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茶道?看中國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區別就懂得一二

2021-01-12 酒茶香

茶自誕生至今到已經歷經幾千年,茶文化越來越被人感知,大家對茶道的感悟也是越來越深刻了,那麼到底什麼是茶道呢?對茶道的理解到底是怎麼樣的?我們可以通過了解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一些區別來理解茶道。

先看看日本茶道吧。

日本茶道四個字概括——和、敬、清、寂。中國的飲茶習俗從唐代開始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製造茶葉。一直到明代,日本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這歸功於日本茶道思想集大成者——千利休(1522-1592年)。千利休明確提出「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溝通,於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心的塵垢和彼此的芥蒂,以達到和敬的目的。由此「和、敬、清、寂」被稱之為日本「茶道四規」,或「茶道四諦」,成為日本茶道精神標準。而千利休的「茶道四規」起源於村田珠光。

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開山之祖",創的"草庵茶"乃是後世茶道的出發點。村田珠光生於奈良,幼年在淨土宗寺院出家,因為違反寺規被轟了出來,此時,日本禪宗的重要人物("聰明的一休"的原型人物)"瘋僧"一休宗純,正在京都的大德寺掛單,珠光聞名前去拜師參禪,這是茶道形成史上一個重要事件。村田珠光他從師於一休宗純,並創立了"茶禪一味"並形成了"謹敬清寂"的思想。後來他的"謹敬清寂"思想 ,對日本茶道創始人之一武野紹鷗有很大的影響,也對武野紹鷗的弟子、著名的茶道宗師千利休的影響甚大。最後千利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創立了日本「茶道四規」——和、敬、清、寂。

下面說說中國茶道。

其實,中國就沒有茶道一說,為啥呢?一是中國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樸實謙和,不重形式,飲茶也是這樣,不像日本茶道具有嚴格的儀式和濃厚的宗教色彩。二是中國人對「道」的理解更玄妙,對「道」的理解深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響,所以「茶道」一詞從使用以來,歷代茶人都沒有給他下過一個準確的定義,直到近年對茶道見仁見智的解釋才熱鬧起來。

已故的浙江農業大學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雜誌上發表的《茶文化淺議》一文中明確主張「發揚茶德,妥用茶藝,為茶人修養之道」。他提出中國的茶德應是「廉、美、和、敬」,並加以解釋:廉儉有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莊教授的茶德主張也許可以作為中國茶道的一種概括。

因此欣賞日本茶道,可以用一個「美」字來形容,它是通過非常嚴格、複雜甚至到了繁瑣程度的表演程式來實現「茶道四規」的。日本茶道形式優美,但有一點缺憾是較為缺乏一個寬鬆、自由的氛圍,稍微有點壓抑感。。

日本,對這種形式之美的追求之極致,是勝於中國,所以在日本還永遠保持著中國很多唐代的一些寺廟的式樣,而在中國,就其他各種原因就已經很難以見到了。

而中國茶道的形式是近些年才複雜和講究形式,以前是簡單很多,這點可以從中國古代茶畫看到,古人喝茶都是形式簡簡單單的,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形式,即興而起。 

從以上中國茶道和日本茶道的闡述可以看出茶道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要掌握的茶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有時候我們還是看到老百姓的喝茶,更多的應該說是泡茶,其實泡茶也應該是茶道的一種精神和得精神,只要你喜歡茶,儘管可能不是那麼有著嚴格的茶道的程序,但是也還是符合茶道的「和」的精神吧,我是這麼認為的,不知您怎麼認為呢。

從另外一點來說,茶道有雅也有俗。茶道雅的部分就是那麼程式化,俗的部分,也就是一種清淨平和的心態,就把茶當做一種飲品。其實茶本來也就是一種雅俗共賞之物,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物品,只要為人類所享用就好了。

