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天津老火車站。始建於1888年的天津東站,又稱老龍頭火車站,圖中建築如今已被拆除,1988年,老龍頭車站拆掉後改建、擴建成為了如今的天津站。
圖為浙江杭州老火車站。圖中的車站為1939年重建的車站,杭州站始建於1906年,當時稱清泰門站,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車站於10月先後遭侵華日軍兩次轟炸炸毀,杭州亦於12月24日為日軍佔領。日據杭州期間,車站於1939年重建,1942年啟用,外觀採用日本奈良時代的建築風格。舊車站在1997年拆除,新站於原址1999年落成啟用。
圖為山東青島老火車站。老火車站,始建於1899年,由德國人魏爾勒和格德爾茨設計,山東鐵道公司施工的,建築具有德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在1991年,增設膠濟鐵路複線工程,青島火車站擴建,將德建老站基本拆除,在原址改造重建。1994年8月8日青島火車站廣場地下建築工程主體提前封頂,原樓拆除,原樓正立面被砌於新建築中,改造後的車站就是當今的模樣。
圖為哈爾濱老火車站。老火車站,始建於1899年10月,是原中俄共同修築的東清鐵路(中東鐵路)的中心樞紐站。圖上的建築是由俄國著名建築師基特維奇設計,總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採用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造型舒展大方。在1959年火車站擴建時老站被拆毀。
圖為湖北武漢漢口老火車站。大智門火車站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京漢街,又名京漢火車站。於1903年建成啟用,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漢口火車站。車站為法式風格建築,是中國第一條長距離準軌鐵路--京漢鐵路的終點站。京廣鐵路建成後設立新漢口站,後來仿造大智門站的建築風格改造成今天的漢口火車站,原站址不再沿用。
圖為山東濟南老火車站。濟南老火車站是指「津浦鐵路濟南站」,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國著名建築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的一座典型的德國風格日耳曼式車站建築。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登上清華、同濟的建築類教科書,並曾被戰後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列為遠東第一站。該站在1992年被拆除在此基礎上建了如今的濟南站。
圖為陝西西安老火車站。西安老火車站始建於1934年12月,於1935年6月正式運營,該站為古色古香的中式風格建築群。在1936年更名「長安車站」,1952年恢復「西安車站」名稱。該站在1984年被拆除建了如今的西安站。
圖為吉林長春老火車站。老火車站,始建於1913年4月,1914年5月竣工。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建設費用32萬日元,設計者為青木菊治郎和平澤儀平。偽滿初期稱新京站,一些老長春市民大都稱之為頭道溝車站。1992年老火車站被拆除。
圖為遼寧瀋陽老火車站。車站開站於1899年11月,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奉天站被日本佔領並改名為奉天驛。1910年10月1日,舉行了車站搬遷儀式,就此瀋陽站的位置便固定下來。奉天驛建成後,先後經歷了1926年和1934年兩次擴建,是當時中國東北地區最為重要的客運中轉車站。
圖為北京老火車站-京奉鐵路正陽門車站(即前門站) ,車站始建於1901年(光緒27年),1906年正式啟用,客運為主,貨運次之。從清末至新中國成立,一直是北京最大的車站。1959年,新北京站開通運營,這座建築完成了它作為鐵路車站的歷史使命,此後曾改為科技館、文化宮、商城等,現為中國鐵道博物館。
圖為南京下關火車站。下關火車站始建於1905年,時稱江寧車站,是滬寧鐵路起點和終點站。1927年,江寧車站改名為南京車站,又因其處於南京下關一度稱為「下關站」。1947年,南京車站擴建,規模為中國之首。解放後,南京車站改名為南京火車站,簡稱南京站。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成後,南京站改為南京西站,南京站遷入新址。2012年3月25日,該站停止客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