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所說的「君子三樂」都有哪「三樂」?

2020-12-21 騰訊網

據《孟子·盡心上》記載,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這段話裡孟子提到了「君子三樂」: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這是指家人平安、家庭幸福;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是指應坦蕩做人、無愧於心;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指教書育人、傳道授業。

據朱熹《孟子集注》所載,朱熹認為,家人平安之樂乃「人所深願而不可必得者」,是否可得取決於天意;教書育人之樂乃「聖人之心所願欲者」,但是否可得仍取決於他人;唯有坦蕩為人是「可以自致」之樂,故而當勉力為之、自我督促。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誘惑,可能是權力、可能是財帛、可能是美色、也可能是口腹之慾,正確對待這些誘惑,嚴格克制約束自己,明確信仰、堅定信念,在前行的途中不被欲望所左右,方能不負初心、坦坦蕩蕩。人人為君子,心中坦蕩,則貪腐不存。正所謂:「人能克己,則仰不愧,俯不怍,心廣體胖,其樂可知,有息則餒矣。」

此外,教書育人之樂在當下也並非教師獨享的樂趣。「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經驗體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甚至是教訓、傳遞正能量,倘若身邊之人能因此有所啟發、受到影響,也未嘗不是君子之樂。

另外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孟子在提出「君子三樂」的同時,還明確指出了不能稱為「君子之樂」的一點,即權力地位,這並不是一位君子獲得滿足感的必要條件。在當代語境看來,孟子此言也是在告誡諸位君子不要迷失本心、迷失在權力裡,成為被權力左右的奴隸。

對得起家人、對得起對自己懷有期待的人,不輕易被路邊的風景動搖信念,不愧不怍、積極傳遞正能量,方是君子本色。

歡迎投稿您修行路上的經驗、收穫和感悟!只要是能幫助到他人並如法的文章,常堅都會收錄並發布到平臺,供養廣大讀者,同時功德也將回向給您,願您惡業消除,福慧增長!

