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日本茶道?

2021-02-19 中國茶葉
15世紀中葉,日本奈良寺高僧村田珠光(1423—1502年),在僧侶間流行的中國飲茶風俗禮儀基礎上,融合日本民族文化,創立日本茶道。據近代研究分析,日本茶道與杭州餘杭徑山茶宴有密切關係。16世紀下半葉,茶道高僧千利休,集各茶道流派之大成,改進珠光時代以後加入的繁文縟節,去其繁冗,成為大眾化一派茶道的創始人,使茶道更合美學的禮儀,適於民間流傳,並提出茶道精神:「和、敬、清、寂」。

千利休畫像

日本茶道,是包括泡茶技藝、飲茶方式、敬茶禮儀並以禮儀教育和道德修養為內涵的一種講究禮儀的茶會。最早是在寺院中舉行,儀式莊嚴,後來逐漸傳入民間,在茶庵中進行。千利休所創的茶道場所,稱為「一茶庵」,包括可容納五人的茶室,一小間供洗滌、整理茶具等用的「水屋」,一小間供賓客坐待召請的「待合」,一條連接待合與茶室的「露地」(即茶庵庭園中的小徑)。

茶室布置受禪宗影響,簡單清潔,純潔寂靜,裝飾品僅限名家書畫和插花。字畫多為單色風景畫,插花則按季節選花,春、冬季插櫻花,夏季插帶露水的荷花,秋季插菊花,紅花和香氣強烈的鮮花,皆不用。

傳統的茶道茶庵,庭園設置很講究,追求自然景觀,寂林幽徑、常綠樹木、石子小徑、假山、池塘、石燈、階石,近似郊野,景色怡人。日本茶道講究程序,規矩繁多,舉行茶道的全過程約需4個小時,歷時冗長。因為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日本茶道現已日趨簡化。

茶室入口處,為一扇活動的格子矮門,來賓必須躬身入室,以示謙遜。舉行茶道儀式時,主人跪地迎賓,客人先用門前盛放的清水洗手,脫鞋留於門外,躬身入室,依次席地跪坐在主人對面,賓主對拜,謂之「見過禮」;主人致謝,謂之「懇敬詞」。室內保持肅穆,靜觀主持者泡茶。主持人現場先燒開水,再以竹匙將抹茶投入茶碗內,用木勺舀開水衝入,遂用特製的小竹帚(茶筅)攪拌,調成羹狀,起浮沫後,表示此時茶已調泡好。接著,主人用精製的茶盤捧著茶碗走到主賓面前跪下,雙手捧舉與眉額齊平,呈獻賓客。賓客跪地叩頭致謝,雙手抬高齊眉接茶,主人遂叩頭回禮。主人如此一碗一碗地調泡,一碗一碗地敬茶給賓客,等到最後調泡好自己的一碗茶,賓主才開始捧起各自的茶碗,輕嗅淺啜,並發出品啜聲,以示讚賞,此時方可言談茶話。喝完茶,再轉動茶碗,欣賞茶碗質地釉彩,然後將茶碗交給主人。飲茶完畢,主人常向客人說些謙詞,客人則對茶佳器美等讚頌一番。茶道儀式結束,客人告辭,主人即跪坐茶室門側送客,客人亦鞠躬辭別。

《尋訪千利休》電影劇照

日本茶道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有一定規範,不容錯亂。如每次茶道儀式,邀請的客人不得超過4人。參加茶道儀式的人,必須在門外換穿草履(拖鞋),到了茶室要脫去草履。要躬身進茶室,席地跪坐。現在也有人提出,男士可以盤腿而坐,女士一律跪坐。在茶師調茶時,只能靜觀,不能出聲或發問,以表示對茶師的尊重;茶師一定要穿著傳統和服,並依古禮古法調茶。飲茶過程,客人除非以禮相詢,否則不能說話,等等。

