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茶湯到茶道,日本茶道經歷了怎樣的進化?

2021-03-01 知日

提及日本茶道,往往離不開禪宗。

不用說「茶禪一味」的茶道精神、「一期一會」的茶道之禮或是依然為日本僧人所津津樂道的那一段禪宗公案「吃茶去」,只需置身於樸素的茶室,看著已然黯淡的日光透過筆墨窗打在壁龕前的掛軸上,便已經能品味到深深的禪宗美學。

對日本人來說,茶與禪都是舶來之物,而且茶早在平安時代早期就隨著最澄、空海等遣唐僧的引入而一度在日本流行。不過這一陣風潮很快湮沒,曇花一現,唐茶很快成了史前般的古老記號。當時的日本還沒有禪宗,茶的第一次引入在日本拂過了「佛喜」,卻沒有迎來「禪悅」。

茶道的內核便是禪,然而直到茶二度降臨日本時,才與禪有了天然的聯繫,因為這一次茶葉的傳入者本身就是一位禪僧:榮西

平安時代末期,榮西兩度入宋尋禪法。當時的中國處於南宋時期,茶宴文化鼎盛且與佛教文化緊密相連。素有「和尚家風」之稱,深受南宋文化薰陶的榮西自然也對茶產生了濃厚興趣。榮西歸國後,除了開創日本禪宗之外,還帶回了大量茶種及南宋的飲茶禮儀,從此飲茶、鬥茶之風便漸漸在日本的禪院、武士階層中流傳開來。

△ 榮西

雖然榮西身兼日本禪宗創始人與日本「茶祖」雙重身份,但在他手中,禪與茶尚未真正融合在一起。正如榮西在其《吃茶養生記》一書中所說:「茶也,末代養生之仙藥,人倫延齡之妙術。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採之,其人長命也。」

茶葉在當時的日本禪僧眼中更多的是養生仙藥而非修禪依憑,榮西的弟子高辨提出的「飲茶十德」也以「睡眠自除、五臟調利、無病息災」等養生之道為主,與禪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 《吃茶養生記》

非但如此,無論是武士階層中流行的「鬥茶」還是平民階層中流行的「雲腳茶」「汗淋茶」,都充斥著雜亂之氣。但同時茶的本土化過程漸漸開始,並最終在能阿彌手中演化成日式的書院茶和臺子點茶。此時的茶,一端牽連著禪僧們的暮鼓晨鐘與心念口誦,一端又承載著俗世的火花風月與貝闕珠宮,在臨近茶道的歲月裡勾勒出一幅室町時代的盛世光景。

但真正將茶與禪融合到一起的,是號稱日本茶道「開山之祖」的村田珠光。珠光也是一名僧人,曾跟隨日本書院茶室的創始人能阿彌學習茶技,更準確地說,是唐物鑑別法。在這之後,珠光又跟隨大德寺名僧一休和尚參禪。這個一休和尚,正是日本動畫《聰明的一休》中那個一休小和尚的原型。

△ 《蓮圖》能阿彌 繪

名師出高徒,在能阿彌與一休的教誨下,珠光大徹大悟,提出了「佛法亦在茶湯中」這一理念。在珠光眼中,佛法雖然艱深,卻又蘊藏於日常生活中。有客來訪,主人奉茶,一飲一啄間自然有佛法存在。佛與凡夫均生活在世間,無非佛是覺者,凡夫是迷者。珠光將佛法融入了淡淡的茶湯之中,可謂深得禪宗「不立文字、見性成佛」的旨趣了。

茶室「春草廬」茶席再現

日本茶道,也同樣開始於「佛法亦在茶湯中」這句話。頓悟之後,珠光修建了一間草庵茶室,並將一休授予他的《印可狀》——圓悟禪師的墨跡掛在四疊半客廳的壁龕上,一心修禪點茶。在珠光的影響下,飲茶之風一掃數百年來的喧囂,茶與禪終於在這風格樸素的數寄屋中融為了一體。

如果說村田珠光的茶道是茶與禪的初次相會,那武野紹鷗則進一步加深了茶道的禪境。

紹鷗也是一位禪師,而且他接觸茶道這一事件本身就充滿了禪宗意味:唐朝有一幅《白鷺圖》流傳於日本,曾為珠光所得。這一畫作色彩亮麗,然而珠光卻偏偏配以極為素雅的裝裱,紹鷗看過之後,頓時感受到了「草屋拴名駒,陋室配名器」的茶道旨趣,由此漸漸修煉成茶湯名人。

