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城山:靈山之巔 借「勢」來襲

2020-11-13 晉城太行日報

大析城山景區位於中條山脈東北端,陽城縣西南部山區。這裡山巒疊嶂、峽谷秀美、生態原始、植被茂密,有數量眾多的溶洞景觀和地下河水,是華北地區保存最好、極具科研價值的地質自然遺產;是遠古帝都,有伏羲創建的六峜遺址,大禹治水留下的足跡,商湯禱雨遺存的實物,黃帝、堯、舜、禹、湯、周穆王等聖王在此風雲際會、建都稱王、測天觀星、祭天禱雨;有龍形山脈和先秦文學中描述的崑崙仙境、增城九重、醴泉、懸圃、瑤池,雩祭文化和神話傳說俯拾即是,是中華龍文化的發源地;有豐富的紅色文化,晉豫邊遊擊隊在這裡成立,朱德、彭德懷、鄧小平、陳賡等老一輩革命家,曾親臨此地指揮抗擊日軍……

日前,記者在析城山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石永樂陪同下來到了大析城山生態環境旅遊區採訪。

「北門服務區大約佔地5000平方米,下面是2000平方米的碾腰接待中心。」石永樂說。記者看到,北門服務區已正常投入使用,售票窗口、停車位等基礎設施配備齊全。碾腰接待中心與之相鄰,兩排客棧統一為暗紅色調。客棧負責人告訴記者,接待中心的建設材料多來源於當地的紅山石、紅片石,與析城山的景區風景相輔相成。食物多源於山上應季的食材,如茶飲系列就有四季之分,石材和食材是該客棧的兩大亮點。

從北門服務區進入景區,僅有1公裡石子路,再往前便成了羊腸土路。石永樂告訴記者,這1公裡石子路和北門服務區、碾腰接待中心都是大析城山改造項目的第一步,東門上山的4公裡水泥路也已建成,遊客接待中心、生態木屋酒店項目建設正在啟動。」記者發現,析城山的山峰獨具特色,其他地方的山峰是越來越高,而析城山的山峰反而塌陷下去了,塌陷的「天坑」大小不一、圓圓相切、環環相連,每個塌陷山峰的周邊又有成片的「石芽」簇擁,根據指示牌介紹,《山海經·海內西經》中記載,「面有九井,以玉為檻」,天坑、漏鬥古稱為『井』,玉即美石,即「天坑」周圍常有石頭圍繞。石永樂介紹,倘若到了夜晚,這些大小不一的天坑漏鬥與天上的星鬥遙相呼應,與盤古開天闢地傳說中撐開的蛋殼形狀完全一致。

徒步40分鐘後,便到了萬年不竭的神聖天池,也叫瑤池、湯池、娘娘池,每年初夏時節,就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觀光遊玩。據介紹,從6月開始,娘娘池周邊大片的胭粉花就會競相開放,景象尤為壯觀,站在其中仿佛置身在「空中花園」,「空中懸圃」之名也由此而來。就在今年9月份,陽城縣舉辦了第四屆「析城山杯」全國山地自行車越野賽,來自河南、北京、廣東等20多個省市的400多名參賽者齊聚橫河鎮,析城山娘娘池作為此次賽事路線的終點,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其獨具特色的自然、人文魅力。

石永樂介紹,近年來,陽城縣圍繞析城山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去年,以析城山景區風光為代表的攝影作品還在平遙國際攝影展亮相,向世界展現了陽城秀麗的山川美景。娘娘池東北側是坪頂唯一的建築——湯廟行宮,據悉,湯廟行宮的遺址最輝煌的時期是在宋代,但在金代時毀於戰火,眼前的建築在清代時已經過翻修,而遺址保護和湯廟基礎工程建設也將在不久後進行。「除了進行遺址保護、完善景區內旅遊設施外,我們還邀請了全國天文、歷史、民俗、考古、地質等方面的專家,舉行文化研討,以形成獨特的文化品牌。」石永樂說,今年9月28日至29日,《百家講壇》著名主講人紀連海就在析城山參加了《跟著書籍遊陽城》直播活動。此外,該縣還將進一步推進蟒河景區和皇城相府景區的合作項目,促進析城山品質提升。

