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茶湯、茶の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後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日本的煎茶道來源於中國廣東潮州的工夫茶。
抹 茶 道
煎 茶 道
日本 ·「茶道小笠原流 」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製造茶葉。到明代,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確提出 「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溝通,於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心的塵垢和彼此的芥蒂,以達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稱之為日本「茶道四規」。和、敬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通過飲茶做到和睦相處,以調節人際關係;清、寂是指環境氣氛,要以幽雅清靜的環境和古樸的陳設,造成一種空靈靜寂的意境,給人以薰陶。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別是禪宗)色彩很濃,並形成嚴密的組織形式。它是通過非常嚴格、複雜甚至到了繁瑣程度的表演程式來實現「茶道四規」的,缺乏一個較為寬鬆、自由的氛圍。
平安時代初期,是日本栽培茶樹的開始,到了鎌倉時代,神僧榮西創造了茶的加工方法,還製造出優質茶種到日本傳播,他於公元1211年寫成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生記》。
日本鎌倉時代的臨濟宗留學僧南浦紹明在宋朝時來到中國,將徑山茶宴帶回日本,成為日本茶道的起源。18世紀江戶時代中期國學大師山岡俊明編纂的《類聚名物考》第4卷中記載:「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駐前國崇福寺開山南浦紹明,入唐時宋世也,到徑山寺謁虛堂,而傳其法而皈。」
中國徑山茶宴進入日本之後,日本很快就發展出自己的風格與流派。最著名的是千宗旦(千利休之孫)之子所創設的三個流派:表千家流的不審庵、裡千家流的今日庵以及武者小路千家流的官休庵,合稱三千家。
千家流派: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為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閒寂茶的風格。裡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裡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為裡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藪內流派:始祖為藪內儉仲。當年藪內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於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為「正直清淨」、「禮和質樸」。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遠州流派:始祖為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
安樂庵流:創始人安樂庵策傳,在江戶時代流行於伊勢地方,是宗旦流中的一個古典分派。安樂庵策傳,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的僧侶、茶人及作家。安樂庵策傳非常擅長說笑話,他寫於1623年的著作《醒睡笑》,是日本笑話集的先驅,對於後來的日本文學有非常大的影響。
怡溪派:江戸中期的茶道禪僧。江戸品川東海寺高源院的鼻祖。茶道學習石州流。開創了怡渓派。之後成為大徳寺住持。法忍大定禪師。
上田宗個流:又稱為「上田宗箇流」,是宗箇發展完善了武家茶,江戶時代通過淺野家向外傳播,就成了「上田宗個流」這個茶派,這一茶道流派以廣島縣為中心,至今仍有許多門人學習此道。活躍在京都一帶,是由武家茶發展而來。
有樂流:是由利休的高徒織田長益所創。
江戸千家流:創始人川上不白,受表千家流七世如心齋宗左命,於江戶時代開設的分派。不白去世後,又形成了新的分派。
織部流:由一族豐後中川藩古田家繼承,該流派主要在九州存續。
