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民權與垃圾食品:麥當勞如何影響了美國黑人?

2020-12-24 界面新聞

快餐食品不僅在美國人的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也是現代美國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政府表示,近40%的美國人每天都吃快餐。據估計,有八分之一的美國人曾在麥當勞打工,包括主持人傑·雷諾、格萊美獲獎歌手仙妮亞·唐恩和梅西·格雷、奧運會金牌得主卡爾·劉易斯以及世界首富——亞馬遜執行長(也是《華盛頓郵報》的所有者)傑夫·貝佐斯。

從經濟上而言,快餐業普遍採取的是特許經營模式,該模式要求各地的加盟商承擔經營餐廳的大部分風險,同時需向母公司預付一筆費用並繳納部分收入。作為交換,加盟商可獲得知名品牌的使用權、經過驗證的商業計劃、高效的市場戰略和大賺一筆的機會。

即使不是憤世嫉俗的人也會發現,美國有接近25萬的快餐連鎖店也提供大批底薪的工作崗位。與此同時,這些快餐店最受歡迎的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的脂肪、鈉和無營養的熱量,是美國肥胖症盛行的罪魁禍首。與快餐密不可分的健康和經濟問題在美國黑人社區裡尤為突出,與其他地方相比,這些地方提供的食物選擇更少,商業活動也更少。

以上問題吸引了喬治城大學教授瑪西婭·查特蘭(Marcia Chatelain),她在此基礎上撰寫了《特許經營:美國黑人的「金拱門」》(Franchise: The Golden Arches in Black America)。查特蘭通過行業巨頭麥當勞的故事講述了快餐對美國黑人產生的巨大影響。簡而言之,這本書講述了麥當勞是如何被黑人佔領的。這聽上去像是關於主流黑人社區中存在食品沙漠和快餐盛行的小眾故事,但實際上,這本書有著龐大的構想,鞭辟入裡地分析了快餐店如何成為了美國黑人的又一個負擔。

查特蘭用了大量篇幅來分析二戰結束後不久,麥當勞的崛起與同一時期有著重大進展的黑人解放鬥爭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正如查特蘭所述,那個時代普遍存在種族歧視,美國黑人無法享受多數政府福利和公共設施,如果考慮到這點,那麼關於黑人顧客是否會受麥當勞歡迎的問題實在沒有任何新意。毫無疑問,他們受到的對待是相當糟糕的——但如果當時連北卡羅來納Woolworth超市的午餐櫃檯都對不同種族區別對待的話,那麼本地麥當勞這麼做也就毫不讓人意外。

隨後,該書以更富有啟發性的反轉記錄了麥當勞挖掘美國黑人市場盈利能力的過程,以及政府如何幫助麥當勞等連鎖企業抓住了這個機遇。

《特許經營:美國黑人的「金拱門」》

麥當勞的觸角早在戰後就延伸到了加州郊區,而直到上世紀60年代,麥當勞才精明地意識到黑人社區的潛在利潤。這個時機並非偶然。在60年代的內亂後,白人和中產階級加速逃離,導致華茲和紐瓦克等地滿目蒼夷,經濟衰敗。在尼克森執政期間備受歡迎的一個理念是政府鼓勵對全國城市,特別是貧困的黑人社區進行新一輪的投資。

快餐店正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首家由黑人持有的麥當勞加盟店於1968年開業,三年內,全美國有了近50家這樣的加盟店。很多黑人企業家都得到了政府的補助支持。

事實證明,黑人開店對麥當勞而言極為有利,幫助其在營銷時將公司與黑人社區的融入作為宣傳點。該書提到,沒過多久,黑人社區加盟店所產生的收入就多於白人地區了——儘管部分黑人店主抱怨在高風險的地址開店需要承受更高額的保險和安保費用,以及他們常常被分配到更老舊的門店中。

麥當勞充分利用了在黑人社區實現的增長以及增長為公司帶來的良好公共關係。有批評者稱麥當勞只是從黑人社區中撈錢,而黑人加盟商幫助其擋住了這樣的批評。最後,麥當勞還聘用了黑人經營的廣告公司Burrell Communications,該公司策劃的市場推廣活動幫助麥當勞被全國的黑人社區廣為接納。

