嶼,一直以鼓浪嶼文化為經營中心點。近年來,實體書店受到網際網路的巨大影響,線下經營變得越來越艱難,對此,他們一直在尋找多元化經營之路,期望能實現突破。例如,在書店二樓設置「愛在廈門」體驗館,增加咖啡和飲品等產品,經營總體平穩。然而,此次的疫情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他們的書店經營主要依賴遊客,今年3月1日正式營業以來,營業額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

記者又採訪了廈門新華書店的鄭經理,她表示,受疫情影響,書店錯失了「春節黃金周」和「開學季」兩個銷售高峰期,今年的營業額比往年減少了500餘萬元。為滿足學生和家長群體的讀書需求,廈門10家新華書店門店已全面營業,但獨立店只營業到下午5點,且關閉閱讀區,顧客即買即走。

位於中華兒女美術館的琥珀書店相關負責人小張也告訴記者,當天一位顧客都沒有,營業額減少了八成左右。

此外,記者還走訪了曉風書屋、海島書店等多家知名書店,商家的經營境遇也大同小異。

業者抱團取暖開展自救

為了對抗銷售「寒冬」,廈門各大書店根據自身特點想出了不少自救辦法。以廈門蟲洞書店為例,他們對每位到店的顧客都贈送一枚鳳凰木的種子,希望「將愛的種子傳遞」。他們還在微博上發起助力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一部分資金回流。同時,積極開展線上轉型,通過網絡推薦書籍、文創產品,推出微博話題等,提高網友的關注度。另外,他們還聯合鼓浪嶼上的一些商家、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等一起「抱團取暖」,大家打開思路商討應對之策。

新華書店的鄭經理說,網際網路對實體書店的衝擊是全國大環境,疫情的影響也是暫時的,他們正積極調整銷售模式,開通電話購買、快遞到家的「無接觸式」銷售,並推出線上讀書分享會,吸納兒童和家長,還有不少年輕人共同參與。他們還在島內兩個門店推出校服代售點,並增加教學用具品類,努力承擔好教育書店的使命。下一步,他們還將積極嘗試開通電商平臺和自媒體營銷等新模式。

對於未來,廈門蟲洞書店運營總監支小雪說,一個城市一定需要書店,實體書店就是城市的文化符號。廈門蟲洞書店主打鼓浪嶼文化特色,不僅是為了傳承、傳播人文故事,更是因為對鼓浪嶼有一種深深的情懷。他們要在頑強的堅守中等待市場復甦,期待消費反彈。(記者 張玲玲)

