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海鐵路老車站:武功、普集鎮火車站的那些故事

2020-12-13 陝西法制網

隴海鐵路潼關至寶雞段是橫貫陝西的第一條鐵路,1931年12月,隴海鐵路由河南修到陝西省境內潼關,1934年年底修到西安,潼關至西安段開通運營。1935年6月,西安至寶雞段開工建設,1936年底修到寶雞通車。

隴海鐵路開通運營近百年歷史,見證了中國鐵路發展的各個歷程,是鐵路發展的歷史見證和寶貴財富。老隴海鐵路也成為眾多鐵路迷研究挖掘的一段主要歷史。今天,我們就聊聊隴海鐵路西寶段上的武功、普集鎮火車站吧。

民國時期,隴海鐵路西寶段過境武功縣,卻沒有穿過當時的武功縣城(武功鎮,即老縣城),而是在縣城南邊約10幾公裡穿過,設有武功車站(今楊陵車站)、普集鎮車站(今武功站)。

普集鎮車站(今武功站)

武功車站(今楊陵車站)

在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武功縣政府所在地位於火車站東北直線距離十公裡開外武功鎮,因此這裡叫「武功車站」不但是理所應當的,而且是無可非議的。

上個世紀60年代初,鑑於武功老縣城交通不便且地理位置太偏西北,故武功縣政府遷到位於現在普集鎮這一帶,也即普集鎮火車站附近。從此以後,在陝西關中道便有三個不同意義上的武功:一個是武功車站所在地(即位於老縣城西南的楊陵鎮),年過古稀的本地人至今還把這裡叫「站上」;一個是武功縣政府所在地,即本地人所說的普集鎮;一個是延續了兩千多年的老縣城(即現在的武功鎮),本地人老年人至今都叫「縣」。所以,外地人出差來到武功,經常會有搞混的情形:武功車站和武功的科研教學單位都不在武功,武功縣城不是武功,武功不是武功縣城。儘管這種情形一直延續了幾十年,但本地人從未感到有什麼不妥和不適應。

武功車站

武功火車站站場

1982年11月,國務院批准設立楊陵示範區。隨後,鐵道部門將「武功車站」改名為「楊陵鎮車站」(後又改為「楊陵車站」),而將「普集鎮車站」(位於原武功車站東12公裡處,武功新縣城所在地)改名為「武功車站」。

通過歷史資料來看,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在離這個火車站二三裡路的北塬上張家崗村建成了中國西北地區第一所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以後相繼改稱為國立西北農學院(民國時期)等,這兒已初步形成農林、水利教學科研基地,當年鐵路選擇離老武功縣城經現在楊陵區通過,也是有長遠發展規劃的。

從網上資料看,有些人說是「武功車站」「普集鎮車站」兩個站名牌匾,均由時任國民陝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題寫,從實際站名牌匾題字落款來看,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武功車站,即現在的楊陵車站,這個牌匾題字落款為「李協」,是由時任民國陝西省水利廳廳長、著名水利專家李儀祉題寫的,李儀祉(原名協,字儀祉)陝西省蒲城人。

武功車站是由時任民國陝西省水利廳廳長、著名水利專家李儀祉題寫

「武功車站」牌匾原來鑲嵌老站房的牆壁上

李儀祉題寫的「武功車站」牌匾原來鑲嵌老站房的牆壁上(這個站房是建站所建,還是後期重建的,不是很清楚),這一排房子為鐵路派出所使用,在楊陵站站臺北側。前一段楊陵車站要在原站址北擴再建幾條線,將這棟房子拆了,不知「武功車站」牌匾現在哪兒保存著。

普集鎮車站,即現在的武功火車站,「普集鎮車站」站名牌匾由張競立所書,此人生平不詳,現在這塊車站牌匾保存在武功火車站辦公院內。

「普集鎮車站」站名牌匾由張競立所書

現在的楊陵車站成為二等火車站,車站目前還在進一步擴建,地方政府在車站附近建立物流基地,通過專用線與鐵路銜接起來。

武功火車站是個三等站,辦理客運、貨運業務。每天有十幾趟客車在車站停靠。這兒貨場也成為當地農用物資到發集中地,當地運輸戶用東方風拖拉機進站拉貨。這個拖拉機由中國洛陽拖拉機廠生產(中國一拖)。

