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六部是哪六部?分別都是管什麼?相當於現在的哪些部門?

2020-12-09 歷來現實

眾所周知,就像世界上原本沒有路一樣,地球上原本是沒有國家的,強者多了,就要對弱者進行管理,把他們圈養起來,於是就出現了國家。

可是圈養起來的弱者覺悟高低不一,有順民也有刁民。刁民不服從管理,還會搞事,於是就出現了軍隊和警察。軍隊的職責就是保護人民,抵禦外部侵略,還專治各種不服。

但治理國家不比打仗,一戰定乾坤。國家要的是長治久安,皇帝光靠大棒也不行,還要用別的手腕,不僅要有制度,還要有一個班子,幾個部門,各司其職,用不同手段治理國家,管理順民和刁民,解決各種社會矛盾。

把那麼多的人民管理起來,在古代是很難做到的。但能夠治人的人,都是勞心者,他們的智商要比普通人搞得多。對他們來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再說了他們會不斷探索,或者探摸石頭,或者借鑑前朝,找到了不少駕馭百姓的辦法,也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六部就是皇帝們智慧的結晶,成功的經驗,他們付出辛勤汗水換來的勞動成果,得到了後人的認可和繼承。

六部制度是我國政治家的智慧結晶,它是一個統治集團治理國家的主要機構,是國家繁榮和社會穩定必不可少的機構。是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者、貫徹執行者和有力監督者。正是有了六部,國家這個機器才能穩定高速運轉,政權才能得到鞏固。

據專家考證,六部在周朝的時候就設立了,周天子就是靠著六部對國家進行治理的。

到了秦朝的時候,統治者有點迷信,心說周朝就是因為六部制度而失去天下的,我們不能沿用六部這個名稱,晦氣。於是他們就用九卿來替代,雖然名稱換了,執行機構卻大同小異,換湯不換藥。

到了漢朝,漢高祖劉邦覺得秦朝的名稱不吉利,所以就改稱"六曹",各曹的首長稱為尚書。

六曹到了隋朝的時候,被棄之不用,據說當時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說,六曹這個名字彆扭,叫人想起陰曹地府,多瘮得慌,另外起個名字吧。於是大臣有人出點子,建議把六曹改成吏部、禮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到了唐朝,李世民覺得"部"這名稱好聽,高端大氣上檔次,叫起來朗朗上口的,乾脆都叫六部吧。就這樣,六部作為中央機關的名稱被確定了下來。

說了半天,六部是哪六部呢?

六部依次為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刑部和工部,唐宋時期的六部在尚書省統一管轄之下,尚書省就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元朝的時候,尚書省改稱中書省,不過也是新瓶子裝舊酒,換了名稱而已。

一轉眼元朝滅亡,泥腿子朱元璋當了皇帝,他做皇帝後對前朝制度進行了徹底反思,他覺得中國那麼多王朝之所以滅亡,是獨裁搞得還不夠,權力太下放了,要什麼中書省、尚書省,皇帝直接管理多好。要想千秋萬代,必須皇帝掛帥,要想永不變色,必須老朱專權。於是,中書省被取消,改成六部直接由皇帝負責。

六部實行一把手負責制,領導人叫尚書。部裡設立有兩個副手,被稱為左右侍郎,他們三個負責管理各部的內部事務。

明朝時期擔任各部一把手的尚書在朝廷裡的官階是正二品,左右侍郎則屬於正三品級別。

說著說著,明朝也玩完了,滿清入關做了主人,又一個封建王朝橫空出世。滿清作為當時的異族,也沒有什麼統治經驗,沿用漢人的一套統治方法和管理制度,六部的機構也就延續下來。

有所不同的是,各部的尚書被提高了一級成為一品大員,左右侍郎成為正二品。要不說還是滿人會治國,國家機關的領導們僅僅是提了一級,待遇改變了一點,大傢伙就會死心塌地為皇帝幹活。

雍正做了皇帝之後,自信心滿滿,他覺得皇帝不必什麼事都操心,就設立了一個大學士,負責協調、監管六部工作。

那麼,六部的職責是什麼,他們都分管什麼工作呢?

