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豐富的東北為何農業沒有發展起來?真實原因讓農民難以接受

2020-12-18 東北農業觀察

東北地廣人稀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但是為何擁有豐富農業資源的東北,其農業發展速度反而如此的緩慢呢?關於東北農業和工業發展滯後有很多說法,有說東北人不行的,也有說東北沒有地理優勢的,還有說東北體制落後的,眾說紛紜。從來沒有人認真地分析東北農業發展不起來的根本原因。

我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資源豐富的東北為何農業沒有發展起來?真實原因讓農民難以接受》這篇文章,大家看看我分析的是否正確?

國家收儲和糧食補貼是限制東北農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我們東北農民種地嚴重的依賴國家收儲和農業補貼,我們很多農民戲稱我們是為國家種地的,如果沒有國家收儲政策和農業補貼支撐,東北的農業根本就支撐不下去。在過去國家大力補貼農業的時候,農民的收入還算可觀,生活也有保障,但是現在收儲政策終結反而來個最低保護價,這就是變相的降低農作物的價格,農民怎麼可能有好的收益呢?

農業補貼也只是種植結構調整性質的補貼,根本起不到推動農業發展的作用,所以農業的衰退就是必然的了。

由於國家用國儲收購價格和糧食補貼來控制農民生產糧食的規模和種類,所以就導致種植業的多樣化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農民只能夠順著國家的政策部署來生產糧食,沒有辦法自主的先擇糧食生產的種類,這就導致東北農業結構的單一化。

我們簡單舉個例子,比如說國家要是讓你種植大豆,你明知道大豆不好賣你為什麼還要種植大豆?答案很簡單因為種植玉米沒補貼,本來是收益高的玉米在大豆得到補貼之後就變成收益低的農作物了,自然就沒人種植了。種植成本因為政策性幹擾十分不穩定,讓農民沒有更多的選擇餘地。

可能有人不太贊同我的說法,他們認為如果我們農民沒有最低保護價和農業補貼,我們農民會更加的艱難。其實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因為我們的農業補貼政策是為了維持我們糧食生產的穩定性,並不是為了促進農業發展而制定的政策。所以無論是收儲政策(後來的糧食最低保護價)還是現在的農業補貼政策,都是為了維持糧食生產而制定的。這些政策只能維持農業生產的正常運作,而沒辦法給農民增收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如果我們國家的政策不轉變我們東北的農業會怎麼樣?

如果我們東北這種維持糧食安全的補貼政策不改變,那麼我們東北的農業只會朝著規模化種植和單一化種植髮展,這是必然的。因為我們知道隨著工農收益差距的增大,糧食種植者的規模就必然會不斷的增加,否則你根本就沒辦法實現收支平衡。我們東北就會徹底的成為原料糧食的生產基地,永遠難以實現農業利潤的高增長。

而且隨著南北經濟差距的加大,東北的人員大量外流更會加劇農業單一化和土地規模化發展的趨勢,讓東北農業轉型更加困難。

東北農業如果不從國家層面發生轉變是很難迎來轉機的

如果東北的農業問題不從國家層面來一次自上而下的轉變,東北的農業就很難得到發展,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到的一個問題。我們總說發展農村經濟發展東北農業,但是我們真正有效的政策措施又有多少呢?在世界農業相較於工業生產來說處於絕對劣勢的大背景下,沒有實際的物質物質基礎支撐農業是沒有希望的產業。

