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宣布退出房地產 魯能房地產業務或剝離重組?

2020-12-25 新京報

3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對國家電網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簡稱「通報」)。通報稱,國家電網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

而國家電網旗下的房地產業務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具體運作,後者是國家電網的全資子公司。那麼,這是否意味著魯能集團將退出房地產業務?對此,魯能方面並未做出回應。但業內人士稱,中國電網退出房地產,並不代表魯能集團退出地產業務。魯能集團的房地產業務有可能會剝離重組,即可能跟國資委下的以地產為主業的平臺進行整合。

國家電網下決心退出房地產業務

在通報中,國家電網表示,針對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戰略、堅守主責主業方面問題,黨組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正確處理做強做優和做大的關係,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

具體而言,一是下決心退出房地產業務。積極與國資委匯報溝通主要思路,按照國資委意見進一步完善退出和轉型方案,加快推動整改工作。

二是堅守產融結合、服務主業。嚴控業務範圍,避免脫實向虛,實施分類管控、動態調整,明確55項鞏固類、49項拓展類、16項限制類、40項禁止類業務。持續壓降非主業投資,2019年安排非主業投資比例1.1%,較上年實現投資金額和比例雙降。

三是加快建設產業鏈金融平臺。積極穩妥開展金融創新與應用,著力滿足產業鏈市場主體金融需求,促進產業鏈共同發展。

地產分析師嚴躍進點評稱,當前中央紀委公布了國家電網巡視整改情況,國家電網下決心退出房地產業務,類似表述說明,當前央企退房令執行的堅決性。從此類業務的發展情況看,亦說明當前部分地產業務發展偏弱的央企,進一步面臨地產業務削減的局面。

不過,在嚴躍進看來,退出房地產業務有時間表。從時間表上看,首先體現為不拿地,同時也依然允許既有地塊進行開發。也就是說,更強調增量業務的削減,而存量物業的經營方面或依然可以保留。

從這個角度分析,嚴躍進指出,國家電網相關聯的地產企業,後續或在投資拿地等方面面臨壓力或約束,但還很難說直接退出。

魯能已整合部分地產業務注入廣宇發展

記者了解到,國家電網旗下的房地產業務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具體運作,後者是國家電網的全資子公司。那麼,這是否意味著魯能集團將退出房地產業務?對此,魯能方面並未做出回應。

「從國家電網的角度出發,要做大做強企業的主業,所以會考慮把地產剝離出來。但中國電網退出房地產,並不代表魯能集團退出地產業務。魯能集團的房地產業務有可能會剝離重組,即可能跟國資委下的以地產為主業的平臺進行整合。」 億翰智庫董事長陳嘯天表示。

「對於國家電網此次調整而言,類似魯能集團等自然需要積極進行調整。」嚴躍進指出,對魯能集團而言,這兩年持續在做業務整合,整個整合周期較長。從實際情況看,後續依然需要加快整合資源,尤其是在開發業務等方面或將面臨限制的情況下,這就要求魯能後續繼續強化業務調整,以符合當前中央的精神和思路。

官網顯示,魯能集團成立於2002年12月,核心業務聚焦地產、能源兩大板塊。魯能擁有29年城市開發經驗,布局全國23個省市區,累計開發建築面積1300萬平米,為30萬業主提供服務。

魯能集團旗下還有一家上市公司廣宇發展。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12月,廣宇發展與魯能集團就資產重組與整合初步達成意向。近年來,魯能集團不斷整合資產進入廣宇發展,後者成為其重要的上市平臺。目前,魯能集團旗下的房地產業務,大部分為集團直接運營,部分資產被注入廣宇發展。

公告顯示,2019年,廣宇發展實現總營收為229.87億,同比下降15.04%;營業利潤41.12億元,同比增加21.23%;歸母淨利潤31.42億,同比增長25.57%。

資源整合 魯能開啟泛產業地產時代

據了解,魯能集團的房地產業務以「大盤模式」著稱。前幾年,魯能集團曾在北京、海南等地開發數個體量龐大、開發周期長的標杆項目。以海南為例,魯能在三亞、海口、文昌等城市,均為旅遊大盤,並依託大盤熱銷項目,助推企業銷售金額。

2016-2017年間,魯能集團的地產業務發展較為迅猛。據克而瑞榜單統計,2016年,魯能集團流量金額達646.7億元,排名第20位。而在2015年,魯能集團僅以220.7億元排名45名。

2016年期間,魯能集團業績實現了3倍增長,對此,億翰智庫在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2016年,魯能集團在北京、濟南、重慶三家城市公司及海南區域公司實現年度銷售額破百億;營銷執行整合化,揭開了集團「大營銷模式」序幕,多項目集中入市帶來9月份120億元的單月銷售額。此外,產品配置體系化,確定7大泛產業地產體系,商業地產、文旅地產、體育地產、健康地產、科技地產、民生地產、美麗鄉村,形成產品線矩陣並開始發力。

