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溧陽1535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積累,「三山兩湖一團城」大旅遊格局已現!
今年以來,借力365公裡「溧陽1號公路」,不但打通旅遊大動脈,而且逐步向神經末梢延伸,使原本一些游離的資源集聚起來成為新的優勢,溧陽全域旅遊方興未艾!
依山順勢的「溧陽1號公路」宛若遊龍,蒼翠欲滴的連綿竹海幽深迷離,疏密錯落的茶果園林生機勃勃,自然清新的鄉村別具風情……周末假期,來自南京的旅遊達人莫家興在深度領略「溧陽1號公路」沿線的旖旎風光後感慨地說:「以前只知天目湖,此次『1號公路』遊,顯山露水見鄉愁!」
從傳統的以抓點為特徵的景點遊,到把全市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打包」建設的全域遊,近年來,一場深刻的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溧陽推進。這不僅悄然優化著旅遊產品和服務供給,也強力託起了縣域新經濟。2017年,80萬人口的溧陽共計接待境內外遊客1757.0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206.59億元。
打破景區「邊界」
「三山兩湖一團城」空間格局形成
旅遊業是溧陽最具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天目湖山水園和南山竹海兩大景區早已蜚聲全國,可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形成「南重北輕」的局面。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著眼全市,放大山水資源,全力打造以南山、曹山、瓦屋山,天目湖、長蕩湖,宋團城為主體的「三山兩湖一團城」旅遊發展格局,旅遊區域正從山水資源豐厚的南山片區擴大到全市域。
戴埠鎮是我市的旅遊名鎮,有南山竹海、御水溫泉、美岕山野溫泉度假村等知名旅遊品牌。近年來,戴埠鎮跳出依託景區旅遊的傳統模式,積極策應全域旅遊開發。2017年,戴埠全鎮共接待遊客超過600萬人,全年旅遊收入達13.5億元。
蛀竹棵、深溪岕、楊家村……南山景區管委會副主任魏平東表示,在戴埠,一大批自然村正投身全域旅遊發展大潮,各類生態休閒農莊、民宿和鄉村旅遊單位如雨後春筍一般。
位於上興鎮的曹山是「三山兩湖一團城」旅遊發展格局的重要一級,目前,周末遊客保持2萬已成其常態。2009年,為破解南北發展的不平衡,我市以北部山區的曹山為突破口,啟動了曹山現代農業示範園的開發。在此基礎上,又規劃了曹山旅遊度假區,通過農業園區與旅遊度假區的「並軌」,引領北部山區農旅融合發展。今年1月,曹山旅遊度假區獲批成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成熟的機制,永遠是前行最主要的「車輪子」。市委、市政府在謀劃「十三五」發展時,明確要大力發展休閒經濟,放大天目湖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品牌優勢,以「三山兩湖一團城」為重點,推動高端會展、觀光農業、美麗鄉村、健康養生與休閒度假融合發展,規劃建設幾個特色小鎮,促進旅遊業向高端休閒轉型,著力打造「全國一流、全域一體」的休閒度假目的地。
溧陽旅遊成於天目湖,卻不止步於天目湖。2016年,國家旅遊局公布了全國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我市成功入選。努力爭當全國全域旅遊發展的佼佼者,今年,我市更把「全域旅遊推進年」確立為年度工作主題,在全市點燃「高質量發展全域旅遊」的火熱行動。
疏通全域「脈絡」
「1號公路」激活全域旅遊整盤「棋」
一條公路穿城過,全域風光入畫來。去年開始,我市傾力打造的全程365公裡的「溧陽1號公路」,隨著其「顏值」不斷升級,吸引了全省眾多自駕遊客和騎行愛好者前來,人氣爆棚,刷屏朋友圈,成了江蘇「網紅打卡地」。
多年以來,我市的發展離不開一個「路」字,特別是農村公路,已經成為政府和農民之間的連心路、富民路。早在2013年,我市就開始大力推動農村公路的建設。而「溧陽1號公路」的建設跳出僅滿足出行功能的舊思維,融入「旅遊+」的新理念,巧妙地將沿線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及旅遊資源結合起來,使公路沿途風景美不勝收。
「溧陽1號公路」藉助原有的公路網,以我市「三山兩湖」為中心,內串天目湖、南山竹海、曹山、瓦屋山等重點景區和市域200餘家鄉村旅遊點,外聯省內無錫宜興、南京高淳溧水、鎮江句容和安徽省郎溪廣德、浙江省長興安吉等縣(市),總體形成「大環小環,內聯外通,四通八達」的公路網。
