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廁所文化」

2021-12-11 臺灣資訊

當我從臺灣回來的時候,很多朋友問我,臺灣怎麼樣?哪裡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我的回答是,「臺灣真得很棒,十分值得一去。比起那些景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臺灣的化妝間,其實就是廁所。」聽到這個回答,大部分人會很愕然。

因為廁所一向被世人認為是藏汙納後之地。記得相聲大師馬三立先生有個經典的段子《查衛生》,話說有個局長去某賓館查衛生,要去解小便,結果剛一進門,嗡地一聲,一萬多蒼蠅——大蒼蠅、小蒼蠅、麻豆蒼蠅、綠豆蠅……嗚嗚地跟龍捲風一樣,局長一進門,這萬把只蒼蠅給局長來了個正面防禦,愣把局長給推出來了。相聲諷刺了什麼不言而喻,固然裡面有誇張的成分,不過大部分人記憶中的廁所的確不是靠標識導航找到的,而是靠嗅覺尋覓到達的,所以在很多場合,廁所的種種是羞於啟齒或迴避的話題,原因無非一個字——髒。


但這次的臺灣之旅,廁所這個固有概念在我腦海裡被徹底被顛覆了。抵達臺灣後,由於入關時耽誤了點時間,所以從機場出來就直奔了參觀目的地——大溪花海農場,話說人有三急呀,到達農場後,我一心找廁所,這時我們司機西瓜哥哥說:「化妝間在那邊。」我心想:「姐現在急需解決生理問題,哪有心思去化妝呀。」所以又跑過去問導遊這附近有沒有廁所,導遊抬手一指,誒,我傻眼了,那不是所謂的化妝間嗎?顧不得多想,一溜煙兒的跑過去,呆住了,化妝間的外觀十分卡哇伊,男女的標識是可愛的卡通形象,而且男女的標識的顏色一個淡粉一個是淡藍,牆壁上畫滿了類似動畫片的卡通玩偶,十分可愛。化妝間內部有獨立廁格,有門有鎖有廁紙,乾淨溫馨的一塌糊塗,而且沒有一點那種獨特氣味,只要不是生活在真空裡的你應該懂的。

一到臺灣,我就讓這「化妝間」給我上了一課。



接下來的日子,不管是景區、飯店還是民宿、商場,我都禁不住格外關注它們的化妝間。沒有一個不是:無味、無臭、有門、有鎖、有紙,溫馨乾淨的。這真的讓大陸的廁所望塵莫及,大陸許多廁所,儘管外表豪華,但內部設施和日常管理則跟不上,存在嚴重的衛生問題,或供水管道裝置出問題,滴漏現象嚴重,令地面有汙水;或通風設備不善,空氣留有臭味。在遠離城市的公共廁所,設計簡單,雖然也有廁格,要麼沒門,要麼有門沒鎖,而且下面只有一條長長深坑,糞便堆積如山,有些深坑更有很多黑色蒼蠅和白色蛆蟲布滿糞便上,當地人早已適應,若無其事地進進出出,而外來遊客恐怕感到如下地獄。



「化妝間」:日據時期的影子

「化妝間」這小清新的名字,追根溯源是在日本。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臺灣曾有一段日據時期,即1895年至1945年,這段時間臺灣是由日本殖民管轄。所以時至今日,臺灣在建築、服飾、生活習慣等很多方面都有日據的影子,臺灣藝人喜歡去日本也是眾所周知的。既然這淵源是來自於日本,那日本的廁所文化如何呢?

世界上大概沒有哪個民族,比日本人更看重廁所。日本有「廁神」、有「廁所節」、有「廁所協會」,可以說日本人對優美如廁的環境追求永無止境,古香古色的、高科技的、溫馨雅致的……能想到的,日本人基本全想到了;能用上的科技,日本人基本全用上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日本展館的「看點」之一,就是一套面向未來的廁具。一時觀者如堵,不得不抽籤而進。

說起廁所裡高科技,不能不說臺灣之行入住過得日月行館客房裡配備的智能馬桶,非常考究舒適,一靠近馬桶,蓋子就智能地掀開了,馬桶坐圈是電預熱的,方便之後,一摁動馬桶右側的電鈕,便有一股細小而壓力頗大的溫水水柱噴出來,把便處衝洗得乾乾淨淨。這水柱的壓力大小、水溫高低、衝洗位置都可以調節,甚至還有一個音樂摁鈕,可以一邊如廁一邊聽音樂。這樣的如廁環境,不得不說是一種享受呀。



廁所文化:形形色色 哭笑不得

臺灣的化妝間,還讓我見識了它的「娛樂」功效。我們平時在廁所裡經常會看見這樣的宣傳標語,如,「來也匆匆,去也衝衝」;「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等。臺灣化妝間裡的語言,則會顯得含蓄搞笑一些,如:「請把身上之物留下快走吧!此處不留人」;「任你是英雄豪傑,登斯樓總要低頭受氣」;「這裡景觀很特別,大大小小不一樣,真是大開眼界」;「小弟弟不要貪玩,長大要逞英雄喔!」等等,看到這樣的話,通常讓人解決完生理問題後,心裡也偷偷樂了一下。身心舒暢,豈不美哉。