相關焦點

  • 中國茶道和茶藝的區別是什麼?
    茶藝是中國臺灣的說法,茶道日本提的比較多,下面就來簡單介紹「茶道」和「茶藝」的概念。本人於2017年在美國擔任漢語志願者教師,在教授文化課時發現,美國學生對中國的茶文化一點都不了解,只是聽過日本的茶道。筆者通過閱讀新聞報導、知網論文和學術專著發現,很多記者和學者將茶文化、茶道、茶藝這三者混為一談。
  •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道到底什麼關係?是否日本茶道抄襲了中國茶禮?
    中日文化交流中斷很長時間之後,南宋時期才開始重新交流,宋朝的抹茶經過來華學習的僧人重返日本,鎌倉、室町、安土桃山時期,為茶道形成期。到了江戶時代以後就是茶道的成熟期了。我們按這個時間線索來講述,比較容易看明白些。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浙江大學莊晚芳先生認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還有陳香白先生的「七義一心」茶道理論,其精神核心都是「和」;「和」又是儒、釋、道三教共通的哲學思想理念。儒家之和,體現中和之美;道家之和,體現無形式、無常規之自然美;佛家之和,體現規範之美。「和」滋生於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土壤,是先祖們企求與天地融合以實現生存、幸福生活目標的樸素文化意識。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關係,茶道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
    人草木茶禪文化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盛於中國南方以及日本,日本的煎茶道、臺灣地區的泡茶道都來源於中國廣東潮州的工夫茶。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 茶道感悟(二)我眼中的日本茶道
    也有漠視不屑的說法:本來就是從中國拿去的東西,要說博大精深與中國茶道不可相提並論。     接觸了解日本茶道之前,我比較傾向前兩種印象,因為這是最直觀的感覺。至於第三種說法我持不同見解。      首先,日本從中國帶走的是茶種、制茶法(主要指蒸青工藝)、飲茶法(主要指點茶法:將茶葉粉末用茶筅攪拌後飲用)以及圓悟禪師的禪宗墨跡和茶禪一味的最初理念。
  • 從陸羽茶經看日本茶道
    通過對茶道活動的目的、特點及茶道思想的分析,唐代茶道類型,可以分為釋皎然、盧仝為代表的修行類茶道,或者以陸羽為代表的茶藝類茶道、以常伯熊為代表的風雅類茶道三種。今天,我們就單獨談一下從中國唐朝傳到日本,至今還在流行的日本茶道。
  • 如果說日本茶道的精神是「和敬清寂」,那中國的茶道精神是什麼?
    日本的茶種是從我國輸往過去的,我國其實並沒有所謂茶道一說,而茶一到了日本,卻有茶道了。我們只有把茶作為一種藝術的享受,卻不知道從茶裡可以得「道」。在日本的敬畏與推崇下,茶道也終於成為一件神秘的事。中國沒有茶道。中國只有臺灣茶商們效仿島國裝模作樣地杜撰出來的「茶道」,實際上就是一種虛無的茶藝表演。「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 五分鐘了解日本茶道,茶道和煎茶道,你喜歡哪個?
    摘要:五分鐘了解日本茶道,茶道和煎茶道,你喜歡哪個?日本的茶葉來自於中國,這點毋庸置疑,無論是從唐代開始,還是到了宋代,在中國的日本留學生們,對於把中國的各種文化和物品帶回日本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從唐代開始,茶葉就在日本皇宮中流行起來。雖然,日本也有野生茶樹,不過最起碼在數百年的時間裡,日本對於茶樹的人工培植沒有太大進步。不過,到了宋朝則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僧人榮西將來自於中國的茶樹帶回日本,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茶樹培植本土化。當然,除了帶回茶樹外,榮西還把來自於南宋的鬥茶一併帶回日本。
  • 中國茶道的復興
    茶文化包含的內容很多,剛才講到,日本茶道成為日本茶文化中非常燦爛的標誌。      茶道是從中國傳入日本,但是到了日本有很多變化。日本茶道的含義與中國茶道的含義不同。在中國文化中,茶道一般所指更為廣泛,泛指茶的文化,用「茶道」更加突出的茶文化根本的精神和理念。
  • 中國茶道:茶道即人道,茶道於人,不過靜怡真
    說到咱中國的茶道,相信每個人都能說出來那麼幾句,自古大家都知道茶道裡包含了滿滿的人生道理,茶禪講究一個「靜」字,古人還講究以茶會友,茶道也是禮節的體現,懂茶道的人自然也懂什麼叫做平心靜氣、修身養性,怪不得喜歡茶的一般都是老年人,到了那個時候都是看透人生了吧,自然能品懂茶中的道理。
  • 茶藝不等於茶道,茶藝和茶道有聯繫也有區別
    茶藝和茶道在茶文化發展史上相互影響,喝茶的養生功效是聯繫他們的紐帶,並未他們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群眾基礎。因為有了茶藝和茶道的存在,飲茶活動的目的才具有更高的層次。茶藝和茶道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在品茶的不同側重是這種區別的最直接表現。
