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故居揭牌

2020-12-25 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9月26日訊(記者 王建平)9月26日上午,經過一年多時間的修復,坐落在樂清翁垟街道地鹽村的南懷瑾故居揭牌儀式暨「南園秋高」主題論壇在樂清市翁垟舉行。

  南懷瑾故居原名樂清老幼文康活動中心,位於翁垟街道地鹽村,為南老捐資500多萬元重建故宅擴建而成,1995年2月投入使用,根據南老意願提供給當地父老鄉親作為娛樂休閒場所。隨著時間的推移,活動中心建築設施已陳舊,油漆脫落,局部破損。2013年4月,樂清市投資600多萬元對活動中心進行了重修,並更名為南懷瑾故居。

  經過1年多時間的修復,南懷瑾故居以江南園林古建築式的風格呈現在世人面前。故居三面環水,曲徑通幽,整體建築體現小橋流水般的江南風格。從大門口進入,空曠的廣場西南面豎立著一尊南懷瑾銅像,面帶微笑的南懷瑾先生一身長衫,手持書本,仿佛將一身所學教給莘莘學子。落成後的南懷瑾故居設有生平展示廳、視聽室、陳列室、書畫室、閱覽室等,並長期向市民開放。

  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劍謹在揭牌儀式上發表講話,她說,南懷瑾先生不僅僅是樂清的驕傲,也是溫州乃至整個中國的驕傲,他的學識、思想和著作,更是中華傳統文化和全體華人的寶貴財富。南懷瑾故居的修葺和開放,為海內外廣大喜愛、推崇南師思想的市民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場所,為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條件和保障,希望借南懷瑾故居揭牌暨「南園秋高」主題論壇的成功舉辦,能夠讓更多的市民認識和了解南師的生平與學識,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在今天的揭牌儀式上,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劍謹和樂清市委書記林曉峰共同為南懷瑾故居揭牌,南懷瑾的孫子南品鋒及弟子張耀偉為新落成的南懷瑾銅像揭幕。在隨後舉行的「南園秋高」主題論壇上,由南師學生代表、樂清三禾讀書社社員進行了主旨講演,生動的闡述了南師在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興建金溫鐵路、反哺家鄉父老等方面的功績,多角度還原了南師一生為國為民的艱辛歷程,真摯表達樂清鄉親懷念南師、視其為獨一無二的當代大賢的自豪情感。

  生平簡介

  南懷瑾,1918年出生於樂清柳市區地團鄉地團葉(今翁垟街道地團社區)。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浙江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第二期畢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行政研究部肄業。

  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曾任大小涼山墾殖公司總經理兼自衛團總指揮。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期間,遇禪門大德袁煥仙先生而悟道,後於峨嵋山發願重續中華文化斷層,並於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

  赴臺灣後,任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以及其它大學、研究所等教授。數年前旅美、旅港,未定所居。在臺、港及居美時期,曾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公司)、人文世界雜誌、知見雜誌、十方雜誌、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主持十方禪林叢林書院。並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並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且為廈門南普陀寺修建禪堂,倡建金溫鐵路,創辦東西精華農科(蘇州)有限公司、吳江太湖文化事業公司、太湖大學堂、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作出巨大貢獻,眾所皆知。

  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出版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大學微言、老子他說,及儒、釋、道各家五十多種著作,有經英、法、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韓國、羅馬尼亞、日本等九種語文翻譯流通。曾講學歐、美、日各國,美國華盛頓大學尚設有南懷瑾學院。其門生自出巨資,用其名義在國內創立光華教育基金會,資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學,嘉惠研究師生等舉。要之:其人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有種種稱譽,今人猶不盡識其詳者。數十年來,為重續中華斷層文化心願,致力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中英文經典誦讀及珠心算並重之工作。又因國內學者之促,為黃河斷流、南北調水事,倡立「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考會」,作科研工作之先聲,不辭勞瘁,不避譏嫌云云。

