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處人家

2021-12-30 拎一段時光

竹林深處人家

黃炳坤

 

一個村莊,有竹成林,村在竹林中,且直接以「竹林」為村名,這村子給人如竹子般簡單、直爽,透著股俊朗清幽之氣。

說起竹子,一下子就讓人想起它「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的堅韌個性,「心虛節更高」「高節志凌雲」的清高氣節,也讓人想到恃才傲世放蕩不羈的「竹林七賢」,以及畫家筆下那一根根迎風桀驁瘦立的墨竹。

歲寒三友,四君子,頑強或者清雅淡泊的意象裡,都有一根竹子在搖曳,令歷代文人墨客無限喜愛,以致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是這樣的令人超凡脫俗。

我學不了王摩詰「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的灑脫,想對竹吟幾句詩,又覺得詩瘦如竹影。

在炎熱的三伏天,凌人的暑氣令人退避三舍,若到深山,尋一處有茂林修竹的村莊,避暑納涼,也看看山野田園風光,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竹林村的李老師,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欣然前往。

我遙想,竹林,山村,幾竿修竹,一泓流水,田園人家,是一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村莊,雅靜素樸,是一個安靜美麗的世外桃源。


在山村,才真切地領略萬物是怎樣一種野蠻的生長。不說房前屋後在山風中俯仰生姿的竹海,也不必說漫山挺立的青松翠柏,單說田園裡的瓜果、菜蔬,長勢令人震撼。瓜棚裡的冬瓜,無拘無束,爭相卯足了勁似的生長,膨脹,一個個長著100多斤肥碩修長的身軀,被條條繩索緊緊兜著,胖嘟嘟的,惹得人們都想上前抱一抱。壯碩的李老師往冬瓜旁邊一站,頓時相形見絀,自嘆不如。宋人鄭清之詩曰:生來籠統君莫笑,腹裡能容數百人,大冬瓜之名,不虛傳!想到人們夏日餐桌上的解暑佳餚冬瓜,長相在山間竟如此壯觀,著實讓人嘆為觀止。

山村冬瓜如此多產,且個頭碩大,難怪冬瓜糖是這個地方的特產,用這山間生長的冬瓜製作出來的冬瓜糖,我仿佛看到它裹著糖晶瑩剔透的樣子,咬上一條,定是滿嘴脆甜。網友對我發在朋友圈的冬瓜圖片附詩說:鄉間無盛宴,冬瓜且作餐。誰說不可呢,尋常又便宜的冬瓜,在夏天,無論燉、煮、炒,還是紅燒,甚至煲湯,都是一道甜美的家常美味。

據說清朝御廚就有一道名菜——冬瓜盅,是將冬瓜心掏空之後,填以羊肉末、鴨肉、子雞塊,或三菇六耳、髮菜、素雞、筍、腐竹、竹蓀等。隔水蒸熟後,外形碧綠,瓜白如玉,呈半透明狀,瓜內物料隱約可見,稱作「白玉藏珍」。

另一種平民菜蔬——南瓜,在農村遍地可見,它生長不擇條件,生命力極強,在房前屋後,田頭地邊,隨便栽上一棵,不久,它就還你一片毛茸茸密匝匝的瓜藤蔓葉,遍地開花,像一塊綠氈,烈日炎炎時,爬上牆頭,掛在樹幹,披滿山坡。行走在竹林村,你撥開路邊濃密的南瓜葉片,一條條金黃的南瓜,像半掩琵琶半露臉的美人,羞澀地呈現在你眼前了。

長在鄉下尋常百姓家的南瓜,最具純正味道,酥綿香甜,就連南瓜葉、南瓜花、南瓜籽,都是人們喜愛的食材。南瓜極其親民,最大眾的也是最美味的,用南瓜做的美食也不少,南瓜餅、南瓜糕、南瓜煲、南瓜飯等等。「紅米飯,南瓜湯」幫紅軍度過了艱難困苦的日子,南瓜功不可抹。

大家提議,等下晚餐得來一盤熟透的鄉野南瓜。

美池果然也有,「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山村的池塘無需刻意的裝飾,自有那青草野花沿岸妝扮,自有蜻蜓殷勤打點。池美魚肥,若得釣具,我願做一個村野釣叟,靜待魚兒上鉤。山村的池塘,如村子的眼,晶瑩剔透地閃爍在村子的臉額,空靈靜逸,村子的靈氣被點綴出來了。