糧食保護價和農業補貼政策雖然保住了農民的飯碗,但是同時也是限制農業發展的枷鎖,我們如何從保障糧食安全和支持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這兩個問題之間進行政策平衡,這需要很高的政策技巧。進一步是農業僵化農民收入受限制,退一步是糧食安全無法保障,如何進退有據是個技術活。好了大家認為《資源豐富的東北為何農業沒有發展起來?真實原因讓農民難以接受》說的有道理嗎?一起來評論吧!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專家說靠農業無法振興東北我卻認為唯有依靠農業東北才能富強起來
    振興東北一直是最近幾年熱議的話題,關于振興東北的大策略上專家的意見是:以發展高精尖產業為主,以大連,長春和哈爾濱這些老工業城市為起點帶動東北的經濟。我們在專家的言語中根本聽不到農業這個字眼,我想沒有幾個專家認為農業可以拉動東北的經濟吧!
  • 曾大力投資農家樂的農民哭了,為何不再火爆?這些原因值得思考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國家也制定新型農業的發展策略,鼓勵旅遊農業的發展。對於那些歷史名勝地的鄉村,可以利用村集體的資源優勢,這樣的話就可以讓各項休閒項目被打造起來,而休閒鄉村能夠帶起整個鄉村的經濟活力,讓農民的經濟收入也能夠跟著提升,因此很多地方也根據自己的策略開展了休閒項目。
  • 東北「最有潛力」的城市,礦產資源豐富,歷史底蘊深厚
    很多朋友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東北人,說到東北人,很多人都想和他們交朋友,因為他們的性格非常直率,而且很講義氣,今天知道一個來自東三省的城市,它就是瀋陽,作為一個新的一線城市,它的發展潛力非常大。要想成為我們國家的一線城市,並不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需要達成很多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資源的豐富,東北三省比較有潛力的長春、大連、哈爾濱等城市都沒有成為一線城市,結果,沒有受到特別關注的瀋陽反而成為了新一線城市的一員。
  • 寮國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何以在短短幾年快速發展起來?
    寮國作為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家,我們知道的新聞也是很少,不過很多人知道它是社會主義國家,這個以山地和高原為主的內陸國家,自然資源相對周邊的國家而言基本上沒有豐富的資源,一直不如緬甸,正是這樣一個看起來什麼都比不上緬甸的寮國,如今卻在短短的幾年裡發展一躍超過了緬甸,這一發展速度讓緬甸很是不解
  • 曾是重農業工業的東北,如今為何落後於沿海城市?有兩大致命原因
    不過,當遇到災荒時代時,皇帝對這種行為管得就不是特別嚴,畢竟皇帝最重視的還是自己的統治,如果百姓在災荒年代沒有食物來源,極有可能拿起兵器反抗,這樣會不利於清朝的統治。不過,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清朝政府為了對抗俄國,招了一大批漢人來東北開墾,由於自然地理條件優越,農業發展好,東北的人口大增,而且幾乎不會發生饑荒的問題。此外,日本和俄國還帶著先進的生產技術來到東北,讓東北成了我國工業發展最早也是當時最好的地區之一。
  • 專家說振興東北還是要靠大城市遭到農民怒懟:還想騙我們修房子
    振興東北這句話已經喊了喊了好多年了,我們農民是沒有體會到東北振興帶來的實際利益,反而是專家最近公然出來喊話,說:東北16,17,18三年的經濟增長雖然比較緩慢但是已經開始出現復甦的態勢了。還說未來我們東北的經濟還是要靠大連,長春以及哈爾濱這些老牌的大城市來帶動經濟的發展。
  • 農民不願種,消費者不願買,中國的有機農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這幾年來,食品健康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有機蔬菜和有機農業的概念也因此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事實上,有機農業的興起並不是近兩年才有的事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到現在,有機農業已經有了近30年的發展歷史,只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有機農業在中國發展得並不順利。
  • 為何?背後原因很真實
    近年來,休閒農業快速發展,特色農家樂、民宿等鄉村旅遊項目成為農村發展的新業態,特別是「農家樂」不僅帶動了農村的發展,也給農民帶來了高收入,見南山」的鄉下生活是在休息的時候和家人一起去鄉下的農家遊玩。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農家樂」的發展並不順利,經營農家樂的農民也抱怨:「生意難做,來旅遊的有經驗的人也變少了,」具體是由於什麼原因發生的?
  • 19世紀前,美洲資源豐富,為何在文明發展進程中卻非常緩慢?
    但在此之前,美洲雖然有著豐富的資源和相對較好的發展條件,但是在文明的發展進程當中,卻顯現出了非常緩慢的趨勢。在美國誕生之前,美洲文明進化為何那麼慢?其實是美洲自身條件的限制,加上在發展過程中難於實現質的飛躍,這就導致了美洲文明依舊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