△ 竹茶杓 武野紹鷗作

這一典故影響極大,以至於有了「不見白鷺之畫非茶人」之說;而經過這一段公案,紹鷗也可以被看作珠光的繼承人了。

在紹鷗眼中,茶與禪是渾然一體的,而非兩種事物。另一位禪師大林宗套曾為紹鷗的茶道寫過一首佛偈,其中有「料知茶味同禪味」一句,其中的意境,倒是比珠光的「佛法亦在茶湯中」更渾然天成了。禪在茶中,還有些「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之感;禪茶一味,那便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其中的細微差別,正是茶與禪的妙處。

至紹鷗的弟子千利休手中,日本的茶道正式形成。千利休之於日本茶道,正如陸羽之於中國茶文化;而千利休最大的貢獻,便在於他濃縮出來的茶道四諦:和、敬、清、寂

△ 千利休

和、敬、清、寂的內蘊非三言兩語能述明,大體而論,「和」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敬」是彼此之間的尊敬,「清」指身心的洗滌,而「寂」則是茶道美學的最高境界。千利休極端輕視點茶法,認為茶道只是修行的手段,其目的在於有所了悟。

千利休後來成為「天下第一茶人」,很多大名、武士在出徵前都要飲用千利休的茶湯,以此來感受禪宗「生死一如」的思想,再抱著必死之心出戰。藉由千利休在現世的影響力,茶道成為勾連日本人迷與覺、死與生的一把鑰匙,這背後正是禪宗的旨趣。

經過榮西禪僧的跨洋過海,再經過珠光、紹鷗、千利休三代茶人的苦心經營,南宋茶事的華麗逐漸褪去,一種嚴肅而蕭瑟的新茶道孕育出來。從這個層面來看,日本茶道即茶與禪的融合。

