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縫香囊,技藝傳承!一家老小齊上陣包裹粽子,繪製甜蜜生活

2020-12-24 看山看水看雲南

端午節是我國延續千年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民間都有採集芳香藥草,曬乾後再縫製成香囊贈與親人好友的習俗,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鳳羽,這一傳統習俗被人們不斷傳承演繹。

在大理洱源鳳羽鎮鳳翔村一座古樸幽靜的宅院裡,馬奶奶正和幾位老姐妹縫製香囊,色彩斑斕的布料和姐妹幾人的歡聲笑語將靜謐的庭院渲染得格外熱鬧。

記者趙麗娟:我手裡的這串香囊就是馬奶奶和她的姐妹們一起縫製的,裡面有小猴子、小鸚鵡還有小老虎。這串小香囊看起來古樸大方、色彩豔麗,聞起來還有一股淡淡的草藥味,我們一起來問問奶奶裡面究竟裝了什麼好東西?

馬榮映:這裡面裝的是艾草,還有馬蹄香。它作用是清熱解毒,聞起來是有一股香味。

記者:奶奶,這個小香囊要怎麼佩戴?

馬榮映:每年五月端午節的時候,三歲以前的小嬰兒,這兩隻小老虎就訂在帽子的前面,這串小鸚鵡這些,就是戴在帽子的後面後腦勺上。

記者:那有什麼作用呢?

馬榮映:用它闢邪、還有納福,還能清熱解毒,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每年端午前夕,馬奶奶家可熱鬧了,親戚來了,左鄰右舍也來了,都來和奶奶學做香囊。

馬榮映:我八歲的時候就跟外婆學習縫香囊,一直就縫下去,每年都縫。

奶奶說,這幾十年來,她帶了不少徒弟,她相信製作香囊的技藝會一直傳承下去。

馬榮映:我的兩個兒子媳婦,兩個姑娘,她們都說這個傳統很好,要讓我教她們,現在她們個個都學會了,個個都會縫了,她們說你眼睛看不見了,我們也要把它傳承下去。

今年已80歲高齡的馬奶奶依然耳聰目明,從材料選取、雛形裁剪到縫合、填充香料、收口等每一道工序都做得一絲不苟。

記者:這隻小老虎已經完成了之前所有的工序,只剩下最後的收口這個步驟了,那麼剛才奶奶已經收我為徒,那我就來實踐實踐。

馬榮映:針線要小一點,四隻腳要一樣,不要長一隻短一隻,四隻腳縫出來以後,香料要用筷子緊緊的塞緊,以後才封口,縫出來才緊緊的,才好看。

一枚小小的香囊,承載著美好的祝願,帶著母親的溫度翻越千山萬水,成為了遠方遊子回味鄉愁的文化符號。

洱源其它各地以形式多樣的習俗來歡度節日,包粽子、掛艾葉、戴香包,體現著不同的風土人情。

一大早,金大媽家的白族小院就熱鬧了起來 ,一家老小齊上陣,圍著提前精心準備的優質糯米、粽葉、大棗、火腿、粽繩等包粽子的所需物品,一邊談笑一邊為家人包粽子。在金大媽手把手的現場「教學」後一粒粒晶瑩的糯米,一片片清香的粽葉,在一雙雙巧手間不停地穿梭,變化成了一個個包裹著生活甜蜜的精緻粽子。

縣城居民金利珍:每年端午節,都把子女召集回來一起包粽子,包好以後送給親戚朋友,一起感受民俗文化,過一個歡快的端午節。

李燦梅說跟著金大媽學習粽子的製作方法,不僅練就了一門新手藝,與大家同做同吃,還收穫了滿滿的甜蜜快樂。

縣城居民李燦梅:我非常喜歡朋友聚在一起包粽子的這種感覺,它能夠促進我們朋友和家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還有我們自己包的粽子吃起來更香、更甜。