鄉野不需要名貴的花,玫瑰,太嬌豔,牡丹,太華貴。鄉野只屬於蕃薯花、姜花、芋頭花、絲瓜花、油菜花……那是農人的汗水催發的花兒,最鮮豔。鄉野,也屬於野菊花、梔子花、仙人掌花、蒲公英……那是大地的花朵,最自然。門前,屋後,山坡,田野,到處有它們的身影,開得熱熱鬧鬧,喜喜慶慶。鄉野田園的花,自在,灑脫,我的地盤我做主,隨意生發,越是無人照管,越長得瘋狂,越開得旺盛。素素淨淨,熱烈而不妖冶,像鄉間女子,真實純淨清新,帶著點羞赧的野勁,讓人心生愛憐。

原來,鄉野田園,除了耕作,除了汗水和收成,還有野趣,還有田野的花盛開的詩意。

竹林村的古樸,全寫在臉上,那一座座年代久遠的青草石構築的房屋,應該壘砌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不然,那石頭牆縫隙裡探出的小樹,它們何以如此執著往牆壁裡深究。

一處破敗的祖屋,坍塌得只剩一間石頭房孤獨屹立,似乎在守護憑弔曾經的過去。深埋的歷史,如那堅硬的石牆,任憑雨雪風霜的洗禮,愈顯現出坎坷的面孔。再堅硬的歲月,也將遠去,讓人感嘆,甚至外牆面伸出的兩根石條,條石上放置的石板,它們的用意,也讓人頗費思量。

「竹塔27號」,村子裡這幢雄偉壯觀的二層青石樓房,走過近百年歲月,他們說,這座樓裡滿是故事。

人去樓空,谷櫃、縫紉機、電視機、眠床……它們何嘗不是故事的角色,或許,故事都在這些塵封的舊物身上,等待人們拂去歲月的塵埃,在斑駁的身上發現它們鮮活的過往。那沉默的谷櫃,曾經有過怎樣的鐘鳴鼎食;那電視機裡,曾經演繹多少悲歡離合;那縫紉機的轉輪,縫進了多少細細的心思……屋頂白雲悠悠,庭院青草年年,繁華往事,任來人站在樓洞窗口,憑欄遠眺,望盡天涯路。

路上的每一個新奇的遇見,總是讓人心動不已。這一個遇見,更讓人心生無限感嘆。

兩棵樹,一根藤,三者合而為一,樹與樹,樹與藤,不知道是樹纏藤,還是藤纏樹,這是一種怎樣的力量,把他們糾結在一起。是樟樹的魅力,還是楓樹的多情,抑或是藤的纏綿。

多神奇的樹!在村民心中,它已然是神聖的化身,是團結向上的象徵。我不知道,這樹與藤究竟有怎樣的深情,抑或是有怎樣同心向上的意志,他們這樣纏纏綿綿了多少歲月,經歷了多少風雨,初心不悔,打一個同心結,撐一把巨傘,灑一片濃蔭,合力庇佑一方百姓。

 

一個村莊,總有一些老樹守護,竹林村也不例外,村頭村尾,古樹林立。竹林村這些上了年紀的老樹,長者,已走過500春秋,少則三二百年。這些樹以它們年邁的身軀,見證著一個村莊的滄桑,以繁密的年輪,裹藏著村莊悠長的歷史捲軸。

果然,竹林村先祖自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就遷到此地繁衍生息。這些老態龍鐘的古樹,幾乎與村子同齡,它們用一圈圈年輪記錄這個村子走過的歲月,並忠實地守護在村子的每個角落,它們老得像一棵棵活的雕塑,成為一處處高大生動而神聖的盆景,讓現在的竹林村子民,頂禮膜拜。

