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地產集團:吳氏第二曲線|起底隱貴房企

2020-12-14 樂居財經

【編者按】它們,低調,神秘,家底殷實;它們,頑強,有特色地深耕一方,不追求上市。樂居財經開啟「隱貴房企」大起底系列,挖掘它們水下冰山的故事。本期關注安徽房企新華地產集團。

策劃:陳海保

統籌:王敬賓 王彩霞

撰稿:賈寧

編輯:於婞

20世紀80年代,在計算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有一家民辦電腦學校誕生了。「輕鬆學電腦,成功在新華」......這句魔性的廣告語洗腦了一代中國人,也讓「IT」和「新華」這兩個關鍵詞深入人心。後來,這個老闆又接連創辦了新東方烹飪學校、萬通汽車教育等培訓機構。

如今,它已發展成為中國職業教育的領軍型企業——安徽新華教育集團。就在一個月前,這家公司剛剛成功在香港上市,它的上市主體名為中國東方教育(0667.HK)。

這個名字很容易和新東方教育集團混淆。網上曾流傳一個段子,說新東方的俞敏洪今生有兩大願望:辦一所新東方大學、收購新東方烹飪教育。新東方烹飪教育正是中國東方教育的主要培訓板塊之一,「學廚師就到新東方」……直到現在,還有人誤以為新東方烹飪教育是俞敏洪創辦的。

事實上,中國東方教育屬於安徽的吳氏家族。這個低調而神秘的家族,旗下產業龐雜、企業眾多,名字上很多帶有新華兩字,謂之「新華系」。

吳氏家族與新華系

在教育事業如日中天時,吳氏家族開始涉足地產。1995年,經安徽外經貿委批准和安徽省工商局註冊,新華房地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它是新華地產集團的前身。

在吳氏家族所掌控的「新華系」中,新華地產集團不過是冰山一角。在安徽本地,「新華系」的產業橫跨教育、地產、金融等多個領域。

樂居財經經過梳理發現,「新華系」有安徽新華集團、新華控股集團、新華發展集團、新華教育集團等多個企業集團,下轄子孫公司不下百家。

雖然旗下企業眾多,但是「新華系」在股權設置上卻很清晰。近年來,出於上市以及家族財富安排的目的,上述幾大集團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股權關係。安徽新華集團、新華發展集團、新華控股集團分別由吳俊保、吳偉、肖國慶(肖國慶又名吳成柱)三兄弟(堂兄弟)獨自掌控,只有新華教育集團由三人共同掌控。也就是說,在教育集團之外,三兄弟分家發展,各自擁有一方天地。

中國東方教育股權結構

其中,吳俊保的個人公司是安徽新華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投資),吳俊保、合肥華園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和吳俊保的兒子吳迪分別持有95.7%、3.33%及0.97%股權。此外,新華投資持有巢湖農村商業銀行、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部分股權,還持有合肥新華實驗中學及19間中小學輔導機構等教育資產。

除了是中國東方教育第一大股東外,吳俊保還控股另一家港股上市教育公司——中國新華教育(2779.HK),不過,這家上市公司規模並不大,資產僅為新華投資旗下的兩所民辦高校,於2018年3月上市,目前還計劃併購一些民辦高等教育資產。

肖國慶的個人公司為安徽新華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新華控股),該公司由肖國慶持有99.5%,兒子吳金城持有0.5%。旗下資產主要包括華地集團、華地融信、安徽新華金融集團以及新華公學、藝術教育等學校,號稱擁有教育、地產、金融、生態環保、智能商業五大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新華控股旗下的地產開發業務平臺,其體量並不輸於新華發展旗下的新華地產集團,在2018年房地產銷售排行榜中,華地集團入圍銷售面積百強,位列97位,全年銷售商品房168.5萬平方米。

吳偉的個人公司則為安徽新華發展集團,吳偉和妻子程靜分別持有95%和5%股權。旗下擁有新華教育集團、新華房地產集團、國金資本集團。

根據資料顯示,由安徽新華投資發展集團直接控股的企業就有44家,在全國38個省市、自治區設立各類院校及子公司118家,員工總數近20000人,同時是徽商銀行等多家銀行的主要股東。

其中,新華地產集團由安徽新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新華發展)全資擁有,而吳偉正是新華地產集團幕後的真正「掌舵者」。

