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八區蚊患指數達警戒級 深水埗成「重災區」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香港八區蚊患指數達警戒級 深水埗成「重災區」


2008年08月26日 15: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食環署會定期派工作人員到各區噴蚊霧杜絕蚊患。(圖片來源:文匯報)

  中新網8月26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踏入夏季,香港蚊患急速滋生,食環署25日公布的7月份蚊患指數雖然較6月份下跌,但蚊患沒有解除,仍有8區的蚊患指數達第三級的警戒級別,其中深水埗、葵湧、天水圍和何文田等地成為「重災區」,登革熱病媒白紋伊蚊已「滿天飛」。

  有醫生表示,近期市民被蚊叮後出現紅腫痕癢的求診個案陸續增加,相信登革熱、日本腦炎等透過蚊子傳播的疾病,令市民聞蚊色變。

  食環署25日公布的誘蚊產卵器每月平均指數,7月份的數字較6月份的14.2%,輕微下降至13.1%,有8個地區達20%至40%的警戒範圍。九龍區的深水埗再度成為「重災區」,更成為「8區之冠」,指數高達30.8%。而天水圍則錄得29.1%,是新界區的最高指數。其餘6個「重災區」包括上月的黃大仙中、葵湧和新增的何文田、瀝源、馬鞍山及觀塘中。

  食環署去年接獲7827宗市民受蚊患滋擾的投訴,但今年前7個月已接獲5940宗,今年數字已是去年全年的76%,反映蚊患問題在香港惡化。深水埗區議員鄭泳舜表示,踏入夏季,愈來愈多居民投訴蚊患,最多投訴的地方,包括北河街橫街及後巷的淤塞溝渠,以及南昌街休憩處的草叢。

  鄭泳舜觀察發現,冷氣機滴水造成積水,餐館後巷也有很多垃圾「養蚊」,這是蚊子滋生的因由。另一位深水埗區議員陳偉明表示,曾向食環署反映蚊患,並建議在區內加設滅蚊機,但該署回應治標不治本。

  葵青區議員梁子穎表示,早於4、5月時份已經收到一些蚊患的投訴,大部分來自安蔭村遊樂場的市民,他們表示入黑或下雨後,蚊子的數量會增多,經常被叮傷。

  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近月不少求診者,只是被蚊叮後出現紅腫痕癢而求診,市民擔心由蚊傳播日本腦炎、登革熱等疾病。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表示,每年夏天都會接觸到不少孩子被蚊叮的求診個案,由於小孩新陳代謝能力強,排汗較多,體溫較成人高,所以容易成為蚊子的「美食」,由於頭部熱力最高,蚊子較喜歡攻擊他們的臉龐。

  譚一翔建議,戶外活動時,家長應每兩小時為小孩噴1次蚊怕水,倘若孩子在1歲或以下,蚊怕水內的避蚊氨可能會令皮膚敏感,所以應該儘量噴在衣服上,6個月以下的嬰兒更應穿上長袖衣服、襪和帽防蚊,家長可在嬰兒床設置蚊帳。