當地人告訴記者,析城山的自然之美,首先就在於近10平方公裡的亞高山草甸,這也給析城山的開發和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草甸景觀歷經萬年甚至億年形成,生態環境可以說極其脆弱,不可再生。」石永樂介紹。由於過度放牧,部分山頂已經出現草死土露的現象,水土流失問題也不容忽視。記者在採風過程中,也確實看到了成片牛、羊群的存在,部分遊人亂扔垃圾、隨意採摘花草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石永樂說,對析城山景區的保護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著名學者李國平曾建議,應將析城山的旅遊項目上升到更高層面,爭取更多的支持和援助,要重文化、重保護,腳踏實地在保護中開發。

在析城山景區內漫步,群山環繞、氣象萬千。東城頭是麻簍山景區,有峽谷奇觀;西城頭可覽盤亭列嶂;北城頭能賞玩遊池;南門峰能遠眺底柱、王屋、五鬥、雲蒙、鰲背、尖山、歷山、大羅嶺等名山峻岭。特別是從南門峰向南眺望王屋天壇峰,頓感仙風拂面,瑞霧迷離、仿佛蓬萊仙島。「一方奇山天生就,山似城來城似山」。喀斯特巖溶漏鬥地貌、龍洞巖龕景觀、天池古廟遺蹟、新舊石器遺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等,都是析城山與眾不同的旅遊資源,如何在保護中進行開發,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是項目建設中最大的課題。

2011年,陽泰集團正式承接大析城山生態環境旅遊區項目建設,該項目規劃面積1268平方公裡,涉及陽城西南部山區的7個鄉鎮、兩個國家自然保護區和3個國有林場,規劃期限15年,概算投資15.2億元,範圍內有優良級旅遊資源73處,普通級旅遊資源74處。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投資2.3億元,完成了三個客棧、部分上山道路及景區提檔升級工作等。

「近期,我們以『一鎮四山』為構架,將集中打造『析城問天、雲蒙悟道、尖山祈福、鰲背增壽』等慢享勝地。」陽泰集團該項目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說,已竣工的橫邵公路和剛剛通車的陽蟒高速將為中原遊客到達景區提供快速通道,即將完工的太行一號風景道途徑景區,更為遊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條件。當前,他們將加緊對景點進行特色開發,借著陽城全域旅遊的東風后續發力,努力把這張『靈山之巔』名片叫響擦亮。

(晉城市新聞傳媒集團融媒體記者:高欣)

