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自誕生至今到已經歷經幾千年,茶文化越來越被人感知,大家對茶道的感悟也是越來越深刻了,那麼到底什麼是茶道呢?對茶道的理解到底是怎麼樣的?我們可以通過了解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一些區別來理解茶道。
先看看日本茶道吧。
日本茶道四個字概括——和、敬、清、寂。中國的飲茶習俗從唐代開始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製造茶葉。一直到明代,日本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這歸功於日本茶道思想集大成者——千利休(1522-1592年)。千利休明確提出「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溝通,於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心的塵垢和彼此的芥蒂,以達到和敬的目的。由此「和、敬、清、寂」被稱之為日本「茶道四規」,或「茶道四諦」,成為日本茶道精神標準。而千利休的「茶道四規」起源於村田珠光。
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開山之祖",創的"草庵茶"乃是後世茶道的出發點。村田珠光生於奈良,幼年在淨土宗寺院出家,因為違反寺規被轟了出來,此時,日本禪宗的重要人物("聰明的一休"的原型人物)"瘋僧"一休宗純,正在京都的大德寺掛單,珠光聞名前去拜師參禪,這是茶道形成史上一個重要事件。村田珠光他從師於一休宗純,並創立了"茶禪一味"並形成了"謹敬清寂"的思想。後來他的"謹敬清寂"思想 ,對日本茶道創始人之一武野紹鷗有很大的影響,也對武野紹鷗的弟子、著名的茶道宗師千利休的影響甚大。最後千利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創立了日本「茶道四規」——和、敬、清、寂。
下面說說中國茶道。
其實,中國就沒有茶道一說,為啥呢?一是中國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樸實謙和,不重形式,飲茶也是這樣,不像日本茶道具有嚴格的儀式和濃厚的宗教色彩。二是中國人對「道」的理解更玄妙,對「道」的理解深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響,所以「茶道」一詞從使用以來,歷代茶人都沒有給他下過一個準確的定義,直到近年對茶道見仁見智的解釋才熱鬧起來。
已故的浙江農業大學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雜誌上發表的《茶文化淺議》一文中明確主張「發揚茶德,妥用茶藝,為茶人修養之道」。他提出中國的茶德應是「廉、美、和、敬」,並加以解釋:廉儉有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莊教授的茶德主張也許可以作為中國茶道的一種概括。
因此欣賞日本茶道,可以用一個「美」字來形容,它是通過非常嚴格、複雜甚至到了繁瑣程度的表演程式來實現「茶道四規」的。日本茶道形式優美,但有一點缺憾是較為缺乏一個寬鬆、自由的氛圍,稍微有點壓抑感。。
日本,對這種形式之美的追求之極致,是勝於中國,所以在日本還永遠保持著中國很多唐代的一些寺廟的式樣,而在中國,就其他各種原因就已經很難以見到了。
而中國茶道的形式是近些年才複雜和講究形式,以前是簡單很多,這點可以從中國古代茶畫看到,古人喝茶都是形式簡簡單單的,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形式,即興而起。
從以上中國茶道和日本茶道的闡述可以看出茶道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要掌握的茶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有時候我們還是看到老百姓的喝茶,更多的應該說是泡茶,其實泡茶也應該是茶道的一種精神和得精神,只要你喜歡茶,儘管可能不是那麼有著嚴格的茶道的程序,但是也還是符合茶道的「和」的精神吧,我是這麼認為的,不知您怎麼認為呢。
從另外一點來說,茶道有雅也有俗。茶道雅的部分就是那麼程式化,俗的部分,也就是一種清淨平和的心態,就把茶當做一種飲品。其實茶本來也就是一種雅俗共賞之物,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物品,只要為人類所享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