如果你往竹林村深處的歷史裡走一走,你會發現,獨立世外的竹林村竟深藏著無數傳奇。

竹林村曾是紅色根據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竹林村也是紅軍活動地點之一,山上有當年紅軍活動留下的紅五星標誌。在這裡,曾經發生過兩次戰鬥,四名紅軍戰士為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第一次戰鬥,國民黨民團分三路包圍竹林村,紅軍在突圍中,一人犧牲,該名烈士是陳英儀,安溪官橋人。另一次,紅軍正在開會,忽然敵人來襲,在撤退途中遭敵人襲擊,三人在戰鬥中犧牲。三名烈士分別是竹林村的陳願,海南人小馮,還有一個通訊員郭靴。想不到,青山翠竹下,竹林村竟有段鮮為人知的崢嶸往事,給秀美的山村平添幾分英雄氣慨。

    竹林村的兩座山——大明山和觀音山也充滿傳奇。大明山據說千年前山頂有寺院、尼姑庵、獅吼洞,曾是清水祖師建寺選址地之一。觀音山上曾有觀音巖,建寺年代不詳,供奉觀音菩薩。傳說香火旺盛,後毀於火災,無再建。只是兩山林木森森,人跡罕至,寸步難行,再鮮有人涉足,空讓人想像罷了。

田家少閒月,正是夏收夏種時節,夏日傍晚,農人荷鋤歸來。小狗很是忠誠,跟著農夫在田間忙前忙後,傍晚歸家的快樂,被它的尾巴甩得滿路都是。

最喜稚童無賴,偏著頭問我,你從何處來,山外的城,可有山村這般趣味。

炊煙起,故人雞黍已備,柴火灶燒得正旺,三層肉,鹹菜乾,農家米,一一下鼎,一番煎炒燜煮,不一會兒功夫,大鼎裡,燜熟的米飯,香噴噴的飯香瀰漫著屋裡屋外。

曾幾何時,柴火灶、大鐵鼎,是農村家家戶戶的標配,柴火灶燜煮的鹹飯,是百姓家餐桌上的日常,哪一個農村走出來的人,童年不是在烏黑的廚房裡,把柴火燒得噼裡啪啦響,小小的臉兒被灶火映得通紅,之後,一鼎鹹飯就冒出誘人的米香與菜香。捧上一碗,得走過幾戶人家才吃完,再敲著叮叮噹噹清脆的聲音回家。

這樣令人懷念的大鼎飯,須用柴火、大鐵鼎,配以農家土豬肉、鹹菜乾,做出來的方是正味。如今,曾經尋常的柴火灶燜煮的大鼎飯卻成了稀罕美味,城居者得攜家帶口,呼朋引伴,驅車到郊外,到別人家的農家樂,大動幹戈一番,才能享用上一頓久違的大鼎飯。

時間的流逝,生活方式的改變,需用功夫的柴火大鼎敵不過快捷的電飯煲,尋常終成稀有,快樂成了記憶。我在想,與我們漸行漸遠的,僅僅是那香噴噴的柴火大鼎飯嗎。

還好,在竹林村,居有竹,食有肉,且有柴火灶,大鼎飯,這是有滋味的幸福,該引大蘇羨慕嫉妒恨了。

  

