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被同盟國分區佔領的奧地利,為何沒像德國一樣分裂

2020-12-13 船長趣談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1945年德國投降,英、蘇、美、法達成協議,分區佔領奧地利。1955年英、蘇、美、法籤訂《奧地利國家條約》,四國軍隊退出奧地利,奧地利維持了統一。為何奧地利與德國都被同盟國分區佔領(德國在1945年被同盟國分區佔領,於1949年分裂為西德、東德),奧地利卻避免了分裂,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蘇軍佔領奧地利

蘇軍攻入維也納

1943年英、美、蘇三國發表《莫斯科宣言》,認為1938年德奧合併無效,奧地利要在戰後成為一個獨立國家。1945年德軍節節敗退,盟軍節節勝利。4月蘇軍發動維也納攻勢,德軍敗退,蘇軍迅速佔領了奧地利全境。

二,同盟國分區佔領奧地利

同盟國分區佔領奧地利

1945年5月德國投降,二戰歐洲戰場結束。7月英、蘇、美、法達成分區佔領奧地利及其首都維也納的協議。

英國佔領:施泰爾馬克州、蒂羅爾州、凱恩藤州、維也納部分區域

法國佔領:蒂羅爾州、福拉爾貝格州、維也納部分區域

美國佔領:上奧地利州西部、薩爾茨堡州、施泰爾馬克州、維也納部分區域

蘇聯佔領:布爾根蘭州、下奧地利州、上奧地利州東部、維也納部分區域

三,同盟國對奧地利的管治放寬

1945年歐洲

1945年同盟國分區佔領奧地利後,成立盟國委員會共同管治奧地利,為奧地利的最高軍政機構。11月奧地利舉行戰後第一次選舉,人民黨成為第一大黨,社會黨成為第二大黨,兩黨組成聯合政府,人民黨領袖利奧波德·菲格爾成為奧地利總理。

利奧波德·菲格爾的立場親近英美,雖然蘇聯對他不滿,但只是沒收了大量的奧地利企業資產,並未否認利奧波德·菲格爾政府的合法性。利奧波德·菲格爾組建的政府得到了四個佔領區的承認,維持了奧地利的統一。

1946年英、蘇、美、法達成協議,放寬對奧地利的管治,給予奧地利政府更大的自主權,減少在奧駐軍。不久美蘇因為爭奪全球霸權,進行冷戰,奧地利成為雙方對峙的前沿之一。

四,同盟國對奧地利分區佔領的結束

1953年史達林病逝,赫魯雪夫逐漸掌握蘇聯。面對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赫魯雪夫主張緩和美蘇關係,對英美法提出奧地利獨立的三個條件:奧地利永久中立、奧利地不能有外國軍事基地、德奧不能合併。

奧地利國家條約

1955年英、蘇、美、法籤訂《奧地利國家條約》,結束對奧佔領。不久奧地利發表《中立宣言》,承諾永久中立,不會加入北約或華約,不允許外國在奧地利建立任何軍事基地。英、蘇、美、法佔領軍立即撤出奧地利,奧地利保持了統一與獨立。

五,奧地利沒有分裂的原因

同盟國分區佔領德國

(1)同盟國將奧地利與德國區別對待。1945年二戰勝利後,同盟國視德國為二戰的罪魁禍首,竭力削弱德國,以防止德國崛起報復,導致了德國的分裂。奧地利雖然1938年與被德國合併,同盟國認為他實力弱小,並沒有犯下多少戰爭罪行,所以沒有竭力削弱奧地利。

(2)赫魯雪夫對美實行和解政策。1953年赫魯雪夫掌握蘇聯後,積極緩和美蘇關係,放鬆對奧地利的管治。放棄對奧地利的佔領,是他向美國釋放的一個善意信號。

(3)奧地利人的努力。1953年奧地利大選,人民黨領袖尤利烏斯·拉布獲勝,擔任奧地利總理。尤利烏斯·拉布實行嚴格的中立政策,罷免了親西方的外交部長,顯示對蘇聯的善意。

(4)奧利地的戰略意義不大。奧地利的戰略位置相對德國並不重要,美蘇在奧地利的對峙沒有德國嚴重。1955年蘇聯成立華約,有了對抗北約的資本,使得奧地利的戰略意義大為削弱。