相關焦點

  • 北大馮友蘭故居落成揭牌
    北大馮友蘭故居落成揭牌2019年12月4日是馮友蘭先生誕辰124周年紀念日,北京大學隆重舉行馮友蘭故居落成儀式,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副校長王仰麟、王博、2012年9月宗璞從三松堂搬出,修繕籌建馮友蘭故居,七年後終於落成揭牌。燕南園曾經是大師雲集之地,物理學家周培源、語言學家王力、歷史學家翦伯贊、哲學家湯用彤、經濟學家陳岱孫、詩人林庚、人口學家馬寅初、美學家朱光潛、作家冰心等都曾在這裡居住。目前,馮友蘭故居是北京大學校園第一個名人故居。
  • 南懷瑾: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超越文化的局限
    南懷瑾去世時,四川詩人、作家王國平正在太湖大學堂內整理南懷瑾口述的生平,他說,南懷瑾的一生不能僅當作「國學大師」、「禪學大師」看待,在學術研究中也多有創新,在有的讀者看來,可能有常識性的錯誤,但總歸成績是主要的。南懷瑾曾說,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而這看似普通的話語滲透了對文化的理解力。
  • 中共瓊崖特委第六任書記官天民故居揭牌
    12月5日上午,中共瓊崖特委第六任書記官天民同志誕辰110周年暨官天民故居陳列館揭牌開館儀式,在萬寧市後安鎮後安村委會舉行
  • 梁啓超故居紀念館舉行廣東省家教家風實踐基地揭牌儀式
    11月12日,新會梁啓超故居紀念館舉行「廣東省家教家風實踐基地」揭牌儀式。江門將依託該基地,重點打造「五個一」活動項目,把梁啓超故居紀念館打造成為省級家教家風基地的示範樣板。 據了解,省婦聯、省文明辦於近日聯合命名了廣東省首批10個家教家風實踐基地,新會梁啓超故居紀念館位列其中,成為江門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 時習堂眾同學捐款425萬元用於靈巖寺、袁煥仙先生故居的保護重建
    在登琨豔先生的倡導下,時習堂的同學們踴躍捐款,分別給都江堰市文物保護和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捐款二百萬人民幣,用於靈巖寺文物保護工作;捐款一百二十五萬人民幣,用於同學們親自參與靈巖山道路維護和園林綠化;給四川省袁煥仙研究會捐款壹佰萬人民幣,用於袁煥仙先生故居重建。三項善款合計四百二十五萬人民幣。
  • 不要迷信南懷瑾的作品
    昨天,偶然看見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叫做《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作者是「一枕古書」。可以看出來,作者是對南懷瑾基本上持有贊同態度。他首先承認了一個事實,即「莫言身上的爭論只能算作小巫見大巫,南懷瑾先生,應該是我國爭議最大的一位作家,曾經有北大教授對其抨擊道: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 南懷瑾著作:橫貫儒釋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南懷瑾講解《莊子》於臺北十方書院,遊乎經史子集,博徵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學術觀點,闡揚《莊子》之宗旨大義,清晰明白,通俗生動,精義迭出。《禪話》本書是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早期禪宗的人物和史事的著作。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甚便初學者閱讀。
  • 廣東省家教家風實踐基地(梁啓超故居紀念館)揭牌 講好新時代家教...
    江門日報訊 (記者/黎禹君) 昨日(11月12日),市委宣傳部、市婦聯在新會梁啓超故居紀念館舉行廣東省首批家教家風實踐基地(梁啓超故居紀念館)揭牌儀式,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
  •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簡介
    原標題: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簡介   2014-04-28 11:44:04 來源: 南方網 暫無網友評論分享到:  核心摘要:2010年5月,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被中共中央紀委、監察部評為第一批全國廉政教育基地;2011年7月,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全國廉政教育基地揭牌儀式。
  • 鄉情佳話:南懷瑾與馬星野的「蓴鱸之思」
    南懷瑾與馬星野,是溫州兩位知名鄉賢。上世紀80年代,兩人都曾客居臺灣、心繫家鄉,留下過一段關於「魚生」的鄉情佳話。◎南懷瑾先生南懷瑾先生是溫州樂清人。麥浪 鋼筆畫1983年11月13日,臺灣《中央日報》島內版和國際航空版上,刊登了馬星野先生的一首懷鄉思親詩:呈南懷瑾先生謝贈鄉味拜賜蓴鱸鄉味長,雁山甌海土生香。
  •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緬懷南懷瑾先生