相關焦點

  • 孟子所說的「君子三樂」是哪「三樂」?
    據《孟子 盡心上》記載,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這段話裡孟子提到了「君子三樂」: 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這是指家人平安、家庭幸福; 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是指應坦蕩做人、無愧於心; 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指教書育人、傳道授業。
  •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三樂」是指哪三樂?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在《孟子》《盡心章句上》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有三樂」,請問「三樂」是指哪「三樂」?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這段話出自《孟子·盡心上》。直白的翻譯就是:孟子說:「君子有三大快樂,稱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 兄弟平安、沒有怨恨,這是第一大快樂;上不愧對於天,下不愧對於人,這是第二大快樂;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進行教育,這是第三大快樂。
  • 孟子所說的「君子三樂」是哪三樂?
    ---------------------------------------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秒刪) 據《孟子 盡心上》記載,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
  • 君子有三樂,你懂多少?
    「君子三樂」語出〔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認為君子有三種事情是最快樂的,但是君臨天下這件事並不包括在內。
  • 《君子有三樂》:家庭平安之樂,心地坦然之樂,教書育人之樂
    我覺得這樣的「三樂」思想,對於孟子這樣的大教育家來說,是非常樸實的,一切以人民平安健康,安居樂業,坦蕩做人,奮發進步為出發點,令人景仰!君子有三樂《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 孟子與孔子並稱,幾句話挑明君子有三樂,「亞聖」果非浪得虛名
    曾經孟子說過:「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君子三樂」,就是指君子的三種人生樂趣。
  • 孟子三樂,你做到了嗎?
    在《孟子》一書中提到孟子有三種快樂:《孟子·盡心上》中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 孟子有三樂,曾子有三思
    1、孟子有三樂孟子說:君子有三種快樂,稱霸天下卻不算其一。哪三種呢?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二、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說完這三樂,又重複說:「君子有三種快樂,稱霸天下卻不算其一呀」。怪不得那些統治者不用他呢,在統治者看來,所有不以稱霸天下為目的的學說都是耍流氓呀。而在孔孟看來,所有不以仁義為目的的統治也都是耍流氓呀。道不同,不相為謀。OK,散!
  • 古語:君子有三樂,說的是啥?老祖宗的人生樂事
    古語:君子有三樂,說的是啥?老祖宗的人生樂事「君子如梅,性喜孤寒;高潔雅然,出口成譚。君子如蘭,性格恬淡;芙蓉玉面,桃花紙扇。君子如竹,性情溫婉;胸懷偉岸,清逸非凡。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將「君子」全面引用到士大夫及讀書人的道德層面上,他本人也常以君子的德行來要求自己。說到君子,被尊為亞聖的孟子曾說過:「君子有三樂」,筆者接下來就為各位介紹一下這三樂究竟指的是什麼吧。
  • 孟子眼中的「快樂」和「君子的形象」
    孟子的譬喻中,賢者有三,一是堯舜,二是周公相武王,三是孔子。之所以他們被評選為賢者,是因為他們真正是服務人民的人。同樣,孟子的理想不是要自己一統天下,而是要協助君王治理天下,與前述聖賢一樣,承擔起天下太平的責任。
  • 2011江西高考作文點評:孟子三樂
    大作文要求以「孟子三樂」為主題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字數700字左右。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給文言文材料的作文,審題難度加大了不少。先看看這段話的意思。孟子說:「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而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 今有聖誕快樂,古有君子三樂,我們當以何為樂?
    交通的發達和信息的迅速傳播,讓中西文化互相交融,如今不僅是知識共享,許多節日也是世界範圍的,甚至比傳統節日更受歡迎,在眾多節日中,聖誕節絕對是最受歡迎的,商家的宣傳自不必說,背著禮物袋的聖誕老人、拉著馬車的馴鹿和閃閃發光的聖誕樹是小朋友們無法拒絕的誘惑。
  • 2011年高考作文真題(江西卷):孟子三樂
    2011年高考作文真題(江西卷)題目:孟子三樂要求:大作文要求以「孟子三樂」為主題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字數700字左右;小作文要求根據印象對魯迅進行評價,要用自己的觀點進行表達
  • 常言「人生三樂」,到底是哪三樂?原來他們早已經說清楚了
    我們常常說「人生三樂」,具體是哪三樂呢?宋朝一首禪詩寫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其實,從古至今,每個人深處的社會環境不一樣,根據自身的經歷、體會和人生感悟,對「樂」的理解也不盡然相同。
  • 曾國藩「三樂書屋」是哪三樂?你的書房想起什麼名字?
    曾國藩的書房原自名為「求闕齋」,有一次,他 深夜之中高聲朗誦古文,在前人的妙辭巧構和自己的抑揚頓挫聲中進入一種藝術境界,領略到極大的樂趣。他想起孟子說過「君子有三樂」的話,總結出自己的三大 樂趣。一時高興,他把「求闕齋」易名為「三樂書屋」。
  • 「君子三樂」:快樂的「最大公約數」
    對此,被後世尊為亞聖的孟子在2000多年前就有自己的想法:「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這「三樂」是孟子的體會,為何冠以「君子」呢?
  • 孟子樂君子之樂,孔子自得其樂,二人樂在何處有何異同?
    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也並非完全是其有獨特的思想影響後世,在將其讀透、讀懂之後,我們會發現,他們一生奮鬥都是在尋找人世間、人生之樂趣,並將其當你種享受。偉人開萬世基業,流芳百世,也有三樂:「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他將人生的磨難,當成子種樂趣。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
  • 孟子「惟仁者宜在高位」散論
    《孟子·離婁上》儒家的義理高明。然,如何則是「仁」呢?「仁者,愛人。」而,如何算是「愛人」?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墨家講究「兼愛」,無等差地愛所有人。儒家,自然不是這樣。老子說,「民不畏威,則大威至」。老子又說,「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孟子要求在高位者需「仁」。老子認為聖人「自知自愛」,而不「自見自貴」。從讀者的角度來說,他們對高位者的要求,有相通之處。因此,從文字的解讀與閱讀來看,儒墨道三家的思想也沒有那樣地天壤之別。
  • 儒家學派的孟子一生在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樂趣呢?
    孟子是一個特別喜歡找快樂的人。我們來看看他所追求的快樂是什麼,也領會體悟一下。孟子說過,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說的是什麼呢?說的是君子(孟子當然是君子,有一句他的名言大家可能都聽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非常剛正,坦蕩的一個人)有三件事很快樂,而稱王稱霸不算快樂。
  • 「亞聖」孟子說過三句話,足以影響一個男人一生的命運!
    他本人親自修訂整理了「六經」——《詩經》、《尚書》、《周禮》、《易經》、《樂經》、《春秋》,除了《樂經》遺失以外,其他著作都有傳世。而由他的弟子編纂而成的《論語》更是詳細地記述了孔子的言行舉止,堪稱是「經典中的經典」作品,由於孔子的博學多識,後世尊稱他為「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