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你在一家餐廳吃飯,服務員端上一隻鮮嫩可口的荷包蛋,它有著像羊脂玉般晶瑩潔白的蛋清,像果凍一般爽滑的溏心蛋黃。
當你迫不及待地一口吞下,下一秒,竟是滿嘴芒果的香甜,這讓人不禁捂住嘴巴,好像見證了奇蹟一般。其實這就是分子料理最常見的登場方式。
在網際網路時代,美食除了比拼「色、香、味」,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創意」,而分子料理則為美食創意進行了完美的詮釋。
什麼是分子料理?
所謂的分子料理,就是把化學(或物理)理論運用於煮食之上,把食物的微觀結構重組。食物的微觀結構變化了,其外形、性狀、質地、口感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給人意想不到的感覺。
在這裡,你看到的是魚子醬,但裡面可能是果汁,你特意點的土豆泥,端上來的可能是一團泡沫。
多年前,日本的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龍吟料理曾發布過一組爆紅網絡的短片。
短片中,恆溫水浴鍋、液氮、正丁烷噴槍這些實驗室器材被搬進廚房,讓人們在張大嘴巴驚訝的同時忍不住好奇,這玩意也能做飯?
而這些令人咂舌的美味,正是各大米其林餐廳如今的最愛,目的就是不斷挑戰人們視覺和味蕾的極限。
分子料理有哪些常用的烹飪技法?
聽到「米其林」如此高大上的字眼,不要覺得望塵莫及,其實很多女孩子喜歡的甜品,比如爆爆珠奶茶,棉花糖、姜撞奶,都「不經意間」使用了分子料理技術。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分子料理有哪些常用的烹飪技法吧。
>>>>NO.1球化技術
球化技術是分子料理中最常見,也最經典的技術之一。2003年,米其林三星主廚Ferran Adrià首次推出了「哈密瓜味魚子醬」,轟動一時。
晶瑩剔透的魚子醬爆裂之後,流出的竟然是甜美的哈密瓜汁,讓當時在場的食客無人不驚。
如今,哈密瓜魚子醬的配方已經公之於眾,就算普通人也可以在家裡DIY。這項技術也成就了如今火遍大街小巷的爆爆珠奶茶。
爆爆珠奶茶中爆珠的製作就用到了球化技術。如果要將水固定,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把水冷凍成固體。
但怎麼才能將水在液體狀態下封閉固定呢?那就是球化,主要通過海藻酸鈉和氯化鈣來實現。
海藻酸鈉在溶液中會形成長鏈狀的海藻酸根和鈉離子,氯化鈣會在溶液中形成鈣離子和氯離子。
海藻酸根就像是磚,鈣離子就好比水泥,鈣離子會使海藻酸根之間相互交聯,形成一個包著液體的凝膠球,這便是球化的原理。
球化分為正向球化和反向球化兩種,說白了就是以上兩種溶液誰先倒入誰中去的問題。
在果汁中加入海藻酸鈉,並混合,混合好後再將其滴入到氯化鈣溶液中,這便是正向球化。
反之,如果你在果汁中先加入氯化鈣溶液,混合好後再將其滴入到海藻酸鈉中,這就是反向球化。
正向球化形成的球體在咬破的時候有明顯的薄脆感,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向球化的小球會越來越緊實。
反向球化的效果則是裡面充滿了液體,皮一旦破裂,就會爆炸開來,需要儘快食用。
這是因為海藻酸根的分子很大,呈長長的鏈狀,在溶液中運動較慢;而鈣離子很小,在溶液中可以自由地移動,四處亂竄,運動速度也更快。
正向球化時,把海藻酸一滴滴地滴入大量氯化鈣溶液時,溶液中的鈣離子量遠高於形成凝膠所需的鈣離子。
