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肖戰很火。
火到這位流量明星引起了人民評論等頂級官媒的關注。
在全國抗疫的階段,還有誰的受關注程度能超過新冠的?
絕無僅有。
最開始,是肖戰的粉絲,與同人文的創作者掐上了。以同人文作者改名刪文而告終。
然粉絲戰鬥力強大,最終瘓及登載同人文的平臺,導致該平臺被主管部門封禁,在國內無法訪問。
於是同人文群體起而攻之。抵制肖戰的代言。
這一役同人文群體勝,肖戰工作室道歉,肖戰粉絲頭頭道歉。
接下來事態還在發展中,最終走向如何,仍難預料。
殺敵一千,自傷八百。
這件事情的涉事多方,其實並無一人可以全身而退。
人紅是非多,這是古訓。
白茶,茶圈近些年最火的流量小花,也開足了馬力,在被黑的路上,一路馳騁。
近來就有茶友頻繁來問:聽說,白茶的日光萎凋是概念炒作?有這回事嗎?
概念炒作?
白茶還不需要!
《2》
日光萎凋,是白茶最高級的一種加工方式。
為什麼這麼說,這得從日光萎凋的幾大好處開始說起。
日光萎凋的第一大好處,是陽光殺菌。
在茶葉的生長和加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茶葉要與空氣接觸。
而空氣中,有數不盡的細菌。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身上圍繞著的空氣裡,就有數以千億計的細菌,在分裂,在死亡,在遊動。
只不過我們看不見它們罷了。只不過我們的抵抗力強大到不懼怕它們罷了。
請注意,這裡講的是細菌,不是病毒。
細菌和病毒是兩回事,大家別被新近流行的病毒給誤導了。一看到講微生物就自動跳轉識別為「病毒」。
當然空氣中有細菌,很正常。人類幾千年來,就是與這些細菌,相愛相殺而存活下去的——有益菌輔助了我們的部分身體機能,有害菌讓我們生了病,我們又找出藥來,殺死了它,從此獲得免疫。
而陽光,就是人類幾千年來所發現的,最乾淨最環保最簡單的「殺菌燈」——它隨時就有,隨地就有,取用方便,還不用付費。
多麼地便利。
當白茶的青葉採摘下來,進入萎凋環節時,它們需要被及時攤晾,而在攤晾的過程中,接觸到的空氣的潔淨程度,對白茶未來的品質,是會有影響的。
像太姥山那樣的高山茶區,人跡罕至,天高雲淡,空氣乾淨通透,原本就雜質極少。
再賦以日光萎凋,讓陽光做加持護佑,那製作出來的茶葉,豈不是品質更優?口感更好?
肯定的!
而若是沒有日光萎凋,只能放室內萎凋,那麼,由於普通的廠房室內是沒有陽光的,失去了這一天然的殺菌燈,茶葉少了護持,品質,肯定不如陽光曬過的茶葉,那麼蓬鬆,那麼舒朗,那麼有朝氣。
就像陽光曬乾的被套和室內陰乾的被套,蓋在身上的感覺,能一樣嗎?
《3》
日光萎凋的第二個好處是,提升茶葉的成熟度。
我們知道,茶青採摘下來的時候,是脆生生的,是一片片汁液飽滿的樹葉。
嗯,就像是沙漠中的旅人邂逅了一根青瓜。
每個細胞裡都充滿著鮮嫩的物質。那股子鮮勁,一掐就能掐出水來。
這樣的鮮,是不能吃的。雖然花香馥鬱,卻很苦很澀。
地裡新採的鶴嘴白,上海青,萵筍葉子,也不能現採下來就吃啊,嚼著都是苦的。
那是在吃草,不是在吃菜。
菜是炒熟了才可以吃的。加點油,讓菜裡的維生素溶解出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白茶也是一樣的。
白茶青葉也需要日光,讓日光把茶葉變得成熟一點——細胞內的化學成份快速氧化、聚合與降解。
在溫和陽光的加熱下(適宜溫度約在15℃與40℃之間,超過40℃容易使茶葉變黑,低於15℃,細胞活躍不起來),白茶青葉中的細胞們,開始活躍起來,細胞內的液體加速流動,運行,一系列影響著茶葉品質的重要化學變化,開始產生。
比如,茶青中的呈色物質葉綠素,會在葉綠素酶(chloro一phyllase)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催化作用下,開始分解,緩慢消失。
比如,茶氨酸和茶多酚,也會在黴促作用下,開始分解。
多餘的那部分茶氨酸和茶多酚,隨著陽光下細胞內水分汽化的蒸發,順著葉脈,一併離開了葉片。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些物質,在陽光加溫的作用下,生成新的物質。形成更成熟的、有別於青葉的香氣和滋味——也就是略熟一些的口感,像青菜過了油,那種熟度。