相關焦點

  • 「寒冬」依然壓力不小 廈門實體書店不斷開張
    一度飽受網絡市場衝擊的廈門實體書店,似乎一夜之間「復活」了!難道真的「寒冬」已過?昨日,導報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廈門實體書店今年可謂逆市增長,在政策扶持下顯示出勃勃生機,但「寒冬」依然存在,生存的壓力依然不小。
  • 廈門民營實體書店:從「寒冬」向「春天」行進
    廈門在實體書店行業乍暖還寒的時節裡,率先向「春天」行進。 遭遇寒冬 土生土長的海滄人陳雅勤,另一個身份是廈門書香陽光文化傳播公司負責人,「公司旗下的書香陽光書店,創辦至今已經營22年時間,每一步都緊跟海滄的發展」。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單向街書店眾籌續命 就在第二天,南京的先鋒書店也發起了眾籌,讀者可以以98元(優惠後為85元)的價格購買兩本盲選書籍,從而為書店助力。
  • 書店寒冬有望遠去 武漢實體書店何以走上擴張之路?
    書店的寒冬有望逐漸遠去  ——武漢民營實體書店何以走上擴張之路  記者胡弦  2日,武漢本土書店品牌——物外書店,進駐光谷新世界k11藝術購物中心,成為第一家入駐光谷地區的大型民營書店。  卓爾書店  詩歌節與跨界活動帶旺人氣  本月即將迎來4歲生日的卓爾書店,正在籌備第三屆武漢詩歌節。屆時,著名詩人北島領銜,多位享譽世界的詩人出席,發軔於卓爾書店的詩歌節,已成為武漢新的文化品牌。  卓爾書店已有兩家分店,2000平方米的武漢大學體育館分店正在籌劃中。今年,總經理汪素娟感覺,實體書店的寒冬已沒那麼冷了,她好像看到了春天。
  • 實體書店,終究是一門賺錢的生意
    任何時候問我這個問題,我都不能馬上作答,因為每個人對實體書店應該具有的樣子的想像千差萬別,也不知道所謂的春天究竟以何標準定義。而今年一場突入其來的疫情,讓未充分沐浴春風的書店不僅重新遇「冷」,且更變得「雪上加霜」。還能有春天麼?實體書店到底如何才能健康且可持續的發展經營下去,是作為書業一員的我一直以來的追問。
  • 實體書店為南昌點亮一盞知識的燈
    有人鑽進了梅嶺,有人閒坐在八一公園的樹蔭下,有人在贛江邊漫步……可不少人會選擇躲進書店,這裡不但給人們帶來清涼,還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近幾年實體書店重新給人驚喜。目前入駐南昌的各實體書店,其銷售額雖然有高有低,但整體銷售形勢偏旺,經營狀況良好。南昌實體書店數量不僅在增多,模式也在改變,在回暖中呈現出一片紅火景象。
  • 高校實體書店路在何方
    記者走進我市主城區多所高校了解發現,除了金明書館這樣處於半歇業狀態的書店外,高校民營實體書店還包括不時「閃現」的二手書店、以銷售教材為主且正常運營的小型書店。重慶大學的周浩同學告訴記者,每年2月、3月、9月、10月,校內就會集中「閃現」一批二手書店。
  • 實體書店為南昌點亮一盞知識的燈(圖)
    有人鑽進了梅嶺,有人閒坐在八一公園的樹陰下,有人在贛江邊漫步……可不少人會選擇躲進書店,這裡不但給人們帶來清涼,還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近幾年實體書店重新給人驚喜。目前入駐南昌的各實體書店,其銷售額雖然有高有低,但整體銷售形勢偏旺,經營狀況良好。南昌實體書店數量不僅在增多,模式也在改變,在回暖中呈現出一片紅火景象。
  • 要麼停業、要麼求助,拿什麼拯救實體書店?
    每售出一個盲盒,意味著書店裡的書架又清空了一個角落。肖佳留言給書店老闆小童:「烏託邦書店以後還有機會再營業嗎?」小童回覆:「不會營業了。」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帶來了無法出門的長假,也將城市中的實體書店帶回了「寒冬」。眾多書店或選擇結業止損,或仍在奮力掙扎、抱團取暖。
  • 書店變身酒吧咖啡館設計 多業態能否拯救實體書店
    日前,精典書店中山路店突然關閉,從此之後開啟單店路線。而關店的原因,則是來自於實體書店經營的現實壓力。隨著電商的興起,大批實體書店受到衝擊,或消失、或轉型,留下來的寥寥無幾。實體書店的未來將何去何從?媒體對話重慶多家主流書店,一起探討實體書店的現在與未來。跟重慶裝修網一起來看看吧!
  • 實體書店倒閉成風 小書店如何支撐
    在這份報告中,記者看到:2008年北京市出版物發行網點為7278個,2009年這一數字為7184個,環比下降了1.29%。根據北京市發行集團提供的統計數字,目前北發集團下屬的新華書店已經由上世紀80年代的100多家下降至69家。據課題組調研,目前北京市實體書店的總數在1800家左右。「這個數字在全國是最多的,但是,如果按照世界城市的標準,就遠遠不夠了。」周正兵說。
  • 直播能否拯救實體書店?
