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不掉就送!鞋業小作坊成「新女鞋之王」,8000家連鎖店年入50億

2020-12-18 朱邦凌

近年來,中國正逐漸成為一手和二手運動鞋的重要市場。考恩集團最近公布的調查顯示,中國在一手和二手運動鞋銷售方面的業績增長繼續走向全球。尤其是上海,正成為全球運動鞋產業的一個巨大前沿市場。而在運動鞋品牌企業前途一片大好的同時,國內的女鞋企業卻可謂是業績一片慘澹,許多曾經的女鞋神話紛紛跌落了神壇。

隨著「一代鞋王」百麗宣布退市、「國民女鞋」達芙妮關閉3000多家門店、千百度轉盈為虧,傳統鞋業要凋落的氣氛瀰漫著整個市場,各家鞋企惴惴不安。然而,還有一家鞋企,貌似天天都處於破產倒閉的邊緣,店內「清倉甩賣、全場5折」、「79元2雙」之類的折扣標語似乎從來沒摘下過,卻不僅沒有倒閉,還在2013年至2016年4年間銷售額翻了12倍,創下了年銷售50億元的佳績,在全國默默開了8000多家店,成為事實上的新女鞋之王。

這家鞋企,名叫大東。大東不斷進行商業模式自我變革創新的思路值得傳統企業學習,而其創始人陳光敏開始創業那年,才二十歲出頭。

1、殺出重圍:將爆款男鞋改成女鞋

在溫州,鞋企老闆的出身通常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跑市場的,發現商機回來辦鞋廠;第二種是從工人出身當老闆的;第三種是鞋樣設計師創業當老闆的。大東的創始人陳光敏,屬於第四種。17歲就出來闖蕩江湖,當過做鞋學徒懂生產,養蜂三年,全國各地跑銷售,又懂研發設計,摸爬滾打下,他對市場的敏銳度和洞察力非常強悍。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溫州鞋業小作坊遍地開花,人人把家裡的院子蓋起來,一臺製鞋機,三五個人就能撐起一個小廠,算是中國式「車庫創業」。1995年,陳光敏也在老家院子裡辦起了製鞋小作坊,五六個人就開始幹了。老闆就是員工,老闆娘就是財務。在小作坊裡把樣板、款式打好,再拿到市場上,給別人看樣訂貨。有了訂單,拿回來再做。

1995年,「富貴鳥」有一款男式套包鞋,賣得很火。在溫州男鞋打天下的時代,套包鞋剛出來的時候只有男款,陳光敏尋思,與其去套包男鞋市場搶一口飯,不如賭一把,把它改成女款,看看市場反應。結果,這款女鞋大賣。做淘寶女鞋的技術並不難,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想到男鞋改女鞋這個創新點,也是在這一年,陳光敏的鞋廠擁有了這個淳樸的名字——大東。

當時中國鞋類市場有兩種銷售模式:一是以奧康為代表的批發零售的「連鎖專賣模式」;二是以意爾康、蜘蛛王為代表的終端專賣網店模式。但這兩種模式都不適合大東,大東的鞋主打便宜,如果按這兩種模式來,層層加價,大東離倒閉就不遠了。

2、中央集權:砍掉所有代理,走直銷模式

2008年之前,大東實行省級代理制。打個比方,一雙鞋成本價40元,賣給省級代理商是50元,再轉到經銷商手裡是70元,經銷商開專賣店一要交房租,二要給員工發工資。一般零售價要乘上4倍,300元的價格賣給顧客,才可能有錢賺。這就導致層層加價,價格根本壓不下去。但陳光敏覺得:一雙鞋子本身的成本就只有幾十塊錢,賣這麼貴不合理。

怎麼辦?乾脆砍掉所有代理,走直銷模式。2012年6月,由代理商掌控的18個省級分公司,全部改為由總公司控股,股權持比為總部佔51%、分公司佔49%。又把專賣店變成聯營店,零售價一定要由公司總部統一定、統一配貨。

陳光敏的想法是「大家有錢一起賺"。比如,某個省的代理商分公司,折價2000萬元,自營改造後,這2000萬元佔49%股份,大東公司總部控股、佔51%股份,這個分公司以後的資金投入、鞋款鋪貨全部由總部負責;最重要的是,即使分公司虧損,總部也會每年以代理商原先2000萬元的10%作為「最低收益」,而如果分公司盈利,代理商則按49%比例分紅。

這種解決方法讓代理商欣然接受,就算連虧十年,自己也虧不了本。那麼問題來了,開店不虧本的事,大東靠什麼實現?

