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第一個10年,是人生的轉折點,如何做好職場規劃?

2020-12-18 蘇樂愛寫作

文/蘇樂

圖/網絡

20歲時打出旗號,在領域內宣告我的存在;30歲時,儲備至少1000億日元資金;40來歲決一勝負;50來歲,實現營業規模1兆億日元。

這是19歲時的孫正義給自己設定的職場規劃。

也許你會認為他定下的目標太狂妄了,但現實情況卻是,孫正義在每個階段都比計劃的更快更地實現目標。

2017年12月1日,孫正義刊登2017年度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

2018年4月,獲《時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榮譽。

2019年3月,孫正義以216億美元財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43位。

縱觀那些靠自己白手起家,在職場上做出光輝成績的人物,你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且一直為自己的目標而付出全身心的奮鬥。

人與人最大的差距就在於職場規劃,有目標的人在奔跑,沒目標的人在流浪,那些缺乏職場規劃的人,往往很容易陷入到職場瓶頸中,兜兜轉轉,虛度歲月而反覆陷入迷茫和焦慮的境地中。

如,馬上就要大學畢業了,依然不知道如何選擇職業方向。

畢業好幾年了,換了無數份工作,工資始終沒有見長……

過了30歲了,職場發展出現了瓶頸,卻不知道如何突破。

網際網路圈大佬傅盛說過一句話:在網際網路時代人與人的唯一界限就是認知。正是因為別人比你認知能力強,別人看的遠,所以才會在今天就提前做很多準備,那這樣就建立了一開始人和人之間的競爭優勢。

渾渾噩噩地混日子註定與成功無緣,你必須有堅定的方向,明確的目標以及長遠的戰略,才能保證你一直奔跑在正確的方向上。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職場規劃包括哪些?

職業規劃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它包括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要素。

關於職場定位

美國著名人力資源顧問羅傑·安德生研究發現:98%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從事的職業與自己的性格相適應,

你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嗎?

你知道自己有什麼樣的優勢和技能嗎?

你了解自己的性格天賦嗎?

如果這些你都回答得上來,說明你對自己的認識很明確,這對於我們的就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反之,如果你一個也答不上來,說明你有必要對自己進行了解和梳理,這樣才能找到適合你的擇業方向。

職場上,最大的就業誤區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找工作,喜歡的工作並不代表適合你,更不代表你有能力勝任,真正理智的人會從了解自我的基礎上進行選擇,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更容易做出成績。

中央電視臺籃球解說顧問楊毅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出色的足球運動員,但由於手掌太小了,先天條件決定他這輩子不可能在足球領域做出成績來,

雖然他很沮喪難過,但還是選擇了另一條更適合他的路——成為一名籃球解說員。

他口才出色,思路靈活,幽默風趣的評說風格讓他的人氣一路飆升,

至今為止,楊毅是唯一一個曾經全部親自採訪中國三大中鋒王治郅、巴特爾、姚明進入NBA的記者,也是第一個陪伴姚明在休斯敦開始NBA徵程的記者,也是中國最早深入報導NBA的一群人,

他的成就證明了當初的職場選擇無比正確。

有人說,一個人就算飽學之士,如果不能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就稱不上是個有智慧的人。

通常來說,適合你的工作一定符合兩個特質,第一能夠發揮你的優點和長處,第二能夠符合你的性格特質。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優點長處,

回想一下,在過去的經歷當中,有什麼事是你比大多數人能夠更好完成的?或者求助一下身邊的朋友,認為你最厲害的地方是什麼?

至於性格特徵就更好理解了,如果工作跟自己本身的性格特點相違背,註定長久不了。

正如叫一個不喜歡束縛的人從事辦公室職業,一個創意無限的人去做流水線工作,一個內向性格的人去跑業務,必然會因為跟性格特點相反而產生受挫心理。

以上說的都是向內探索,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進行職業規劃,然而職業選擇除了本身的特點,還會受到外部環境影響,

因此在選擇行業和崗位上,我們要考慮3點:

這個行業是不是處於上升期這個崗位是不是有足夠的發展空間這份工作能不能帶來技能或能力上的疊加

關於設置目標

相信通過上面的分析,你對自己適合做什麼應該有大致的了解,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設定職場目標,為職場發展提供動力。

