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快放學時,晉光小學門口擠滿了接送學生的家長
海都閩南網訊 停車難,難停車,已成有車一族出行老大難。就連中小學放學高峰期,學校門口出現擁堵現象,也被指因為周邊沒有方便的停車位、停車場。今年兩會,不少委員、代表都將目光聚焦到這一民生話題。
泉州市政協委員陳篤恆提議,改善通政小學北校區周邊道路交通狀況,可將周邊的輕機廠改建成停車場。民進泉州市委員會則提出停車難的緩兵之技:由政府牽頭,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向社會開放內部停車場。
【現狀】家長扎堆校門口一到放學路就堵
昨日上午10時50分許,距離放學還有20分鐘左右。
「學校門口兩側100米禁止停放一切車輛」,立在南俊路晉光小學門口的交警警示牌下,百米長的摩託車、電動車,已經停滿了道路一側。開小轎車來接孩子的家長,早一點到的,佔據了承天寺門前廣場、承天巷口的人行道;晚一點到的,將車直接停在馬路邊,有的甚至停在斑馬線上。
在有交警疏導的情況下,南俊路的車流依然慢了下來,幾度出現阻塞。
而在通政中心小學北校區,學生上學主要的通道有兩條,裴巷和河嶺巷。這兩條道路狹窄,路況較差,每到學生上下學時間,人群交織、車輛交叉,道路更加擁擠。有網友發微博稱,一到放學高峰期,愛國路、平水廟就堵得滿滿的。
委員提案1
改造周邊舊廠房方便家長停放車
今年兩會,泉州市政協委員陳篤恆,遞交《關於改善通政小學北校區周邊道路交通狀況的建議》,提出要因地制宜,儘快遷移附近的城中廠(輕機廠、機電廠),並劃撥部分地塊給北校區做配套停車場,方便家長車輛停放和接送學生。
在通政小學北校區旁的輕機廠內,有多處閒置的廠房。一家加工廠的工作人員稱,這些車間多數出租,車間前的空地一般不允許外來車輛停放,不過每天放學的時候,許多家長會將車暫時停在廠區各個角落,停車稍有不當,就會造成堵塞。
附近居民黃先生說,平時除了上學放學時段以外,來這裡停車的人並不多,如果開發成停車場,應該可以容納不少車輛。華僑新村的舊機電廠改造成六井孔創意園,不也配建了停車場?
民進泉州市委員會也提出,鯉城區的老城區道路狹窄,中小學校分布密集,學校周邊又缺乏停車場,導致接送學生的車輛無處可停,高峰期學校門口和周邊道路擁堵嚴重。建議在這些中小學校周邊規劃建設大中型停車場,統一停車。上下學高峰期間,在中小學校門口200米區域實施交通管制,禁止車輛進入管制區域;學生和學生家長步行離開管制區域後再乘車。
【部門回應】
舊廠房搬遷改造後
可納入考慮範疇
對此,泉州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稱,中小學校周邊規劃建設大中型停車場,固然能緩解接送車輛的停車問題,從而改善道路擁堵現狀。但停車場建設需要場地,還要考慮周邊居民出行方便,而這方面老城區難以給出需求。今後,老城區中小學旁建停車場,需結合片區改造,一併考慮實施。不過東海學園、城東學園已做好接送分流規劃設施,比如建接送廣場、設地下停車場等。
泉州市規劃局相關人員介紹,今後鯉城區所有舊廠房都將改造搬遷,屆時如設在中小學旁,可將停車場等緊缺資源納入考慮範疇。
委員提案2
開放內部停車場收費參考市場價
目前,中心市區汽車保有量約為12.6萬輛,但臨時停車泊位5253個,停車位供需比例嚴重失調,隨意佔道停放現象嚴重,停車難與亂停車經常造成局部道路堵塞。因古城小街巷多,停車場建設容易受到場地限制。為此,民進泉州市委員會上交集體提案,建議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向社會開放內部停車場。民進泉州市委員會副主委黃金鐘介紹,開放內部停車場的同時,要做好停車場管理,而收費可參考市場停車費指導價,用於支付管理費用。由泉州市政府牽頭主導,有停車場條件的企事業單位主動上報可供停車車位,引入社會民營資本參與城市大型停車場投資與建設。
【部門回應】
只要業主願意
基本能行得通