淡出合肥「主戰場」

據新華地產集團官網介紹,目前其業務範圍涵蓋房地產開發、景觀設計、商業運營、物業管理等。在2019年中國房企500強評測中,新華地產集團獲評行業第121名。

作為老牌本土房企,新華地產集團在合肥先後開發了多個產品,產品種類涉及到住宅、別墅、商辦寫字樓等。如新華國際廣場、新華優閣、新華學府銀座、新華陽光國際、新華學府春天、新華御府莊園、新華九龍首府等等。近年來開始走出安徽,先後落子上海、山東,累計開發建築面積近900萬方。

值得一提的是,新華地產也是最先進駐合肥黃潛望板塊的房企,而該板塊如今也早已成為合肥最繁華地段之一,更是樓市「富人區」的代表。

但在合肥樓市發展進入快車道的這幾年,新華地產集團卻很少在合肥市區土拍中露過臉,2017年至今,新華地產集團在合肥僅有一個住宅項目在售,並且還是合作開發。

2018年12月6日,金茂以單價730萬元/畝,總價6.3072億元競得高新區KI2-3、4地塊,樓面價6083.30元/平米,溢價率71.76%。也就是北雁湖玥園項目,據悉,該項目將由金茂、新華、皖投三家房企聯合開發,網傳新華地產集團操盤。

2019年3月19日,新地產集團華以634萬/畝的高單價競得宣城1811號地塊,樓面價5283元/㎡,溢價率66.84%,成為宣城新地王。

此外,2019年4月26日的合肥世紀土拍大戰中,新華地產集團以成交單價685萬元/畝競得巢湖市裕溪路以南、安成路以西的巢湖市2019-13號地塊,總價19460.85萬元,住宅樓面價5137.47元/㎡,溢價率128.33%。

同樣作為安徽本土房企,新華地產集團目前在合肥的表現遠不及文一那般「扎眼」,這也不由得引起業內猜測,新華地產拿地戰略開始發生改變,未來三四線或成開發「主戰場」。

神秘的「掌舵者」

對於新華地產幕後的「掌舵者」吳偉,其發家史可以追溯到1988年,在堂哥吳俊保的帶領下,創辦新華教育集團,1995年開始涉足房地產領域,創建新華地產集團。

但在公開消息中,關於吳偉的資料寥寥無幾,不僅是吳偉,整個新華系吳氏家族都十分「神秘」。

只有新華教育集團官網上有提到:清華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清華大學全球管理博士在讀,高級經濟師。當然這可能有教育行業的特殊性在裡頭,有人質疑其中的水分,但明面上高學歷是站得住腳的。