每個人對自己的未來都是有憧憬的,只是有的人幻想一下就過去了,但有的人幻想之後就會付出鍥而不捨的行動,直到目標實現為止。

在我還是公司的一名小職員時,我曾經幻想過的未來是這樣的:

能夠從事文案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想什麼時候上班就啥時候上班,想什麼時候下班就什麼時候下班,當然,最重要的是從事喜歡的工作的同時,還能讓薪水翻倍。

當時其實就是隨便一想,然而一年多過去了,我真的實現了這個職場目標。那麼,你的目標又是什麼呢?拿出一張紙,勾勒出一幅未來的藍圖。

在設定目標時,要注意的幾點:

可實現:

不要一上來就設定什麼五年內賺他一個億這種根本不可能的目標,我們畢竟是普通人,路要一步步走,目標也是要一點點實現的,邁步太大容易扯到蛋。

具體化:

設置目標不是說我在五年後要成為一個創業老闆這種大而空的口號,而是越具體越好,

比如,你想成為一名創業者,那麼是要開公司還是開店鋪,希望手底下有多少員工,地點在哪個城市……

有截止時間:

設置了目標後,其實很多人都不會去完成,就是因為他們給自己設置的目標從來沒有截止期限,其他事情也就罷了,但職業規劃事關前途,當然要謹慎對待,

比方說,你想成為公司的高層,那麼就給自己一個期限,是要在一年內實現目標,還是三年,都需要給自己一個喊停的時間,這樣才有緊迫感,避免無限期地拖延下去,把目標拖沒了。

關於路徑實施

好了,現在定位有了,目標也有了,最重要的問題來了,如何去實現?

1.鍛鍊專業能力,做好本職工作

前幾天,江一燕因獲得建築師大獎被全網追著罵的新聞還歷歷在目。

一個女演員,沒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忙著秀人設,又是做支教又是做公益的,還非要跑到專業門檻高的行業摻和一腳,被噴成篩子也是無可厚非了。

這次翻車事件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一個人的專業水平才是最重要的,過分迷戀斜槓青年的身份註定本末倒置,如果你連自己的專業領域都做不好,誰能相信你能勝任其他?

2.發揮長處和優勢

有個名人說過,了解自己的長項,才能選準人生的職業方向;練好自己的長項,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

在過去,我們對木桶效應深信無疑,但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的今天,這套理論明顯過時了。

馬雲曾在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會談中表示,自己在網際網路時代工作了25年,到現在依然只會收發郵件。

很多小夥伴對此感到震驚,沒想到你是這樣的馬雲爸爸。堂堂淘寶創始人,卻連電腦都不會用,確實令人難以置信。

不過想想也是,厲害的人從來不是全才通才,馬雲的長處和天賦在於商業嗅覺和運籌帷幄,他只需把商業帝國打造好了,就會有電腦技術最厲害的人才為他服務。

聰明人都把時間花在發揮長處上面,當你的優點能夠蓋過你的短板時,根本就沒人在意。

3.不要把工作當成一輩子的職業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很多明星都開始玩起了自媒體,如範冰冰在小紅書帶貨,鄭爽開網店,一天銷售額20萬,柳巖直播2小時突破1500萬……

日進鬥金的明星都有未雨綢繆的職場意識,懂得拓寬自己的發展路徑,更何況普通人呢?

如果你把工作當成一輩子的職業,一直躺在過去的成績單上吃老本,那麼時代淘汰你的時候也不會提前打招呼。

4.找到可以借力的平臺

在這個時代靠單打獨鬥很難成功,而學會利用平臺的優勢,卻可能讓你的成長速度增加100倍。

這裡指的平臺可以是貴人,可以是公司,更可以是某種資源。

比如說我有個朋友開發了一款新產品在淘寶銷售,但是他只懂得前端開發,卻沒有銷售經驗和客源,於是找來了兩個朋友合夥。

一個是多年的老銷售,手上有豐富的客源人脈,另一個熟悉淘寶運營,彼此賦能,互為幫手,這樣合作起來就會比一個人更加省心省力,還能把彼此的資源最大化。

查理·芒格有句很經典的話:想要得到某樣東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你未來會過上什麼樣的生活,早就蘊藏著你此刻的選擇裡。