  • 什麼是日本茶道?
    15世紀中葉,日本奈良寺高僧村田珠光(1423—1502年),在僧侶間流行的中國飲茶風俗禮儀基礎上,融合日本民族文化,創立日本茶道。據近代研究分析,日本茶道與杭州餘杭徑山茶宴有密切關係。16世紀下半葉,茶道高僧千利休,集各茶道流派之大成,改進珠光時代以後加入的繁文縟節,去其繁冗,成為大眾化一派茶道的創始人,使茶道更合美學的禮儀,適於民間流傳,並提出茶道精神:「和、敬、清、寂」。
  • 孫機: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一次茶會大約用四小時,據統計,一位主人和三位客人在此期間共行禮二百一十三人次,還要依場合之不同分真、行、草三種形式;如果行禮的次數過多、動作過謙,也是一種失禮的行為。真可謂繁瑣已極。禮法,無論在日本或古代中國,都是用來維護和養成封建秩序的,茶道禮法也是如此。而且從千利休的三世孫千宗旦以後,千家流茶道採取了傳嫡的家元制度。
  • 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
    提起日本茶道,我們就能在腦海中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一位身著和服的美女,跪坐在桌子一邊,用一支長柄竹勺,畢恭畢敬地給對面的客人倒茶,分茶,點茶;對面的客人也趁著這佳人美景,安靜而不失禮貌地點頭稱道;而後兩人端起竹筒式的茶盅,細細品味著這茶味。身旁,一壺熱水正在噴著熱氣,咕嘟咕嘟地響著。
  • 日本茶道史裡的書院茶道
    書院茶道是日本茶道史的一部分,它發生於15世紀下半葉。它是以當時新出現的一種書齋式建築的名稱而命名的。它較之其前的寺院茶、鬥茶來說,重視對唐物的品味和系統的禮儀。「書院」也可以翻譯成「書齋」。書齋中特有的做在牆上的展示架是在吸收中國的多寶閣樣式的基礎上形成的。因為日本多地震,中國的獨體的多寶閣不適合日本。書院茶道的代表人物是室町時代的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將軍。
  •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說起茶道,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日本,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中國茶道以儒釋道三家思想為核心,而日本茶道在此基礎上又發展了宗教、文學以及倫理、道德等內容,屬於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 日本茶道
    日本的茶道起源於中國,具有東方文化之韻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正如桑田中親說的:「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榮西根據自己在中國的體驗和見聞,記敘了當時的末茶點飲法。由於此書的問世,日本的飲茶文化不斷普及擴大,導致三百年後日本茶道的成立。榮西既是日本的禪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自榮西渡宋回國再次輸入中國茶、茶具和點茶法,茶又風靡了僧界、貴族、武士階級而及於平民。茶園不斷擴充,名產地不斷增加。
  • 「茶道」是什麼?
    茶道是什麼?1000個人,就會有1000種解釋。先把水燒開,再加進茶葉,然後用適當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無所有。你認同麼?說出這番話的是日本茶聖千利休,後人在利休上述論述茶的思想基礎上,引申出了日本「和、靜、清、寂」的茶道思想。中華茶道自唐時開始有「茶道」的說法,但迄今為止,一直沒有明確、公認的說法。
  • 關於茶道|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的兩則小故事了解一下
    人物介紹:千利休(1522年——1591年),生於日本堺市,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其創立「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對日本茶道發展的影響極其深遠。日本茶道創始人—千利休有時候很多人會覺得自己的水平很高,但是實際上在一個真正有修為的人的眼裡,人一舉一動體現出人的不同的層次,我們就比如喝茶來說,現在我們通過日本茶道創始人千利休的兩則故事,可以看出人與人之間的這個行為的區別。
  • 日本茶道的「三千家」
    現在喜歡日本茶道文化的人越來越多了,所以很多遊客特意在來日本旅遊的時候,選擇找一個茶室來體驗茶道。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於茶的好壞並不是很會品鑑,而使館君也是推薦大家著重感受茶道的文化和氣氛。很多人在體驗之前,都看到過宣傳單上寫著「表千家」或者「裡千家」,那麼這個「千家」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就來給大家簡單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