據樂居財經梳理發現,目前,吳偉是25家公司的法人代表,直接控股企業達48家,對外投資公司有9家,涉及到的行業有房地產開發、金融、教育、商貿、旅遊等。

新華地產並不像新東方廚師學校一樣聞名,吳偉更是很少在資本市場露面,因而吳偉所在的吳氏家族究竟有多少財富,對外界一直是個未知數。

但從新華系產業覆蓋的範圍來看,用「隱形富豪」來形容新華系吳氏家族絕不為過。

新華地產集團董事長 吳偉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

相關焦點

  • 永鴻集團:掘金文化地產|起底隱貴房企
    樂居財經開啟「隱貴房企」大起底系列,挖掘它們水下冰山的故事。本期關注起底系列三十六之福建永鴻集團。這個由福清人創立的房企,帶有融商典型的特徵——以敢闖敢幹聞名,更以團結俠義著稱。至今,永鴻集團經過兩代人,34載的精心耕耘,已經成長為福建省內頗具競爭力的房企。2019年,永鴻集團排名「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200強」(第151位),連續四年蟬聯「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穩健經營10強」,並獲得「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責任地產10強」。
  • 華宇集團:野心有多大?|起底隱貴房企
    樂居財經開啟「隱貴房企」大起底系列,挖掘它們水下冰山的故事。本期關注起底系列二十七之重慶華宇集團。如今,華宇集團已形成以房地產開發為龍頭,地產和金融「雙核驅動」,商業、建設、物業、海外投資等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公開資料顯示,1994年,華宇集團的前身——重慶華宇房地產開發公司由蔣業華、張秀華、蔣傑出資成立。1997年,張秀華去世,其股權由配偶蔣業華繼承。此後,重慶華宇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股權數度更迭。
  • 融僑集團:「跑單幫」返鄉|起底隱貴房企
    樂居財經開啟「隱貴房企」大起底系列,挖掘它們水下冰山的故事。本期關注起家於福建的融僑集團。在如今的樓市中,閩系房企是一支個性鮮明的隊伍。而在這支秉承「愛拼才會贏」的隊伍中,固執「求穩」的融僑算是一個另類的存在。即便已入圍房企50強多年,但融僑至今還未上市。不過在房企間規模化競爭加劇的形勢下,融僑也在去年提出了千億目標。
  • 保集控股集團:退守長三角|起底隱貴房企
    樂居財經開啟「隱貴房企」大起底系列,挖掘它們水下冰山的故事。本期關注起家於上海寶山的保集集團。23年過去,這家從上海寶山走出去又走回來的公司,已成為一家集地產、貿易、金融、產業為一體的多元化集團企業,並在香港、日本、澳洲、法國、美國設有分(子)公司,可以稱得上是重裝歸來。回歸寶山,和發祥地再續前緣,這一舉動從更深層面探究,恰恰是保集戰略調整、聚焦長三角的縮影。
  • 三盛宏業:陳「陽明」織網|起底隱貴房企
    轉身「慢半拍」近年來,探路多元化的房企越來越多。除了地產主業外,三盛宏業的觸角還涉及科創、大數據、金融投資、海洋投資、城市建設等領域。三盛宏業旗下的中昌數據為A股上市公司,鎮科集團(已更名為:中昌國際控股)為香港H股上市公司,鈺景園林為新三板上市公司。
  • 起底新進房企|頤居地產能否靠頤和公館在蘇州站穩腳跟?
    【編者按】:近年來,蘇州新進房企數量呈爆發式增長。據蘇州樂居不完全統計,2016年至今共有逾40家房企首進蘇州。這些新進房企來自哪裡?生存現狀如何?他們給蘇州帶來了什麼樣的人居產品?「起底蘇州新進房企」系列策劃為你帶來深度解讀。
  • 太子地產集團成柬埔寨知名房企行業標杆
    近幾年,東南亞柬埔寨知名房企不斷被提起,柬埔寨知名房企不管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中心,還是東協博覽會的主題國,或是「下一個深圳」的投資地位,都足以看出柬埔寨知名房企正博得全世界的「C位」關注。柬埔寨經濟高速增長,柬埔寨知名房企市場愈加火爆據柬埔寨國家銀行報告顯示,2018年柬埔寨國家經濟增長率為7.3%,位居東南亞第一。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帶動了柬埔寨知名房企的繁榮。
  • 智慧地產創造增長的「第二曲線」
    為了推動房地產行業的數位化進程,「懂行人」華為攜手中國房地產企業共話智慧地產升級,創造增長的「第二曲線」。  地產數位化,邁向未來十年  在過去十多年的房地產黃金時代中,最核心的推動力就是城鎮化,但從2018年起,我國城鎮化的速度明顯放慢。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突破60.60%。
  • 起底永新華:民營金控集團悄然崛起 旗下公司曾欠付超4千萬
    來源:新京報起底永新華:民營金控集團悄然崛起 旗下公司曾欠付超4千萬新京報 記者:朱玥怡 融科控股更名後首份業績出爐。根據最新公告,其預期今年上半年綜合稅前虧損額將減少15%至約3.5億港元。永新華其餘三名股東為甘肅永新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甘肅永新」)、李永軍、劉新軍,其中甘肅永新亦由李永軍與劉新軍持有。有報導稱,李永軍1987年從做設備安裝開始創業,2002年後逐漸轉向地產,到2009年左右轉向金融投資。