相關焦點

  • 大學4年,每一年該如何做規劃?做對規劃畢業開始逆襲人生!
    熱衷於論文寫作指導,職場規劃教育!曾指導的畢業論文及期刊論文有上千篇,也為眾多同學做過職業規劃和就業輔導,多次拯救同學們於水火之中。作為教育界老鳥,願意跟大家一起分享這方面的經驗和知識!歡迎你與我交流互動,評論和留言!
  • 大學畢業9年,同學差距明顯,教你三招找到職場目標縮短人生距離
    同一年畢業,上學時學習成績都差不多,好像個人能力差別也不大,為什麼畢業多年後,彼此的差距這麼大。大學同學小L私信我知不知道有啥靠譜的兼職,已經有3個月沒開工資,現在想每天掙夠20元給孩子買水果,她就知足了。
  • 越來越多學子選擇畢業後回國 怎樣提前做好規劃
    優創數據技術有限公司的員工中,有不少學成歸國的海外學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提前做好規劃,同時注重培養好品質,都可以使海外學子的回國發展之路更為順暢。  ● 海外實習、工作的經歷,含金量高  ● 重視專業成績及畢業論文  ● 踏實!
  • 職場年終秀:我是如何帶著一幫剛剛畢業的95後打天下的
    老朋友「出口陳璋」的陳璋老師邀請我去上海,參加他的2019年12月30號晚上出口陳璋職場年終秀,作為嘉賓分享。地點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一個能容納700人的高大上的場地,陳老師說已經600人報名了,讓我好好準備分享就行。
  • 職場新人該如何正確思考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迷茫的職場新人對於步入職場時間不長、特別是工作一兩年後的諸多新人來講,關係前途命運的個人發展問題,總是想想就頭疼。因此,如何正確思考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入職時間不長的職場新人們深受困擾的問題。由於工作關係,筆者常常與這類新人打交道,切身感受到他們的迷茫、彷徨和苦惱,結合個人理解和思考提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幫助他們少走彎路,從中受益:一、學會辨識,堅守正道。
  • 「天才少年」剛畢業,華為就給201萬年薪,你為人生做好規劃了嗎?
    對於入職華為之後的計劃,他表示肩上的責任和壓力更大了,自己要快速融入這個團隊,不僅要把日常的科研工作做好,更要思考今後如何進一步把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負公司的厚望,為公司做出更多的貢獻。 從以上張霽順利逆襲的事例能帶給我們一些什麼啟發呢?我們一起來討論討論!
  • 八番の好物分享—《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
    這個專欄的第一件物品,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Matsuura Yataro)的《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一本在旅行途中購買的「心靈雞湯」。01 發現地—1200bookshop18年的十一假期,我又一次來到了廣州,享受畢業後的第一個假期。
  • 職場上如何做好「夾心餅乾」
    你是否遇到這種情況:工作上兩同事因為工作內容起了分歧,你在中間成為了「夾心餅乾」,那麼,怎樣才能做好職場夾心餅呢?職場上如何做好「夾心餅乾」   理性看待「夾心餅乾」  工作上遇到分歧是常見的事情,上司與上司之間、同事與同事之間、上司與下屬之間
  • 孩子生日宴非要花10萬?人生第一個10年該如何紀念
    孩子生日宴,非要花費10萬元?  人生第一個10年該如何紀念引關注  南京一位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寫給校長的一封信近日引起眾多網友關注。這位媽媽訴說了自己的苦惱:最近幾乎每周都會收到孩子同學過十歲生日的邀請,有的生日宴花費高達10萬元,這容易讓孩子之間形成攀比、無心學習,她感到很焦慮。  人生的第一個十年,的確值得紀念。生日會的規模有大有小,花多少錢比較合適呢?記者在身邊做了一個小調查發現,從溫泉民宿到五星級酒店,從伴手禮到KTV,從別墅到冷餐會,生日宴的「花樣」層出不窮,花費自然水漲船高。
  • 人生轉折點—來馬爾他遊學吧!