而如果不是日光萎凋,是室內萎凋,失去了陽光這個天然的「加熱器」,茶青內的物質轉化,便不會這麼快速,這麼靈便,這麼完美。
口感和香氣,便不會如此成熟而有風韻。
《4》
日光萎凋的第三個好處是,速度快,不致漚壞茶青。
白茶工藝簡單,只有萎凋和烘乾兩道。
萎凋與烘乾,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茶葉失去水分,幹透(含水量降到8.5%以下)。
既然這些水分,早晚都要離開茶青的葉細胞,那麼,早離開,必定會比晚離開,對茶葉未來良好品質的形成,更有好處。
能讓水分提早提開茶青的葉片,最有效、最簡單、最直接、最穩妥、最環保的方式,是日光萎凋。
對,陽光才可以讓茶葉儘快萎凋。
而室內萎凋,沒有陽光的加溫,沒有室外自然風的溫柔吹拂,僅憑室內的溫度和模擬的溫度,僅憑室內那九牛一毛的風力和模擬的呆板的風力,是不能讓茶青迅速失去多餘的水分的。
這種不能儘快失去水分的茶青,到製作成成品茶之後,衝泡起來,就會從茶湯中,喝到一股子不鮮爽,不清爽,不靈動的味道。
當然,這種味道一般人喝不出來。
只有制茶的人,茶季時天天扎在廠裡做茶的人,天天試新茶,喝新茶的人,不停地從茶青萎凋第一天開始喝,一直喝到它烘乾為止的人,是喝不出來差別的。
不好意思,村姑用了兩年的時間,春茶季紮根在山上廠裡,終於,有幸名列,能喝得出這種味道的人當中的一個。
[畫外音]
李麻花:你不誇誇自己就難受是不是?
村姑陳:喝歪了嘴才學會的新技能,還不讓人顯擺顯擺?富貴不歸鄉,如錦衣夜行,你懂不?
當然,室內萎凋,雖然跟日光萎凋相比,制出來的茶葉品質會差一截,但幸好一般人也喝不懂,感覺上來說差不太多。
最怕的是渥堆。
把大量的茶青葉,倒在室內的地上,堆積成一座小山。
堆上幾個小時再攤晾。
這種方式,會讓茶葉堆疊而升溫,這不但會讓茶葉內的水分和多餘的物質大量渚留在細胞內,生成苦澀味,還會破壞茶葉的葉脈,讓葉脈大量壞死,影響未來的陳化與轉化。
並且,渥堆還會讓白茶提前發酵、過度發酵,導致葉綠素大量迅速消失,生成茶紅素,從而形成磚紅色、茶褐色、咖啡色的葉片。
《5》
白茶紅了,是非自然多了。
日光萎凋是好事,但日光萎凋卻並非噱頭。
日光萎凋很麻煩,需要好天氣的配合。
所以,一部分在茶季到福鼎看茶的人,由於呆的時間短,正巧那幾天沒有碰上日光萎凋,便立刻斷言——福鼎白茶沒有日光萎凋,都是炒作。
發個圈,拍個視頻,寫個文章,藉機對日光萎凋大肆鞭笞。
而其實,在茶季的大多數時候,陽光都是很好的。陽光都可以連續幾天降臨的。
因為,做日光萎凋,並不是需要那種強烈到暴曬的陽光、那種人早到晚都豔陽高照的陽光。
那是冬天的厚棉被才需要的,可不是嬌嫩的白茶。
白茶需要的是適宜的溫度,適當的陽光,適度的微風。
今天曬夠了,明天再曬。並不是一定要持續灼熱地曬著它,像是青藏高原的孩子,曬出兩朵高原紅來。
白茶對陽光的需求,適度就好。到位就好。過之,反而不及。
以福鼎的獨特氣候特徵來講,春茶季,雖然不能說天天都是陽光普照,但有一半的時間有陽光,卻是可以輕鬆實現的。
那就足以生產出內質豐富,香氣高揚,湯水淳和綿柔的日曬好白茶來了。
《6》
真相,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了解的。
正如日光萎凋身上所籠罩的那些陰霾。
很多時候,人家要黑你,並不是你做錯了什麼,只因為你是你,就足夠招黑了。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福鼎白茶收穫了名與利,那麼自然,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陰謀論者的本能,就是看到什麼他從來沒見過的現象,都默認為是炒作,是陰謀,是別有用心......
當你凝望著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著你。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