總的來說,奧地利在二戰時對同盟國的侵略不大,沒有大的戰略意義,加上赫魯雪夫想要同美國和解,奧地利人也積極保持中立,使得奧地利雖然被同盟國分區佔領,但保持了統一。

相關焦點

  • 二戰後被同盟國分區佔領的奧地利,為何沒像德國一樣分裂
    1945年德國投降,英、蘇、美、法達成協議,分區佔領奧地利。1955年英、蘇、美、法籤訂《奧地利國家條約》,四國軍隊退出奧地利,奧地利維持了統一。為何奧地利與德國都被同盟國分區佔領(德國在1945年被同盟國分區佔領,於1949年分裂為西德、東德),奧地利卻避免了分裂,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奧地利和德國一樣被分區佔領,為什麼沒有像德國那樣分裂?
    二戰結束後,為了防止德國死灰復燃,德國被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這也是處置德國的一種形式。然而隨著冷戰的爆發,德國最終走向了分裂,在美蘇的影響下,分裂為東西德國。奧地利同樣在二戰後,被四大國比照德意志進行分區軍事佔領。那麼為什麼奧地利卻沒有像德國那樣分裂,而是得到了統一呢?一雖然同盟國對德國和奧地利都進行了分區佔領,但其實目的不同。對待德國,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絕對不能讓德國東山再起。
  • 二戰結束後,被兩大陣營分區佔領的奧地利為什麼沒有分裂?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反法西斯陣營對有些戰敗國及其僕從國或殖民地實行分區佔領。冷戰爆發後,這些被兩大陣營分區佔領的國家也隨之分裂,比如西德與東德、北朝鮮與南朝鮮、北越南與南越南等等,引發了一系列的國際問題。
  • 二戰後對戰敗國的分區佔領計劃,日本四國共管險分裂
    1945年,德國、日本相繼戰敗,二戰結束。主要的戰勝國軍事佔領德國和日本,並實施民主化、非軍事化和非法西斯化。最終德、日放棄大量土地,並被同盟國分區佔領。至此,盟軍對德國的分區軍事佔領宣告結束,德國則分裂成兩個國家。冷戰中兩德相互敵對,直到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德國重新統一。
  • 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被分區佔領,為什麼日本卻由美國單獨佔領
    在韓國電影《鐵雨》中郭道元飾演的青瓦臺外交安保首席秘書郭哲宇在給學生們授課時說道:「二戰後在歐洲挑起戰爭的德國被分為東、西兩個國家,可在亞洲朝鮮半島被分成了兩半。半島代替日本承受了由於冷戰造成的民族分裂」。日本和德國同為二戰的戰敗國和加害國,可兩國在戰後受到的待遇可謂天壤之別,而兩國在對待戰爭責任的態度上更是相去甚遠。
  • 二戰末期被蘇聯解放的奧地利為什麼沒有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攻克柏林前夕,蘇聯還順帶收拾了德國的馬仔——奧地利。在二戰前夕,奧地利被德國吞併,綁在了希特勒的戰車上。由於奧地利和德國關係源遠流長,同為德意志國家,希特勒也是一個地道的奧地利人,奧地利與德國合併後,全功率開啟國家機器為德國發動戰爭服務。所以二戰時期奧地利的角色定位很尷尬,一方面它既是納粹德國發動戰爭的犧牲者,另一方面它又與德國沆瀣一氣,為禍四方。
  • 二戰後被四國分治,你了解奧地利的這段歷史嗎?
    說起曾被分成幾個區域,分別由不同國家控制的歐洲城市,許多人首先想起的就是柏林,以二戰後分裂的柏林為背景的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也層出不窮
  • 從四國分治到永久中立,奧地利為何能擺脫美蘇的「魔掌」
    根據蘇、美、英、法為首的同盟國達成的協議,奧地利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奧地利從此進入和德國一樣的「四國分治」。但有意思的是,僅僅十年時間,美蘇等國就撤離了奧地利,結束了四國分治的狀態。奧地利從此變成了一個獨立國家,並和美蘇沒有了什麼買賣。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從四國分治到永久中立,奧地利為何能擺脫美蘇的「魔掌」?這就要從二戰結束時說起。
  • 二戰末期被蘇聯解放的奧地利為什麼沒有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攻克柏林前夕,蘇聯還順帶收拾了德國的馬仔——奧地利。在二戰前夕,奧地利被德國吞併,綁在了希特勒的戰車上。由於奧地利和德國關係源遠流長,同為德意志國家,希特勒也是一個地道的奧地利人,奧地利與德國合併後,全功率開啟國家機器為德國發動戰爭服務。所以二戰時期奧地利的角色定位很尷尬,一方面它既是納粹德國發動戰爭的犧牲者,另一方面它又與德國沆瀣一氣,為禍四方。
  • 日本戰敗後,蘇聯為何放棄了和美國一起分區佔領日本?
    其中關於二戰,就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謠言,那就是盟國在日本戰敗後本打算像分區佔領德國一樣對日本也實行分區佔領。為此還煞有其事地畫好了一張分區佔領圖。只可惜這張圖是歷史上有名的假地圖。盟國想像分區佔領德國一樣分區佔領日本在當時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原因很簡單,盟國的老大美國不同意。比起分區佔領,美國的如意算盤是單獨佔領。
