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品美食、做香囊,南寧市民以各種形式歡度端午佳節

2020-12-09 瀟湘晨報

同包連心粽 共度端午節

西鄉塘區明秀南社區各族群眾歡聚在一起包粽子慶端午。 記者 楊盛 攝

又是一年端午節,又聞濃濃艾葉香。連日來,南寧人以各種形式歡度端午節,傳承傳統文化,共創文明城市。

傳承美食文化

感受傳統魅力

6 月 25 日,青秀區建政街道聯合轄區愛心企業到茅橋社區 98 歲的孤寡老人丁允榮家中開展端午節慰問,給老人帶去節日問候,並宣傳創城工作。老人表示:" 生活在南寧很幸福,很開心!"

6 月 23 日,東葛路社區黨委在端午節前開展 " 粽情端午,先鋒同行,和諧鄰裡 " 志願服務活動,活動開始前先開展創城知識宣傳。開展包粽子送溫暖活動,讓社區困難黨員和困難群體共同感受社區大家庭和諧的氛圍。

6 月 23 日,新竹社區舉辦 " 包出濃濃端午味 " 包粽子比賽,報名者非常踴躍,特別是吸引了 " 時間銀行 " 老年志願者、年輕志願者和部分居民代表參加比賽。經過 4 組比拼後," 時間銀行 " 志願者覃達玲阿姨成為冠軍,當天所包的粽子成為比賽的獎品,被參賽者高高興興地帶回家。

歡聲笑語迎端午

粽香四溢助創城

6 月 24 日,西鄉塘區明秀南社區舉行 " 同包連心粽共創文明城 " 主題活動,社區居民齊聚一堂,包粽子、品美食、做香囊,還一同參與社區勞動,在傳統佳節裡傳遞鄰裡文明和睦新風,營造人人參與創城的濃厚氛圍。

參與包粽子的居民身穿民族服飾,營造出濃濃的節日氣氛。居民費華榮說:" 每年端午節社區都會組織居民在一起包粽子,通過這些活動將傳統文化傳承下來,也增進了鄰裡友誼,讓社區更和諧。" 據介紹,包好的粽子將送至社區困難老人家裡。

在當天的活動中,社區及轄區單位代表向居民作出鄭重承諾,將營造互幫互助、和諧鄰裡的社區氛圍,攜手共創文明城市,讓居民共享宜居家園。隨後,社區組織居民開展創城活動籤名及大掃除活動。

特產蘇木涼粽

傳遞濃濃鄉情

邕寧區百濟鎮南華村家家戶戶都有在端午節用中藥材蘇木、灰水做涼粽的傳統。村民用苦楝木、青蒿、驅蚊木等植物燒成灰後做成梘水浸泡糯米和蘇木,包粽子時將一根小蘇木放進糯米中,煮熟後蘇木芯便會將四圍糯米染成絳紅並逐漸擴散變淡,看起來豔麗而富有美感,吃起來軟糯爽口。製作涼粽所用原材料均來自野生植物,切開粽子,一抹殷紅橫穿於金黃透亮、黏稠有度的糯米中間,仿佛遊子那顆夢魂牽繞的思鄉之心。盛夏時節,這個寄託著濃濃鄉情的色香味俱全的涼粽便伴著一家老小歡度美麗的端午。

活動精彩紛呈

粽子包出花樣

端午節期間,我市部分景區舉辦各種傳統節日民俗體驗,共度傳統佳節。

南寧孔廟博物館在節日期間舉辦漢服集市,開展點雄黃、射五毒、纏五彩繩、製作香囊、投壺等民俗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觀看、體驗。

南寧海底世界開展了別開生面的 " 粽 " 情一 " 夏 " 活動。在館內可以看到海洋裡的龍寶寶:海鰻和花園鰻;在館外的免費遊戲體驗區,開展紙杯龍玩偶的親子 DIY 製作、" 端午飄香,釣香粽子 " 遊戲等活動,現場遊客全家總動員,老少齊上陣,玩得很開心,釣上來的粽子香氣誘人,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