3、超低價、零庫存、賣不掉就送

代理專賣店變成聯營專賣店後,店主的主要支出就剩房租和員工工資,其他的全部由大東來解決。高度資源集中,大東就有錢有權幹更多的事了,也開始放大招。現在公司直接鋪貨給各個專賣店,沒有了多級代理商帶來的差價,以前賣300元的鞋子現在每雙賣180元就行。如果說以前一個專賣店一個月只能賣6萬元,聯營後就可能賣到16萬元。

同樣的款式,肯定是價格低的賣得好。比不上耐克、李寧的規模,但大東的聯營店有別人沒有的優勢,那就是超快回款。以前的專賣店都是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甚至半年回款一次,但現在每天回款。店裡每天賣的錢必須當天或者第二天就要打到公司的帳戶,公司一個月跟店裡結算一次。打個比方說,如果是1億元的資金,一年周轉兩三次,可以做兩三億元的生意;一年周轉五六次,就可以做五六億元的生意了。

賣不掉就送這是大東對於庫存的處理方式。正常價格賣不出去,那就打折,要是打折還賣不出去,那就送給顧客,買一送一沒人要,那就直接免費送。陳光敏的想法是,庫存會佔用資金,存放太久的鞋子會發生氧化,賣相不好,即便是虧本賣出,也能省下一大筆倉儲管理費,而且還能增加顧客的好感度,增加回頭客。

4、唯快不破:從設計到上架一共14天

大東有一支數百人的買手設計團隊,分布在國內國外,能第一時間發現時尚品牌的動向,進而研發出自己的產品。從設計、生產到專賣店裡賣,剛開始整個過程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慢慢變成一個月時間,現在只需14天。

大東這樣的價格,路邊攤可以賣,小店面也可以賣,但大東偏偏開了高大上的專賣店,明星+專賣店。2008年請來大S代言大東品牌、2014年與Angelababy(楊穎)籤約形象代言人,打造年輕化快時尚的品牌概念,成功的塑造出大東鞋的高端形象。

5、哪裡有超市,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大東的目標市場是一二線,但實際上賣的最好的是二三四線,但不論在哪,大東的店面選址是有秘訣的。第一種位置是大型超市、人群密度高的地方,雖然其他品牌也會這麼選址,但沒大東這麼執著。

第二種位置是達芙妮、鞋櫃等品牌的旁邊,大東一點也不在乎自己的客戶被其他品牌吸引走,買低價鞋的人在買高價鞋時會考慮,但買高價鞋的人在買低價鞋的時候不會考慮。這也是大東蹭流量、引流的一種方式。

6、低價快速擴張之後,大東急需轉型升級

在2012年之前,很少會有人提及大東這個品牌,但在往後的幾年,「大東模式」開始不斷被業界提起並引發熱議。大東通過深度挖掘鞋業的痛點並一一擊破,為自己鋪就了一條康莊大道。但與此同時,大東也不得不思考盛極而衰的問題。

比如,對大東來說,低價、時尚是品牌亮點,但低價定位導致的產品品質較低也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大東要完成未來5年內年銷售過百億的目標,恐怕還要考慮轉型升級的問題。但不得不說,大東的商業模式仍然可以被稱作經典,值得廣大企業學習、研究。

