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郭悅)4月12日下午,「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南地區通用航空調研會」在深圳市東部華僑城「深圳市東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東部通航)運行基地正式召開。據悉,這次會議是為貫徹落實民航局關於促進通用航空發展狀況和運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從根本上解決制約通航發展的政策性阻滯。
近年來,中國民用航空局推行了一系列「放、管、服」新政,深圳市也發布了通用航空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隨著各大利好政策出臺,以及國家、民航系統、空管系統的高度重視,中國通航產業已被納入國家七大新興戰略產業範疇,發展前景廣闊。
調研會上,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李健表示,將全為推進低空通航的發展,進一步參考國際經驗及國內具體情況減政放權,而粵港澳大灣區是推進低空通航試點的最佳選擇。「大灣區低空飛行的需求是不同層次的,標準和要求也不相同。政府會根據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來制定政策,並對企業提出規範原則的要求,等飛行更順暢了,量做大了,也會更加實惠的服務於更多的低空飛行需求者。」
深圳的低空飛行,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深圳市東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個(目前唯一)被中國民航局定為CCAR135部經營許可及運行合格雙證聯合審定的全國示範單位,僅用了22天就拿到了過去一兩年都未必能獲得的審批資質,首開全國通航資質聯合審定、快速審批的先河。這次調研會上,東部通航也作為全國試點推進改革。
目前,深圳市場上通航飛行10分鐘的價格是1200元,非沿海地區價格是800元。
有專家核算過,如果運營得好,從深圳市區坐飛機到東部,理想的狀態下成本價可低至199元。
「這個價格是可以實現的,但是過程會漫長。對於這樣的夢想,多方都在努力。希望未來,我們成為一個空中的『滴滴』平臺,享受這種便捷的打飛的服務。」對於未來的發展,東部通航董事長趙麒充滿信心。
早期,受行業體系不健全,權、責、利關係不對等,政出多門、交叉管理等問題影響,通用航空在中國的發展遠遠滯後於世界發達國家。在美國,平均每2萬人擁有1架直升飛機,而中國,150萬人中才有1架。
未來,低空經濟將吸納數百億資金,形成十萬億級的市場蛋糕。不僅可以創造數百億的政府稅收;數萬計的就業崗位;拉動眾多周邊產業;還能夠加強國內、國際交流,提升城市知名度。
除了商務、旅遊等中高端功能以及救援等社會服務以外,直升機進入尋常百姓家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坐飛機通勤去上下班,或許很快就能實現。
低空飛行知多點:
根據國際通航發展經驗,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一旦達到8千美元水平,低空通航需求就會激增,而深圳市人均GDP早已約達3萬美元。
目前,巴西聖保羅空中打「飛的」的價格僅為計程車的2倍,而用時僅為地面的1/12。由此可見,「空中打的」不是夢,直升機也將不再是富人的專屬。
在中國,人們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到「私家車」,僅用了20年。由此可見,通航產業的「拐點」已經出現。
作為著名的旅遊城市,深圳常住人口1200萬,居住人口總數約3000萬,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約1300萬;粵港澳大灣區人口總數更是高達1億,僅各旅遊景區空中遊覽業務市場就非常巨大。
直升機最大優勢就是快速機動。草地、路邊、球場、大廈樓頂均可起降,城市空中救援、山林搜救必不可少;同時,商務出行、各區域接駁已經實現;粵港澳通航更是勢在必行。今後私人考照、飛行、乃至航空小鎮的出現,將會發生井噴式的激增。預計未來三至五年內,粵港澳大灣區將會達到1000架直升機的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