麥當勞是第一批在廣告和電視宣傳片中啟用黑人模特和演員的公司之一。麥當勞成立了全美高中籃球賽和麥當勞全美高中樂隊,還為全國跳繩聯賽提供贊助。在廣告和其他營銷活動中,麥當勞標榜其不斷增加的黑人管理層人數。還有各種誇讚之詞稱麥當勞是全美最大的年輕黑人僱主,從當時各方面來看,事實的確如此。

作者在書中對麥當勞營銷策略的探討,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極富啟發性的視角,以了解當時大企業和民權運動領袖之間的相互影響。就在不久前,美國黑人領袖傑西·傑克遜牧師推動大企業給黑人商人乃至整個黑人社區「公平的份額」。查特蘭記錄了克利夫蘭和波特蘭等多個城市針對麥當勞是否應在經營地承擔責任而發生的有趣鬥爭。

麥當勞所做的大多數事情都可以被視為是回報了造就其成功的社區。在麥當勞獲得了第一份工作的年輕人是否應在那裡創立事業?第一份工作最寶貴的收穫是在工作場所中培養工作習慣和對未來的預期,不是嗎?截至2017年,美國黑人擁有約222家麥當勞加盟店,這難道不是件好事嗎?同時,像麥當勞這樣的盈利企業能夠讓其加盟商為那些追求事業的成年人們支付足以維持生計的薪酬,這又有何不可呢?

這本書沒有輕易放過麥當勞,而是更進一步展開了探討。2014年,黑人青年麥可·布朗在與警方對峙時被槍殺後,密蘇裡州弗格森鎮變得一片混亂。在書接近結尾時,她描述了多年後的現狀。那裡至今仍然活躍的商業之一是黑人經營的麥當勞。查特蘭寫道:「這本書關注的是像弗格森鎮這樣的地方,為何在騷亂後更有可能開設快餐店,而不是直接為窮人提供現金救濟、對警察局進行監督、提供時薪8.6美元起的工作機會。」

根據她的分析,快餐企業、短視的民權領袖、政治家、政府和不知情的黑人資本家共同導致了黑人社區被快餐食品滲透,危及其健康的現狀。

這只是一種觀點。然而,問題或許不在於黑人社區的快餐店過多,而在於其他商業和機構的缺乏。

(翻譯:macy)