相關焦點

  • 浙江女鞋黑馬崛起:年入50億,取消代理商採用聯營,每雙不足100
    在電商的衝擊之下,實體鞋店的生意並不好做,可以說遭受了致命的打擊,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都紛紛倒閉了,門店一家接一家關閉,從達芙妮到百麗,曾經每個女生都會幻想擁有的女鞋品牌都支撐不下去了,在全國一下子關了上千家門店,有的城市直接就看不到這兩個牌子的身影。
  • 低端女鞋之王誕生,靠一雙百元鞋子卻能年入50億,開出8000家分店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上購物這種模式已經成為了現在的一種新潮流。越來越多的人現在更加願意使用網上購物。而不願意去實體店購物了。這一種新潮流也對現在的實體行業造成了非常大的衝擊。但是在如此多品牌都閉店的這一個趨勢之下,有一個鞋業公司卻有著不一樣的發展。它在一片頹勢之下,有著鮮活的生命力,現在不斷的發展,已經逐漸的有了更高的名氣。這一家新生的企業就是大東鞋業這一個品牌,在最初的時候只是一個非常小型的廠子。但是現在它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大型的集團,旗下也是擁有了8000多家門店。
  • 又一新晉「女鞋王」誕生:在實業低潮中逆襲,年銷售達50億!
    2017年對鞋業來說是艱難的一年。在這一年,一代鞋王百麗被賣,並摘除了香港的股票;所謂的「中國鞋業第一股」的星期六1年虧掉了7年的利潤。業內人士表示,鞋行業所要面對的挑戰要比這更複雜,三大女鞋企業「滑鐵盧」式的結果只是行業形勢發展的冰山一角。由於生存變得困難,成千上萬的商店關門了。而在這個時候,一家製鞋公司成功地逆勢而上,成為女鞋的新王者。
  • 女鞋界的黑馬誕生:「模仿」富貴鳥一年入帳50億,坐擁8000多家店
    為求生存不得不關閉成千上萬的店面。隨著中國鞋業市場趨於飽和,我們過去熟悉的品牌,如百麗、富瑞、等品牌也在日益衰落。但有一家鞋業公司成功地逆勢而為,在整個行業環境都不怎麼景氣時,殺出重圍成為一匹黑馬。這家鞋業公司一開始只是個小作坊,現在卻在全國有8000多家實體店,並堅持走低價路線,每雙鞋的平均價格不到100元。
  • 倒閉潮中逆襲成王的女鞋!一雙價格不過100元,創年銷售50億奇蹟
    在電商行業的衝擊下,傳統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曾經我們在街頭熟悉的品牌老店迫於無奈也都紛紛關門了,比如號稱「寶馬」的達芙妮女鞋,還有號稱「奔馳」的百麗女鞋,如今已幾乎看不到它們的身影。眾多鞋店都因網購的出現而半路夭折了,然而,在這種情形下卻出現一個逆襲成王的女鞋品牌。
  • 百麗、達芙妮衰敗,這個一雙鞋不到100元的鞋業黑馬,卻年銷50億
    大東以手工作坊起家,憑藉價格不足百元的女鞋,創造出年銷售2800萬雙,銷售額近50億的業績逆襲,在競爭激烈的鞋業市場中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如今,它在全國擁有8000多家門店。將爆款男鞋改成女鞋,成為鞋業市場的一匹黑馬大東的創始人陳光敏17歲就到社會闖蕩,當過學徒,養過蜜蜂,跑過銷售。
  • 年營收超50億,達芙妮沒落後,新一代「女鞋之王」誕生!
    隨著電商行業的衝擊,很多線下的鞋業巨頭都在走下坡路,比如達芙妮、百麗等知名鞋企,要麼關店、要麼退市。尤其是「女鞋之王」達芙妮,在2015到2018年間,虧損了29億港元,關閉的門店數量超過2000家。在很多傳統鞋企都在走下坡路的時候,有一家浙江企業卻逆流而上,它就是新一代的「女鞋之王」大東鞋業。創始人養蜂起家大東的創始人叫做陳光敏,出生於1970年,是浙江溫州人。陳光敏在農村裡長大,跟著他的堂哥養蜂賺錢,小小年紀的他就跑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 一年賣出1億雙鞋子,全國擁有9千家門店,為女鞋行業的王者
    近些年,隨著網絡購物的衝擊,不少線下的連鎖鞋業巨頭都紛紛潰敗,如百麗、達芙妮要麼退市,要麼關店。特別是達芙妮,公開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18年,這四年時間裡,達芙妮虧了超過29億港元,門店數量也從巔峰時的六千多家,減少到兩千多家,可見傳統企業經營艱難。
  •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活成莆田鞋最可怕的對手?
    說起女鞋大佬,很多人都會說達芙妮。現在女鞋的市場一直不安穩,百麗退市、達芙妮不斷關店,這似乎在告訴人們女鞋行業的冬天來了。然而,有一家神奇的鞋店:每家門店只有三四十平米,裝修紅白相間,在達芙妮關店3860家之時,它卻在全國擁有8000多家門店,而且生意極好,2013年至2016年,4年銷售額翻了12倍,銷售額超過50億。
  • 逆勢增長的女鞋品牌,狂開8000家門店,年銷售50億「零庫存」!
    然而,就在整個實體經濟行業都在想方設法的維持生存,喊著「活下去」的口號的同時,有一個女鞋品牌卻已經悄然的將門店開遍各地,銷量也日益增長,它就是平價女鞋——大東!對於大東我想大家應該不陌生,因為它一直走平價路線,商品價格一般都在百元左右,換季的時候甚至只賣幾十元一雙,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追捧。