編輯:劉羨】

相關焦點

  • 香港12區離婚率逾3% 屯門達4.1%成離婚重災區
    香港12區離婚率逾3% 屯門達4.1%成離婚重災區 2008年04月01日 15: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4月1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
  • 香港將把深水埗打造成時裝設計景點
    原標題:香港將把深水埗打造成旅遊及時裝設計景點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日前公布,計劃在深水埗區建立設計及時裝基地
  • 香港投巨資改造深水埗
    新華網香港2月18日電 香港市區重建局日前宣布斥資25億多港元,綜合發展深水埗海壇街、桂林街及北河街三個相連項目。地盤總面積約8萬平方尺,是市建局自2002年以來在深水埗推動的重建項目中規模最大的一個,也是繼灣仔利東街項目之後第二大重建項目。
  • 香港故事:深水埗的記憶鏈
    新華社香港6月3日(殷曉媛 閔捷)深水埗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曾以紡織製衣業聞名於外,由此帶動周邊行業發展,形成多條特色街道。記者來到深水埗,從欽州街穿行,一路經過汝州街、基隆街,這裡的樓群保留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影像。欽州街小販市場。
  • 香港深水埗鴨寮街舊樓逾八成業權招標
    原標題:香港深水埗鴨寮街舊樓逾八成業權招標   1月12日,中原地產受業主委託,招標出售香港深水埗石硤尾街17A至17D號及鴨寮街108至118號逾80%業權,
  • 深水埗的香港老味道
    舊貨攤檔 時光倒流在這個被稱作香港最貧窮的地區,大批新移民落地生根,從事香港傳統老行當。記者日前隨香港文化企業「活現香港」的導賞員鄧彥心來到深水埗,聽她講述深水埗的往日今夕,跟隨她尋覓香港老區的酸甜苦辣。從小生活在深水埗的鄧彥心告訴記者,深水埗的跳蚤市場代表著這裡最原生態的生活面貌。
  • 深水埗:最接地氣的香港味道
    香港特區政府旅遊發展局(旅發局)近日宣布,將投資逾1200萬港元啟動「香港·大城小區—深水埗」推廣項目,向旅客展現一個充滿人情味的香港。早前有旅行社舉辦深水埗一日遊旅行團,報團人員中高達九成竟為港人。連本地人也想去遊玩,究竟深水埗魅力何在?
  • 【當代深水埗指南】最野生,也是最鮮活的深水埗,都在這裡
    隨著香港布業漸漸式微,至2015年,政府下令清拆被稱為「棚仔」的欽州街布藝市場,令行業備受關注,保衛戰下「棚仔」暫得保留。在這個20蚊有把遮的年代,仍然有人傻傻地叫人應該如何選一把好雨傘,同時又願意修理雨傘,「遮皇」當之無愧。在深水埗經營燒臘店30多年的明哥,多年來仗義派飯盒給經濟有困難人士,因為為人仗義不計較付出而成為深水埗名人,因此被尊稱為「明哥」。
  • 到深水埗細品老香港
    被活化的歷史建築彷彿一扇窗,讓人窺見香港多樣化的建築古蹟及文化。下面讓我們去深水埗看看香港是如何巧妙融合新舊兩種元素的。  深水埗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區裡多數地方迄今仍維持著1960年代的原始面貌。乍看之下,也許難以領會那歷盡滄桑的老舊街區究竟有何迷人之處。
  • 香港本地家族基金3億港元購深水埗唐樓逾8成業權 已達強拍門檻
    6月27日香港媒體消息,據業界人士透露,深水埗海壇街27號至227C號,共4幢15層高唐樓,剛獲一香港本地家族基金以約3億港元購入逾8成業權,已達強拍門檻。
  • 香港將把深水埗打造成旅遊及時裝設計景點
    新華社香港1月16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日前公布,計劃在深水埗區建立設計及時裝基地,以利用區內服裝、布藝批發零售熱點,將設計、時裝、製衣與零售結合,創造新的協同效應。16日,深水埗區議會通過了政府的這項建議。
  • 香港的好吃的,深水埗篇