相關焦點

  • 麥當勞挨嗆凸顯垃圾食品隱憂(五洲茶亭)
    火紅的爆炸頭、明黃的工裝褲,紅白相間的條紋襯衣,一臉幸福的憨笑……這個形象,許多人眼熟,孩子們更愛:「麥當勞大叔!」隨著美國快餐業巨頭麥當勞在全球遍地開花,麥當勞大叔幾近成為美式快餐的圖騰。甚至有研究認為,自從拉脫維亞人麥克·波拉科夫斯1966年首創形象,這位「麥當勞大叔」至今已操著30多種語言走遍五大洲,其知名度僅次於聖誕老人,高坐全球第二把交椅。
  • 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領袖傑克遜耶魯示威被拘捕
    中國日報網站特稿 9月1日是美國勞工節,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領袖傑西·傑克遜當天帶領數千支持者參加了耶魯大學舉行的罷工遊行。遊行過程中,傑克遜和其他18人被警方以妨礙交通的名義拘捕。    最具號召力的民權領袖    傑克遜現年61歲,曾是美國最傑出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門徒和衣缽思想的主要繼承者,是目前美國民權運動中最具號召力的領袖。    1968年金在孟菲斯的一家旅館的走廊裡被人刺殺時,就倒在傑克遜的身邊,最後是死在他的懷裡。
  • 往麥當勞垃圾桶安裝攝像頭,這家公司如此搞「垃圾回收」賺錢
    往麥當勞垃圾桶安裝攝像頭,這家公司如此搞「垃圾回收」賺錢 站長之家(ChinaZ.com)12月21日 消息:垃圾處理和垃圾回收已經成為全人類面臨的一大嚴峻問題
  • 猛龍計劃將主場移至堪薩斯遭抗議 民權組織:黑人權利重於NBA比賽
    猛龍的主場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由於新冠疫情嚴重,NBA考慮將美國的堪薩斯城作為猛龍的臨時主場,取消美國之外的比賽。然而,堪薩斯城的民權組織已經寫信向NBA發出警告,要求猛龍不要將主場設在此地。據悉,NBA的決定引發了堪薩斯三大民權組織的反對,大堪薩斯城城市聯盟、大堪薩斯城南部基督教領袖會議和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堪薩斯城密蘇裡分會聯合向NBA總裁蕭華寫信,詳細說明了他們的擔憂。雅虎發表了這封抗議書,抗議書中寫道:「雖然NBA選擇堪薩斯城作為多倫多猛龍的主場將是一個巨大的榮譽,而且會讓堪薩斯城的NBA球迷興奮不已。
  • 美國民權運動,你不可錯過的三部經典紀錄片
    文/凌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以馬丁·路德·金髮表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為標誌,該運動達到高潮。這場以非暴力抗爭為主要手段的運動,對美國黑人政治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美國「民權運動之母」逝世(圖)
    50年前,身為黑人的她拒絕按照當時的戒律在公車上給白人讓座,在美國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種族歧視民權運動。作為一個象徵度過了半世紀後,美國時間10月24日晚,這位被譽為「美國民權運動之母」的女性———92歲的羅莎·李·帕克斯在家中小寐時安詳逝世,把一段風起雲湧的歷史留給後人紀念。  1955年12月1日,時年42歲、當裁縫的帕克斯在一輛公共汽車上就座時,一名白人男子走過來,要求她讓座。這無關「尊老愛幼」的美德。
  • 美國黑人音樂②丨盛世的幽靈:民權、泛非與湧動的激進政治
    近日,明尼蘇達州的黑人因涉嫌使用20美元假鈔而死於警察暴力執法的事件,在全美各大城市掀起大規模抗議,成為上世紀中葉美國如火如荼的民權運動的回聲。《澎湃新聞·思想市場》將推出「黑命攸關」(此處採用豆瓣網友gonggong對BLM的翻譯,特此致謝)專題,從不同視角切入這場聲勢浩大的黑人運動,並藉此梳理二十世紀民權運動的遺產。思想市場特邀獨立音樂/聲音研究者東湖撰寫了這一份豐厚的「歌單」,梳理黑人自抵達美洲大陸至後民權運動時代通過音樂的反抗之路。
  • 美國告別「民權運動之母」
    據新華社10月31日專電10月30日晚間和31日上午,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羅莎·帕克斯的遺體告別儀式在華盛頓國會大廈的圓形大廳舉行,包括美國總統布希等政要在內的上萬民眾為她送別。她因此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此項殊榮的女性。  美國國務卿賴斯說:「我想我可以說如果沒有帕克斯夫人,今天我可能不會作為國務卿站在這裡。」
  • 羅莎·帕克斯美國「民權運動之母」
    羅莎·帕克斯,1913年2月4日出生在阿拉巴馬州的一個黑人家庭。1955年12月1日,她因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一位白人男子讓座,拉開了美國現代民權運動的序幕。  當時,阿拉巴馬州實行吉姆·克勞法,這是一部對黑人進行隔離、壓制的種族歧視性法律。
  • 往麥當勞在垃圾桶安裝攝像頭 這家公司如此搞「垃圾回收」賺錢
    原標題:往麥當勞在垃圾桶安裝攝像頭,這家公司如此搞「垃圾回收」賺錢   垃圾處理和垃圾回收已經成為全人類面臨的一大嚴峻問題,目前我國越來越重視垃圾分類的問題,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 楊靖︱美國民權運動再回顧:為了平等,必須填滿監獄