《尋訪千利休》電影劇照

躪口,供客人出入茶室的狹小的門口

為什麼非得要建一個那麼狹小的入口呢?做茶事時,客人若都一一按照各自的身份來入席的話,這茶事恐怕就無法順利進行了。若客人都只顧維持自己的身份的話,那本該是很和諧的茶席的氣氛會一下子被徹底打亂的。因此,為了使出席茶事的人暫時拋開來自世俗的名位,教給他們彼此同時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相處之道,才特意建了這樣一個非常狹小的入口。為從這個狹小的入口進茶室,無論你是誰,都必須蜷伏身體以低頭跪拜的姿勢膝行才能進得去。躪口的大小一般高約66 cm,寬約63 cm。利休居士建的「待庵」的躪口高為78 cm,寬為72 cm,是比較大的。躪口的門,偶見有向兩側開的,但大多都是向一側開的拉門。

(圖片來自網絡。文字選自《茶之趣》,陳文懷著,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茶道?看中國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區別就懂得一二
    茶自誕生至今到已經歷經幾千年,茶文化越來越被人感知,大家對茶道的感悟也是越來越深刻了,那麼到底什麼是茶道呢?對茶道的理解到底是怎麼樣的?我們可以通過了解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一些區別來理解茶道。先看看日本茶道吧。日本茶道四個字概括——和、敬、清、寂。
  •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道到底什麼關係?是否日本茶道抄襲了中國茶禮?
    日本茶道緣起日本的茶道確實是在中國的影響下產生,這個連日本茶道千家家元千宗室也曾經撰文論證過中國的《茶經》對日本茶道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在明清之際,煎茶傳入日本,套用了抹茶道而產生出所謂的煎茶道,但由於煎茶道沒有獨立性,它是不被納入茶道的。所以日本的抹茶道並非是在中國形成之後傳入日本的,而是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抹茶從唐朝傳入日本,到明中期形成抹茶道,中間經歷了七八百年的時間,足夠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了。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中國茶道「茶道」一詞最初在唐代詩僧皎然的詩作《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中首次出現,在此詩中他將品茶過程歸納為三個層次:「一飲滌昏寐,情思郎爽滿天地。二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清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最高層次便是真正的品茶悟道,達此境界自然一切煩惱愁苦都煙消雲散,心中不留芥蒂。皎然在詩中將這一境界概括為「茶道」。
  • 如果說日本茶道的精神是「和敬清寂」,那中國的茶道精神是什麼?
    #「一種中國人久已忘去的茶道,他們正弄得津津有味。那是佛教上來的玩意,表現一種欣賞小東西的沉思哲學。這種茶道的儀節是非常繁重;日本人生活裡充滿了這種類似的無聊。」日本的茶種是從我國輸往過去的,我國其實並沒有所謂茶道一說,而茶一到了日本,卻有茶道了。我們只有把茶作為一種藝術的享受,卻不知道從茶裡可以得「道」。
  • 「茶道」是什麼?
    茶道是什麼?1000個人,就會有1000種解釋。先把水燒開,再加進茶葉,然後用適當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無所有。你認同麼?說出這番話的是日本茶聖千利休,後人在利休上述論述茶的思想基礎上,引申出了日本「和、靜、清、寂」的茶道思想。中華茶道自唐時開始有「茶道」的說法,但迄今為止,一直沒有明確、公認的說法。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關係,茶道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
    人草木茶禪文化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盛於中國南方以及日本,日本的煎茶道、臺灣地區的泡茶道都來源於中國廣東潮州的工夫茶。人草木茶禪文化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
  • 日本茶道
