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劇《安家》的熱播,女主角房似錦與其「吸血鬼」母親潘貴雨的糾葛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近年來,幾部熱播劇都塑造出了經典的「問題母親」形象,除了《安家》中貪得無厭的房似錦的媽,還有《歡樂頌》裡一口一個「救你哥哥」的樊勝美媽,《都挺好》裡重男輕女的媽媽趙美蘭和《小歡喜》裡控制欲極強的媽媽宋倩等等。劇情源於現實生活,那麼作為母親,究竟應該如何正確地愛孩子?子女又該如何與這類父母溝通和解呢?
網友盤點糟糕母親形象
最近,微博上發起了「糟糕母親101」的投票活動,參與「選手」有:
《安家》貪得無厭潘貴雨:房似錦剛出生時母親就要將她扔到井裡處理掉,小時候對她非打即罵,並沒有盡到生養的應有義務。當房似錦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高中時,一口回絕她讀書的想法,只一心把她趕到外面掙錢。不但工作後掙的錢全被潘貴雨要走了,潘還不依不饒開口就是一百萬,不給就去單位、家裡各種無理取鬧。
《歡樂頌》救你哥哥樊勝美媽:重男輕女的典範。經典臺詞是:「你可不能不管你哥呀!」兒子怎麼遊手好閒、啃老甚至犯法,都一味包庇,一到要解決事情、出錢才想到女兒,逼迫她把一切都獻給家庭,樊勝美的決定一旦對自己兒子不利出口就是一句:「你還有沒有良心?」
《都挺好》讀書無用趙美蘭:賣女兒的房間供兒子讀書找工作,卻在女兒提出要考清華的時候,輕飄飄扔出一句:「一個女孩子,上這麼好的學校有什麼用。」她眼中女兒只有兩條路可選:要麼上免費師範,要麼上班賺錢。後來為了給兒子上學,又賣了一間房,在她的心中女兒是沒有地位的,拒絕女兒養老,並與其斷了母女關係。
《我的前半生》薛甄珠:三觀不正且自私,為了自己女兒去傷害別人,羅子君作介入唐晶和賀涵之間後,她作為三角關係的局外人居然公然去找女方讓她把賀涵讓給自己女兒。
《小歡喜》宋倩:控制欲極強,給喬英子房間裝了「監控窗」和「隔音牆」,以「我是為你好」為由隨意阻止女兒與父親見面,執意讓女兒考北大清華,而完全不尊重她想上南大的想法,學校誓師大會寫願望還非得在氣球上寫「考上700分」,在高壓下女兒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不合理的原生家庭帶來教育隱患,個人主觀能動性或成「解藥」
這些角色都來自近幾年大火的幾部電視劇,她們與兒女尤其是女兒的紛爭折射出了原生家庭所產生的深刻影響。
無錫市心理學科帶頭人支玖紅告訴記者,不合理的原生家庭,會給孩子造成比較大的傷害,有的甚至會一生都生活在原生家庭帶來的陰影中。缺愛、缺安全感容易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進而產生無力感,認為自己不夠好,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不敢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有的因為安全感的缺失而產生過度的控制欲,表現為在情感上過度索求,沒有界限意識地糾纏不休。這些都會影響孩子成年後幸福感的獲得。
與此同時,追劇的我們也發現,儘管處於相同的成長環境之中,女主角們卻成長為了不同的性格的人,例如房似錦和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到底是劇情需要還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恐怖呢?支玖紅表示,確實,很多人的身上有家庭影響的痕跡,但家庭影響只是人的成長影響因素中的一個方面。每個人之所以長成「這一個」,一般說來,受三大因素的影響:一是遺傳因素,它奠定了人的成長可能性,比如智商,比如藝術天賦,以及人的反應速度等等往往與先天遺傳有關。二是環境,它包括了一般意義上的社會生活內容以及家庭影響、學校教育。三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一個人自己的力量,它決定一個人面對外界的信息的時候,會主動選擇關注什麼樣的信息,會對信息作怎樣的反應。而人的主觀能動性,才是真正影響一個人成長的關鍵因素。
「人對外界的這種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也許是相同的因素,但每個人的解讀不一樣,對人的影響也不一樣。這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談到現實生活中與原生家庭理論相違背的情況時,支玖紅提到了一個著名節目主持人,「他從小沒跟父母一起生活,又是單親家庭,媽媽家庭教育也挺簡單粗暴的,如果按原生家庭理論,他該是那個非常壓抑的個性,但事實上,他的心理非常健康,性格開朗灑脫,自信陽光。原因就在於他從小感受到了外婆給他的愛,周圍的小夥伴、學校裡很多老師給了他充分的肯定和愛。」