南寧博物館開展端午專場活動—— " 大巧有工 " 榫卯體驗課,工作人員帶著 5 組家庭參觀 " 榫卯的魅力 " 臨時展覽,將千年榫卯的秘密娓娓道來。參觀結束後,以家庭為組進行搭建達文西橋比賽,讓孩子們親自動手接觸中國傳統非遺文化。

6 月 25 日,翡翠園一期網球場上熱鬧非凡,由平嶺社區居委會聯合翡翠園一期小區業主委員會、南寧軌道地產物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共同舉辦的 " 粽葉飄香話端午 " 活動火熱進行。小區居民興致勃勃地冒雨參加包粽子活動,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和內涵。居民們紛紛展示本領,一卷一疊、填料、壓緊、扎繩,很快臺上就擺滿了三角形、長條形等形狀各異的粽子。有的居民手藝嫻熟,有的則手忙腳亂,還有不少年輕人和小朋友前來 " 取經 " 學習,活動現場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記者 李靜 楊盛 莫嵐遠 通訊員 滕忠 楊莉 馬宏欣

小知識

端午節:

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2006 年 5 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 年 9 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 端 " 是端正," 午 " 是正午、光明。這個節日,就是提醒我們,端身正念,修光明心,讓身心得以歸正。

那麼端午節有什麼習俗呢?南寧孔廟博物館宣教活動部李採芸介紹,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賽龍舟的習俗。端午節的這些習俗圍繞著四個關鍵詞形成。

第一個關鍵詞是祭祀。祭祀的對象都是有愛國情懷、仁孝之心或是艱苦奮鬥的人。第二個關鍵詞是防疫。人們通過點雄黃、喝雄黃酒、佩戴避瘟香囊、沐蘭湯等方式,以求祛病強身。第三個關鍵詞是運動。龍舟競渡、射五毒、射柳都是通過遊戲來讓人運動起來,提醒人們要通過鍛鍊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第四個關鍵詞是愛國。屈原是愛國詩人,他的愛國精神如石刻一般,鐫刻在中華民族的心靈中。

端午節的粽子,是一種文化主題思想,而端午節的 " 划龍舟 " 就是一種精神文化活動競技娛樂表現形式。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傳統至今在中國各地傳承並成功成為世界非遺。