    深水埗是香港市井文化的腹地之一。來這裡,能領略到老香港的生活姿態,這裡也有美味傳統老店在等你挖掘。
  • 香港必吃推薦1:香港深水埗散策美食
    「在香港,堅持用傳統竹升打面的雲吞麵店不多,劉森記是僅存的其中之一,元祖級的竹升面更受食家蔡瀾以至節目:《舌尖上的中國2》青睞。建議喜歡吃豬肝的朋友,來到深水埗就不要錯過維記咖啡粉面~維記咖啡粉面香港深水埗福榮街62號及66號地下香港深水埗北河街165-167號地下D號
  • 香港旅行自由行:到深水埗細品老香港
    下面讓我們去深水埗看看香港是如何巧妙融合新舊兩種元素的。被活化的歷史建築彷彿一扇窗,讓人窺見香港多樣化的建築古蹟及文化。下面讓我們去深水埗看看香港是如何巧妙融合新舊兩種元素的。深水埗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區裡多數地方迄今仍維持著1960年代的原始面貌。乍看之下,也許難以領會那歷盡滄桑的老舊街區究竟有何迷人之處。
  • 香港深水埗區旅遊景區風景點攻略介紹
    在1993年時,為紀念香港政府營運香港公營房屋達 40 年,由當時的香港總督彭定康在這裡親手埋下文物囊。聽雨廊:位於「蹴鞠臺」的旁邊,它是一道臨蓄水池邊的有蓋長走廊。漢舫:穿過「聽雨廊」就是一條置在蓄水池飾有龍頭的石舫。怡趣亭:位於「漢舫」的對面,透過亭的窗借出蓄水池的景致。這裡還設有屋……[詳細]
  • 深水埗,千萬別一個人去!
    推薦指數:🌟🌟🌟(5顆滿星)價格:$50以下地址:九龍深水埗桂林街121號車仔面為傳統香港麵食,因早期小販以改裝的手推車售賣而得其名。推薦指數:🌟🌟🌟🌟🌟(5顆滿星)價格:$50-$100地址:九龍深水埗福榮街109、121及123號這家公和荳品廠,開業於1909年,算是一家百年老店。在九龍城的總店在9月結業,所以導致深水埗的唯一分店比較人多。
  • 【港古】深水埗——香港最早的聚居點
    深水埗位處九龍西北,包括深水埗區近海的一部分,大致以大埔道、界限街和欽州街作分界。由於過去數十年,香港不少地區出土過新石器時代文物,大埔區更發現舊石器文物,所以推斷深水埗區可能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居民。據舒懋官主編的新安縣志記載,清代嘉慶年間,九龍半島的深水埗區已有深水莆(埔)、長沙灣等村落。1898年英國政府與清政府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取得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的土地後,即將界限街以北的深水埗、長沙灣、荔枝角及九龍塘一帶歸入九龍市區,命名為「新九龍」。至於深水莆甚麼時候改名為深水埗就難以稽考。
  • 香港「蚊型」公寓熱銷 中小戶型帶旺樓市
    一度引發爭議的香港"蚊型"公寓——— 長實大埔嵐山開放式單位,前日開盤不足兩小時即售罄。  由中小戶型熱銷帶旺的香港樓市,正在加速回暖。南都記者昨日從中原地產獲悉,香港開年以來樓市回暖,新居屋超額認購,大型樓盤樓價連環破頂。
  • 香港歷史:深水埗的客家原鄉
    保育下來,香港又多了一個打卡景點。此處位於九龍半島石硤尾窩仔山,但很多人稱為主教山,因為山的附近不少基督教教堂。今時今日的深水埗,是廉價電子電器產品的集散地,遊人如過江之鯽。但很少有人留意,百年前,客家人在這裡耕田種地,並形成為數眾多的客家村。現在深水埗已與又一村、石硤尾、長沙灣、荔枝角、昂船州在行政區劃上同屬深水埗區,但沒有明顯分界而且互相交接。
  • 坐高鐵遊香港(三)從深水埗重新認識香港
    坐高鐵遊香港(三)從深水埗重新認識香港   去香港,絕不僅僅是購物而已,香港的繁華與璀璨背後,還隱藏著很多充滿個性的特色街區。  告別咖啡香四溢的摩登世界,走上樓,又一腳踏進了老香港。如俄羅斯方塊一般層疊的床位,發想自香港共居現象孕育而成的"籠屋"設計,兼具通風、置物等多重功能,這樣的設計拿過大獎,如今也成為了背包客的最愛,不少人願意在這裡住一晚,感受隱藏在平民生活場景裡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