· 吏部:吏部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組織部和人事部。主要負責選拔官員、任用官員,對官員進行管理。

通過了八股考試的學子,吏部負責分配他們到合適的領導崗位上做官。官員有成績了就提拔他們。有過錯了就處分他們。錯誤更大的、性質較嚴重的,就要降職處分。犯了原則性錯誤,影響惡劣、後果嚴重的,就要免除職務,交予司法部門定罪。

· 戶部:戶部類似於民政部和土地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全國的土地情況,耕地情況,農田管理,各地收成,農業稅額的制定;以及各地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的戶籍管理和信息,國庫收支盈餘,全在戶部職責範圍。

· 兵部:兵部就是現在的國防部和國家安全部,是國家的槍桿子的大拿,為皇帝保駕護航的最高機關。軍隊的現代化建設,武器研發和更新,軍隊人才的培養,軍隊幹部的升遷調動,兵員的召集和分配,軍備的分配和調度,人才的選拔;以及戰爭、動亂時的軍隊指揮,戰術戰略,都是兵部的職責。

· 禮部:禮部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外交部和禮儀司。國慶、皇帝壽誕、駕崩皇帝治喪,重大活動策劃和管理,來訪使者和賓客的接待;以及文化交流、學術交流,等等。

· 刑部:刑部是國家刑法的最高權力機關。比如重大案件審理、量刑,對官員行為的監督,國家各項法律、法規的制定,審察,上訪群眾的接待,大案要案的覆審,越級上訪案件的覆審,冤假錯案的平反昭雪,各地法醫、法官的培訓。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最高法院和檢察院。

· 工部:工部就是我們現在的水利建設部。其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皇帝行宮的建造,各地招待所賓館的審批、建造。紀念館的選址和建造,皇帝和皇親陵墓的選址和建造;以及河道疏通,防務工程和水利設施的施工和維修等等。

