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曼麗:新時代對外傳播的基本趨勢與特徵

2020-12-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做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政治論斷,進一步明確了中國是什麼性質的國家、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未來走向如何等一系列關鍵性的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什麼?從2017年的「7·26」講話到黨的十九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從三個方面對此進行了闡釋:一是從民族復興的角度來看,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二是從社會主義實踐的角度來看,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三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世界發展中國家的貢獻來看,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個意味著」有著豐富的理論與實踐內涵,既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於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理論基礎和應當堅持的方向,也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世界發展中國家的貢獻。我國對外傳播的基本趨勢與特徵亦將由此決定。

  三大基本趨勢

  第一,國家傳播的主體意識將進一步增強。目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要素已經越來越多地融入其中。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國際社會的矚目下一步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形成了與時俱進的全球化思維格局。基於這一思維格局,黨中央在內政外交方面不斷推出新舉措,提出了「亞洲新安全觀」「新型大國關係」「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等一系列立足於地區和全球戰略的新思想、新理念。這些新思想、新理念不但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一種自我超越,同時也超越了長期以來佔據國際社會主導地位的西方思想體系和發展模式。這客觀上要求中國的對外傳播工作者改變以往在國際傳播格局中不同程度存在的邊緣化心態,充分樹立自信,增強主體意識和引領意識,在超越性的發展中進一步豐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與世界分享中國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經驗、理念、思想。

  第二,話語能力將成為一項重要能力。長期以來,由於歷史、現實的雙重原因,在國際輿論場上,西方話語始終佔據主導地位,我國媒體在對外話語建設方面則存在不同程度的滯後性,難以完全擺脫「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窘境。正因為如此,黨中央從國家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建構的角度提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要求,話語能力由此成為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中的「核心能力」。當然,這也是由世界大國向世界強國邁進的中國在國際輿論場上的必然選擇。突破西方話語體系,構建中國特色的國際話語體系,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任務,既要打破西方主流社會多年來的思維定式,還要讓廣受西方話語影響的國外受眾聽得懂、聽得進,並給予認同。

  第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成為共識。從2013年起,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雙邊及多邊重要外交場合多次闡述以合作共贏為核心旨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對人類文明走向的基本判斷和總體認識,它超越了民族、國家與意識形態界限,著眼於國際社會和平、發展、合作大局,反映了人類的共同利益與共同追求,符合《聯合國憲章》所規定的成員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原則。因此可以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一種理念、目標與願景,更是一種價值觀——人類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目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並且作為世界和平發展的目標與願景被聯合國決議、安理會決議所採納;同時又有「一帶一路」共建在實踐層面的推進,具有「內而思維,外而行事,皆達正鵠」的邏輯自洽性。這種自洽性應充分體現在中國國際話語體系建設中,並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予以認識。從戰略角度看,這正是中國國際話語體系建設的突破口與立足點。

  三大新特徵

  由上述「基本趨勢」所決定,新時代我國對外傳播將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更強的針對性。這種針對性在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傳播中尤顯重要。應當肯定的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在出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時介紹這一倡議的理念、宗旨、目標,並與所在國家的領導人達成了合作共識。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舉辦,進一步擴大了「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國內主流媒體也投入其中,全力進行宣傳報導。但是「一帶一路」畢竟涉及不同地域的60多個國家,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狀況、社會文化習俗不同,對於「一帶一路」共建的訴求也有所不同,疑惑與誤解在所難免。這就對包括主流媒體在內的中國對外傳播主體提出了新的要求:樹立「一國一策」意識,在充分了解沿線各國涉華輿情的基礎上,進行對應性的、細緻入微的溝通交流,及時回應不同國家對於中國的關切與質疑;進行必要的輿論引導與糾偏,避免這方面話語的主觀性、概念性、空泛化與表面化。