凝膠在形成之初不是很緻密,多餘的鈣離子很容易穿過表面的凝膠滲入內部,與內部的海藻酸根結合,進一步增加凝膠的厚度。
於是,正向球化製成的爆爆珠外殼相對厚實,口感也更加Q彈,這也是正向球化的小球隨著時間會推移,變得越來越緊實的原因。
反向球化時,海藻酸根的量遠大於鈣離子,滴入果汁後,其內部的鈣離子很快就被消耗掉,形成凝膠外殼,而凝膠外部過量的海藻酸根由於體積過大,運動較慢,很難像鈣離子一樣鑽入凝膠內部繼續反應。
因此,這樣形成的凝膠外殼較薄,這也是反向球化製成的小球液體豐富、容易破裂的原因。
一般女生常喝的爆爆珠奶茶用的就是正向球化,而反向球化則特別適合含有酒精的飲料,比如莫吉託雞尾酒爆珠,爆珠破裂時,薄荷的清新冰爽可以直達喉嚨,帶給人與眾不同的飲酒體驗。
>>>>NO.2低溫慢煮技術
顧名思義,低溫慢煮技術就是通過恆溫水浴的方式,將食材慢慢「耗時間耗熟了」。
為什麼要發明這麼一項技術呢?其實,這樣做完全就是為了鎖住食材中的水分,從而在做熟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最鮮嫩的口感。
想必很多人煎牛排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難題,那就是如果火候掌握不好,很容易把牛肉中的水分給煎沒了,牛肉會變得又老又硬。
怎樣既把肉煎熟了,又能讓肉保持汁多水足的鮮嫩口感,是非常考驗廚師的一件事。
傳統的做法是先用旺火把牛排的兩面煎糊,鎖住牛排中的水分,再緩慢將牛排內部烤熟。
而低溫慢煮技術是將食材放進一個塑膠袋裡,再將袋子抽真空,然後將其放進恆溫水浴鍋裡,在只有五六十攝氏度的溫度下,讓牛肉慢慢變熟,有的廚房甚至將牛排加熱長達24小時。
用這樣「耗功夫」的方法做出來的牛排嫩如海綿,煮出來的三文魚就如豆腐一樣嫩滑,而這樣煮出的雞蛋更是有像果凍一樣的質感,想想都讓人垂涎三尺。
>>>>NO.3液氮冷凍技術
現在很多菜品端上桌的時候,有著仙境般雲霧繚繞的感覺,這是加入了乾冰或液氮的效果。
液氮冷凍技術是利用大約零下196攝氏度的超低溫,將食材急速冷凍,要的就是一個「快」。
在正常冷凍條件下,食材內部水分會凝結,形成大顆粒的冰晶,大家熟知的水凍成冰後體積會增加就是這個原理。
液氮的超低溫,會讓食材中的水分來不及凝結成較大冰晶就凍住了,從而形成細小的顆粒,液氮速凍的液體被粉碎後,細膩均勻,嘗起來沒有夾冰的口感。
如今很多知名品牌的刨冰,用的就是低溫液氮技術,這樣的刨冰克服了傳統刨冰扎嘴且不易入味的缺點,簡直是夏天的必備神器,深受甜品達人的喜愛。
>>>>NO.4乳化技術
乳化技術又稱「打泡沫」,很多人都有過用打蛋器做蛋糕的經歷,雞蛋中的卵磷脂和牛奶中的酪蛋白都是很好的乳化劑。
乳化劑可以將水油融合,降低液體表面張力,從而形成穩定的氣泡。
我們常說的打發奶油,打發雞蛋,就是在有乳化劑的前提下,快速填充進去空氣,從而形成泡沫質感。
但是,除了雞蛋和牛奶,比如果汁、蔬菜汁、各種醬汁,即便你用力把它們打成了發泡狀態,這些泡沫也會很快破掉。
分子料理就是在這些你覺得不可能發泡的食材中,加入大豆卵磷脂、黃原膠、明膠等發泡劑,幫助廚師做出意想不到的泡沫食材,比如巧克力泡沫、芝士泡沫、醬油泡沫等。
食材結構出其不意地發生改變,總能讓人驚呼:原來還能這麼吃!
如果傳統的烹飪是一門技藝,那麼分子料理則是一門藝術,它本著科學研發的態度,懷著一顆好奇的心,不斷拓展美食的邊界,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給人們帶來從未有過的美食感官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