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很長,朝代更替,世事紛擾,可謂機關算盡。
然而規律還是有的,主要是兩種矛盾: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矛盾,內部階級矛盾或利益分配矛盾。按《史記》記載,匈奴、突厥、鮮卑這些早期的北方遊牧民族也是炎黃子孫,只不過遷移到寒冷的北方,在幾千年的發展中,與南方的農耕民族形成了幾乎完全不同的文明。應該說這種說法還是可信的。在長江黃河流域生活的先民,逐漸形成了蚩尤、炎帝、黃帝等幾個主要部落,在相互的徵戰中,敗落的部落往北邊逃跑遷徙。北方無法有效從事固定的農業生產,因而慢慢演化為遊牧民族。
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條件是非常苛刻的,天寒地凍,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因而這些人都相對冷血,幹的是燒殺搶掠的活,每天接觸的都是兇惡的野獸。而農耕民族相對穩定,條件較好,生活富足後自然有閒心閒情去研究琢磨各種事情,所以也就有了各類文化活動。也不想去偷去搶,畢竟自己家裡就有。當北方的條件比較不好時,比如天氣變化,就組團到南邊搶劫。如果南方有抵抗搶完就走,不反抗就順手建立政權,奴役南方的農耕民族。南方農耕民族忍無可忍後奮起又把北方遊牧民族趕走。
另一種矛盾是內部利益分配矛盾,或者說階級矛盾,也就是統治階層過分貪婪,導致另一部分人沒法活下去了,只好拿起刀搶,搶些回來。
有時候是單一一種矛盾造成混亂,有時候是兩種矛盾混合在一起造成朝代更替。其實不管是哪種矛盾,都是為了爭奪生存機會,都是搶奪生產資料和財產。不管怎麼說人類活下去總是要吃飯的,不給飯吃就拿起刀。
這兩種矛盾一直左右著中國的發展,時不時就起衝突,留下慘痛的傷害,甚至是文明的中斷和毀滅。直到海洋文明的興起,西方的遊牧民族成了海上的強盜,將善良的中國人打得滿地找牙,這些被打敗的人有些奮起反抗,有些投降,有些「寧與外人不予家奴」,五花八門,形形色色,啥樣人都有,但五千年的底蘊最終讓這個東方巨人重新站了起來。
中國的歷史從矛盾上來說基本就是這塊土地上同一祖先的兩種文明相互衝突、碰撞、融合而成的。這些活下來的人,雖然相互打過架,搶過錢,殺過人,但總算還是要繼續活下去,因而面對不是這塊土地上的外來者時毫不猶豫地牽手聯盟,將紅頭髮的侵略者趕走,中華民族因而重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