  第二,更大的創新性。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他還要求用海外讀者樂於接受的方式、易於理解的語言,客觀、真實、生動地報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促使外國觀眾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國。按照這一要求,我國主流媒體在對外傳播方面持續進行創新探索,通過多種渠道,尤其是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中國聲音。例如近幾年風生水起的「復興路上工作室」相繼推出講述中國故事的系列短片,它們以生動的說唱形式出現,匯集卡通、快閃、美劇風、漫威風、饒舌神曲等多種風格,受到國內外網民的喜愛,並在優兔(YouTube)、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等海外社交網站上得到大量轉發。2017年5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也相繼推出不同曲風的《「一帶一路」之歌》,通過年輕、時尚、國際化的表現形式,對「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和當代意義進行解讀,讓人耳目一新。有些媒體還深入發掘中國社交平臺的獨有優勢,將其作為新時期對外傳播的補充渠道。凡此種種,都將使我國的對外傳播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新的特色。

  第三,更高的戰略性。無論是對外傳播針對性的增強,還是話語能力的提升,都離不開戰略規劃以及頂層設計之下的協同傳播,這就是所謂的戰略性。2009年中央下發的《關於印發〈2009—2020 年我國重點媒體國際傳播力建設總體規劃〉的通知》,就是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實施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規劃的初期,各重點媒體紛紛以硬體設施建設作為突破口,不斷強化海外傳播平臺的人員、技術配置,完善採編播報網絡,拓展對外傳播渠道,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與此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例如缺乏統籌、資源分散、重複建設等。近年來,中央政府力求在戰略層面加強管理,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3月,中央決定撤銷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建制,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對外統一呼號為「中國之聲」。這無疑是對外傳播能力建設或國家戰略傳播資源整合的一個全新舉措。可以預期,新組建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會進一步增強廣播電視媒體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在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相信這一效果不久將會充分顯現出來。

  (作者系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教授)