作者/來源:火車站工程師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隱匿在棚戶區的民國隴海鐵路絳帳鎮車站老站房,有歷史味道的車站
    後續隴海鐵路西寶段各車站站名主要由鐵道部、鐵路管理局、當地官員、名流書寫。時任南京國民政府司法院院長居正題寫隴海線西安寶雞間各站,大都修建於1934~1936年間,原興平、蔡家坡、臥龍寺、武功、普集鎮站老車站牌匾得以保存下來,但老站房沒有保存下來,實在是有一種遺憾
  • 隴海鐵路水害塌方 鄭州火車站20趟列車晚點
    據新華社圖   因連續降雨,18日晚隴海鐵路下行線河南三門峽市境內觀音堂車站至廟溝車站間因水害塌方中斷行車,19日下午再次出現大面積溜塌記者 李雪   【搶險】 清理外運坍塌體4000餘方   9月19日下午,因水害塌方中斷行車的隴海鐵路下行線觀音堂車站至廟溝車站間水害現場,由於山體再次大面積溜塌,本來已清理近半的線路表面,再次被大量土石掩蓋,用來運送土石的平板車也無法進入塌方處裝運滾石。   鄭州鐵路局結合現場情況,迅速制訂出新的搶通清理方案。
  • 【鐵路老物件】百年歷史的見證者:興隆莊火車站
    在興隆莊火車站候車室西側約100米處,還有一座廢舊遺址,遺址門前的石碑上寫著「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興隆莊火車站站舍』」等字樣。據石碑背面的歷時資料記載,此處為站長住所,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中期,是日本人侵華進入中原時建造的,為車站站長辦公所用,當年稱為站長住所,整體為日式簡約的建築風格,現存有主房3間,配房各兩間,小院一所,總面積約為150平方米。
  • 隴海鐵路站臺老照片和歷史 有你家鄉和你不知道的嗎
    老站候車室改建為隴海鐵路歷史博物館。清朝光緒年間,清政府為彌補盧漢鐵路(盧溝橋-漢口)途經開封改為鄭縣(州)的不足,由法國和比利時修建汴洛鐵路(開封—鄭縣(州)—洛陽),1905年6月,汴洛鐵路從開封破土動工向西修建路基。汴洛鐵路是隴海鐵路第一段,開封車站也就是隴海鐵路的第一站。1907年3月21日,汴洛鐵路開封至鄭州段竣工通車。民國時期開封車站曾是隴海鐵路管理局所在地,日偽時期由日軍濟南鐵路局管理,開封車站隸屬於日軍開封鐵路局。
  • 老照片,那些曾經的老火車站,那時的車站都好有特色啊
    老火車站,始建於1899年,由德國人魏爾勒和格德爾茨設計,山東鐵道公司施工的,建築具有德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在1991年,增設膠濟鐵路複線工程,青島火車站擴建,將德建老站基本拆除,在原址改造重建。1994年8月8日青島火車站廣場地下建築工程主體提前封頂,原樓拆除,原樓正立面被砌於新建築中,改造後的車站就是當今的模樣。圖為哈爾濱老火車站。
  • 隴海鐵路徐州段通車百年記
    上世紀初的隴海銅山車站。解放後的隴海銅山車站。可見當時建設鐵路時,考慮得很人性化。隴海鐵路開通之初的徐州車站開通之初的隴海鐵路徐州車站是銅山站,位於徐州城北門外的黃河故道以北,人稱北站,後改名西站。有旅客站臺兩座,站線6股,與津浦鐵路的徐州站(人稱東站,今徐州火車站)屋面平緩的英倫別墅風格不同的是,銅山站建有莊嚴的石拱門,為歐洲大陸公共建築風格。
  • 【鐵路老物件之二】百年歷史的見證者:興隆莊火車站
    【鐵路老物件之二】百年歷史的見證者:興隆莊火車站 2018-10-16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同蒲鐵路黃河大橋飛架南北,帶你走進有故事的風陵渡、港口站
    潼關火車站(原老潼關火車站)相接,1960年8月三門峽水庫蓄洪前,鐵路便橋拆除(期間隴海鐵路隨著複線改造,潼關至渭南段南遷改線)。他說這個風陵渡車站是芮城縣境內唯一的一個火車站,站區除工、電、車務外,這兒還有一個鐵路派出所。車站現在有60來個職工,不過大部分職工在這兒上班,下班了就回到臨汾等城市。車站這兒幾排工房,也沒有幾個人在這兒住,這一排只有他一家住,工房前他自己蓋了幾間房,門前的石榴樹看來起幾十年啦。車站的老站房早都拆除了,現在的站房也是後期建的。
  • 連雲港火車站舊址
    我是一名退休老年人,閒暇時喜歡去陌生城市自由行,走街串巷尋找那些不被人注意的人文印記,走近那些漸行漸遠的人文歷史,感受有溫度的文字記錄。不求是否值得,只求不錯過。四年時間走過85座大小城市,行程67550公裡,橫跨15個省市,記錄人文景點2052個,那些閃光的印記,像行進的號角催我前行。
  • 東海車站村:以黨建引領跨越隴海的「幸福嚮往」
