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1月13日電 (記者 丁思 李亞龍)「甘肅省館藏祁連山及黃河生態環境檔案調查與敘錄」項目首席專家、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張景平研究員1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稱,該項目將首次對甘肅各級政府檔案館和行業性檔案機構收藏的祁連山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檔案全面調查摸底,系統編研整理,挖掘體現近幾百年中國西北生態環境演化歷程的稀見史料。
該項目受國家檔案局委託,由甘肅省檔案館、蘭州大學共同實施,當日在蘭州舉行了啟動儀式。
祁連山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河西走廊諸多河流的主要產流區,其生態環境保護是國家生態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流域是中國重要生態屏障和重要經濟地帶,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甘肅各級檔案館關於祁連山等生態方面的第一手資料非常豐富,但挖掘有限,猶如『沉睡的寶藏』。」甘肅省檔案館研究員、編研處處長陳樂道接受採訪說,此次通過檔案系統與高等院校深入合作,將充分發揮檔案工作對國家戰略與各項事業的支持作用。
該項目以祁連山與甘肅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具體工作,以及相關學術研究對檔案文獻的需求為導向,圍繞相關檔案文獻的收藏狀況、文獻源流、文獻價值、文獻內容、文獻特點等撰寫敘錄並公開出版。
該項目敘錄的編制將為甘肅省館藏祁連山及黃河生態環境檔案的刊布整理提供方向,為講好甘肅黃河故事不斷挖掘新素材、提供新資料。
「生態環境檔案是生態文明建設與相關學術研究的寶庫,甘肅館藏生態環境檔案對於祁連山與黃河上遊生態保護事業具有特殊意義。」張景平說,項目成果既可為政府部門和學術工作者提供全面、準確、方便檢索的檔案文獻指南,又可為全國生態環境類檔案的編研提供有益借鑑,兼具現實意義與學術價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