說到這些搞笑的廁所文化,世界各地真可謂是百花齊放,各有風趣之處。浪漫法國的廁所標識就極為有特點,以艾菲爾鐵塔的圖像和凱旋門的圖像分別代表了男性與女性,把世界知名建築放在這裡,夠有智慧吧。澳大利亞的廁所裡,你可能會看見一個黃色的鐵盒子,那是專門收集注射毒品的針筒。據說,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充分尊重人權,其中包括吸毒的權利。那些「癮君子」們一旦毒癮發作,可以在公廁裡注射毒品,注射完了,就把注射器扔進黃色的鐵盒子裡。可以說這些發達國家,把廁所文化、如廁服務已經做到極致,舒適溫馨又不失風趣可愛。

還有一個不那麼可愛的國家,在這裡有也很有必要說一下,那就是廁所作為稀缺資源的——印度。據不完全統計,孟買有一半以上的人住在貧民區,那些地方平均81人共用一個廁所。有些地方甚至273人共用一個,最好的地方也平均58人有一個廁所。廁所的稀缺程度可見一斑。甚至印度北部哈裡亞納邦發動了一場「無廁所,無妻子」的活動,督促女性拒絕不能提供帶衛生間的房子的求婚者。這不能不令人感嘆,中國男人和印度男人的各有「傷心事」呀,一個是因為沒有房子娶不到老婆,一個是沒有廁所討不到媳婦。