【來源:ZAKER南寧】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端午佳節 | 吃粽子品民俗 延安市歡慶端午佳節
    農曆5月5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延安市各縣(市、區)群眾包粽子、賽龍舟、賞民俗,歡度佳節,傳承傳統文化。八一敬老院共度端午佳節,延安八一敬老院的老人們齊聚一堂,吃粽子,話家常,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喜悅。
  • 我們的節日丨歡聲笑語過佳節 多彩民俗迎端午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2020年6月25日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如約而至包粽子、掛菖蒲、佩香囊……一起來看南寧市民的打開方式!6月24日,西鄉塘區明秀南社區舉行了「同包連心粽 共創文明城」主題活動,社區居民齊聚一堂,包粽子、品美食、做香囊,還一同參與社區勞動,在傳統佳節裡傳遞鄰裡文明和睦新風,營造人人參與創城的濃厚氛圍。當天上午,明秀南社區居民穿著民族服飾,為包粽子忙碌著,有的下糯米、有的裹粽葉,巧手的幫忙綁繩子,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 「我們的節日」包粽子、編彩繩、制香囊……來瞧瞧咱李滄人的端午節!
    扎艾草、編絲帶、做香囊,端午安康。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李滄區各街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慶祝端午佳節讓居民近距離體驗有「文化味兒」的傳統節日李村街道社區居民一邊聽著社區工作人員講述端午節的由來,一邊動手包著粽子。手巧的居民還現場帶出師了四五個徒弟。居民動手參與,鄰裡其樂融融,不僅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同時也拉進了鄰裡之間距離。虎山路街道百通馨苑社區組織社區文藝愛好者,在線上進行雲端文藝展演,送去對廣大居民端午佳節的祝福,在增添節日文化氛圍的同時,更好地引導廣大居民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魅力。
  • 包粽子、平安符香囊DIY,大明宮邀您共度端午佳節!
    是媽媽揭開鍋蓋的一瞬間,粽子的清香在艾草和粽葉的香味中飄浮,是年長的老人們一針一線織成的五彩香包,亦或者是在大街小巷中訴說著兒時的回憶,無論是哪種味道,都是愛的味道,家的味道。  時光悠悠,端午佳節馬上就要到啦!
  • 南沙花樣過端午!包粽子、做香囊、誦詩詞、話家常……
    包粽子、做香囊、誦詩詞……端午節來臨之際,廣州市南沙區各鎮街陸續開展活動,讓街坊們重溫中華古老文化,同時增進彼此感情。天南海北人同包一家粽農曆五月初五是傳統節日端午節。6月22日,在粽葉飄香的日子裡,南沙街大湧村工會職工服務站聯合利民(番禺南沙)電器發展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在利民工廠內開展了一次「粽情端午 讓愛傳承」自製包粽子活動。
  • 遼中區百餘居民包粽子過佳節
    縫香囊、裝香料、猜謎語、編五彩繩、烙葫 蘆畫、包粽子,又是一年粽葉飄香。6 月 21 日 上午 8 點,遼中區蒲東街道麗都水岸小區廣 場,100 多人在一起扭秧歌,包粽子,一片和 諧、熱鬧的景象。活動現場,大媽們扭起秧歌,歌歡舞醉。
  • 包粽子、品荔枝……廣西景區端午小長假各出奇招
    粽葉香飄夏日長,端午節馬上要到了,你安排好怎麼過節了嗎?6月23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過端午節小長假,吃粽子、賞美景成了不少家庭的選擇。為了迎接遊客的到來,區內不少景區推出了主題活動,讓大家在縱情山水的同時,過一個別有風味的端午節。
  • 南寧市場粽子價格微漲,草藥、香囊...
    由於閏四月,今年的端午節來得特別晚,但卻讓市民對這個傳統節日更為期盼。連日來,不少南寧市民到建政市場、水街等地購買涼粽、綠豆粽,一些中老年人還專門挑選昌蒲、端午草藥用於懸掛及洗浴。粽子熱銷,新舊品種花樣多6月23日上午,南寧大同街、壯志路一帶粽子飄香。
  • 他們的端午節很暖心:粽子上寫下中考祝福,香囊送給獨居老人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鎮東 黃京 包粽子、制香囊、誦詩詞、繪龍舟……為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在端午節來臨之際,長沙市各中學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端午節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習俗,感受中國傳統節日豐富文化內涵。
  • 遼中區:鄰裡情濃 共度端午佳節
    縫香囊、裝香料、猜謎語、編五彩繩、烙葫蘆畫、包粽子,又是一年粽葉飄香。為弘揚民族精神,承中華傳統,也使社區居民在互動中感受節日的快樂,體味美好生活,營造鄰裡守望的和諧氛圍。6 月 21 日上午 8 點,遼中區蒲東街道蒲安社區和近海新苑社區組織社區居民在麗都水岸小區廣場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 " 我們的節日 端午,包粽子掛彩繩 弘揚端午文化 " 主題活動。區文明辦、街道機關幹部,各社區居民,志願者 100 餘人參與活動。活動現場,大媽們扭起秧歌,歌歡舞醉。