江隱龍、五島美術館 / 文

meiki / 翻譯  黃莉 / 編輯

本文節選自《知日·日本茶道完全入門》特集

-
-

相關焦點

  • 從茶湯到茶道,日本茶道經歷了怎樣的進化?
    提及日本茶道,往往離不開禪宗。不用說「茶禪一味」的茶道精神、「一期一會」的茶道之禮或是依然為日本僧人所津津樂道的那一段禪宗公案「吃茶去」,只需置身於樸素的茶室,看著已然黯淡的日光透過筆墨窗打在壁龕前的掛軸上,便已經能品味到深深的禪宗美學。
  • 日本茶道是從哪裡傳來的?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茶經》中的提到:「茶乃性寒之飲物」,寒物能沉靜精神,最適合精行儉德之人飲用,該觀點對日本「茶道」和「茶道精神」有著深刻影響。 據文獻記載,弘仁五年(公元 814 年),留學僧空海在《進獻表》中描述了他在中國的生活,其中便有飲茶體驗,並言:「在修煉之餘,有時學習印度文字,有時一邊喝著茶湯一遍閱讀中國書籍」,這恐怕是茶出現在日本最早的文字記錄。
  • 日本茶道是從哪裡傳來的?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茶經》中的提到:「茶乃性寒之飲物」,寒物能沉靜精神,最適合精行儉德之人飲用,該觀點對日本「茶道」和「茶道精神」有著深刻影響。 據文獻記載,弘仁五年(公元 814 年),留學僧空海在《進獻表》中描述了他在中國的生活,其中便有飲茶體驗,並言:「在修煉之餘,有時學習印度文字,有時一邊喝著茶湯一遍閱讀中國書籍」,這恐怕是茶出現在日本最早的文字記錄。
  • 直播預告 | 今晚七點聽知日作家李長聲講茶道與日本文化
    [摘要]茶是從何時起、如何傳入日本?日本茶與中國茶間存在怎樣的聯繫?茶道如何影響了日本?……知日作家李長聲先生6月17日晚將在深圳大學城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分享茶道與日本文化。 李長聲 茶是從何時起、如何傳入日本?日本茶與中國茶間存在怎樣的聯繫?茶道如何影響了日本?
  • 直播預告 | 今晚七點聽知日作家李長聲講茶道與日本文化
    [摘要]茶是從何時起、如何傳入日本?日本茶與中國茶間存在怎樣的聯繫?茶道如何影響了日本?……知日作家李長聲先生6月17日晚將在深圳大學城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分享茶道與日本文化。日本茶與中國茶間存在怎樣的聯繫?茶道如何影響了日本?……知日作家李長聲先生6月17日晚在深圳大學城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分享茶道與日本文化。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關係,茶道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
    人草木茶禪文化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現在的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但茶道一詞所指的是較早發展出來的抹茶道。
  • 日本茶道創始人村田珠光
    在流浪的過程中,他的經歷是個迷,但他肯定在某處學習了茶道,最後自己獨創一派。珠光非常好學,曾跟隨能阿彌學習立花和唐物的鑑定之法。所謂唐物,就是唐朝時期,和日本交流後留下的各種物件。日本最古老的茶道秘笈《山上宗二記》是利休的高徒山上宗二在利休晚年寫成。此書第一卷大部分講的是器物的鑑別。書中將東山時代以來的名物器具按名稱分門別類的排列成冊,並記錄了各類器具的由來,形態,保存者的姓名等。
  • 日本茶道的研習是探尋茶百戲的重要途徑
    由於歷史原因茶百戲到清代後幾近失傳,茶百戲的人非常少。由於點茶、茶百戲有密切關聯性,為了恢復茶百戲,首先要探尋點茶法。當時他的指導老師葉延庠教授曾指出,古籍查閱和日本茶道學習是探尋的重要途徑。為了探尋點茶法,日本茶道學習成為探尋點茶的重要途徑。為此1997-1998年,2004-2005年章志峰兩度赴日留學學習日本茶道,並通過日本茶道和宋代點茶歷史記載進行比較分析。南宋時期日本僧人聖一國師(圓爾辯圓)、南浦昭明禪師等人到浙江餘杭徑山寺苦修佛學和種茶、點茶,回國後將點茶工具傳入日本傳播中國的點茶法。
  • 日本茶道創始人村田珠光
    在流浪的過程中,他的經歷是個迷,但他肯定在某處學習了茶道,最後自己獨創一派。珠光非常好學,曾跟隨能阿彌學習立花和唐物的鑑定之法。所謂唐物,就是唐朝時期,和日本交流後留下的各種物件。日本最古老的茶道秘笈《山上宗二記》是利休的高徒山上宗二在利休晚年寫成。此書第一卷大部分講的是器物的鑑別。書中將東山時代以來的名物器具按名稱分門別類的排列成冊,並記錄了各類器具的由來,形態,保存者的姓名等。
  • 日本茶道的研習是探尋茶百戲的重要途徑
    為此1997-1998年,2004-2005年章志峰兩度赴日留學學習日本茶道,並通過日本茶道和宋代點茶歷史記載進行比較分析。南宋時期日本僧人聖一國師(圓爾辯圓)、南浦昭明禪師等人到浙江餘杭徑山寺苦修佛學和種茶、點茶,回國後將點茶工具傳入日本傳播中國的點茶法。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關係,茶道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
    人草木茶禪文化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現在的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但茶道一詞所指的是較早發展出來的抹茶道。
  •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文化中比較久遠的歷史了、為客人奉茶之事,「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
  •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文化中比較久遠的歷史了、為客人奉茶之事,「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
  • 喝茶,還得看我中國茶道,日本茶道就往後稍稍吧
    雖未學窮生死訣,人間豈不是神仙中國是東亞地區文化的先祖,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都是被周邊的朝鮮,日本等國所學習,追捧。茶道更是當中最閃亮的一顆明珠之一。在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茶道不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環境,而且規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我國古代的茶文化經歷唐宋發展到明清,已經達到非常成熟的程度。人們在品茗的過程中除了對茶的色、香、味、形等感官上的享受外,還上升到心靈的感受,發展為一種精神境界上的追求;與此同時,還伴生著一種哲理上的追求,即在品茗過程中所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經常是和人生處世哲學結合起來而有啟迪教化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品茶之道,簡稱為茶道。
  • 明德府| 日本茶道的精神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茶湯、茶の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後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日本的煎茶道來源於中國廣東潮州的工夫茶。
  • 追求茶道的宋代人真會玩茶,分茶高手竟然能夠在茶湯上寫詩
    茶道起源於我國,至少在唐代的時候,國人就已經將泡茶、喝茶的整套程序當做是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代《封氏聞見記》記載:「 中國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南宋紹熙二年(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開始遍種茶葉。
  •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
  • 追求茶道的宋代人真會玩茶,分茶高手竟然能夠在茶湯上寫詩
    茶道起源於我國,至少在唐代的時候,國人就已經將泡茶、喝茶的整套程序當做是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代《封氏聞見記》記載:「 中國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南宋紹熙二年(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開始遍種茶葉。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我國古代的茶文化經歷唐宋發展到明清,已經達到非常成熟的程度。人們在品茗的過程中除了對茶的色、香、味、形等感官上的享受外,還上升到心靈的感受,發展為一種精神境界上的追求;與此同時,還伴生著一種哲理上的追求,即在品茗過程中所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經常是和人生處世哲學結合起來而有啟迪教化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品茶之道,簡稱為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