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黃河去旅行(1)
太原——包頭——巴彥淖爾。
一個不期而遇的約定,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2020年8月,我們四位高中時的老同學背上雙肩包,乘著綠皮火車出發了。
8月18日下午,我從開封出發在新鄉與高健、楊頌,王亞民會合。
行程圖示:
第一站:乘火車去太原。
我們於8月19日.6:30到達太原市,白天遊覽市區景點:山西博物院,文廟,汾河公園,文瀛公園彭真黨支部。
純陽宮又稱呂祖廟,因供奉呂洞賓而得名。
太原汾河公園在汾河太原城區段內,是經過治理美化形成的濱水公園,總長超過18公裡。
中午在汾河河濱公園休息,好愜意。
山西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大省,僅太原市的國家保護文物單位就多達38處。
下午參觀文廟及孔子展覽。
孔子展覽。
文瀛公園中的景點:中共山西第一個黨支部舊址。
傍晚告別太原,天空絢麗的晚霞雲海。
第二站,晚上7:40乘車去包頭。
8月20日5:30到達,7:00早飯後距下次乘火車僅有二個小時。我們抓緊時間乘公交遊覽市區,意外中發現美景,遊覽阿爾丁植物園。
第三站,
9:30乘車去巴彥淖爾,13:00到達巴彥淖爾臨河站。
下午在市區遊覽河套文化主題公園,黃河溼地公園。
博物館對面的廣場群雕:
蒙古族婚禮的喜慶場面。
在溼地公園遇上一處鮮果市場,內蒙的西瓜好甜,當一回吃瓜群眾!
遊覽黃河溼地公園:
8.21.上午參觀黃河河套文化博物館。
河套地區以河套平原為中心,北有陰山,東有呂梁山,西有賀蘭山,南有晉陝山地,囊括內蒙古中南部、晉陝寧北部、甘肅東部等地區,面積約六十五萬平方公裡,是一個得天獨厚的特殊地理文化生態單元。
"河套"之名始見於明代,但其自然地貌卻經過了漫長的地史變遷。
從遠古代浩瀚的海洋,到二億年至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中生代,地面升起,海水退出,這裡成了湖沼相連的熱帶雨林生態;到約六千五百萬至一萬年前的新生代,四面高山隆起,河套平原形成。
黃河約在距今一百六十萬年左右誕生,河湖相連,在賀蘭山以東,造就了富饒的間套平原,成為河套文化生成的沃土和依託。
陰山石刻
匈奴大汗的純金王冠,唐朝的受降城。
我們四個老同學都屬猴,同齡人,加在一起256歲。雙肩包,綠皮火車,AA制,自助遊。
醒了就出發,餓了就吃飯,累了就休息,困了就躺下……,四天三個城市,二個字:快樂!
請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