相關焦點

  • 遊山西·讀歷史丨析城山:靈山之巔 借「勢」來襲
    :靈山之巔 借「勢」來襲 碾腰接待中心與之相鄰,兩排客棧統一為暗紅色調。 客棧負責人告訴記者,接待中心的建設材料多來源於當地的紅山石、紅片石,與析城山的景區風景相輔相成。食物多源於山上應季的食材,如茶飲系列就有四季之分,石材和食材是該客棧的兩大亮點。 從北門服務區進入景區,僅有1公裡石子路,再往前便成了羊腸土路。
  • 中華文明聖地崑崙丘(析城山)2020文化年會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學術...
    青海崑崙文化研究院院長,青海師範大學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宗福認為,陽城析城山完全符合「崑崙」的神境形態;宋大川、吳曉東、楊東晨、王建國、米海萍、王效鋒、王小聖等專家學者,從各自研究領域,對崑崙丘(析城山)「三皇五帝」史前時代的尊崇地位進行了闡述,指出「崑崙丘(析城山)是伏羲生產生活地」,並為崑崙丘(析城山)的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提出高屋建瓴的構想。
  • 【遊山西·讀歷史】古崑崙在析城山稽考
    析城山四門言其有,非實有四門,若以山貌想像之,可以有多門。 上古時代析城山可不是無名之輩。《尚書》中的《禹貢》篇相傳為大禹所作,具體而微地勾勒了大禹治水的路線,粗枝大葉地敘述了沿途諸事。其中說:大禹從「壺口、雷首,至於太嶽。砥柱、析城,至於王屋。」壺口在今臨汾市吉縣,雷首在今運城市芮城縣,太嶽在今霍州、靈石,砥柱在今三門峽。
  • 【遊山西 讀歷史】古崑崙在析城山稽考
    析城山四門言其有,非實有四門,若以山貌想像之,可以有多門。上古時代析城山可不是無名之輩。《尚書》中的《禹貢》篇相傳為大禹所作,具體而微地勾勒了大禹治水的路線,粗枝大葉地敘述了沿途諸事。其中說:大禹從「壺口、雷首,至於太嶽。砥柱、析城,至於王屋。」壺口在今臨汾市吉縣,雷首在今運城市芮城縣,太嶽在今霍州、靈石,砥柱在今三門峽。大禹是從三門峽來到析城山,最後到王屋山。
  • 中華文明聖地崑崙丘(析城山)2020文化年會舉行
    本報訊(記者鄭璐)12月7日至8日,以「伏羲王都·山西陽城」為主題的中華文明聖地崑崙丘(析城山)2020文化年會在晉城舉行。省政協副主席李曉波出席年會並宣布開幕。活動旨在為海內外專家學者研究探討崑崙丘(析城山)文化提供交流平臺,讓陳列在析城山上的文化遺產活起來,不斷豐富中國歷史文化內涵。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崑崙丘(析城山)文化迸發出新的時代風採,叫響叫亮崑崙丘(析城山)文化品牌。
  • 析城山徒步(二)——圓夢兒時記憶
    群裡看到析城山「娘娘池」的圖片時,封存的兒時記憶再次被喚醒,那山、那水,一時變得明朗起來。群通告發出,毫不猶豫報名析城山徒步,圓夢兒時的記憶。作為山上唯一的房屋建築,淪為人們拍照取景之處,只有殘垣斷壁中那一塊綠色琉璃體的存在,似乎述說著曾經的曾經,過往的過往。如果山是神,水就是魂。假使把眼前的景象比作一位溫婉動人的少女,山是她的軀體,高山草甸是她的嫁衣,「娘娘池」就是她明眸善睞的眼睛,讓一切靈動起來。
  • 遊山西·讀歷史丨析城山,上萬年前人類的「美麗家園」
    析城山 至今沒有進行過考古發掘 但現有的考古發現已表明 析城山文化與下川文化 同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 這裡沒有明確寫到析城山,但這5個小區有幾乎一半在析城山,因為析城山是包括陽城7個鄉鎮在內的,面積達1200多平方公裡的一大片山區。
  • 崑崙丘(析城山)2020文化年會在山西舉行
    12月7日至8日,中華文明聖地崑崙丘(析城山)2020文化年會在山西晉城舉行。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先秦史學會、民族文學研究所、中科院地質所等20多家研究機構和10多個省市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究崑崙丘文化,探尋中華文明起源。
  • 陽城析城山隧道塌方事故救援基本結束!
    關注 陽城人 傾聽陽城的聲音 歡迎提供線索 2019年12月30日16時許,由山西路橋集團施工的晉城市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陽城段第三分部析城山隧道由西向東施工約
  • 析城山上高山草甸美景如畫
    盛夏時節,晉城市陽城縣析城山上析城山析城山地表為8.516平方公裡亞高山草甸,因「山峰四面如城。有東、南、西、北、四門分析,故曰析城。」地下有數量眾多的溶洞景觀和地下河水,是中國華北地區保存最好、具有一定科研價值的封閉式巖溶窪地,屬非常珍貴、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
  • 陽城:析城山上高山草甸美景如畫