相關焦點

  • 明朝六部,五軍都督府,都察院是什麼機構?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
    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讀者通常都會遇到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各種機構名目繁多,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一些經常聽說的部門卻不知道它具體是幹什麼的。有鑑於此,夜讀史書就來為大家系列講解一下古代各王朝的主要機構部門。
  • 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 古代的「三省六部」是什麼?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前言: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在土地還有人民的管理上都有相應的制度,為的也是更加便於管理,使得一切變得條理清晰不紊亂。在我國古代,朝廷的管理制度就是「三省六部制」,這是從隋朝開始的。 何為三省六部?
  • 吏部、戶部、工部……古代三省六部,相當於今天什麼部門?
    到了隋朝,改設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歷朝變動較大,而「六部」一直沿襲到清末。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聽到說「工部」「戶部」「吏部」這些詞,以及尚書、侍郎等官職。今此,做一個全局認知。先看三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 古代立戶禮兵刑工六部哪個部門沒實權?答案不是存在感最弱的禮部
    古代有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戶部管人口、財政,吏部管科舉祭祀,兵部管兵有權,刑部管司法,工部管建設有錢。相對來說,禮部是不是最弱的?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沒有變過,那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 現在的北京市長,按古代官職分類,相當於什麼官?
    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些官職也僅僅是一個名稱,我們也並知道太多關於官職的高低和尊卑的區別,比如北京市現在的市長一職在古代究竟相當於什麼樣的官員存在呢?那麼現在,我們便來了解一下關於古代官職和其對應當今職務的關係。自秦國統一中國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便應運而生,官僚體系正式建立。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1|中央官職: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古代官職是學習文常繞不開的部分,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 三省六部製作為一種古代官制,它給中國古代政治帶來了什麼
    君權與相權的分配問題是中國古代政治無法避開的問題,這對矛盾貫穿中國古代歷史的始終。對於這個問題歷朝歷代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但都遵循一個規則:君權一定要大於相權。縱觀中國古代史,君權大於相權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 開封府尹和六部尚書誰大?
    它沒有什麼實際權力,主要是授予位高權重的大臣,表示對大臣的籠絡和器重,屬於一種榮譽性質,其地位相當於我們今天某某大學的某某名譽教授、某某名譽董事長。六部尚書六部尚書是指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最高長官,主管本部的一切事務。在明代的時候,六部尚書的官階為正二品,到了清朝時為從一品。
  • 歷史上的「大理寺」,到底是個什麼機關單位?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
    我們知道隨著朱元璋廢除「丞相制」之後,六部尚書是直接向皇帝負責的。而六部尚書的權力也開始進一步擴大,在當時甚至有這樣一句順口溜:「部是管事的,院是看熱鬧的,寺是辦事的,監是打雜的」。 這句話說明了刑部的權力,然而在當時大理寺的權力幾乎可以和刑部分庭抗禮,可以預見大理寺只能有多強大了。 那麼這個神秘的「大理寺」究竟是一個什麼存在呢?為什麼要叫「大理寺」,這聽起來像是一個寺院的名字。
  • 古代除「六部」外,還有「九寺五監」,很多人卻不知道他們的作用
    古代朝廷的運轉,主要由統治者、內閣及各機構分管部門構成。 古代的「分管部門」可謂五花八門,有許多講究。不了解歷史的朋友都以為尚書六部的職責已涵蓋了所有軍國大政,實則不然。「九寺」,自秦漢「九卿」演變而來,其職級與尚書六部等同,職權上也有不少重疊的部分。
  • 當時的中書省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
    真正在中書省主持工作的是右丞相(元朝以右為尊)和左丞相,官階都是正一品。 從職能上來看,元朝中書省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右丞相和左丞相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副總理。 中書省的下級單位是六部,即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置尚書三名,官階正三品;侍郎二名,官階正四品;郎中二名,官階從五品;員外郎二名,官階從六品。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是管什麼的?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六部不同於西方社會的三權分立、制衡制度,雖然我們的六部之間也體現相互牽制的現象,但從根本上來看,六部之間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會產生制衡作用的,六大部門都是各家管理各家的事務。正因為如此,古代官員貪汙腐化和官員獨大的現象與此脫離不了關係。
  • 從一品的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在明清統治時期,朝廷中出現了六部九卿的說法。六部九卿指的是朝廷9個部門的長官,基本上都屬於朝廷重臣。六部很容易理解,分別是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九卿除了6部尚書以外,還有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和通政使。
  • 古代員外到底是什麼官?若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的官職,其中一個就是員外,員外郎還有幾個別稱,比如員外和外郎,還有一個通稱為副郎。那麼,到底什麼是員外呢?為何在古裝電視劇中感覺員外這麼多呢?若放到現在,又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其實,員外就是指正員以外的官員,不過在後來,這些官職可以捐買,所以很多富豪都可以稱為員外。後來就多用來指地主豪紳,明朝以前與科舉制度有關,但在明朝以後,與科舉制度無關了,變成了一些富豪捐錢就能得到的職務,於是就變成了一種閒職。
  • 清朝一品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原來有這麼大權力
    清朝一品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看看這些正一品的官員到底有哪些,在古代有文官和武將的區別,先看看這個武將在正一品時候的官職有哪些:侍衛統領大臣這也是負責安全這一方面的,一聽這個名字就是負責皇帝安全,隨時保護皇帝,我們也經常在電視劇看到了,和現在的這個中央的警察局一樣,也就是這個統領放在現在就是中央警局局長,也是負責主席安全。
  • 2019教師招聘專業基礎知識:常見考點的分析——三省六部制(歷史)
    二、知識呈現(一)三省六部制的演變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創於隋朝,完善於唐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 即將和你見面的六部電視劇,好看得欲罷不能,哪一部是你的菜?
    這部劇中展現了我國古代一夫一妻制度最初形成,也講述我國古代非常著名的「開皇之治」的傳奇。該劇是張孝正導演,主演是我們最喜愛的教主陳喬恩。光看海報,教主的大氣沉穩、幹練美麗都展現得一覽無餘,扮相也十分美麗,真是令人十分期待呀。
  • 明朝各個官職對應的品級都是幾品?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一統王朝,自從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從中央到地方設置了各級官職,每一個官職都有對應的品級,從正一品到從九品,都有相應的權力。 那麼,明朝的這些官職與品級你都熟悉明白嗎?它們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下面,筆者簡單來敘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