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會定期派工作人員到各區噴蚊霧杜絕蚊患。(圖片來源:文匯報)
香港八區蚊患指數達警戒級 深水埗成「重災區」
2008年08月26日 15: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食環署會定期派工作人員到各區噴蚊霧杜絕蚊患。(圖片來源:文匯報)
中新網8月26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踏入夏季,香港蚊患急速滋生,食環署25日公布的7月份蚊患指數雖然較6月份下跌,但蚊患沒有解除,仍有8區的蚊患指數達第三級的警戒級別,其中深水埗、葵湧、天水圍和何文田等地成為「重災區」,登革熱病媒白紋伊蚊已「滿天飛」。
有醫生表示,近期市民被蚊叮後出現紅腫痕癢的求診個案陸續增加,相信登革熱、日本腦炎等透過蚊子傳播的疾病,令市民聞蚊色變。
食環署25日公布的誘蚊產卵器每月平均指數,7月份的數字較6月份的14.2%,輕微下降至13.1%,有8個地區達20%至40%的警戒範圍。九龍區的深水埗再度成為「重災區」,更成為「8區之冠」,指數高達30.8%。而天水圍則錄得29.1%,是新界區的最高指數。其餘6個「重災區」包括上月的黃大仙中、葵湧和新增的何文田、瀝源、馬鞍山及觀塘中。
食環署去年接獲7827宗市民受蚊患滋擾的投訴,但今年前7個月已接獲5940宗,今年數字已是去年全年的76%,反映蚊患問題在香港惡化。深水埗區議員鄭泳舜表示,踏入夏季,愈來愈多居民投訴蚊患,最多投訴的地方,包括北河街橫街及後巷的淤塞溝渠,以及南昌街休憩處的草叢。
鄭泳舜觀察發現,冷氣機滴水造成積水,餐館後巷也有很多垃圾「養蚊」,這是蚊子滋生的因由。另一位深水埗區議員陳偉明表示,曾向食環署反映蚊患,並建議在區內加設滅蚊機,但該署回應治標不治本。
葵青區議員梁子穎表示,早於4、5月時份已經收到一些蚊患的投訴,大部分來自安蔭村遊樂場的市民,他們表示入黑或下雨後,蚊子的數量會增多,經常被叮傷。
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近月不少求診者,只是被蚊叮後出現紅腫痕癢而求診,市民擔心由蚊傳播日本腦炎、登革熱等疾病。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表示,每年夏天都會接觸到不少孩子被蚊叮的求診個案,由於小孩新陳代謝能力強,排汗較多,體溫較成人高,所以容易成為蚊子的「美食」,由於頭部熱力最高,蚊子較喜歡攻擊他們的臉龐。
譚一翔建議,戶外活動時,家長應每兩小時為小孩噴1次蚊怕水,倘若孩子在1歲或以下,蚊怕水內的避蚊氨可能會令皮膚敏感,所以應該儘量噴在衣服上,6個月以下的嬰兒更應穿上長袖衣服、襪和帽防蚊,家長可在嬰兒床設置蚊帳。
【編輯:劉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