在此基礎上,克而瑞榜單顯示,2017年,魯能集團流量金額達893.7億元,排名第21位。2017年,魯能集團在售項目達30多個,其中魯能三亞灣新城、山海天、魯能領秀城、格拉斯小鎮、泰山7號等項目銷售金額均在50億元,五個項目業績合計貢獻率達40%以上。

不過,在此之後,魯能集團未再公布房地產銷售數據。實際上,近些年魯能集團正逐步淡化房地產業務,其業務逐漸向上述7大產業轉型。

在具體的業務板塊上,商業產業產品線包括:魯能城、美麗匯;文旅產業產品線:魯能勝地;體育產業產品線:魯能泰山7號;健康產業產品線:魯能泰山9號;科技產業產品線:魯能矽谷、魯能2025;民生產業產品線:魯能綠色家園;美麗鄉村產品線:共享農莊。記者了解到,其中大部分項目還處於在建狀況。

近期不少央企轉讓旗下房地產項目股權

在優淘城總裁薛建雄看來,這從側面反映出,房地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房地產利潤率或面臨壓力。

實際上,2010年,為規範央企大規模進軍房地產業的現象,國資委曾發布一紙公文,要求多數央企退出房地產業,當時被板子打中的央企多達78家,只留下16家主業為地產的央企。此後,又有5家央企獲準保留這一資質,其中就包括了魯能集團。

隨後,有一些央企主動退出地產業務,有一些央企則因房地產的利潤較好而未退出。總體而言,央企的房地產業務轉讓,還沒有形成態勢,體量較小,退出進程緩慢。

不過,近年來,房地產行業產權轉讓項目明顯增多,而且轉讓方多為央企。記者注意到,去年,保利集團、中化集團、華僑城集團、中航工業、中國電建、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國電子、國機集團等企業,都曾有轉讓房地產項目股權的行為。