    而在4月30日,白巖松的抖音直播首秀,以180分鐘直播加連線的方式,點對點六家民營書店,以直播籤書的方式為書店「帶貨」。「線上直播」是實體書店的第二春嗎?「雲直播」能拯救實體書店嗎?為表支持,徐建華專門拿出40本《歲月有情》放在未聞書店出售,所得書費均歸小車;作家清秋子特地驅車來未聞書店買書,還有更多愛書人都在以他們的方式為未聞書店打氣加油。與其說大家是支持小車和未聞書店,不如說是大家堅信,雖然近年來,實體書店受到電商衝擊,處境艱難,但只要用心,書店和它代表的城市人文精神一定能生根發芽。遺憾的是,小車的創業夢剛開始就受到了嚴峻考驗。
  • 有名的實體書店也倒閉了,那些小書店還好嗎?
    書店和書在你心裡燃起的微光曾帶給過你溫暖和力量如果此刻的你想起了常去的那家書店如果你正好開了一家書店請繼續往下讀書中漫步•燃亮心燈特殊時期,實體書店舉步維艱。為了人與書的相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魔法象藉由《書中漫步》的出版,向全國的實體書店誠摯地發出邀請,一起加入「書中漫步•燃亮心燈」全國實體書店4.23新書首發計劃。此次活動將參與延續廣西師大社「書店燃燈計劃」以及「閱讀一小時」大型閱讀推廣計劃,同時,我們擬一個月不上架網店的新書獨家期,來支持全國實體書店復工。
  • 外煉「顏值」內修「氣質」,廈門的實體書店正「復甦」
    那時候我就想,要是廈門也有類似的活動,該有多好啊!這次回來,我特別跟在廈門從事文化工作的一位同學聊了聊這個話題。據她介紹,近年來,廈門的文化建設發展迅速,正是外煉「顏值」,內修「氣質」。在惠民文化活動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市文聯和廈門晚報社聯合推出的「文藝大講堂」講座。
  • 「特寫」為實體書店續命1秒
    盲袋、充值會員卡、淘寶直播售書、售賣書店周邊產品,成為實體書店們疫情期間的主要自救方式。2月中旬,1200bookshop在公眾號推送了一則自救推文,讀者可以選擇購買儲值卡、文創產品(帆布包)或盲選禮包,為1200「續費」。在這場自救行動中,1200bookshop微店銷售額近50萬元。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時間已至小暑,可實體書店似乎還沒有踏出寒冬。  7月3日下午,誠品生活深圳在微信公眾號宣布,將會在今年的12月31日結束營業。  5月31日,「言幾又」全國第一店成都凱德天府店關閉,6月25日,方所重慶店終止營業,6月30日,物外書店漢口店宣布關門歇業……從目前的行情來看,這還是一份未完待續的名單。
  • 2016十大新興實體書店:顏值高!面積大!新華書店也轉型
    2016十大新興實體書店:顏值高!面積大!這份「2016十大新興實體書店」榜單中,有轉型自傳統新華書店的,例如寧波新華書店天一書房、廈門新華書店(江頭)少兒主題書店和西安新華書店曲江書城;有當當網第一家線下大型書店:噹噹梅溪書店;也有近兩年擴展較為迅速的書店品牌代表:方所書店青島店、鍾書閣·靜安區芮歐店和西西弗書店環宇城店等。以下為「十大書店」名單,按正式開業時間排序。
  • 廈門書店變形記
    就這樣,Sun——太陽的英文,孫池姓氏的拼音,成為書店所有創想發軔的動機,書店名字從而被敲定為「陽光書坊」,蘇曉東也義務承擔起書店品牌策劃的工作。1996年,蘇曉東讓公司的設計師,用當時廈門第一臺蘋果電腦設計了書店的標誌,然後在篔簹湖邊租了一家店面,前面做書店,後面做咖啡。第一家陽光書坊就開起來了。
  • 廈門本月共有四家實體書店亮相 政府企業扶持助力
    曉風書屋營業時間固定為早上九點到晚上十點半,書店還有自己的公眾號,會在公眾號裡推廣書屋,更新書屋的現狀,也會有像猜燈謎這樣拉近與讀者距離的活動。曉風書屋總經理許星表示,2014年《廈門市扶持民營實體書店發展暫行辦法》出臺,安排200萬元至300萬元的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民營實體書店提供項目補助、貸款貼息、特色獎勵等多項資金扶持。「這給曉風書屋帶來新生機,幫助非常大,我們這家店給了十幾萬,相當於一年的租金。沒有租金壓力,維持好書店運營就輕鬆。」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此部分數據變化不大,月成本支出在50萬元以下的書店,一次調查的數據佔比為92.91%,二次調查的數據佔比為92.56%,反映出受調查的實體書店主體確實為中小型實體書店。唯一需要關注的是,每月支出成本在100萬元以上的書店數量從原來的13家,增加到了33家。考慮到北京開卷也參與了問卷的收集調查工作,這一部分新增數據很可能來自於部分民營連鎖書店或者新華書店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