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3日電 如何判斷一塊手錶的質量好壞?第一標準當然是它走時的精度。日前,中國重慶市鐘錶有限公司宣布,1月24日他們收到德國國家天文臺手錶檢測認證中心的認證報告,公司送檢的「山城」牌手錶經過15天嚴苛檢驗測試,以24小時走時誤差 -3.8~+5.8秒的成績通過檢測認證。而在上月26日,公司又收到了第二批送檢產品通過認證的報告。由此,重慶鐘錶公司的「山城」牌手錶成為迄今為止首個獲得國際天文臺認證機構認證的國產品牌。
近日,由中國鐘錶協會主辦, 重慶墊江縣人民政府, 重慶市鐘錶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製造躍升高端」 國產手錶首獲德國天文臺認證》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重慶鐘錶有限公司董事長黎衍橋表示,山城手錶通過了德國天文臺標準的測試, 中國終於能夠製造生產出達到國際天文臺精度標準的手錶,中國終於能夠真正生產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優質機械手錶機芯,中國表終於可以裝上中國「芯」走向世界高端手錶市場,鐘錶業界多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本次國產手錶經過嚴格測試,通過了德國國家天文臺測試認證,驗證了現今中國的制表技術、工藝已經躋身世界制表業先進之列。
中國鐘錶協會代理理事長張宏光講話
共築民族夢 鑄就中國心
長期以來,國產制表業落後於世界鐘錶強國的一個核心原因是機心品質難以達到高端手錶的精準要求。2011年,香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黎衍橋聯手重慶,組建重慶市鐘錶有限公司,對標瑞士鐘錶技術工藝,致力研發製造優質國產手錶。為了追求「中國表,中國心」的目標,公司組建研發團隊,投入巨額研發資金,下定決心研發製造出中國的高質量機心,並讓中國的手錶品牌能夠裝上中國心,走向世界。
談及當初啟動這個項目時面臨的種種艱辛,黎衍橋依然記憶猶新。他表示:「要研發、生產、製造中國優質機械機芯,這活沒人願意幹, 因為誰都知道這要冒極大極大的風險、要投很多很多的錢、要投很多很多的精力, 最慘是要投放很長很長的時間, 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成功,這真不是正常人肯幹的事情」。當時黎衍橋完全可以讓自己毫無壓力地繼續半退休生活,但他使命感驅動他走了這條之前沒人走過的路,「誓要把優質機械機芯做出來」。
重組後的重慶市鐘錶有限公司,重新推出「山城」牌手錶,按照世界一流水平的要求,提升質量,打造精品。公司先後投入研發經費3億多元,派出8批次20餘人到瑞士、德國等世界著名制表企業學習,同時,企業也投資購置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生產設備、檢測設備。通過6年的勵精圖治,終於使產品質量產生了質的飛躍並能夠量產, 滿足行業配套的需要。
中國鐘錶業高質量發展倡議書共同倡議單位合影
跑步追趕國際頂尖品牌
中國鐘錶協會理事長張宏光在會上表示,中國鐘錶在中國工業產業中體量不大,但是中國鐘錶在世界影響巨大,將中國製造傳揚到世界各地。2017年鐘錶行業全年生產手錶10.69億隻,時鐘5.35億隻。中國生產了世界上83%的手錶和92%的時鐘。中國一些老牌手錶生產企業經過長期努力,已經具備了批量生產陀飛輪、萬年曆、計時碼錶等複雜多功能機械手錶的能力,是目前除瑞士以外世界上唯一能夠生產這類高檔機械錶的國家。
但是,中國仍然停留在製造大國而不是強國的行列,中國的鐘表產品總產值只佔世界鐘錶產值的21%。國產制表業長期落後於世界鐘錶強國的一個核心原因是機心品質難以達到高端手錶的精準要求,中國鐘錶人數十年堅守努力,一刻也沒有懈怠,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不斷提升品質,尋求關鍵零部件與核心技術的有效突破。
此次重慶市鐘錶有限公司生產製造的手錶通過德國天文臺嚴格測試認證,不僅充分驗證了當今中國手錶研製技術工藝已經邁入世界先進水平,同時也為打造民族手錶品牌,中國制表業拓展全球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標誌著國產手錶正在走向世界,逐步實現中國由鐘錶生產大國到鐘錶創造強國的宏偉目標。
重慶市鐘錶公司黎衍橋董事長
堅持高品質發展 推動行業整體升級
走通了最難走的路,黎衍橋接下來希望推動中國鐘錶業的整體升級。黎衍橋說:「中國鐘錶業要做大做強,中國走向世界鐘錶強國,要靠在座大家團結一起努力,要舉全行業之力,一起推動中國鐘錶業往高品質發展,我們不應再花精力發展低端的手錶產品,不應該再互相砍價,互相踐踏,打價格戰,這只能把市場搞亂,破壞消費者對鐘錶產品的情感,對行業的發展絕無好處」。黎衍橋呼籲同行業者往提高自身產品質量上去發展,特別是品牌,應該有自己的獨特性,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讓各個品牌可以在市場上百花齊放、爭奇鬥豔。
黎衍橋透露,重慶市鐘錶有限公司下一步將會計劃建立一個鐘錶發展研究中心,願意替國內品牌專門設計生產獨有的機械機芯,為品牌創造價值,我們願意為建設鐘錶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