    為此,不到800戶人家的車站村,有100多個不同姓氏。  車站村通向鄉鎮、縣城的道路,必須經由村後隴海鐵路下一座5米寬地下橋洞進出。「每到下雨天,地下橋洞內就積滿了水,通行被阻斷,孩子們無法去鎮區上學,各種大型農用車輛更是無法進出。」
  • 百年黃口站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倘若再提起這條鐵路上一座四等小站時,恐怕卻鮮有人知了。黃口站,這是隴海鐵路在安徽境內辦理客運業務僅有的兩座車站之一,也是一段時期內蕭縣唯境內唯乘將旅客一的火車站。到今年已經整整105歲了,而生活在這座小鎮上的人們究竟能不能有機會看到他在106歲時乘將旅客時的樣子,恐怕就要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了。
  • 走進鐵路上海虹橋火車站 探訪十年來車站變化背後的故事
    走進鐵路上海虹橋火車站 探訪十年來車站變化背後的故事 2020-07-01 11:01:48近日,記者走進虹橋火車站,探訪十年來虹橋火車站變化背後的故事。  「從進站到上車,十分鐘!」  拖著大大的行李箱,踩著輕便的步伐,小陳走進虹橋火車站出發南8號門。將早已準備好的身份證放在實名制驗證閘機上,微微褪下口罩,眼睛直視攝像頭,閘門瞬間開啟。「刷臉進站是去年開始在虹橋火車站實施的,這比以前人工核驗要方便多了。」
  • 河南這座百年老火車站,比利時宮殿式建築風格,享受最高級別保護
    坐落於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興隆鄉建境內的興隆莊火車站站舍舊址,由火車站站舍、站長住所、防空洞三部分組成,是目前隴海鐵路線上保存最為完整的唯一一座與鐵路同時建造的火車站,2019年10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老唐山人的印象:老車站
    老唐山人的印象:老車站提起老車站,可能很多年紀較小的人想到的都是唐山南站。其實,和真正的老火車站相比,唐山南站都算得上是新建築。1881年唐胥鐵路修成,次年便接通支線(位於如今的永紅立交橋處),建立了唐山的第一座火車站,這才是真正的老車站。
  • 那些郵票上的火車站
    [摘要]火車站,見證了無數次的相聚和分離,是一個承載著悲歡離合的地方。請大家一起欣賞那些關於火車站的郵票。火車站,見證了無數次的相聚和分離,是一個承載著悲歡離合的地方。請大家一起欣賞那些關於火車站的郵票。
  • 老火車站,一代秦皇島人的獨家記憶~
    時光匆匆流過,為秦皇島留下了無數的歷史印記,火車站作為我們出行時重要的場所,自然也飽含了很多秦皇島人無數的回憶!今天小旅就來帶大家回眸秦皇島各個火車站的那些過往吧~這些關於火車站的秦皇島記憶,你還記得嗎?
  • 老鐵路人的動情回憶:青海格爾木火車站,似水流年
    2020 年 6 月 30 日格庫鐵路(青海段)開通儀式在新格爾木站舉行,同時新車站也正式投入使用,這消息讓格爾木人興奮不已。屈指一算,在格爾木火車站我已經出入35年了。1985年勞動節那天,18歲的我和兩個同齡夥伴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一次出遠門來到格爾木。
  • 最後的堅持,大涼山最後的綠皮慢車,懷念那些隨時代變遷的老火車站
    有人這麼說過,看火車站的變化,便可以了解一座城市的發展。綠皮火車是一代人的印記,它曾承載了當時人們遠行的夢想,很多人心中對它都有著一種深深的思念。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眾多安全、舒適、高速的交通工具相繼出現,綠皮車漸漸從大眾的視野中消失。而這消失的可能不僅僅是落後的火車站,也是一種世代更替的人文風景。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那些消失的老火車站。
  • 西安火車站將實現鐵路與地鐵「零換乘」
    「老火車站」將進行擴建    10月31日,西安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火車站改擴建事宜,會議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嶽華峰主持。 據了解,西安火車站始建於1934年12月,1935年6月正式運營。曾於1984年6月進行改建,1985年12月第一期工程主樓竣工後,使客運站的候車室擴大了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