在業內看來,央企轉讓房地產項目股權,可能更多的是企業自身的投資行為,對房地產不太看好,包括負債壓力、資金流收緊、自身產業發展環境不好等原因。

新京報記者 張曉蘭 圖片來源 官網截圖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楊許麗

相關焦點

  • 國家電網退出房地產業務!魯能集團劃歸中國綠髮
    而在昨日(8月10日),這項改革決心終於「落地」,曾經的「地產界黑馬」,國家電網旗下開展房產物業業務的全資子公司魯能集團宣布被整體劃歸中國綠髮。2017年最巔峰的時刻,魯能銷售業績達到893億,在克而瑞發布的2017年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上,排名躍居第21名。然而在此之後,正當大家期待魯能地產衝進千億目標之時,魯能就未再公布任何房地產銷售數據。2018年,魯能地產與廣宇發展重組,持有廣宇發展76.13%的股份。魯能的部分地產資產得以實現借殼上市,但遺憾的是,重組後的廣宇發展表現得並不理想,甚至有點「悽慘」。
  • 國家電網持續剝離房地產業務 擬轉讓四川一房企全部股權
    旗下魯能集團地產業務歸屬何方?今年3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對國家電網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稱國家電網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
  • 國家電網退出房地產業務!魯能集團由中國綠髮接手
    (原標題:國家電網退出房地產業務!今年3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中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關於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稱,「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
  • 國家電網擬剝離虧損房地產公司 虧損的金沙陽光公司將被出售
    7月27日,北京產權交易所預披露,四川科銳得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科銳得」)擬轉讓四川金沙陽光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金沙陽光」)100%股權及相關債權。
  • ...重申下國家電網中國航空決定退出 「最有料」資產處置引發關注
    通報中,國家電網表示,「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堅守電網主責主業,下決心退出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務,堅決按期完成深化集體企業改革任務。」與此同時,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還公布了對中國航空集團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同樣表示退出房地產業務。通報顯示,著力解決處置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方面存在的問題。
  • 國家電網再剝離三產業務,再賣房地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7月14日,據山東產權交易中心信息,臨沂電力實業有限公司擬轉讓臨沂桃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及1.1億元債權,轉讓底價1.96億元,其中標的企業100%股權掛牌價格8600萬元。
  • 魯能改弦綠髮 廈門第一高樓接盤者現身
    「地產新人」中國綠髮 之所以這筆交易如此受到關注,除了項目本身外,更多人的目光則是放在了剛剛與魯能集團完成重組的中國綠髮身上。 事實上,在魯能整體被劃撥至中國綠髮之前,關於國家電網具體會如何「退地」有過不少傳聞。
  • 國家電網旗下上市公司許繼、平高將併入西電集團
    12月23日,許繼電氣、平高電氣、中國西電、寶光股份(西電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相繼發布公告,信息顯示,中國西電集團正在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部分子企業籌劃戰略性重組。在此之前,國家電網已經將魯能集團和國中康健進行了資產剝離轉移。
  • 明珠公司退出房地產業務完成瘦身健體工作
    明珠公司退出房地產業務完成瘦身健體工作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11
  • 全球最大電網公司換帥 國家電網總經理辛保安升任董事長
    原標題:全球最大電網公司換帥,國家電網總經理辛保安升任董事長   1月18日,國家電網管理會宣布,將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辛保安升任為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公司總經理職務
  • 1元出售 航天建設擬退出房地產業務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了航天建設的工作人員,詢問倘若該集團股權轉讓成功,是否意味著航天建設徹底退出房地產業務,得到了該工作人員肯定的答覆。擬徹底退出房地產市場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陝西航天房地產公司成立於1993年,註冊資本1478萬元,註冊地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據悉,陝西航天房地產公司為航天建設全資子公司,而航天建設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旗下公司,航天科工的實際控制人為國務院國資委。
  • 萬達商管徹底剝離房地產業務 回A股上市還在積極爭取
    來源:澎湃新聞作為大連萬達集團的核心產業,萬達商業管理集團現在已經徹底將房地產業務剝離了。1月13日,澎湃新聞從萬達商管集團獲悉,2019年底,萬達商管集團已經完成了房地產業務剝離。至此,萬達商管剩餘的房地產業務全部交由新成立的萬達地產集團負責,而萬達商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運營管理企業。2018年1月份,王健林為當時還未更名為萬達商管的萬達商業引入340億元的戰略投資,並和投資者籤署了一份對賭協議。根據協議內容,萬達商業最遲要在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上市。
  • 聚焦大健康主業 南京新百退出經營房地產業務
    來源:證券時報網12月8日晚,南京新百發布公告,擬以全資子公司股權增資江蘇宏圖高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圖地產)。公告稱,南京新百擬以持有的全資子公司南京新百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百地產)100%股權增資宏圖地產。
  • 國家突然宣布!嚴查房地產業務!灤州房價會降嗎?
    灤州市自古就以灤州為地名,殷商時期屬黃洛城舊址,是孤竹國所在地,素有「關西第一州」之稱,是集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和全國文明縣城於一身的縣級城市,被評為「中國灤河文化之鄉」、「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遊城市」。灤州市地處環渤海經濟圈的京津唐金三角地帶,距天津港、秦皇島港、京唐港均在百公裡左右。
  • 航天科工不願退出房地產 地產資產揭底
    :陳思羽   2012-04-24 17:04 [摘要] 2010年3月18日,國資委宣布除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外,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工作後要退出房地產業務。
  • 5家央企獲批保留地產業務涉足地產央企增至21家
    5家央企獲批保留地產業務涉足地產央企增至21家 京華時報
  • 海博股份重組預案公布 聚焦冷鏈物流及房地產開發
    經過2個多月的等待,備受市場關注的光明食品集團旗下海博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組方案終於浮出水面。6月11日,海博股份發布公告稱,將通過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持有農工商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和農房置業25%股權,並通過農房集團及其子公司明旺地產間接持有農房置業75%股權,同時募集配套資金26.76億元。
  • 伊利退出輝山重組!
    04【上市公司、央企剝離房地產:再融資和「退房令」成主因】 今年以來,不少主業非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或央企,剝離旗下房地產業務,主要原因包括證監會為涉房地產業務上市公司設置的再融資障礙,以及10年前國務院國資委為78家非房地產主業央企下達的「退房令」。
  • 萬達商管完成房地產業務剝離;蛋殼公寓上市;上海四季酒店將停業改造
    貓頭鷹周報(MalltoWin Weekly) 摘要 投資交易信息 萬達商管完成房地產業務剝離>融創聯合體41.1億元奪杭州商住地 需建五星酒店 深圳中洲筍崗舊改商業用地獲批動工 將建4棟商廈 2020-01-19 1 投資交易信息 萬達商管完成房地產業務剝離
  • 物產中大集團轉讓15家子公司股權退出房地產
    對於物產中大而言,在轉讓旗下多家地產公司資產後,這家涉及綜合性業務國企將退出房地產。 根據公告信息披露,今年9月27日,物產中大就發布了《關於公司擬掛牌出售資產的公告》,公開掛牌轉讓15家全資子公司股權,均為全資子公司中大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物產實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物產民用爆破器材專營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的15家公司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