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0年3月18日,國資委宣布除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外,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工作後要退出房地產業務。然而距離「3·18限退令」已經過去整整兩年,在此期間雖有部分央企退「房」,但也有不少央企並未實質退出房地產業務。
2010年3月18日,國資委宣布除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外,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工作後要退出房地產的業務。然而距離「3·18限退令」已經過去整整兩年,在此期間雖有部分央企退「房」,但也有不少央企並未實質退出房地產業務。如本期報導所述,航天科工在「3·18限退令」之後仍成立房地產公司,其上報給國資委的7家房地產的公司,仍有不少樓盤在熱銷和規劃中。
航天科工地產資產揭底
2010年12月21日,杭州潤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杭州潤智」)註冊成立,這家房地產公司的股東之一是航天通信集團,而航天通信集團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下稱「航天科工」)的上市的公司。
航天科工並非國資委最初確定的主業為房地產業務的16家央企之一,在2010年「3·18限退令」之後,其仍成立房地產公司進行地產的開發。
在「3·18限退令」出臺之際,航天科工相關人士曾對外界表示,根據國資委的政策要求,集團肯定會在15天之內製訂退出房地產的方案。
「集團的地產業務太小,不具有代表性,即使退出對於集團的主業影響也不大。」該人士曾表示。
然而時至今日,航天科工上報給國資委的7家房地產公司,仍有不少樓盤在熱銷和規劃中。本報記者曾多次致電航天科工宣傳部,均無人接聽,而其旗下房地產公司相關人士也以不方便透露為由拒絕了記者的採訪。
上報資產
在本報獨家獲得的央企上報給國資委的二三級房地產公司的名單中,航天科工上報了7家房地產的公司,分別為北京航天海鷹房地產開發公司(下稱「北京航天海鷹」)、內蒙古新元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內蒙古新元」)、上海宇航房地產開發總公司(下稱「上海宇航」)、華航置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航置業」)、武漢三江航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武漢三江房地產」)、武漢三江航天興隆有限公司(下稱「武漢三江」)、深圳航天地產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深圳航天地產」)。
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該7家房地產公司的總資產規模合計52.8億元,總負債規模合計46.5億元,總收入為11.2億元,利潤為3.7億元。
內蒙古新元是由航天科工第六研究院控股的專業房地產公司,被表述為是航天六院利用自身管理、資金等,參與地區經濟建設、發展民用產業的有效嘗試。
上海宇航於2000年4月27日在上海市浦東新區註冊成立,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經營房地產經營開發,建築材料,建築設備配套,房地產及工程建設。
華航置業的前身——華航房地產開發建設公司成立於1993年。2006年,華航房地產開發建設公司改制更名為華航置業,為中國航天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全資子公司。該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房地產開發建設、經營銷售、裝修裝潢、物業管理和危舊房的改造,同時承接各類建設項目的前期諮詢和工程規劃設計工作。
武漢三江房地產成立於1994年2月,為中國三江航天集團與民營企業合資組建,而中國三江航天集團為航天科工的三線公司。武漢三江房地產是中國三江航天集團進行房地產開發,面向市場經營的第一個三產公司。
武漢三江是航天科工第九研究院的控股合資公司,成立於2006年11月,位於武漢市東西湖區。武漢三江成立之初專事運作武漢市近郊柏泉古鎮新農村建設。目前該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年規模超過10億元、以類項目(主要以BT模式)運作為核心、兼顧旅遊地產和商品房開發業務為一體的綜合運營商。
深圳航天地產成立於2002年,是由航天科工深圳(集團)有限公司控股,著力開發深圳航天大廈項目的單一項目開發公司。2005年,航天科工深圳(集團)有限公司收購了該公司的全部股權後,成為航天科工全資的專業性房地產開發公司。
而對於北京航天海鷹,記者難以查到更多公開資料。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房天下」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房天下贊同其觀點。
買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價房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