酒香也怕巷子深。地處我市西北茅山革命老區的竹簀鎮由於地理偏僻,其豐富的山水資源一直少為人知。「溧陽1號公路」的貫通,將瓦屋山、丫髻山、神女湖的美景更好地展現出來,竹簀的人氣越來越旺。「已經有10家上市公司陸續前來洽談旅遊開發項目。」竹簀鎮副鎮長蔣一楓告訴記者,在竹簀,以瓦屋山景區、水西紅色旅遊、寶藏禪師佛教文化等為主的旅遊已破題起航。
在竹簀鎮百家山茶園內,私家車、大巴車絡繹不絕,不時有遊客下車休憩、拍照,盡情感受鄉村旅遊樂趣。百家山茶園位於「溧陽1號公路」沿線,根據茶園地貌,市交通局在此建了「神女之心觀景臺」,可以讓遊客欣賞到遠方山脊處一個巨大的自然心型竹林。為了加強公路沿線和自身景觀資源的融合和開發利用,「溧陽1號公路」沿途還規劃設置了10個休閒驛站、15個景觀臺、13個休憩點。驛站在承載當地特色文化的同時,兼具餐飲、住宿、旅遊諮詢、車輛租賃等功能。
南山的萬畝竹海、曹山的果林花海、別橋原鄉的農耕文化、瓦屋山的茂盛森林、天目湖的秀美山水、長蕩湖的萬頃碧波……另外,南渡的貞女義祠、蔡邕讀書臺、孟郊謝鴨堂、舊縣樂官古井、埭頭史侯祠、宋團城、太白樓、水西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等一批歷史與文化遺存,「溧陽1號公路」成關鍵一落,激活了全域旅遊整盤「棋」。
盤活產業「鏈條」
「旅遊+」加出三產融合發展新態勢
全域旅遊的含義並不局限於旅遊休閒,如何全域發揮「旅遊+」功能,以旅遊為線,串起農業、工業、文化等跨界產業,使旅遊與其他相關產業在深度融合、相融相盛中形成新的生產力和競爭力,也同樣是題中應有之義。
6月23日,記者在常州日日春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看到,前來採摘油桃、楊梅等應季水果的遊客絡繹不絕。「曹山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到這兒來採摘,已經成為很多溧陽人新的周末度假方式。」市民梁女士告訴記者,她經常帶孩子來,這不僅能讓孩子吃到最新鮮的水果,而且能讓孩子親近大自然,體會勞動的艱辛與喜悅。
自行車公園、登山步道、帳篷露營地、賽龍舟……曹山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主任湯全明告訴記者,近年來,曹山除了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還充分利用北部地區地形地貌,打造以體育運動、競技賽事為特色的旅遊產品,增強「七彩曹山」活力。去年,曹山被列為全省首批「體育健康小鎮」創建單位,並申報住建部「體育特色小鎮」與國家體育總局「運動休閒特色小鎮」。
2017年8月,藍城集團與我市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天目湖鎮、戴埠鎮、上興鎮打造三個富有特色的「藍城小鎮」,通過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以及鄉村旅遊,實現鄉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據杭州藍城青州公司總經理許燦鋼介紹,他們已對原有土地重新進行整理,將引進現代農業,發展生態農業,打造農業景觀,發展鄉村旅遊。
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為推動民宿健康發展,創新特色美宿品牌,我市把「溧陽茶舍」作為引領全域旅遊特色產品的重要標杆,制定了《溧陽市鼓勵和促進「溧陽茶舍」發展的實施意見》,並進一步統籌旅遊設施和產品布局,採取「政府平臺建設一批、社會資本實施一批、建成項目提升一批」的方法,加快推進「溧陽茶舍」發展。
「旅遊+休閒農業」「旅遊+美麗鄉村」「旅遊+文化體育」「旅遊+新業態」……從旅遊到「旅遊+」,一個多業態全域旅遊產業集群在溧陽逐漸形成,也成為了我市穩增長、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的新引擎和加快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的載體。
據統計,2017年國慶黃金周,全市納入旅遊統計的24個景區(點)共接待遊客超100萬人次,營業收入達8500萬元。被評為「全國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的李家園村,年接待遊客近80萬人次,年旅遊經營收入超6000萬元,旅遊從業人員年收入達4.5萬餘元。2018年溧陽「兩節」(茶葉、旅遊)期間,以天目湖為龍頭的各景區(點)、旅遊農莊、茶旅文化線成為旅遊熱區,呈現火爆之勢,累計接待遊客人數達320萬人次,總收入36億元,獲得了全域旅遊的良好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