  • 二戰勝利後,中美英蘇四國為什麼不將日本像德國一樣分區佔領?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軸心國只剩下亞洲的日本仍然在負隅頑抗做困獸之鬥。早在1943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邱吉爾、蔣介石三國首腦就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歸還一切侵佔的土地,並對戰後東亞局勢進行了大致安排。1945年7月,美蘇英三國首腦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舉行會議,商討對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解決戰後歐洲問題,以及爭取蘇聯儘早對日作戰。
  • 二戰結束後,日本為何沒有像德國一樣分裂成兩個國家?
    1945年德國投降以後,遭到分割,被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連柏林也分成了四份兒!有了這個先例,同為法西斯的日本原本也是要被四國分區佔領的(這裡法國換成了中國)。蘇聯百萬大軍出兵東北,還沒怎麼打呢,結果戰爭就結束了!美軍就好像突然撿了個便宜,捷足先登,搶在蘇聯前面實現了對日本的佔領。這吃進去的東西,當然不願意吐出來!所以戰後對於分區佔領日本這樣的計劃,杜魯門是十分排斥的,他不是羅斯福,沒那麼大方。他想要獨佔日本!
  • 從四國分治到永久中立,奧地利為何能擺脫美蘇的「魔掌」
    根據蘇、美、英、法為首的同盟國達成的協議,奧地利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奧地利從此進入和德國一樣的「四國分治」。但有意思的是,僅僅十年時間,美蘇等國就撤離了奧地利,結束了四國分治的狀態。奧地利從此變成了一個獨立國家,並和美蘇沒有了什麼買賣。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從四國分治到永久中立,奧地利為何能擺脫美蘇的「魔掌」?這就要從二戰結束時說起。
  • 奧地利瑞士為何會成為中立國?丨維制教育分享
    >據奧地利科學院現代史研究室沃爾夫岡·米勒博士寫給奧地利新聞報的介紹裡說到,其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地利就有想成為中立國的想法。直到二戰前夕當時納粹黨領袖希特勒意欲擴大德國版圖,於是向奧地利政府施壓,要求奧地利政府承認奧地利納粹黨的合法地位,甚至要求讓該黨參加奧地利的政府事務。於是在1938年,時任奧地利總理的庫爾特·舒斯尼格為了保護奧地利的獨立,宣布3月13日進行公投來決定是否與德國合併。
  • 二戰勝利後,中美英蘇四國為什麼不將日本像德國一樣分區佔領?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軸心國只剩下亞洲的日本仍然在負隅頑抗做困獸之鬥。早在1943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邱吉爾、蔣介石三國首腦就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歸還一切侵佔的土地,並對戰後東亞局勢進行了大致安排。1945年7月,美蘇英三國首腦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舉行會議,商討對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解決戰後歐洲問題,以及爭取蘇聯儘早對日作戰。
  • 二戰後德國受到懲罰,奧地利怎麼樣了?
    二戰德國戰敗後,蘇佔區成立了民主德國(東德),美、英、法佔區成立了聯邦德國(西德)。 蘇聯是想以此為藉口,在奧地利瓜分利益,包括佔領地盤和獲得賠款。   1943年,相關國家的外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議,蘇聯提出這個觀點,遭到西方的強烈反對。理由是:奧地利都被德國吞併了,要負責也應該德國負責。按蘇聯的邏輯,被德國佔領的丹麥、挪威也要為二戰負責?
  • 同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和日本,為啥一個能建立軍隊,一個卻只能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何同盟國處理戰敗國家德國和日本的方式不同呢?為何德國能成立自己的軍隊,而日本卻只能成立自衛隊?日本和德國戰敗後的武裝力量為何相差如此之大?
  • 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為何都要禁令德國與奧地利合併?
    文|小河對岸 奧地利的面積只有八萬多平方公裡,與我國的重慶面積基本相當。其人口也只有八百多萬,僅相當於我國的南京人口。但就是如此的一個的小國,為何很多世界強國都害怕其與德國合併呢?奧地利與德國同文同種,本就同屬一個民族,而在歷史上的很長時期,這兩個國家也都是在一起。
  • 為何1938年德國人一槍未放就佔領了奧地利
    那麼德國人為何一槍未放就佔領了奧地利,而且還受到了民眾的熱烈歡迎?第一,德國和奧地利同屬日耳曼民族,同根同種,本就是一家。奧地利最初就是從德國拓展出去的邊區,奧地利和相鄰的德國巴伐利亞地區語言和文化沒有什麼區別。直到近代德國崛起獨立後,兩國才分道揚鑣。不過獨立後的德國和奧匈帝國(奧地利和匈牙利二元體制國家)還是和親兄弟一般,一戰同盟國的主力就是他們哥倆。
  • 日本宣布投降後,同盟國對其進行分區佔領,為何中國沒有參與?
    文/格瓦拉同志本文為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1945年日本正式投降後,中國作為對日作戰最主要的國家之一,曾經有機會派出軍隊佔領日本本土,然而由於某個意外的事件,這支本可以揚我國威的駐外軍團卻在出發前「胎死腹中」,佔領日本計劃也隨之成為泡影,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