    2020年的開篇非比尋常:整個亞洲病毒肆虐,飛彈在伊朗驚魂攝魄,東南亞火山遮天蔽日,澳洲大火燎原不止,烏克蘭航班魂斷藍天,布魯塞爾米字旗緩緩落幕,非洲蝗蟲侵襲蔓延,北美遭遇暴風雪災,土耳其古巴多地震災……我們都累了,哪裡才能尋覓一方淨土,可以和久違的自己靜心相處?遠在南歐,一個叫馬爾他的世外桃源,人生轉折點就從這裡開始!
  • 未來職場如何立於不敗之地
    未來職場如何立於不敗之地 2014-10-31 14:59:00作者:責任編輯:馬君豪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以機器取代人力時,造成一波失業潮,未來人工智慧將取代中層主管,上班族要如何應對呢
  • 如何規劃新的一年?|規劃最好的一年|職場|職業規劃_網易訂閱
    2020-12-16 23:10:33 來源: 印象筆記 舉報
  • 如何化解職場恐懼症?
    本期我們帶你解開職場恐慌的癥結,教你如何做一個快樂的職場人。  病例檔案:小喬,25歲,男,某公司技術人員  小喬計算器專業畢業,畢業前,就總喜歡琢磨跟計算器相關的軟硬體,並制定了無數個創業計劃,可是一畢業,小喬並沒有走上創業的道路,而是去了一家小企業從底層做起。三年後,同學聚會,小喬發現很多過去的老同學都當上了公司的CEO,還有很多同學實現了自己當年的創業夢想,並且收益頗豐,而自己還是一個每月只有2000多元收入的小職員。
  • 你還在做職業規劃嗎?弄懂三點,不做規劃也能找對好工作
    意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就會想更多地去了解相關的知識,學習人家分享的經驗,以便讓自己對未來的職業有一個模糊的認識。有太多的人不了解如何去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哪怕是書店裡賣的暢銷的職業指南書,看了也起不到作用。大部分人即使看了那麼多輔助職業規劃的書,依舊迷茫,對人生也順帶慌亂起來。
  • 韓佳奇:加盟富力,是一個很重要、很好的人生轉折點
    21歲的人生,可以說還很淺短,然而,韓佳奇在回首不多的前塵時,認為自己在18歲的時候前往葡萄牙留洋,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而隨後加盟廣州富力,則是他的一個很重要、很大的、很好的人生轉折點…… ◆《足球》:經過今年一個賽季的中超聯賽歷練,你覺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的變化比較大?
  • 在日本,剛畢業的職場新人第一個月的工資有多少?
    對於初入職場或者即將步入職場的新人來說,比起平均工資,更關心的是初任給。初任給(しょにんきゅう)在日語中表示初次任職的薪資,也就是成為社會人後拿到的第一筆工資。日本厚生勞動省每年都會發布一份工資構造基本調查統計報告!
  • 我35歲,程式設計師,「中危」後幫別人規劃人生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安曉輝的故事:他是個「程式設計師職業規劃師」,專門為遭遇職場瓶頸的程式設計師「規劃人生」。一切轉折,也發生在他自己的中年危機時期——35歲。以下是關於他的真實故事:35歲還升不了管理,還要不要繼續做程式設計師?
  • 即刻出發,TUMI於畢業季為職場開啟喝彩
    畢業,是人生的一個站點,背起行囊整裝待發,輕鬆邁入職場,與新一代TUMI一起收穫更多精彩。離開象牙塔回憶收納進袋,踏上繽紛旅程,打包所需物品,合理規劃空間,擴展行李額度,承載無限可能,適合初入職場的年輕活力本次TUMI的Voyageur系列再次推出多功能且輕便的背包,成為夏日女性青睞的時尚單品。
  • 大學畢業職場未滿,這11本自我提升書,助你迅速成為專業職場人
    甚至會發現職場中的待人接物,處處都和校園不一樣。職場人的行事作風到底是怎樣的?如何能從萌新變成被同事信任,可以一起並肩作戰的夥伴?不如看看這本誠懇而平易近人的職場教科書。《銷售無處不在》這本書是作者廖敏夫 26 歲時所作,當時他已經是一家大型醫藥企業的營銷副總,而時間往前推3年,廖敏夫還是一名整日奔走的底層銷售員。
  • 從學校到職場,10年時間我獲得了這些收穫和感悟!
    時間總是過的很快,從實習開始算起,我已經在職場上工作了8年多的時間。回顧這8年的職場生涯,我感覺這8年的職場生涯就像是過山車一樣,我時而在高空俯瞰大地,時而我又感覺自己像是被貶到了谷底,任人踐踏。起起伏伏的8年時光,我從別人身上學到了很多,同時通過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也讓我對職場的實質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