記者來到市場看到豆沙、火腿、綠豆各種口味的粽子,新鮮的艾葉、巧手縫製的香包應有盡有,透出濃濃的節日味道。

粽子銷售商楊桂萍:大家對傳統節日越來越重視,我家的粽子也越來越好賣,有很多品種都是自己家純手工製作,一年可以銷售三萬個。

牛街鄉村民馮亮娟:今天特意過來買粽葉回去自己包,包自己喜歡的口味,歡歡樂樂的過個端午節。

圖文:趙麗娟 王磊 趙喜杏 楊松燕

為你點讚!危急時刻,大理公交駕駛員救助昏倒路人,緊急送醫脫險

相關焦點

  • 他們的端午節很暖心:粽子上寫下中考祝福,香囊送給獨居老人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鎮東 黃京 包粽子、制香囊、誦詩詞、繪龍舟……為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在端午節來臨之際,長沙市各中學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端午節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習俗,感受中國傳統節日豐富文化內涵。
  • 包粽子、做香囊、誦詩詞、話家常……
    包粽子、做香囊、誦詩詞……端午節來臨之際,廣州市南沙區各鎮街陸續開展活動,讓街坊們重溫中華古老文化,同時增進彼此感情。天南海北人同包一家粽農曆五月初五是傳統節日端午節。6月22日,在粽葉飄香的日子裡,南沙街大湧村工會職工服務站聯合利民(番禺南沙)電器發展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在利民工廠內開展了一次「粽情端午 讓愛傳承」自製包粽子活動。
  • 巧手教你做香囊(組圖)
    巧手教你做香囊  民間自古就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的說法,中藥香囊具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中藥香囊驅蚊的原理很簡單,它通過中藥所散發出的氣味來讓蚊子「敬而遠之」。夏日,驅蚊防蟲香包你要不要親手製作幾個,送給朋友、親人和孩子們呢?
  • 香囊手藝人:希望將香猴猻製作技藝傳下去
    師從外婆 49年一直在做走進楊大姐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桌子上、牆壁上、沙發上一個個形態各異的端午香囊——香猴猻。楊大姐告訴瀘州電臺·大聽網記者,每年端午前後,就是她最忙的一段時間,很多人都會打電話預定。
  • 包粽子、品美食、做香囊,南寧市民以各種形式歡度端午佳節
    同包連心粽 共度端午節西鄉塘區明秀南社區各族群眾歡聚在一起包粽子慶端午。 記者 楊盛 攝又是一年端午節,又聞濃濃艾葉香。連日來,南寧人以各種形式歡度端午節,傳承傳統文化,共創文明城市。傳承美食文化感受傳統魅力6 月 25 日,青秀區建政街道聯合轄區愛心企業到茅橋社區 98 歲的孤寡老人丁允榮家中開展端午節慰問,給老人帶去節日問候,並宣傳創城工作。老人表示:" 生活在南寧很幸福,很開心!"
  • 包「庾家粽」、制中藥香囊……端午期間到廣東省文化館學非遺技藝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廣州、佛山、東莞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辦,在熱鬧的端午中拉近非遺與生活的距離,也為市民獻上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市民現場體驗製作「庾家粽」粽子是許多廣東人心心念念的端午美食。第一堂體驗課於6月25日舉行,廣東省文化館請來東莞「庾家粽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庾美連老師揭秘「庾家粽」噴香美味的秘訣。
  • 「我們的節日」包粽子、編彩繩、制香囊……來瞧瞧咱李滄人的端午節!
    扎艾草、編絲帶、做香囊,端午安康。春和社區舉辦「愛滿端午,幸福鄰裡」端午節活動,大家一起包粽子、系五彩繩活動,向社區居民傳遞節日溫暖。浮山路街道東李社區舉辦「和諧東李 祈福送艾」節日活動,邀請社區居民把對家人、朋友、鄰裡的祝福寫在心願牆上,並為大家送上艾草香包和五彩繩,傳遞對幸福生活的美好祝願。
  • 桂林市陽光學校「品味端午,傳承文明」系列活動之做香囊
    自製端午香囊「五月五,是端陽,吃粽子,戴香囊。」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天除了要吃粽子,還要佩戴香囊呢!今天秦老師說要教我們做香囊,我們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得手舞足蹈。秦老師把縫紉工具和製作香囊的材料放在我們的桌子上,我一看這麼多材料,心想:香囊一定很難做吧!
  • 非遺傳承人在進博會現場展示香囊製作技藝
    「非遺」傳承人陳杏芝在進博會現場帶來了香囊製作技藝的展示。陳杏芝製作的香囊。(李菁 攝)澎湃新聞記者從「非遺」展臺獲悉,香囊又名香袋、花囊,它是古代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中國傳統的香囊多用綢布製成,香囊內裝有雄黃、薰草、艾葉等香料。