2018/8/6

相關焦點

  • 初中語文《竹林深處人家》說課稿
    我說課的題目是《竹林深處人家》。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一、說教材《竹林深處人家》是語文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文章,是一篇寫景散文。伴隨著作者的移步換景,我們看到了一幅幅優美的竹林畫面,也感受到了竹林深處居民的寧靜樸素。
  • 初中語文《竹林深處人家》教學設計
    (1)小路兩旁竹林高大茂密,把路上的空蓋著,不見陽光,像走進竹海的海底隧道。(2)竹林的大路、小徑、竹樹都是差不多,路上沒有標誌,容易迷途。(3)叢叢竹樹遮擋山路,林中路盡處又有路,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2.作者在竹林中穿行,為什麼說「仿佛在海底隧道裡通過」,又「很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這說明了竹林的什麼特點?
  • 【行走奉化】九龍村:竹林深處覓人家
    (竹海深處藏九龍)曾經想著,總有一天,我會丟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帶著我的相機和一份閒適的心情,遠離繁華,走向空曠。其實也不用去太遠,在遠離城區的尚田鎮大雷山竹海深處就有個幽靜的小山村,那便是九龍村。  「藏在深山人未知,竹林深處有人家」,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開過彎彎繞繞的山路,拐進一條岔路,九龍村便到了。甫一下車,便被眼前的美景迷了眼。夏日清澈的溪水中可見魚翔淺底,龍泉古橋下,溪水叮咚,涼風拂面而來,感受著遠離空調的自然清涼世界。
  • 【面試】教學設計分享:初中語文《竹林深處人家》
    (1)小路兩旁竹林高大茂密,把路上的空蓋著,不見陽光,像走進竹海的海底隧道。(2)竹林的大路、小徑、竹樹都是差不多,路上沒有標誌,容易迷途。(3)叢叢竹樹遮擋山路,林中路盡處又有路,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2.作者在竹林中穿行,為什麼說「仿佛在海底隧道裡通過」,又「很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這說明了竹林的什麼特點?
  • 觀山村裡別樣美 竹林深處有人家
    記者:大家看到我身後這片茂密的竹林了嗎?據說咱們今天要探訪的村莊可以用「竹林深處有人家」來形容,情況是不是這樣呢?咱們一起去看一看。 位於永春蓬壺鎮東部的觀山村是一個山頂村,海拔約一千米高。如果不是驅車探訪,我們很難想像,在這片深似海的竹林裡,會有這樣一處世外桃源般的人家。
  • 竹林深處有人家
    我只能說,一千個人會有一萬個說法,但能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房子,所有人都不會拒絕……如果你要在在彭州修一座特色的竹林小屋你會修成怎樣的呢?行走在彭州竹海,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被竹林包圍、以及竹子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喧囂的噪音在浩大的竹海深處被過濾,吸收。遠離城市的喧鬧,找一片淨土,獨享一方寧靜,讓心靈沉澱,讓思緒飄蕩,隨心所欲,悠然自得。
  • 科學網—竹林深處有人家
    而今天,我在遠方,為一個「竹林深處有人家」的夢想而奮鬥,為能更加堅定地走回那片我深深熱愛著的土地而努力。
  • 原創散文:白雲深處有人家
    文/吳鮮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好一個白雲深處有人家。杜工部詩意之美、之幽、之遠、之遼闊、之氤氳,一路沿著秋風浩蕩,越過大地原野,直達遙遠的遠山,白雲深處——人家。都說:水瘦山寒,天涼好個秋。秋之大美,在曠野,在遠山,在白雲深處,更在深山人家。又見炊煙,又聞犬吠,那嫋嫋升起的炊煙四散,那萬千意象的白雲飄飄,天上人間,而居中者,乃深山人家也!
  • ​績溪龍川,竹林深處有人家,龍川兩岸你我他
    進入到大門之中,到處都散發著一股濃烈的徽居味道,別致的造型以及各樣的雕塑佇立在灰瓦之上,各式建築在茂盛竹林的遮遮掩掩之下若隱若現;小村中橋很多,大多是古代和現代的結合,在橋上有著精美的浮雕,有著龍紋花樣,穿過一段長廊之後,這才是真正的進入到了龍川。