相關焦點

  • 於運全丨後疫情時代中國對外傳播的機遇與對策
    對美國,要堅持溝通宣介和輿論鬥爭「兩手抓」,創新開展對美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的傳播工作;4、創新理念機制,開創對外傳播工作新局面。新的歷史大勢凸顯出對外傳播工作改革創新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積極有為、主動作為,推動對外傳播工作的理念機制創新,著力重塑外宣業務、重整外宣流程、重構外宣格局,構建起政府引領、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市場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多元主體大外宣格局,不斷開創對外傳播工作新局面。
  • 令人頭疼的國際傳播竟被一粒咖啡豆搞定了!
    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做好國際化傳播?   11月29日,《傳媒茶話會》對話「中國好故事」項目總監和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程曼麗。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程曼麗表示,《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是講好中國故事的範例。   「首先,咖啡這一話題本身就很吸引人。因為咖啡是世界各國都熟悉的一種飲品,喝咖啡是全球性的日常習慣,選擇咖啡作為代入場景很好地避開了海外受眾接收東方文化的壁壘。」
  • 「翻譯河南」工程入選「2020年度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
    大河網訊(記者 何心悅)12月16日,大河網記者從省委外辦獲悉,在日前召開的2020年全國外宣工作協作會上,我省報送的《構建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的「河南實踐」——「翻譯河南」工程對外傳播案例》成功入選「2020年度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
  • 「翻譯河南」工程入選「2020年度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國際在線
    12月16日,大河網記者從河南省委外辦獲悉,在日前召開的2020年全國外宣工作協作會上,河南省報送的《構建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的「河南實踐」——「翻譯河南」工程對外傳播案例》成功入選「2020年度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
  • 創新稻作文化對外傳播
    創新稻作文化對外傳播 2019年09月19日 08:1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鄺奕軒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德國四大機構力推對外文化傳播
    歌德學院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世界範圍內從事文化活動的文化學院,它和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洪堡基金會、對外關係學會四大文化機構是德國外交部從事文化外交活動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也是德國對外文化政策最重要的執行者。四大機構在德語對外推廣、國際學術交流、國際教育合作、國際文化交流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看作德國進行對外思想文化傳播的主力。
  • 藏學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新時代的基本特點
    依法治國、依法治藏、依法管理宗教事務,這是我們新時代的一個基本特點。」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所副所長、研究員豆格才讓近日接受中國西藏網記者採訪時說,「現在全世界都在往法治方向走。世界走向法治化,我們不可能不走向法治化,不可能把法治放在一邊。」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須搞好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加強文化對外傳播,搞好文化對外交流,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能否有效地搞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直接影響著文化「走出去」的水平和效果。如何改進和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實現文化強國目標亟須研究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 竇衛霖:習近平對外演講親民話語特徵及其英譯特色研究
    6月12日上午,專題論壇 "翻譯與對外話語創新"舉行,圖為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竇衛霖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影         2015年6月12日上午,中國翻譯研究院在重慶召開的「第四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上成功舉辦「翻譯與對外話語創新」論壇。作為論壇的發言嘉賓,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竇衛霖進行了精彩發言。
  • 新聞傳播學科獲獎作品的價值體認
    這類研究主要是站在政黨、國家以及主流意識形態的高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結合新聞傳播實踐,總結新聞傳播規律。南京大學丁柏銓等的《執政黨與大眾傳媒:基於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研究》(第六屆,著作二等獎)代表了此類作品的思想性和學術高度。該成果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基礎,並將之運用於我們黨領導新聞傳播事業的具體實踐中。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連載(5)新時代...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編者按:今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 中國對外物資援助標語中的文化氣質和傳播影響力
    在此次疫情中,標語性質的語言可謂充分發揮其短小精煉的優勢,體現了強有力的傳播效果。在此次疫情中,標語傳播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其中對外物資援助標語就突破了常規性的口語化、土味化、通俗化的標語形式,展現出有溫度、有文化、有力量的傳播意境。
  • 做社媒傳播的「基本解法」
    編輯導語:如今社交媒體的使用率非常高,社交媒體也成為品牌傳播的媒介之一;由於社交媒體的用戶群體較大,所以對於品牌的投放以及定位都要注重;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社交媒體傳播的基本解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不止要乾飯,更要乾貨。」
  • 觀點要覽|文化學篇:「文化強國」基本特徵引熱議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基本特徵引熱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將建設「文化強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的文化戰略目標納入2035年遠景目標之中,引發學界熱議。有學者認為,文化強國具有三個基本特徵:具有高度文化素養的國民、發達的文化產業以及強大的文化軟實力;以此衡之,我們國家現在還只是文化大國,還不是文化強國。我們要努力提升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能力,特別是要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領域的國際話語權;不能把文化繁榮看成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以為輕輕鬆鬆就能實現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
  • 解析航空運輸業的兩個基本特徵
    解析航空運輸業的兩個基本特徵——兼談當前國際環境對航空運輸的影響自今年下半年以來,受人民幣匯率貶值、航油價格上漲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我國航空運輸業的經營環境急劇變化,航空公司的經濟效益出現下滑,「旺丁不旺財」現象突出。
  • 思想領航 逐夢青春|新時代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的基本特徵
    這給這給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同時也給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徵。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是一項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實踐特點的思想政治建設活動,其基本特徵是高校共青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歷史背景下,在黨章賦予的神聖使命裡,在具體的立德樹人生動實踐中不斷積累演化卻有相對穩定的特性抽象。
  • 網絡表情包的傳播特徵與社會影響
    網絡表情包的傳播特徵 1982年9月19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利用ASCII(美國信息互換標準代碼)字符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表情符號「:-)」。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高、社交媒體軟體的發展,樸素的第一代字符表情被更加形象直觀的「繪文字」(emoji)所代替。
  • 2019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查建國 夏立 實習記者 陳鍊)為了推進「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理論學習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10月19日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主辦,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的「2019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研究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 中國共產黨理論傳播研究徵文啟事
    理論傳播是理論強黨的重要途徑。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面總結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理論傳播的經驗和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新特徵新經驗,研究進一步做好理論傳播工作的有效方式,探討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傳播範式,增強思想理論界、新聞輿論界、學術研究單位做好理論傳播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學習時報從即日起以「中國共產黨理論傳播研究」為主題面向全國徵文。
  • 「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徵
    原標題:「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徵  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確立發展重點任務舉措,首先要辨明大勢、把握大局,認清我們所處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認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