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熱鬧的回民街裡,竟隱藏著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朝榜眼住宅!
圖、文/長安18子
從鼓樓上下來,走進西安最熱鬧的回民街,大白天各種彩色的燈光輝煌明亮,各種各樣的特色美食店旗幡招展,用色香味吸引和誘惑著每一個遊客的眼球與味蕾。我往北走了不到兩三百米,就發現路西有一塊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的碑子,上面寫著「北院門144號民居」。都說西安城處處都有文物,真是名不虛傳啊,連這熱鬧的回民街裡都隱藏著一處民居文物。往裡一看,「高府」的紅燈籠高掛,門頭上一塊紅色的牌匾上寫著「榜眼及第」幾個金字,原來這就是高家大院--明朝一個榜眼的住宅!
榜眼是古代科舉時代的一種名次稱號,即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殿試中,取得進士考試第二名的名稱,與第一名狀元、第三名探花合稱為"三鼎甲"。
據查證,這個高家大院最早的主人叫高嶽崧,祖籍江蘇鎮江,明朝崇禎年間曾中榜眼,後官至太司,從崇禎皇帝手中受賜此宅。清同治十年,子嗣參加科舉考試,被皇帝欽點榜眼,得御賜「榜眼及第」牌匾。從明崇禎十四年至清同治十年,高家本族七代為官。高家大院佔地4.2畝,總居住面積2517平方米,房屋86間,其中現對外開放的就有56間。高家大院歷經四百多年的風雨滄桑,是西安市保護最完整的漢族民居院落之一,先後被批准為省市兩級文物保護單位。裡面精妙的建築設計可謂獨具特色,包含著美學、民俗學、建築學、歷史學等種種漢族文化內涵,很值得一遊。
這個民居博物館的門票十五元,價格還算親民。買了票、掃了健康碼,隨即進去轉轉。
這是一座三院四進式四合院建築,全磚木結構,街房、廂房、過廳、二門、上房一應俱全,門窗全部塗刷紅色的油漆,門上有匾額,兩邊有對聯,古色古香中透出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
上房大門口的這幅對聯:「胸藏丘壑瘠地亦有韻味詩味,興寄煙霞僻鄉豈無花香墨香?」就傳遞出主人一種高雅的情趣和追求。
這一套椅子和茶几,顯得簡單、古樸、典雅。
這座房屋門上寫著「靜遠」兩個字,兩側的對聯是「觀幽蘭佳菊常守節目光清淨,喜淡飯布衣不欺天心地泰然。」
這裡有兩塊牌匾,分別是「德隆望眾」和「冀缺遺風」,都是清朝時的文物,顯示了主人在外德高望重深得人心,對內相敬如賓家庭和睦。
這座上房門上書「凝瑞」二字,意思是凝聚所有的瑞氣於一室。兩邊的對聯是:「天何言哉四時行而日月方亮,地不語矣萬物生而江河奔流。」
這座上房門上書「睿聖是銘」,就是要把聖人的話語銘記在心。兩側的對聯是:「晨興理荒穢心遠地自偏聊寄武陵春,帶月荷鋤歸夕露沾衣頓生桃源情。」借陶淵明的詩句,表達了主人淡泊名利、辛勤工作的高尚追求。
這是上房裡中堂的布置,簡潔樸實,高雅厚重。
這是一間臥室的溫馨布置,還有一個男主人的塑像呢。
院子裡一圈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顯示著這個家庭曾經的紅火和興旺。
這裡還有一個圓門通往一側的院子。柱子上這幅對聯也不錯:「有讀書聲有紡織聲有兒童歡笑聲方見得家聲果好,無乖戾氣無落寞氣無富貴驕奢氣才稱為福氣真高。」
這個應該是祠堂吧,門上是「樂葉相承」,兩邊的對聯是「重德若樹養心若魚,束身以圭觀物以鏡」。
裡面桌上供奉一尊菩薩,牆上掛的好像是祖宗牌位,上面是「慎終追遠」,兩側的對聯是「河分萬脈流總是同源,木發千枝翠豈非一本。」
這個院子應該是孩子們讀書的地方,叫「養正書塾」,兩側對聯是:「閒從世外觀古今為善最樂,懶向人間問是非樹德為先。」在這裡,教育的宗旨就是把為善、樹德放在第一位。
這座保存完好的高家大院,「庭院深深深幾許」,藏著多少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的蹤跡。在這裡轉一圈,我感覺受益匪淺,收穫很多。
怎麼樣?西安城內這個隱藏在回民街裡的高家大院,你來過嗎?有什麼感觸請大家留言、討論和交流。
【作者簡介】長安18子,電信工程師,美文作者,喜歡文化和旅遊,企望用最淺白的文字,營造出最深的詩意。原創碼字寫文不易,歡迎大家關注、支持、點讚、交流!我一直都很喜歡蘇軾的「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喜歡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期待著與有緣人的相識、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