相關焦點

  • 令人開眼的臺灣廁所文化
    到臺灣,女性朋友也許會發現很難找到「廁所」,那麼你可以尋找「化妝室」,因為臺灣對於廁所的稱呼有點多:化妝間、化妝室、Toilet、WC、廁所、洗手間、便所(閩南語)等等,衛生間、茅房就用得比較少,至於什麼聽雨軒、觀瀑亭的,就不在此贅述了。這些名稱意思都相同,都是去解決內急問題的地方。
  • 令人開眼的臺灣廁所文化
    到臺灣,女性朋友也許會發現很難找到「廁所」,那麼你可以尋找「化妝室」,因為臺灣對於廁所的稱呼有點多:化妝間、化妝室、Toilet、WC、廁所、洗手間、便所(閩南語)等等,衛生間、茅房就用得比較少,至於什麼聽雨軒、觀瀑亭的,就不在此贅述了。這些名稱意思都相同,都是去解決內急問題的地方。
  • 臺灣衛浴文化協會副理事長:廁所設計也可以是一種創意文化
    其實,對公廁的改造不應只專注在外觀及功能層面上,若適當加點人文精神或藝術元素,那麼這一輪廁所革命,才是民生上的「光榮革命」。其實,對於公共廁所的美學追求,不單是中國大陸,臺灣的業內人士也有所感悟。下面是臺灣衛浴文化協會理事長遊明國一篇關於廁所文化的文章,文中主要說的是臺灣的公廁,但相信對國內業界也有一定借鑑作用。
  • 廁所文化系列3.世界各地不同的廁所趣聞
    2中國臺灣到了臺北,很多廁所的指示牌上寫著"化妝室"。臺灣把廁所稱為"化妝室",源於日本。但是在臺灣的機場或者火車站,指示牌上沒有寫"化妝室",而是按照國際常規寫作"廁所"或者"盥洗室"。
  • 廁所文化系列1.什麼是廁所、廁所文化
    廁所定義:就是拉屎、撒尿的地方。在中國歷史上,談論廁所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有關中國廁所的論著也很少見到。但是廁所是使人放鬆、振奮和感到享受的聖地。人們應該關注所有公共廁所設施的更新改造,使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一個良好的廁所環境體現了對於使用者的尊重,反過來,使用者也應尊重它。
  • 廁所革命:小廁所背後的大文化
    > 在古代 人們把廁所稱為「溷」在現代人們把廁所稱為衛生間、洗手間、盥洗室或化妝間我們常常諱談廁所問題覺得羞於啟齒卻忽視了廁所的重要性這裡也有文化文明她用八年時間,尋訪世界各地的廁所,考察形態各異的廁所文化,向我們展示了這一亦莊亦諧、饒有趣味的廁所發展史。《廁神》【美】朱莉·霍蘭在我國,最早的廁所記載,出現在西周的《儀禮·即夕禮》中。
  • 臺灣一百貨商場公廁入選"世界10大精彩廁所"
    圖片來源:臺灣《自由時報》華夏經緯網>12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英國Cheapflights網站日前公布「世界十大精彩廁所」,中國臺灣地區中友百貨主題廁所與紐西蘭、澳洲、阿拉斯加、日本、美國德州、歐陸等地並列,成為另類「臺灣之光」。
  • 生活中的廁所文化
  • 臺灣是如何管好公共廁所的
    多年來,在臺灣有識之士的不斷努力下,臺灣公廁建設與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民眾對廁所的刻板印象得到扭轉,對如廁環境的要求逐步提高。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公廁建設管理專委會正在招募會員,請通過手機/微信130 0659 0068聯繫我們索取入會資料。  近日,新北市政府舉行一年一度的「清潔周」活動,隆重表彰了50家獲得「金質公廁獎」的單位和大專院校。
  • 廁所革命:小廁所背後的大文化
    > 在古代 人們把廁所稱為「溷」在現代人們把廁所稱為衛生間、洗手間、盥洗室或化妝間我們常常諱談廁所問題覺得羞於啟齒卻忽視了廁所的重要性這裡也有文化文明她用八年時間,尋訪世界各地的廁所,考察形態各異的廁所文化,向我們展示了這一亦莊亦諧、饒有趣味的廁所發展史。《廁神》【美】朱莉·霍蘭在我國,最早的廁所記載,出現在西周的《儀禮·即夕禮》中。
  • 雜談 臺灣的廁所為什麼會有味道?
  • 高深莫測的廁所文化
    廁所,也叫洗手間,但你知道廁所一旦和文化相遇,就賦予了它許多囊括文化底蘊的雅號和別稱。筆者今天特將集錦的部分有趣搞笑的名字搬出來,來看看這些廁所的雅稱吧,你要是第一次看到,說不定你還認不出這是廁所哩:1、 一日到一旅遊景點去玩,看見一公廁:男廁所叫:觀瀑亭;
  • 廁所無小事,廁所文化關乎社會文明水準
    也就無法避開「廁所文化」這個字眼的衍生。是時候,「廁所文化」登上大雅之堂了。僅從國內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廁所文化區別就不難發現,廁所文化發展與區域經濟有著直接關係,雖然廁所表面看似談之不雅,但已成為衡量一座城市發展水平、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乃至是一個國家形象、發展程度的另類展現形式。
  • 臺灣花露農場—把花文化做到極致,生活點滴全由花構成,包括上廁所!
    農場老闆陳基能秉持著承先啟後的理想,希望能夠將早年臺灣人靠著提煉香茅油、樟腦油撫養下一代的精神保留給後代,認識精油的由來與生產歷史,裡頭也展示了一些日治時代臺灣的蒸餾爐器具,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以前生活在臺灣的客家人的艱苦生活,以及他們不屈不饒的精神。
  • 你知道臺灣的廁所浴室和大陸有什麼不同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的廁所和浴室,和大陸的有相同,也有不同。臺灣的熱水器都是燒煤氣(臺灣叫瓦斯)的,所以放在室內很危險,很有可能就一氧化碳中毒,所以只能放在外面。至於哪個水燒得快?我覺得是大陸式的,因為一直就燒好了貯存在筒裡,而臺灣的是馬上燒水。  在大陸,比較現代化的住處,都是坐式馬桶而不是蹲式的了,但若干不太現代的,還是蹲式的,公廁也是。但是在臺灣,基本都是坐式的,只有極少數才是蹲式。
  • 你知道臺灣的廁所浴室和大陸有什麼不同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的廁所和浴室,和大陸的有相同,也有不同。我第一個想到的不同,是臺灣的浴室絕對沒有「浴霸」。我當年第一次看到浴霸,都驚呆了,因為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在浴室放那麼亮那麼熱的燈,是要看書嗎?
  • 看看世界各國的「廁所文化」,原來上廁所也沒那麼簡單
    我國俗語就有"十裡不同風"的說法,其實這不僅僅說的是日常,就連平時上個廁所都不一樣,國內大家都了解的,無非就是城市和農村的區別,水廁和旱廁的區別,乾淨和骯髒的區別,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世界各國的廁所文化。
  • 不得不說的廁所文化
    廁所,一個不得不說的地方。如果一個人活80歲,那麼,在他的一生中,上廁所消耗的時間約在14600 小時,608 天,1.67年,這也的確是一段不長不短的時間。人類伴隨著生命的降臨,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吃喝拉撒睡,這5 個能力是與生俱來。
  • 從「無廁所,不婚姻」看中、日、印三國廁所文化現狀
    ,但是,這種文化讓印度的婦女處於尷尬地位。廁所革命從根本上解決了國家的衛生狀況,廁所文明的進步則體現出國人文化素質的變遷。「廁所協會」還提出了「創造廁所文化」的口號,從1986年起,每年舉行一次廁所專題討論會,並在會上進行「十佳公共廁所」的評選活動。首屆討論會還把每年的11月10日定為「日本廁所日」。
  • 如果你來臺灣,我就帶你去逛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