  • 東北衰退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不過,這種解釋的麻煩之處在於,它是一種「萬能解釋」,幾乎什麼問題都能從當地文化中找到答案,但文化是一個長期穩定的因素,它同樣不能解釋為何以前那麼多年東北經濟都好好的,卻到了近二十多年才開始衰退,這些年裡東北文化可沒發生多大變化。要說起來,東北文化畢竟總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分支,談不上有多麼本質的區別,為何就唯獨在這裡阻礙了經濟?
  • 農業部長:當今中國農民問題關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儘管農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在下降,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沒有變;儘管農民大量轉移就業,但農民是社會結構的基礎階層沒有變;儘管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但農民實現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沒有變。  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當今中國農民問題關乎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 東北天氣寒冷,俄國和日本為何還拼命搶佔?
    八國聯軍侵華時期,中國的東北地區被俄國佔領,清政府就算籤訂了《辛丑條約》,俄軍也沒有退兵,而是繼續佔領著東北地區。而日本在經過明治維新後,國力強盛,也開始走徵服殖民地的道路,我國東北也成為了日本的目標。後來,俄國經歷十月革命,建立蘇聯,但他們仍舊沒有放棄我國東北這一塊「肥肉」。
  • 四川達州市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為什麼城市沒有快速發展起來?
    是四川省的人口農業大市,是國家規劃定位的成渝經濟圈、川東北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我們都知道一個城市的人口和土地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基礎,人口多土地多直接就表面了該是的發展潛力巨大。另外達州市還是個資源大市,是全國三大氣田之一和國家「川氣東送」的起點站;是國家重要的能源資源戰略基地;素有「巴人故裡、中國氣都」之稱。
  • 東北潛力最大的城市,歷史悠久文化濃厚,礦產資源很豐富!
    東北潛力最大的城市,歷史悠久文化濃厚,礦產資源很豐富!說到這裡,那就來說說東北潛力最大的城市,它就是我們熟知的瀋陽市,這個城市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蘊含豐富的礦產資源,也是一座一線城市。需要這座城市在各方面要求都達標,其中最具有決定性的標準就是資源的豐富程度,這一條至關重要。之前東北三省中長春、大連、哈爾濱這三座城市是最有希望的,但是最終全軍覆沒。萬萬沒想到的是瀋陽市成為一線城市大家庭中的新成員。瀋陽市的歷史底蘊深厚,曾短暫做過清朝的都城,後因種種因素,這座城市逐漸失去了都城身份,後來這座城市也在默默無聞的發展,外界也沒有對它有過多的關注。
  • 東北經濟衰退的原因究竟是什麼?-虎嗅網
    但文化是一個長期穩定的因素,它同樣不能解釋為何以前那麼多年東北經濟都好好的,卻到了近二十多年才開始衰退,這些年裡東北文化可沒發生多大變化。要說起來,東北文化畢竟總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分支,談不上有多麼本質的區別,為何就唯獨在這裡阻礙了經濟?
  • 我國東北為何沒有外海出海口?是什麼歷史原因造成這巨大的遺憾
    面對日本海,我國東北沒有任何出海口,距離出海口最近的琿春市距離圖們江入海口僅僅15公裡,但這15公裡限制了中國東北數十年的發展。那麼東北為何會這麼憋屈呢?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一直以來,遼東通往日本海的海岸線中國都是有份的。
  • 明明印度菜很美味,為何在中國很難火起來?這三點讓國人很難接受
    印度菜美味,為何印度菜在中國很難火起來?眾所周知,世界上擁有著各種各樣的飲食文化,它是在不同地域和氣候的影響下,從而塑造起來的獨特文化,多數的國家都有著自成一派的飲食體系,都是在歷史發展中孕育出來的獨特技藝。
  • 面向農民的農業商業模式
    緊接著之前的大範圍商業模式,接下來會對每個農業主體進行小範圍商業模式的闡述,本次為對農民主體的農業商業模式。 一、中國農民的艱辛 在中國,農民有7億,雖說真正還在從事農民行業的沒有7億,其中職業農民、新農人、大戶也佔有一定的比例。
  • 同樣是東北,我國東北那麼富裕,為何印度東北卻那麼窮呢?
    【歷史】我國和印度,那是亞洲最大的兩個國家,兩國有很多相似之處,最典型的兩國國土都很大,人口都很多,還有都是發展中國家,都在快速發展等。就包括一些微觀的東西,也都有相同點,最典型兩國都有一塊區域叫做東北,但是這裡面又有很大不同,而我國的東北那是非常富裕,但是印度的東北卻為何那麼窮呢?
  • 合村並鎮是好事,可農民為何不願意?專家:八成是這些原因導致!
    導語:合村並鎮是好事,可農民為何不願意?專家:八成是這些原因導致!隨著農村不斷的發展,在土地等等政策確權還有農村的規劃之後,近幾年又出現了一些熟悉的名詞,比如說合村並鎮,一直以來農民也好奇這究竟是啥子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