「方向不錯」,聽聞委員上述提案,泉州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直言,這也是政府整合停車場資源的一種方式。只要機關、企事業主願意,政府牽頭髮文,這提法基本行得通。但對於私人企業,不好強制,可大力倡導。
那麼,企事業單位對於對外開放院內停車位,又有什麼看法?昨日下午,記者隨機走訪了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
「能方便群眾,緩解市區停車難問題,這種做法肯定是支持的。」該局辦公室一負責人坦言,但就該局目前的停車位狀況而言,對外開放並不實際。該局約有50個停車位,除了本單位及員工停車外,剩下的少量車位,主要用來方便前來辦事的群眾,並沒有太多剩餘的車位。「如果群眾把車停進來,幾天幾夜不開走,車位資源就被佔用了,不方便管理,而且讓人隨便進入單位,安全上也有顧慮。」
泉州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則稱,泉州市區大多機關單位,使用權歸業主所有。內部停車場是否對外開放,這應由泉州市政府統一考慮研究。今年,泉州市不少機關單位也將搬遷東海,屆時原單位資產將統一處置,是否作為停車場,將由政府統一定奪。
委員提案3
泉州中心市區規劃立體停車場
黃金鐘坦言,建言機關、企事業單位,向公眾開放內部停車位,其實也是緩解停車難的現狀。要想根治停車難,還需多建些停車場。
為此,他們建議,泉州中心市區,在「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50個大中型立體停車場,每個停車場的停車位在500至1000個左右,以有效緩解停車難題。
【部門回應】近期泉州市區將新建43處停車場
昨日,記者從泉州市規劃局獲悉,本月初,市區新添3處停車場,新增停車位798個,另有8處停車場,今後也將陸續建設投用。已投用的3處停車場,分別位於源和堂創意產業園、領袖天地創意產業園、齊雲路停車場。另將建8處停車場,則分別設在內燃機配件廠、美食街第二針織廠、打錫街人民醫院、泰和酒店西側停車場、舊海洋與漁業局、開元寺旅遊配套停車場、新華路機器廠等。
泉州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泉州市區將選點公共停車點43處,共建停車位10038個。同時規劃局建議,鼓勵單位的專用停車場,在節假日或夜間,向社會公眾開放,收費可實行市場調節價。與此同時,鼓勵單位和個人投資共建公共停車場,投資者可享有建設市政公用設施項目的優先待遇,鼓勵新建建築物,超過停車場設置批准增建停車場。
其實此前,泉州市政府就擬出臺鼓勵社會力量建停車場,但涉及場地、回報、效益、稅收等多方面因素,後來也就暫緩。
【他山之石】
全國多地嘗試開放院內停車位
截至目前,武漢全市共開放企事業單位、社區院內停車場462處、泊位56501個,大大緩解停車難的問題。
而青島4處機關單位停車場免費開放,提供車位150多個。去年12月1日起,溫州第一批11個試點單位約250個停車位向社會開放,實行「錯時停車」,允許開放停車位的企事業單位自行制訂「錯時停車」管理辦法,比如可規定在上班時間內開放、停放多長時間必須開走等,可有償也可免費。
廈門也將出六招緩解停車難問題,其中一招,就是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乃至個人的停車場和停車位,向社會開放。當地媒體報導稱,廈門將研究一套機制、政策,既滿足社會需要,又讓企事業單位、個人有一定的利益,但對單位的正常工作和個人不會產生影響。
其實,早在2010年石獅發布交通整治方案的時候,就已將開放機關單位的院內停車位納入計劃。記者從石獅市政府獲悉,石獅將考慮將一些政府機關單位的空閒廣場,改造成對外開放的臨時停車場,比如一些鎮政府、派出所擁有較大面積的廣場和綠地,停車位施劃和利用率均較低,改造後,可多出不少停車位,滿足群眾的臨時停車需求。
目前,石獅的這一計劃尚沒有進入實質性階段,不過,石獅轄區不少鎮政府的廣場,在上班時間,群眾是可以將車子免費暫停在政府廣場的停車位裡的。(本網兩會報導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