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9月26日訊(記者 王建平)9月26日上午,經過一年多時間的修復,坐落在樂清翁垟街道地鹽村的南懷瑾故居揭牌儀式暨「南園秋高」主題論壇在樂清市翁垟舉行。
南懷瑾故居原名樂清老幼文康活動中心,位於翁垟街道地鹽村,為南老捐資500多萬元重建故宅擴建而成,1995年2月投入使用,根據南老意願提供給當地父老鄉親作為娛樂休閒場所。隨著時間的推移,活動中心建築設施已陳舊,油漆脫落,局部破損。2013年4月,樂清市投資600多萬元對活動中心進行了重修,並更名為南懷瑾故居。
經過1年多時間的修復,南懷瑾故居以江南園林古建築式的風格呈現在世人面前。故居三面環水,曲徑通幽,整體建築體現小橋流水般的江南風格。從大門口進入,空曠的廣場西南面豎立著一尊南懷瑾銅像,面帶微笑的南懷瑾先生一身長衫,手持書本,仿佛將一身所學教給莘莘學子。落成後的南懷瑾故居設有生平展示廳、視聽室、陳列室、書畫室、閱覽室等,並長期向市民開放。
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劍謹在揭牌儀式上發表講話,她說,南懷瑾先生不僅僅是樂清的驕傲,也是溫州乃至整個中國的驕傲,他的學識、思想和著作,更是中華傳統文化和全體華人的寶貴財富。南懷瑾故居的修葺和開放,為海內外廣大喜愛、推崇南師思想的市民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場所,為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條件和保障,希望借南懷瑾故居揭牌暨「南園秋高」主題論壇的成功舉辦,能夠讓更多的市民認識和了解南師的生平與學識,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在今天的揭牌儀式上,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劍謹和樂清市委書記林曉峰共同為南懷瑾故居揭牌,南懷瑾的孫子南品鋒及弟子張耀偉為新落成的南懷瑾銅像揭幕。在隨後舉行的「南園秋高」主題論壇上,由南師學生代表、樂清三禾讀書社社員進行了主旨講演,生動的闡述了南師在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興建金溫鐵路、反哺家鄉父老等方面的功績,多角度還原了南師一生為國為民的艱辛歷程,真摯表達樂清鄉親懷念南師、視其為獨一無二的當代大賢的自豪情感。
生平簡介
南懷瑾,1918年出生於樂清柳市區地團鄉地團葉(今翁垟街道地團社區)。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浙江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第二期畢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行政研究部肄業。
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曾任大小涼山墾殖公司總經理兼自衛團總指揮。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期間,遇禪門大德袁煥仙先生而悟道,後於峨嵋山發願重續中華文化斷層,並於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
赴臺灣後,任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以及其它大學、研究所等教授。數年前旅美、旅港,未定所居。在臺、港及居美時期,曾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公司)、人文世界雜誌、知見雜誌、十方雜誌、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主持十方禪林叢林書院。並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並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且為廈門南普陀寺修建禪堂,倡建金溫鐵路,創辦東西精華農科(蘇州)有限公司、吳江太湖文化事業公司、太湖大學堂、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作出巨大貢獻,眾所皆知。
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出版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大學微言、老子他說,及儒、釋、道各家五十多種著作,有經英、法、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韓國、羅馬尼亞、日本等九種語文翻譯流通。曾講學歐、美、日各國,美國華盛頓大學尚設有南懷瑾學院。其門生自出巨資,用其名義在國內創立光華教育基金會,資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學,嘉惠研究師生等舉。要之:其人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有種種稱譽,今人猶不盡識其詳者。數十年來,為重續中華斷層文化心願,致力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中英文經典誦讀及珠心算並重之工作。又因國內學者之促,為黃河斷流、南北調水事,倡立「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考會」,作科研工作之先聲,不辭勞瘁,不避譏嫌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