當有人不幸出生在不如意的原生家庭,一方面,他應該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一些消極因素是由於原生家庭帶來的,所以,不必過於自責和自我厭棄。另一方面,也要學會理解父母的局限性:他們也是從不如意的原生家庭走來的,因而不知道怎樣正確地去愛孩子。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尋求方法,尋找外援,完善自己,打破家族的惡性循環。
支玖紅特別提到,在網上討論這些問題父母時,有網友提出一些極端的解決辦法,比如用斷絕關係來擺脫「糟糕」的父母。這其實說明子女對這種不良關係是有覺察的,但是,對任何一個人來說,與父母斷絕關係其實都是一種傷害,傷害自己傷害父母。比較可取的方式應當是明確自己的心理邊界,比如《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她媽媽根本不顧她的婚姻需求及生活現狀,索求無度,樊勝美稍作牴觸,她媽媽最常用的道德綁架就是「你有沒有良心!」她立即舉手投降,滿心委屈卻又不得不從。根源在哪裡?是她接受了媽媽對良心的曲解。她完全可以對父母說清楚,自己作為女兒應盡的職責,多年來自己對家庭的貢獻,哥哥已成年,他自己的事情應當要自己解決,作為妹妹,肯定會幫助哥哥,但幫助的界限在哪裡。她甚至也可以對媽媽講:「我也是你的孩子,你也心疼心疼我啊!」觀點一定要明確,但態度要平和。然後,按自己的說法去做。這樣才能建立新的合理關係。
作為母親,應如何正確地扮演自己的「家庭人設」?
現在家庭教育中的問題母親,要麼太過於溺愛,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意味縱容;要麼控制欲過強,將自己的意志凌駕在一切之上。她們的初衷是好的,但明顯愛的方式錯了。例如《小歡喜》中的宋倩就是一個控制型媽媽,她給喬英子房間裝「監控窗」和「隔音牆」,又執意讓女兒考北大清華,這些自認為是為了女兒好的舉動,實際上卻構成了對女兒精神上的壓制。
支玖紅表示,一個好的母親,應當是愛而不溺,嚴而有度的,能做到與子女的關係不糾纏不疏離,可以是一個引導者、陪伴者。她應當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尊重他的自主性,客觀地看待孩子的特點,挖掘他本身的資源,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和他一起確立目標。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能給他賦能,激勵他前進;當孩子不冷靜時,能理性平和地對待,相信他,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當孩子當孩子漸漸長大時,要能夠及時抽身,給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陪伴孩子長大,能和孩子客觀地討論,身體力行影響孩子而不是去束縛他。
針對劇集中大量出現的「重男輕女」的老舊思維,支玖紅提出了「性別教育」的概念加以糾正。「性別教育應當是在性別平等基礎上的性別差異教育。性別平等,是尊重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個人價值,也就是兒子和女兒都能成才,都能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不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但同時,她也提及男孩子和女孩子在生理特點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女孩子思維更偏感性,男孩子思維更偏理性;女孩子的情緒感受往往細膩深刻,男孩子則比較粗線條等等。所以,根據他們不同的耐受度,一般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會比較委婉溫和,對兒子則比較剛硬。不過,這種差別並不是絕對的,還是要因人施教,順勢而為,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