    盛夏時節,晉城市陽城縣析城山上,植被蔥鬱、高山草甸美景令人驚嘆,從雲霧繚繞到藍天白雲,碧綠的草甸變換著不同的景色。由於海拔較高,山坡上漫野山花燦爛,不時可以見到許多覓食的黃牛。記者劉亞男攝析城山,別稱聖王坪,是華北地區最大的亞高山草甸。
  • 江西:道教聖地靈山之巔,賞奇石花海,看如畫風景,品人生百味!
    江西:道教聖地靈山之巔,賞奇石花海,看如畫風景,品人生百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要勇敢地攀登。無論他是打開月亮還是砸碎骨頭,我從小就生活在群山之中。每天當我醒來打開窗簾時,眼前都是高聳的綠色山丘。年輕時成長,青春期苦澀,毅然離去,堅定歸來。生命的車輪,不可預知的繼續前進。
  • 一縣一品,山西陽城農特產品析城山小米
    有「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國家5A級景區皇城相府、有保存較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群海會寺、天官王府、郭峪古城等,以及中華名山析城山、蟒河與歷山自然保護區。區裡主要景點夢山,四季雲霧纏繞,植披霞蓋。置身山頂,極目遠眺,只見重重山影似龍騰虎躍,片片松柏如萬裡波濤。百丈懸崖處怪石嶙峋、山澗幽谷中泉清鳥鳴,參天古樹挺拔俊秀,嫵媚山花爭奇鬥豔。置身於蟒河谷之中,令人陶醉,使之心曠神怡。
  • 鞍山海城「析木城石棚」:東北第一石棚遺址
    析木城鎮位於海城市東南約17公裡,地處是鞍山通往岫巖、丹東的要道,交通便利。漢代曾在此置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境內有析木城遺址、龍鳳峪山城、金塔、鐵塔、石棚、黃瓦窯遺址,不遠的接文鎮還有海城銀塔遺址,是海城歷史文化遺址最集中的地區。
  • 張嘉文峽谷之巔帳號被封,直播向觀眾借號,沒有一個人願意借!
    然而在最近,張嘉文的峽谷之巔帳號因為不良遊戲記錄導致被封禁半個月。無奈地張嘉文只好選擇在電一鑽石局進行排位。看到張嘉文換區玩不少直播間的兄弟感到不滿:「我兄弟慫了不敢打峽谷了,只能在電一虐虐路人混口飯吃『。此類言論充斥著直播間,張嘉文看到後解釋自己號被封無法直播但他兄弟們的嘲諷並未因此停歇。
  • 他才是靈山真正主人,如來向他借靈山不還,最後還被佛門弟子殺死
    他才是靈山真正主人,如來向他借靈山不還,最後還被佛門弟子殺死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靈山是一個神聖的地方,這個地方是如來佛祖的地盤。但是其實靈山這個地方最開始並不是屬於如來的,而是屬於一個妖怪。據說當年如來成佛以後相中了靈山這個地方,想要在此修建道場,但是當時有一個名叫毒火鬼王的妖怪在這個地方修煉,如來只好厚著臉皮找到毒火鬼王,說自己想要借借他的地盤,並且信誓旦旦的說自己只借一年。毒火鬼王雖然是個妖怪,但是也非常大氣,反正就是一年而已,就慷慨的答應了如來的請求。如來原先其實也有地盤,但是他覺得自己的地盤並不安全。
  • 奉節「三峽之巔」傲臨五一小長假 1388米鳥瞰「絕美瞿塘」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9日18時30分訊(記者 林森)縱將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今年「五一」,換個角度看三峽,鳥瞰瞿塘絕美景色。「三峽之巔」海拔1388米,是長江三峽的至高點。6000多年前,境內人民就與三峽地區、鄂西南和湘北地區人民一起共同創造出聞名全國的大溪文化。三峽之巔,註定與音樂之間有不解之緣,這裡有4000多年前的「樂正夔」,將自然界的聲音和人類勞動的聲音進行了藝術化,成就了廟堂雅樂,也成為了中國音樂的發源地之一。
  • 善戰者,必求之於勢
    《孫子兵法 勢篇》:「 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故能擇人而任勢。 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守住要塞,在險要處再置些滾木雷石,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
    奉節網訊(記者 龍江)記者獲悉,奉節「三峽之巔」景區將於5月1日對外開放,遊客可在海拔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欣賞奉節白帝城瞿塘峽兩岸如詩如畫的風景。「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這是詩聖杜甫《夔州詩十絕》裡的詩句,說的就是奉節縣"三峽之巔"。
  • UFC最閃耀的新星,如下山猛虎狩獵對手,勢必要在世界之巔的男人
    奧爾多對與康納而言,是眼前的的一座山,但猛虎不達目的怎會罷休,康納必將翻過這座山去迎接光明的未來,面對任何困難,絕不屈服,這就是康納所具備的氣質,康納必將是站在世界之巔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