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瀾庭說歷史
古代歷史上在世界範圍之內曾前後發生了三次遊牧民族由草原地帶向農業人口地區的大遷徙。是哪三次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詳細講講吧!其中第一次的大遷徙發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當第一次大遷徙的潮流還未過去,第二次的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大遷徙就又開始活動起來。此後到古代末期,公元三四百年間又有第三次的大遷徙。在這些進行遷徙的遊牧民族中,主要是以所謂「印度歐羅巴」族為主,尤其是第一次遷徙,完全是印度歐羅巴人的活動,只是在後兩次遷徙中才夾雜著其他種族的遊牧民族。
古代史上這三次遊牧民族的大遷徙對古代世界農業人口的土著地帶奴隸制國家的歷史發展發生了關鍵性的作用。在最初,它們所發生的作用都是破壞性的。在西方,第一次、第二次的遷徙先後破壞了兩個大帝國巴比倫與埃及。這兩個大帝國的衰敗、混亂,以至於古巴比倫帝國的最後滅亡,固然有其內在原因,但這些外來遊牧民族給予他們的長期而劇烈的打擊也是其覆亡的很重要的和最後的原因。此外,第一次或第二次的遷徙也曾影響了中國,曾在古代中國史書中出現的大月氏人實即此次遷徙的印度歐羅巴人的一支,他們已達到了中國的邊疆,但被中國擋住,未得進入中國內部。
公元三四百年間的遊牧民族的第三次遷移,破壞了羅馬帝國,同時又直接影響到了中國。因為其中的幾支遊牧民族曾深入中國內部,即中國史上所謂的「五胡亂華」中國的一部分地區受到了這些遊牧民族的嚴重破壞,只是這些遊牧民族並未能像他們在羅馬帝國內部所作為的那樣,毀滅掉中國原有的政治和文化的基礎。雖然中國在文化、語言和風習上曾受到了他們的很大影響,但始終未被其徹底改變,所以不久中國即在舊有的文化基礎上,吸收了外來的新血液,重新恢復了自己的強大與安定。這是中國與西方古代各國歷史發展的不同點。
公元前2000年左右開始第一次大遷徙的印度歐羅巴人並不是一個統一的種族集團,這個名稱的來源是因為十九世紀歐洲歷史學家由於這些遷徙的部落與部族在其以後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屬於同一大的語言系統,故以為他們原來就是一個統一的種族集團,因而統稱他們為「印度歐羅巴」人。今日我們仍用「印度歐羅巴」這個名稱來統稱這些從亞歐大草原地帶向外遷移的許多遊牧部族,主要是把他們看作為一個語言的集團,而不是把他們當作一個統一的血統種族集團。因為在遷移以前,最原始的印度歐羅巴人究竟是什麼人現在已無從知道。
當他們尚在亞歐大草原上活動之時,曾席捲了許多生活方式與之相同的不同種的部族,這些人後來都被其同化了所以印度歐羅巴人的血統非常複雜,當其出現在歷史舞臺上時,早已不是原來種族的面目了。這些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開始同時自亞歐大草原向外遷徙的印度歐羅巴人,其最初的根據地究竟在哪裡?近百年來關於這個問題曾有種種的說法,最後一般的判斷趨向,認為其根據地當在裏海以東以北地方。這一結論主要是從研究最早的印度歐羅巴人早期梵文的字彙中得出來的從早期梵文的字彙中可以看出印度歐羅巴人最初居住生活的地方一定是在一個氣候比較溫和的草原地帶,但在氣候比較溫和的自然條件下,季節的變化卻又很顯著。
這個地方最多的樹木是柳樹和赤楊,而沒有魚和任何熱帶動物。舊大陸上合乎以上幾個條件的,只有一個地方,即裏海以東以北的地方。當時他們主要靠遊牧和畜牧為主,幾年中小規模地移動一次。他們也已有了初步的農業,但因草原地帶不利於農業生產,故農業很不重要。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當時已知用牛耕田,並用牛來拉車。同時他們又是最早會用馬來作戰的民族。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每一次開始向外遷徙的印度歐羅巴人,其活動的範圍非常廣。
其中最早向外發展的一支就是雅利安人,他們大約在公元前2300年時已開始向外活動了。雅利安人首先向東南發展,進入中國史書上所謂「大夏」的地方(今阿富汗及伊朗東部之一部分),在此停留了數百年後,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又開始移動,分兩支向外發展。一支向西進入了伊朗高原,後在此建立了瑪代國和波斯國。另一支越過了印度高加索山,更南下進入印度河流域,徵服了當地的土著——達羅毗荼人,在印度建立起了雅利安人的國家。
繼雅利安之後,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又有大批的印度歐羅巴人向外遷徙,其中有一部分人向西進入後日俄羅斯南部及東南歐地區一部分人則東去進入了中央亞細亞,甚至到達了中國的西部邊疆,大月氏人可能就是其中之一支,而大部分人是向南發展的。他們進入巴比倫範圍之內或其邊疆地帶,都與巴比倫發生了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在這些向南發展與巴比倫發生了關係的印度歐羅巴人中,最重要的又有三個部族,即哈梯和胡裡包括鄔拉圖。而上述雅利安人中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西遷入伊朗高原的一支,後來亦與巴比倫發生了接觸。今天的內容就講到這裡,大家覺得小編講得怎麼樣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