  • 地產大家_新華房產_新華網
    新華房產廣西頻道隆重推出的全新欄目《圖觀樓市》,通過圖片和數字說話,告訴你一個通俗易懂的地產世界。用圖片專題的形式,將紛亂複雜的地產事件和相關數據,通俗易懂的來展示,讓您可以一目了然,留下深刻印象。樓市總動員商住樓全面搶收剛需客統計局:國內房地產銷售增速回落部分環北京地區房價飆升海外房產成投資沃土 購房者仍需警惕投資風險朗詩綠色地產引入平安不動產為第二大股東第二屆中國被動式綠色建築發展高峰論壇舉行中關村崛起國際創客新地標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首筆公積金貼息貸發放(記者湯南 通訊員陳燕舒)上月24日,廣州推出住房公積金貼息貸款,以緩解公積金貸款額度不足問題。
  • 起底明發集團發展史
    近年來,一大波閩系房企開始布局全國,以正榮、泰禾、建發等房企為例,規模快速擴張成為各大排行榜的「座上賓」,其中明發集團的發展較為突出。明發集團是廈門最早成立的房企之一,也是繼寶龍地產、禹洲地產之後在中國香港上市的第三家廈門民營房企。
  • 港交所再迎上市房企 上坤地產「住宅+商用」雙曲線增長
    作為地產行業的後來者,上坤地產堅持以專業能力從市場獲取公平回報,力求「滿足客戶對家與美好生活的想像」,因此也不斷地在產品上迭代出新,獲得客戶和行業的普遍認可。除了住宅之外,上坤地產還通過多元化業務發揮協同作用,實現長周期可持續盈利。
  • 本土房企外行企業搶灘商業地產 寧波市場或重新洗牌
    房企及外行企業紛紛進駐商業地產 萬科表示不看好   公開資料顯示,中糧、華潤、龍湖等房地產企業,均已部署未來少則十幾個、多則幾十個綜合體的投資計劃,遠洋地產計劃2015年前複製10個未來廣場,奧克斯集團總裁鄭堅江在記者採訪中說道,「到2018年以後,在城市綜合體上加大投資。
  • WakeData地產大會員|挖掘客戶終身價值,助力房企數位化升級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未來,產業地產、商業地產等,不再是房地產的分支,而是房地產的主要發展方向。很多地產公司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把物業管理、商業地產打包上市,其實就是在向政府傳遞做「城市運營商」的信號。素來在專業化和多元化兩者之間徘徊的萬科集團,在前幾天甚至還推出了國內第一個以城市服務為定位的全新品牌「萬物雲城」。
  • 盤點系列①|20+房企文旅業務及掌舵人大起底
    布局文旅地產,協同助力住宅主業發展,是大多數房企轉型尋找新引擎的突破口。據中指院數據,百強房企就有60多家布局了文旅地產,其中近10家還成立了專門的文旅公司。  「難在產業上、苦在特色上、倒在房子上、差在文化上、死在市場上」。事實上,並沒有哪家房企文旅業務做的特別成功,大多數都還處於不斷探索中。
  • 新華天璽隸屬香港新華集團
    騰訊大遼房產:新華天璽(樓盤資料 諮詢:400-700-1234轉614011)精裝修公寓在售,在售戶型為45-135平米,物業費5元/平方米·月。新華天璽(樓盤資料 諮詢:400-700-1234轉614011)由瀋陽新華世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隸屬香港新華集團。
  • 港資房企看好內地商業地產
    港資房企看好內地商業地產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作者:林喆
  • 淨利為矛,周轉為盾 | 地產債系列思考之二:盈利視角看房企
    資源型房企通常為國資背景,依託與政府的良好關係能夠拿到一般房企較難拿到的核心地段的高盈利土地。典型代表包括中糧置業、中海地產等。第二種是能夠以特殊形式低價拿地,比如大華集團所採用的一二級聯動模式,通過參與一級市場土地整理以換取土地的低成本獲取資格。這種模式利潤率也較高,但問題是開發周期較長,影響周轉。  2)融資成本。
  • 中國地產時代百強榜揭曉 龍光集團獲「最佳房企獎」
    樂居財經訊11月18日,2020中國地產時代百強榜在廣州揭曉,龍光集團(03380.HK)憑藉雄厚的綜合實力和強勁的業績表現,榮獲「2020中國房地產最佳房企獎」,再次獲得市場認可。中國地產時代百強榜是由時代傳媒聯合安居客、樂居中國等技術機構共同推出的榜單活動,選出優秀的房地產業。榜單全方位展示出中國房地產優秀企業的發展現狀,樹立出房地產企業標杆型模板,其專業性和科學性得到專家學者們的一致認可。
  • 7大房企「操刀」4大項目!石家莊樓市上演「地產合伙人」
    放眼房地產市場,巨頭房企強強聯合,合作也好併購也罷,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石家莊亦是如此。近年來,品牌房企大肆進軍石家莊,本土房企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開發企業間的「大洗牌」正在加速進行。全國性大房企擁有更加成熟的開發體系、營銷體系以及品牌效應,本土房企則深諳本地項目開發之道,兩者各有所長,與其拼個「你死我活」,倒不如組成CP,發揮各自優勢,方能在市場的浪潮中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