    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他推薦村田珠光作足利義政的茶道老師,使得後者得以有機會接觸「東山名物」等高水準的藝術品,達成了民間茶風與貴族文化接觸的契機,使日本茶道正式成立之前的書院貴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得到了融會、交流,為村田珠光成為日本茶道的開山之祖提供了前提。如果說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鼻祖,那麼能阿彌就是日本茶道的先驅。
  • 茶道感悟(二)我眼中的日本茶道
    日本幾代茶人經過研習、論證、賦予其內涵,並將這些「零部件」整合成了日本茶道。這符合日本人在學習過程中創新的特點,他們在吃麵條的過程中發明了方便麵,在煮飯過程中發明了電飯煲,在打麻將過程中發明了自動麻將機,我們不得不說這樣的改進和優化也是一種值得敬佩的能力。
  • 品 |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似乎是個非常喜歡形而上的國家,什麼東西到了他們那裡都上升成了「道」。有弓道、書道、茶道、劍道、棋道等等.今天,我們單獨談一下日本的茶道。
  • 日本茶道史裡的書院茶道
    書院茶道是日本茶道史的一部分,它發生於15世紀下半葉。它是以當時新出現的一種書齋式建築的名稱而命名的。它較之其前的寺院茶、鬥茶來說,重視對唐物的品味和系統的禮儀。「書院」也可以翻譯成「書齋」。書齋中特有的做在牆上的展示架是在吸收中國的多寶閣樣式的基礎上形成的。因為日本多地震,中國的獨體的多寶閣不適合日本。書院茶道的代表人物是室町時代的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將軍。
  • 淺析日本茶道文化
    「一期一會」的含義是什麼?「和敬清寂」包含了怎樣的思想?這些問題大概都可以在日本茶道中找到答案,但真正去領會它們卻需要更加漫長的時間。
  • 日本的茶道文化
    日本的茶道源於中國,卻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利休在茶道聖典《南方錄》中說:茶道的技法以臺子技法為中心,其諸事的規則、法度有千上萬種,茶道界的先人們在學習茶道時,主要是熟記、掌握這些規則。並且將此作為學習茶道的目的。
  • 【茶道】日本茶道歷史與文化之旅
    用一場日本茶道歷史與文化之旅讓你成為日本茶道達人!
  • 茶道六百年:日本茶道的豐盛與玉碎
    就是這樣一位懷著大慈大悲精神的茶道大師,在他最後的茶會上,用微笑直面死亡。 我們平時多多少少都對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有所了解,我個人的理解是,日本「武士道」,是對死的一種「藝術追求」,是另外一種「寧為玉碎」的自我成全。
  •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說起茶道,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日本,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中國茶道以儒釋道三家思想為核心,而日本茶道在此基礎上又發展了宗教、文學以及倫理、道德等內容,屬於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 日本茶道的「三千家」
    現在喜歡日本茶道文化的人越來越多了,所以很多遊客特意在來日本旅遊的時候,選擇找一個茶室來體驗茶道。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於茶的好壞並不是很會品鑑,而使館君也是推薦大家著重感受茶道的文化和氣氛。很多人在體驗之前,都看到過宣傳單上寫著「表千家」或者「裡千家」,那麼這個「千家」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就來給大家簡單講一下。
  • 從陸羽茶經看日本茶道
    通過對茶道活動的目的、特點及茶道思想的分析,唐代茶道類型,可以分為釋皎然、盧仝為代表的修行類茶道,或者以陸羽為代表的茶藝類茶道、以常伯熊為代表的風雅類茶道三種。今天,我們就單獨談一下從中國唐朝傳到日本,至今還在流行的日本茶道。
  •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文化中比較久遠的歷史了、為客人奉茶之事,「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
  • 日本茶道 「四諦」
    日本茶道 「四諦」 日本茶道文化 以「和、敬、清、寂」
  • 日本的茶道精神
    在日本,茶道不僅是一種獨特的傳統禮儀,能在茶會中感受「和敬清寂」與「一期一會」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日本喝茶文化源自於中國唐朝並流傳至今,以綠茶最為普及,大致可分為抹茶、玉露、煎茶及番茶等。北投加賀屋資深管家織江表示,日本茶道以抹茶為主,「道」對日本人來說是一輩子的學習,不論是茶道、柔道還是花道,都是結合禪宗意識,有修行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