    據網上介紹,南懷瑾在國內外桃李甚多,同時又是一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尤其是學術界人士對其批評指摘不絕於耳,如著名學者張中行就曾專門撰文批評南懷瑾的代表作《論語別裁》錯誤百出。對其舉辦的太湖大學堂,外界也褒貶不一。但不能否認的是,他的言論和著作都對中國文化和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懷瑾對中國文化和社會最大的貢獻是他對國學的執著堅持和普及工作。
  • 南懷瑾遺產紛爭:留下什麼遺產?為何對簿公堂?
    不少名人離世留下巨額財產引發官司糾紛,南懷瑾辭世後也留下巨額財產,引發了一連串官司糾紛。所不同的是,名人遺產官司大多發生於直系親屬之間,南懷瑾的遺產之爭則發生在南懷瑾子女和追隨者李傳洪一家之間:南家子女希望合法繼承南懷瑾的遺產,然後捐獻成立懷師基金會傳承先父事業、弘揚中華文化;李氏家族則稱,南懷瑾已將其創辦的實業之股權轉移給李素美之女、李傳洪的外甥女郭姮妟,屬於己有。
  • 南懷瑾:《金剛經》中最經典的38句
    南懷瑾:佛教化救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心裡並沒有說某一個眾生是我度的,絕沒有這個觀念。2、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南懷瑾: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裡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這個傢伙應該賣賣我的交情才對!
  • 南懷瑾為何說:年輕人不要去鑽研佛學與易經
    南懷瑾出生在浙江的一個小村莊,家境不錯,讀得起書,現在看來應該和魯迅的童年差不多,年輕的南懷瑾愛讀書,但不會讀,小學畢業時,居然考到了班上的最後一名。憤怒的南父想送他去學泥瓦匠,將來好生有個養家餬口的本領,南懷瑾不樂意,硬勸父親在家自學三年。必須說,他是有定力的,這也為他以後苦心修行佛法,打下了基礎。
  • 古國治眼中的南懷瑾:是「慈父」更是一位善良老人
    7月11日晚,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古國治這樣描述南懷瑾先生。  南懷瑾,1918年生於溫州樂清的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加之一生從軍、執教、經商、遊歷、考察、講學的特殊經歷,使其對中國文化鑽研精深、體認深刻,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 南懷瑾曾多次評價自己一生:一無長處、一無所是
    據說,太湖大學堂在籌建過程中,從選址、踏勘,直到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南懷瑾都親自過問,傾注了大量心血。  「南懷瑾和七都這個濱湖小鎮的緣分很深。」當地政府官員介紹,1998年南懷瑾第一次來,便說「將來,到這裡來騎著小驢子讀書修行,一定非常好玩」。2000年,時年83歲的南懷瑾先生,拍板買下當地300畝灘涂。
  • 民革湖南省委舉辦唐生智故居民革黨史教育基地揭牌儀式
    紅網時刻9月17日訊(東安融媒記者 唐常 何麗)9月17日上午,民革黨史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永州市唐生智故居(樹德山莊)舉行。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鄧煥生,民革中央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劉則永,民革湖南省委專職副主委雷震宇,永州市委常委、副市長歐陽元初,東安縣委書記馮德校出席揭牌儀式。
  • 94歲南懷瑾病危「入定」 侄女證實「先生依然在世」
    南懷瑾從9月19日起,94歲的學者南懷瑾逝世的消息就開始在網絡上流傳,後經證實,南懷瑾確實處於病危中,並進入「入定」境界。昨天,關於南懷瑾離世的信息再次流傳,經早報記者從上海中山醫院得到的消息,南懷瑾之前確實住在中山醫院,但已經出院回家治療;間接從南懷瑾侄女那裡得知「先生依然在世」。9月19日,早報記者獲悉,學者南懷瑾先生「去世」,後又經多方證實,先生是在太湖大學堂病危,並進入所謂「入定」境界。據臺灣媒體報導,南懷瑾近年長住江蘇吳江市,並在當地設立太湖大學堂。
  • 「孑民圖書館」落戶上海蔡元培故居
    為進一步推進蔡元培研究和宣傳,上海靜安區文史館在華山路303弄16號蔡元培故居陳列館三樓設立「孑民圖書館」。8月21日舉行的上海書展上,孑民圖書館成立揭牌暨捐贈啟動儀式正式舉行,上海靜安區文化局局長陳宏為圖書館成立揭牌,區文化局副局長張眾為向圖書館捐贈圖書的出版社辦法證書。
  • 大師還是騙子,充滿爭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到底算什麼?
    全世界的華人中,說起名氣最大的國學大師,毫無疑問,南懷瑾肯定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說,南懷瑾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華人世界,很多白人,黑人也對他非常崇拜。但是,譽滿天下的同時,常常也是謗滿天下,在國內,也有很多人認為南懷瑾的學說漏洞百出,是騙子,是偽大師。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南懷瑾的學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