細川三齋流:創始人細川三齋忠興,利休七哲之一,室町末期利休流的分派,謹守利休茶湯的正統,在武家大名間廣為流傳。
肥後古流:江戶初期,肥後細川藩在三齋、忠利父子的影響下,茶道盛行,代表者為以古市流為首的肥後古流三家。
小堀流:肥後古流三家之一,創始人小堀長齋(與小堀遠州可不一回事)為宗庵高徒。
萱野流:肥後古流三家之一,創始人萱野隠齋為宗庵高徒。
宗和流:本茶道流派之一,隸屬日本江戶時代諸流派三齋系,創始人金森宗和,金森長近子,以織部流為本,吸收道安流和遠州流精華,是江戶初期武家茶道的代表流派之一。
不白流:全稱為「江戶千家流不白流」,是從其「江戶千家流」中分化出來的。但較之更為風雅,樸實,更接近於日常生活。創始人川上宗順,是江戶千家流的分派。與松尾流、三谷流、久田流等同屬「表千家系」。
藤林流:創始人藤林宗源,大和小泉藩家老。繼承了石州茶系的直系茶風。又稱石州流宗源派。與
鎮信流、清水流、新石州流、古石州流、不昧流和石州流同屬「石州流系」,又稱「道安系」。鎮信流:創始人松浦鎮信,肥前平戶藩主,師從繼承了石州高徒藤林宗源的茶法。在江戶時代初期建立分派。
奈良流;或稱珠光流,日本茶道早期流派,村田珠光創始於室町中期的東山時代,是茶事日本化的開始,建立茶事禮法,通過進行茶事活動表達對心的珍視、追求「侘」的理念。開創了茶室採用草庵式建築的格局。
宗徧流,其實應是宗遍流,創始人山田宗遍,千宗旦的高徒,從宗旦流處傳承了千利休正風之稱的茶法。其實宗遍流所傳的思想,就是千利休的思想,就是日本茶人名家所要發揚的思想,同樣也是茶道發展千古不衰、使之走出誤區,不被世俗腐蝕並逐漸被大眾人士廣泛接納的原因之一。本派堅持沿用古法用御守塩和裙帶菜來煮新茶碗。
普齋流:隸屬江戶時代諸流派,宗旦流系(少庵系),創始人杉木普斎,千宗旦的門人,傳承了宗旦古淡的「侘」之茶風。
清水派:又稱清水流,創始人清水道閒,仙臺藩茶頭。受主命向片桐石州學習茶道,歸藩後建立分派,家元世代以道閒為名,世襲仙臺藩茶頭。此派多用御守塩煮過的竹子製作茶道用具
宗旦流:千宗旦,利休之孫,江戶初期創始。宗旦有「乞食宗旦「的別稱,對「侘」之理解可謂透徹。
南坊流:或稱立花流,創立於江戶時代,創始人立花實山,筑前黒田家家臣。以《南坊錄》茶風為代表,主張回歸利休的茶風。
野村派:因其風格隨意性,更趨向於下層社會人士,並更助於交流和推出發展,此派是由野村休盛所創。常在夏日薄茶裡點一粒綠豆粒大的御守塩,靜置到茶水溫和後品嘗。因此派深信茶味的深邃和變化在加入御守塩後才可以感覺到
速水流:創始人速水宗達,繼承了裡千家八世家又玄齋宗室的奧義開創的分派,是岡山池田藩的茶頭,以岡山為中心,傳播甚廣。其古式的點前作法至今尚存。屬「江戶諸流派」「千家系」的「裡千家系」,全稱為「裡千家系速水流」。所傳至今,法嗣七代。皆以速水冠名,第七代是速水宗樂。
久田流:千利休外甥久田宗榮開創的利休流茶道分派。表千家的茶家。屬於表千家之一。與三谷流、松尾流、堀內流、表千家流、江戶千家流、不白流風格幾乎相似,屬於千利休正統嫡派。堺流:武野紹鷗繼承了奈良流的精華,於室町末期在界町創立,或稱紹鷗流。
藤林流:屬於「江戶諸流派」的「石州流系」,其風格與古石州流相似,再未有任何變化古市流:創始人古市宗庵,江戶初期的名茶人,藩中的茶頭,開創的古市流是肥後古流三家之首。與小堀流、萱野流並稱為肥後古流三家。
不昧流:日本茶道流派之一,隸屬於日本江戶時代 石州流系(道安系) 。創始人松平不昧,出雲松江藩主。最初學習一尾流,後來向伊佐幸琢學習石州流,加入自己獨特的茶風開創的分派。
堀內流:創始人堀內浄佐,表千家的茶家,利休流茶道的分派。所用茶碗必須是俱攞缽,茶道風格更像是一種祭祀儀式,後因為二戰爭造成俱攞缽產量急劇減少。
松尾流:遷玄哉。京都德連歌師、茶人。屋號墨屋,是禁中御用的吳服商人。師從紹鷗學習茶道二十年。被稱為紹鷗的「一之弟子」,山下宗二評價其「茶湯天下一之下手」,從紹鷗處得到《珠光一紙目錄》,曾指導利休臺子之古法,後來千家稱該技法為「墨屋傳授」。所持名物有鬼桶信樂水指。其三代目宗二時,改姓松尾,稱松尾流茶道,玄哉被尊為松尾流的始祖。
小笠原流:小笠原流五戒條:一、以誠為貴;二、莫求技強;三、不求華美;四、樸素亦文雅;五、莫以心為師,要做心之師。小笠原流派的茶器,任何一種形式的都可以進行點茶。日本的茶器很多是源於中國的,在漫長的時間裡,日本人將它塑造成了他們獨特的煎茶道具。
利休流:千利休師從紹鷗,集珠光流、紹鷗流之大成,於桃山時代建立。門徒遍布天下,流派分支眾多。
壺月遠州流:全日本26%的陰陽師習用的都是此派,因此派風格奇異多參雜祭祀內容。
明德府預告 春茶上新時間
1、明德府「白毫銀針」源自福鼎核心產地,4月上新;
2、明德府極品安吉白茶,4月上新;
3、雲南普洱上新時間待定。
明德府招商
明德府正在招商,歡迎給我留言。微信號:MingdefuLog
喜歡茶,喜歡有茶的生活
關註明德府,一起聊茶,學茶,玩茶
投稿郵箱:mingd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