  • 這家杭州神仙級的山野小館,藏在泉水竹林深處
    之間有碰到過好玩的咖啡館,最近,又發現了竹林深處的一家山野餐廳。這真的算是我近期吃到環境非常棒的一家餐廳,夏天去別有一番風味。而且在竹林裡吃肉,喝啤酒別有一番風味,太適合朋友小聚。今天,就來和各位推薦這家私藏級的山野小館子。
  • 竹林深處有人家·杭州日報
    走過石板路,竹林深處有我家 穿過沈獻平家門前的小橋,就是不少村民的「新家」了,這臨水而建的14幢風格迥異的新民居,便出自王澍大師之手。 黃健軍介紹說,這一塊是文村新區,目前14幢房屋建設主體工程已結頂,外立面的壘石和夯土也基本改造結束。記者注意到,每幢房子都自帶一個小院子,所有建築普遍用到的材料就是杭灰石、黃黏土和楠竹。
  • (圖片新聞)藍山:竹林深處有人家
    沿著林間幽靜古道,一棟棟民宿深藏在青山竹林之中。竹林鬱蔥繁茂,風光秀美如畫。清風輕拂,鳥鳴啁啾,春澗潺潺,不覺間心靈已融入這美麗大自然。據悉,藍山縣雲冰山民宿二期已於年初開業揭牌,14棟民宿客房開門迎客。近年來,藍山縣大力推動實施「全域旅遊」戰略,將豐富優良的生態資源轉換成旅遊資源,由景區聯合當地村民共同開發瑤寨民宿項目,走生態富民之路。
  • 「遠山的迴響」竹林深處有人家
    偏僻、原始,在湖南益陽市桃江縣,最窮的鄉村大都散布在深山老林之中,陶淑元一家世代也都生活在這高山竹林之下。眼前數不清的竹子,高高低低,總讓人看不清盡頭。在遇到扶貧辦主任胡喜明之前,陶淑元覺得,她這輩子「到頭了」。
  • 贛州于都縣楂林村,竹林深處有故鄉老屋,江西人記憶中的老家風光
    我們曾常常想起杜牧那句「竹林深處有人家」來描述一種久違場景所形成的美好意境,然而現在竹林深處的老屋早已沒了蹤影。歲月可回首隻是事物卻不可留。贛州于都縣楂林村,竹林深處有故鄉老屋,江西人記憶中的老家風光。拍植物、拍農村、拍老屋、拍古建築古村鎮這些我們身邊親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
  • 白雲深處的人家!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也許你曾在蒼茫的雲海間逗留,也許你也曾在雲深不知處,在白雲深處,就有這麼一家人,他們坐看雲起時,他們在雲捲雲舒間徜徉。今天,我們就將步入一家新中式別院,去親身體驗白雲深處的人家。
  • 王力宏單曲《竹林深處》遭印度電影抄襲
    王力宏《竹林深處》遭印度電影抄襲 時報訊 (記者 葉毅) 王力宏首次擔任MV導演所執導的單曲《竹林深處》,被指遭抄襲成為在歐美各地上映的印度大片《Race》的電影主題曲。據唱片公司介紹,印度電影《Race》所發行的電影原聲帶主題曲《Zara Zara touch me》,與《竹林深處》極其相似,包括旋律編曲及速度幾乎一模一樣。目前正在為9月份的新專輯和演唱會閉關的王力宏表示支持公司的這個決定。最近的王力宏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錄音室完成新專輯的錄音工作,有空檔就籌備演唱會相關工作跟工作人員開會,自己還得抽空去健身房運動練體能,可說忙到不可開交。
  • 成都周邊的文藝鄉村,竹林深處的藝術建築,尋找夏日的嚮往生活
    看著最近熱播的第四季綜藝《嚮往的生活》,不由得羨慕裡面悠閒安逸的生活,是否真的有這樣山明水秀,樸素人家的地方,或許在大家心裡,都會想要體驗一把不被打擾,為生活而生活的日子。而在成都周邊的竹藝村,竹林深處有人家,就讓找到了這個夏天的嚮往生活。
  • 聶藝林老師演奏葫蘆絲《竹林深處》
    竹林深處是一首雲南葫蘆絲名曲,由龔全國填詞、楊正璽譜曲,創作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樂曲根據流行於雲南德宏地區的《葫蘆簫調》創作。傣族小卜冒(小夥子)多在夜間「串姑娘」 (談戀愛)時演奏《葫蘆簫調》,小卜少(姑娘)能根據不同的調子辨別出自己的情侶。
  • 湖口縣美麗鄉村視頻:湖口這裡被稱「白雲深處山裡人家」!
    印象大山崔 | 白雲深處 山裡人家日出山花紅勝火,春來溪水碧如藍。走近「白雲深處山裡人家」——付壠鄉大山崔,農家、小溪、雙橋、桔園、竹林、茶山、方格田塊、迎坡梯田,恍若世外桃源!
  • 這裡有小橋流水人家,山坡上的竹林翠綠挺拔,有種鬱鬱蔥蔥的美感
    這裡有個村叫木坑村,被《臥虎藏龍》取過景,一片葉子比較密實的竹林非常亮眼,走在清翠的竹林裡,幻想著李慕白與玉嬌龍在竹尖上遊龍戲鳳,有一種鬱鬱蔥蔥的美感。又稱皖南大竹海,是連接黃山與宏村的旅遊休閒景區,獲國際金獎的攝影作品《翠竹堆青》曾在此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