  • 端午,來花仙谷「粽」享歡樂 | 摸魚祈福採蘑菇,粽子香囊親自做
    摸魚大賽+鹿寶寶祈福會+蘑菇森林探險+包粽子縫香囊。眾多精彩好玩兒的活動等你來參加。活動四:包粽子縫香囊端午節當然少不了粽子的出席。現包現帶走,每人可免費帶走3個粽子。小朋友既能學到新技能,又能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現場還將評選出「最快粽子王」和「最美粽子王」。
  • 端午節手作香囊沙龍活動【精彩回顧】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蘸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唱的正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 阜橋街道粉蓮街社區工會開展中秋節「濃濃中秋情 巧手制香囊」活動
    為迎接中秋佳節,進一步弘揚和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工會會員的精神文化生活,感受濃濃的節日內涵,9月24日下午,阜橋街道粉蓮街社區工會聯合粉蓮街社區社會組織一一紅蓮大姐手工坊,在粉蓮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一場我們的節日——中秋節「濃濃中秋情,巧手制香囊」的活動,用香氣怡人的香囊迎接中秋節的到來
  • 小年夜餐桌上的「紅人」,一家老小齊動手,日子更「紅火」
    小年夜餐桌上的「紅人」,一家老小齊動手,日子更「紅火」。任何地方過小年夜都是有著不同的方式,在南方都是一大家子的人齊動手,而且這邊人對小年夜也是十分的的尊重的,不會絲毫的馬虎這個節日,這個除了正餐,還有就是餃子了,餃子以前是北方特有的食物,在南方就是「包面」,它形似混沌,但是比餛飩有嚼勁。這一天也是從早上忙到晚上,很多幾乎是沒有時間去停歇的。
  • 解碼非遺|在省文化館學會做中藥香囊、織藤編、包庾家粽……
    非遺,而是通過包粽子、織藤編、做香囊等有趣好玩的活動,讓非遺自然「走進」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李劭侹圖/主辦方供圖
  • 田亮一家四口齊上陣包粽子,長髮披肩認真包粽子的森碟太美太淑女
    6月7日是端午節,今天大家都吃到粽子了嗎?吃得粽子是買的還是親手包的呢?我想有很多都是全家齊上陣一起包粽子吧,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顯然包粽子也應該屬於傳統的一部分,能夠吃到自己親手或者家人親手包的粽子一定超幸福吧。
  • 國內香囊行業的首個企業標準制定完成,賦予小而美的古老香囊當代...
    佩戴、懸掛香囊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習俗。端午節將至,香囊銷售又迎來了一波高峰。小而美的香囊承載著上千年的文化積澱與對美好生活的不變嚮往,靜態地向人們展示它的生動與活潑。 就在 「2020年首屆上海非遺購物節」前夕,我國香囊行業的首個企業標準制定在上海完成。
  • 巧手雕木偶匠心傳技藝
    發展>>與時俱進,木偶製作工藝用上了新工具  湛江木偶戲的傳承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木偶製作工藝的傳承。湛江木偶製作工序一般可分為以下幾步:挑選合適木材、將它細緻打磨、打坯、雕刻鏤空人物的五官、然後逐一細雕刻畫、繪製木偶面部表情、配上鬍鬚髮飾、彩繪、最後是裝置機關。
  • 古代荷包香囊功能不同:荷包盛零碎 香囊用來香身
    進入二十世紀以後,佩香囊的做法像諸多傳統生活方式一樣,不知不覺便遭淘汰了。結果發生了一個令人驚異的現象,在當今許多人的認知中,香囊居然與荷包相混淆,尤其是居然把「抽口荷包」當作香囊。  歷史上的「香囊」一名下包涵了多種材質、多種形式。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金銀、玉、翠等硬材製作的小盒,盒面鏤空以散發香氣;一類則是紗、羅、錦、鍛等織物縫成的軟質小袋,到了明清時也稱為「香袋」。
  • 端午佳節 | 吃粽子品民俗 延安市歡慶端午佳節
    農曆5月5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延安市各縣(市、區)群眾包粽子、賽龍舟、賞民俗,歡度佳節,傳承傳統文化。八一敬老院共度端午佳節,延安八一敬老院的老人們齊聚一堂,吃粽子,話家常,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喜悅。
  • 南寧市場粽子價格微漲,草藥、香囊...
    粽子熱銷,新舊品種花樣多6月23日上午,南寧大同街、壯志路一帶粽子飄香。各店鋪門口擺滿了涼粽、三角粽、綠豆粽、黑米粽、餈粑等,市民推著購物車、開著汽車來採購粽子。涼粽價格2.5元/個,綠豆粽5~7元/個,價格均比去年上漲了0.5~2元/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