  • 莆田鞋最可怕的對手:賣鞋就像賣白菜,卻4年銷售額翻12倍,年入50億!
    可就是這樣一家看起來土裡土氣的品牌,在達芙妮關店3860家之時,它卻在全國擁有8000多家門店,而且生意極好:2013年至2016年,4年銷售額翻了12倍,銷售額超過50億。  在50億銷售額背後,為了把價格壓到最低,大東到底做了多少「變態」事兒?
  • 鞋業市場的「黑馬」,在市場低谷期,依然逆流而上狂賺50億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不管是國產品牌還是外資品牌,傳統的零售業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大一點的商家勉強可以維持生計,小一點的大多都關門大吉,呈現一片衰敗景象。就拿鞋業來說吧,曾經的鞋王百麗和達芙妮也沒逃過這場劫難,退市關店成了保命的手段。
  • 曾是「無名小輩」 靠「打折清倉」 開出8000家店 銷售額超50億
    想必,大東對於很多女性來說,應該不是很陌生的品牌了,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大東鞋店,並且,門店上一定會張貼各種清倉甩賣的標語,讓人感覺好像要倒閉一樣,殊不知,這卻是大東的「制勝法寶」,如今大東將門店開遍全國,門店數量多達8000家,同時銷量在4年中翻了12倍,銷售額超50億,那麼大東會如此成功呢?這就要從大東的創始人陳光敏說起了。
  • 大東鞋業悄悄開了1萬家店,1年賣1億雙,憑什麼?
    提起女鞋之王,你會想到誰?一代鞋王百麗?不過這個千億市值的公司早已低價賣身並在港股退市,此前百億級年度營收,也不過是做了「代理」這個中間生意。中國鞋業第一股星期六鞋業?1年內虧掉了過去7年賺的總利潤,而今的星期六不得不逐漸剝離女鞋業務,淪為一個殼公司。號稱一年賣出5000萬雙的達芙妮?
  • 達芙妮百麗的強勁對手:只賣「百元鞋」,今坐擁8000家店年銷50億
    在這個大環境下,網購平臺上湧現出許多新品牌,進一步衝擊到了實體店,很多曾經銷售火爆的品牌迎來了「關店潮」。就拿女鞋品牌來說,達芙妮女曾是國內的女鞋巨頭,現在卻在市場競爭中節節敗退、關閉上千家門店,一代鞋王百麗也走上了退市「賣身」的衰敗之路,許多頂尖鞋企的業績出現了滑鐵盧,陷入危機。
  • 中國新女鞋之王崛起!全國擁有9000家門店,一年能賣出1億雙鞋子
    中國新女鞋之王崛起!全國擁有9000家門店,一年能賣出1億雙鞋子推薦語:說到我國的「女鞋之王」,大家第一印象可能會想到百麗這個曾經當之無愧的王者。2010年的時候,百麗佔中高端女鞋市場46%的份額,而居第二名的鴻國國際僅佔6.5%,差距十分明顯。到了2011年,百麗的營收已經達到289億,淨利潤增長到42億。在百麗國際最輝煌的2013年,百麗的市值一度超過1400億港元,成為中國最大鞋履零售商。
  • 中國新「鞋王」誕生!別人虧損它「狂賺」,8000家店「橫掃」對手
    這幾年時間中,隨著「電商經濟」在我國的崛起,網購成為了一種「潮流」。如今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熱衷於在網上購物。網上購物大火之後,很多實體店鋪卻「難受」了。本來市場份額,都是實體店一家「獨享」。我國有一家鞋店卻「逆勢生長」,成為了「女鞋新王」,這個品牌就是大東。大東這個名字雖然不是那麼華麗,但想必不少人都聽過吧。大東鞋業靠著低價來搶佔市場,一直堅持「低價銷售」。在同樣是鞋店的達芙妮,關閉數千家門店時,大東卻「生意極好」。不僅在全國開了8000多家門店,其銷售額也突破了50億元。大東究竟,是靠什麼「逆襲」的呢?
  • 中國「溫州鞋王」,鞋賣的是白菜價,卻偏偏每年有50億的進帳!
    曾經有人說,溫州人就是中國的猶太人,每一個都精明過人,全民皆商,可見那裡的商業氛圍之濃厚。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一位,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溫州商人,他賣鞋賣的像白菜價,卻硬是把自家的鞋賣到了大江南北,年銷售額還達到了50億!這個人就是大東品牌的創始人陳光敏。
  • 8000家門店年銷50億,100塊的鞋子卻打敗達芙妮,誰在背後撐腰?
    隨著鞋王百麗的退出市場,達芙妮斷臂自救關閉3000多家門店,傳統鞋業要凋落的氣氛瀰漫著整個市場,各家鞋企惴惴不安。然而在傳統巨頭停下腳步的時候,一股勢力卻勢如破竹,它就是大東鞋業。8000家門店年銷50億在達芙妮關掉3000多家門店的時候,大東已經默默的開了8000家店。這個大東為何如此傲氣?
  • 低端女鞋之王誕生,靠著一雙百元鞋子,一年賣出50億,開8千家店
    比如當年女鞋中的佼佼者達芙妮這個品牌,過去一直是消費者追捧的對象,然而在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達芙妮最終仍然陷入了困境當中。早在2017年的時候,我國的鞋業市場就遭遇了「寒冬」,當時「鞋界大王」百麗從香港退市,並且賣給了其它企業,而「星期六」這個品牌一年虧損了7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