    作者的立意,一方面是表揚金的歷史功績,一方面也是對影響深遠的民權運動進行總結與反思。從這個意義說,該書的出版既有歷史價值,又具現實政治意義,堪稱當代美國人生動的教科書。民權運動的導火索是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自由乘車事件,但事實上,1854年「布朗訴託皮卡教育局」案的判決早已為這場聲勢浩大的運動埋下伏筆。
  • 美國「民權運動之母」家中逝世(圖)
    點擊進入>>>   50年前,身為黑人的她拒絕按照當時的戒律在公車上給白人讓座,在美國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種族歧視民權運動。  作為一個象徵度過了半世紀後,美國時間24日晚,這位被譽為「美國民權運動之母」的女性——92歲的羅莎·李·帕克斯在底特律的家中小寐時安詳逝世。  具體死亡原因還不清楚。帕克斯自罹患痴呆症以來,近年來已很少在公眾前露面。  當年成為民權運動代表人物後,帕克斯的生活陷入困境,不僅找不到工作,還經常遭到威脅恐嚇,她和丈夫被迫搬到底特律市。
  • 美國亞特蘭大:悼念民權運動領導人劉易斯
    7月19日,在美國喬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市拍攝的人們為悼念民權運動領導人約翰·劉易斯所擺放的花束。美國民權運動領導人、民主黨國會眾議員約翰·劉易斯17日深夜病逝,終年80歲。劉易斯1963年8月與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等人共同組織了「向華盛頓進軍」大遊行活動。
  • 北美觀察丨專訪美國民權人士:在美國從來不存在真正的正義
    這幾天在美國經常會看見三個字母,就是「BLM」, 它其實是英文「 black lives 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就是「黑人的命也是命」。這句口號其實有一段時間了,最早是2012年的時候,在佛羅裡達州有一個17歲的非洲裔小夥被一個白人射殺,而最後法院的陪審團竟然判處無罪。這個決定引發了全國性的討論,而這句口號也從當時延續到現在。
  • 美國黑人音樂①丨夜裡的噪音:皮鞭、即興與音樂中的新黑人
    這兩個特徵是美國黑人音樂的核心,並且對歷史上幾乎所有類型的美國流行音樂都產生過影響。受到這一連串事件的影響,同一時期以卡內基大廳為代表的美國古典音樂最重要演出場所內開始出現黑人觀眾。1920和1930年代,在「新黑人運動」的影響下,美國黑人古典音樂得到了很大發展。
  • 黑人當總統 美國人作好準備了嗎
    美國分析人士沒人敢說女性當選總統是不可能的,但許多分析家敢說黑人當選美國總統是不可能的。這源於美國的歷史、文化、政治生態,用專家的話說,美國人還沒有作好讓黑人當總統的準備。黑人進軍政治的阻礙北美殖民地初創時期,大量黑人被作為奴隸從非洲運來,奴隸制是南方種植園經濟的基礎。正是圍繞「蓄奴」和「廢奴」,南方打響第一槍,美國內戰爆發。
  • 美國:何以至此,黑人飽受歧視的根源何在?
    為了儘可能消除種族歧視帶來的不利影響,黑人們逐步建立起了屬於黑人的社區、學校、教堂等公共設施,使得社會上逐漸呈現出黑人、白人兩大群體對立的局面,甚至一度引起白人的「逃亡」。二戰期間,入伍黑人數量也有大幅度增加,甚至產生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將軍班傑明·戴維斯。▲1944年,活躍在法國戰場上的黑人士兵二戰後的5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逐漸開始發展。
  • 灰狗巴士與美國黑人的辛酸往事
    部分黑人寧願坐的士,也不坐受白人歧視的公交車直到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禁止在公共場所實行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美國才從法律意義上還黑人以平等權利。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1964年,美國國會在通過了《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政策非法,美國黑人在林肯總統頒布《解放黑奴宣言》102年後終於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方面獲得了法律上的平等。
  • 麥當勞曝食品醜聞 盤點麥當勞的那些黑歷史
    美國媒體曾盤點麥當勞那些鮮為人知、也不願重提的醜聞事件,其中包括員工薪酬低、銷量下滑和食品安全問題等。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麥當勞的那些黑歷史:1、中國過期肉醜聞(福喜事件)2014年中國媒體曝光上海福喜向麥當勞和肯德基等提供過期原料,時任麥當勞CEO湯普森(Don Thompson)稱公司被福喜欺騙。
  • 「民權運動之母」羅莎•帕克斯辭世
    被稱為「民權運動之母」的羅莎・帕克斯24日在美國辭世,享年92歲。1955年12月1日,42歲的黑人婦女、裁縫女工帕克斯因拒絕在公共汽車上站起來為白人讓座而被捕,理由是蔑視當地關於公共汽車上實行種族隔離的法規。由此引發了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風潮,開啟了一個整個種族為爭取人權而抗爭的時代。這最終導致了1964年《聯邦民權法案》的出臺,該法案禁止公共場合的種族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