  • 包粽子比賽、後備箱夜集市、旱地划龍舟……端午節重慶各區縣耍事多
    今(21)日夏至已至,2020年端午節也就快了,部分區縣將在端午節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系列活動。6月22日,江北區白雲大廈,基層工會職工包粽子比賽分別開展線下線上活動。線下基層工會職工包粽子比賽,線上工會為你帶幹「貨」,在「江北職工藝術團」抖音公眾號以線上直播形式,進行端午風俗分享、工會政策福利知識普及方面的趣味互動。6月22日,涪陵區敦仁街道崩土坎社區文化廣場,「粽香涪州·情滿家園」開展端午愛國書法秀詩歌頌、親子趣味賽龍舟、包粽子品端午、製作香囊拴五色絲線等活動,體驗端午傳統佳節的文化與習俗。
  • 包粽子送香囊 看高鐵網絡直播過別樣端午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劉曉 通訊員 鍾麗麗 青島報導6月24日,端午佳節來臨之際,在青島開往上海虹橋的G232次列車上,濟鐵旅服青島高鐵餐飲管理公司工作人員和旅客一起,以「多彩旅程、粽情相伴——讓旅行生活更美好」為主題,提前過了個別開生面的端午節。
  • 來,一起包粽子啦!
    西鄉塘公安分局各派出所社區民警來到社區與社區居民一起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包……共迎端午佳節新陽派出所6月18日,伴隨著粽葉散發的清香,南罐社區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新陽派出所社區民警與居民將糯米、粽葉、繩線等材料分發開來,一起包粽子、嘮家常。
  • 包粽子、看非遺展、體驗蜀巴古道……今年端午節洛帶古鎮有耍頭!
    、包粽子比賽;體驗客家端午習俗,有獎競猜,遊客互動;客家文化也能趣味橫生。 (2)製作端午香囊:活動參與者在中心修師的指導下,從識別藥物開始,以配藥、碾藥,製作端午節闢邪香囊。 (3)龍舟模型製作:活動參與者在中心修復師的指導下,從對比板材和圖解開始,逐步找出相應零件進行拼接組接。
  • 包粽子、做香囊、點硃砂、品雄黃酒……景區活動多 盡享歡樂時光
    包粽子、做香囊、掛艾蒿……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來臨,我市多個景區出豐富多彩的端午主題活動以及優惠措施,誠邀遊客共度傳統佳節。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傳承傳統禮儀,讓孩子們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慧耕堂歸零文化村將於6月25日舉行「食粽遙思 追憶先賢」祭祀活動。
  • 農曆五月初五 迎端午 齊歡慶 品民俗
    端午節前後,各地都有不少傳統習俗,比如說:包粽子、划龍舟、掛艾草、戴香囊等等。近日,全國各地就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歡度端午佳節。在山東青島即墨區騰馬社區,居民們捋粽葉、舀糯米、塞紅棗,歡聲笑語間,沒一會的功夫,居民們就包了近200隻粽子。這些香甜的粽子,也成為了社區裡的愛心粽。
  • 巧手縫香囊,技藝傳承!一家老小齊上陣包裹粽子,繪製甜蜜生活
    每年端午前夕,馬奶奶家可熱鬧了,親戚來了,左鄰右舍也來了,都來和奶奶學做香囊。馬榮映:我八歲的時候就跟外婆學習縫香囊,一直就縫下去,每年都縫。奶奶說,這幾十年來,她帶了不少徒弟,她相信製作香囊的技藝會一直傳承下去。
  • 仲夏時令,端午佳節
    之後形成習俗,每年五月五日都在急鼓聲中,劃著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吃粽子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棗粽諧音為「早中」,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
  • 雲祈福、做香囊、畫王字……這場年中「雲上端午」民俗盛會即將開啟!
    這幾天,端午節還沒到就被各種奇葩口味的粽子刷屏,在傳統甜鹹味道之外,小龍蝦、辣條、五仁等口味的粽子紛紛上市。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能怎麼過?端午節在古代是「健康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病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賽龍舟、掛艾草、吃五黃、食粽子都是各地傳統的端午節風俗。老底子杭州人過端午少不了一項活動——掛香囊。
  • 蕪湖包粽子 划龍舟 誦經典 過精彩端午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即將到來,為了讓廣大市民過一個精彩節日,蕪湖各地通過開展包粽子、划龍舟、經典誦讀、志願服務等活動,帶市民朋友們過「民俗端午」、「文化端午」、「有愛端午」。  包粽子 划龍舟 過「民俗端午」  蕪湖社區包粽子 喜迎端午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