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江陰是無錫經濟的領頭羊?厲害之處表現哪在五個方面?
無錫一直以來被譽為江南勝地、太湖明珠、歷來是享譽全國的江南魚米之鄉之一。細數之下有十幾個重磅的榮譽,比如:
無錫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全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中國製造業最具競爭力城市、福布斯大陸最佳商業城市、中國大陸創新能力最強城市、中國生態環境十佳城市、中國最佳商務城市、中國最佳環境實踐獎第一名、國家花園城市E類第一名、全國首批信用示範創建城市、國家傳感器創新示範區;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稱號中含金量最高的是作為中國唯一的文明城市群(無錫江陰宜興),尤其無錫是唯一的連續三年當選中國最宜居城市!(數據來自中國城市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社發布了《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7》);無錫是全國中央軍委三大聯勤保障部所在地,擁有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無錫的經濟在全國不是最頂級的,不屬於經濟第一陣容,但卻十分靚麗,去年就排名全國第13位。根據統計局的數據,在2019年,無錫市GDP總量約11852.3億元,在江蘇省位居第三位,實屬不易。
在全國排名中甚至超過鄭州市、青島市、濟南市、長沙市、合肥市、佛山市、東莞市、福州市、西安市、瀋陽市、大連市、廈門市、昆明市、長春市、石家莊、南昌市、哈爾濱、貴陽市等一大批省會城市,其經濟實力不可小覷。尤其是人均GDP排名江蘇省第一,全國第二,充分說明無錫在分類經濟指標中處於全國第一陣容。
無錫市共下轄6個區縣,分別為:梁溪區、濱湖區、惠山區、錫山區、新吳區、一個經濟開發區;管轄2個縣級市,分別是江陰市、宜興市。無錫市是江蘇省地級市,總面積4627.47平方千米。
在無錫市各個轄區縣中,誰創造的經濟總量最多呢?下面通過具體的數據來說明如下:
一、通過創造的經濟總量來對比觀察:
2019年江蘇無錫市各縣級行政區地區生產總值(GDP):
1、江陰市, 4001.1
2、新吳區, 1845.5
3、宜興市, 1770.1
4、梁溪區, 1280.4
5、惠山區, 937.1
6、錫山區, 921.7
7、濱湖區, 816.1
以上數字單位為億元。
從以上數據可見,江陰市首次突破了4000億大關並且在無錫各區縣中遙遙領先。
民間有種說法「江蘇經濟看蘇錫常、無錫的經濟看江陰」,不管說法是否正確,以數據論英雄是再好不過的。
江陰市在整個江蘇省綜合實力排名被俗稱為「千年老二」,但江陰市在工業產值方面卻是全國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江陰的人均GDP就已經達到約23萬之多。當時江蘇省會南京的人均GDP才15萬左右、即使一線城市上海人均GDP約為13萬出頭一點,所以,雖然江陰在依靠GDP綜合排名上是千年老二,但GDP總量、經濟發展水平與崑山是差不了多少的,基本上半斤八兩。
二、從江陰市經濟含金量及佔比來觀察
通過直觀江陰市的經濟數據看,無錫GDP總量的較大比例是江陰的創造的。比如江陰市2019年GDP總量就首次突破了4000億元大關,絕對值達4001.1億元,高居全市第一位。尤其是江陰市的經濟增量佔全市增量的比重約為47.11%,幾乎接近一半,好比賺一百元,有約47元是江陰市賺的。
無錫市還有一個市轄縣宜興市,2019年宜興市創造了1770億GDP,若簡單把江陰市和宜興市的GDP總量相加一起約等於5771億,這樣一來,在無錫11852總量中, 無錫的經濟總量幾乎一半成了江陰宜興創造的,可見,無錫的市轄縣經濟的確非常強大。當然這僅是一個簡單的類比,事實上,江陰經濟是無錫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某種角度是共同創造、努力的結果。
三、從江陰市中國500強數量來對比觀察
根據澎湃新聞網顯示,無錫共有「中國500強企業」14家,超過了蘇州。江陰就佔了11家;無錫共有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30家,江陰就佔了19家;無錫共有「中國民營500強企業」15家,江陰就佔了8家!
無錫14家企業分別為:海瀾集團、無錫產業發展集團、江陰澄星實業集團、江蘇三房巷集團、紅豆集團、江蘇華西集團、江蘇新長江實業集團、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江蘇華宏實業集團、雙良集團、江蘇陽光集團、法爾勝泓昇集團、遠東控股集團、遠景能源(江蘇)有限公司。
雖然崑山市排名常年第一,但在綜合實力方面,崑山市與江陰市不相上下的,崑山GDP僅比江陰多出一點點,2019年GDP僅僅相差了44億左右。江陰非但是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第一名,而且是全國名副其實的製造業第一縣市,並被譽為「中國資本第一縣」,可貴的是在全國縣城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中居然連續十二年蟬聯榜首。
看看江陰全市百強企業中,三房巷集團、海瀾集團、陽光集團、華西集團、新長江實業、興澄特鋼等、法爾勝集團、雙良集團、遠景能源、澄星實業、華宏實業等等,哪一個不是在中國的企業中是響噹噹的存在?
四、從江陰市存在經濟分類佔比來觀察
從經濟佔比上統計,江陰以大約全國萬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佔全國二百四十分之一地區生產總值、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五十分之一的中國500強企業、三十分之一的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 說江陰是無錫最具經濟發展存在感的縣級市,是沒有虛誇的。 此外,還沒有算上名揚天下的、天下第一村——華西村。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江陰的經濟發展在全國令人矚目,佔無錫經濟比重很大一塊。江陰人的自豪感、存在感也在強情理之中。 比如在民間,江陰市有些人直接在外講是「江蘇江陰」,不講無錫市江陰市,其實也是一種存在感的表現,並非是沒有歸屬感。
根據中國500強的統計數據,江陰市工業產值曾達到約5822億,幾乎近6千億,實話實說,這是很多地級市都很難達到的水準,更別不要說全國其他縣級市了,近6000億的工業產值甚至於超過了中國的某些省會城市。
五、從江陰市2020上半年經濟佔比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由於受到疫情影響,江陰市的經濟總量同樣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根據統計數據,2020年上半年,無錫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16.3億元,在江蘇省各城市中位居第三位。較上年同期初步核算值減少了446.2億元,名義下降了7.48%。
具體來看各區市來看:
江陰市2020年上半年實現GDP1754.5億元,在各區市中領跑。較上年同期初步核算值減少了270.1億元,名義下降了13.34%;
新吳區2020年上半年實現GDP854.7億元,位居全市第二位。較上年同期初步核算值減少了49.9億元,名義下降了5.52%
宜興市2020年上半年實現GDP851.0億元,位居全市第三位。較上年同期初步核算值減少了54.1億元。
梁溪區2020年上半年實現GDP636.0億元,位居全市第四位。較上年同期初步核算值減少了42.7億元。
惠山區2020年上半年實現GDP434.8億元,位居全市第五位。較上年同期初步核算值減少了28.1億元。
錫山區2020年上半年實現GDP420.6億元,
濱湖區2020年上半年實現GDP411.0億元,經開區2020年上半年實現GDP153.8億元。
可見,7個區市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江陰市下滑幅度為13.34%,是全市唯一下滑幅度上雙的地區。即使如此,從數據中依然可以看到江陰市的經濟實力水平。比如江陰市實現GDP1754.5億元,比市區經濟重要支柱排名第二的新吳區上半年GDP854.7億元多出約2倍。隨著各行各業陸續恢復生產,各區市二季度的生產總值情況較一季度時會有明顯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