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寫給愛妻的三闕《天仙子》優美、真摯而感人

2020-12-24 釋文帶你看生活

天仙子夢裡蘼蕪青一剪,玉郞經歲音書斷。暗鍾明月不歸來,梁上燕,輕羅扇,好風又落桃花片。

看到這裡,忽然覺得納蘭作詞,常有一種隱隱約約的悲哀。若說千古以來做文章者大都有文學主題的話,「悲哀」則必定是一個恆之久遠的話題了。無論是《詩經》裡邊「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還是現人詩歌中遇到一個「結著愁怨的丁香一樣的姑娘」,這霏霏落雪和丁香一樣的姑娘,都像具有丁香一樣的嘆息般蘊藏著文人莫大的悲哀在裡邊。納蘭此首《天仙子》便是如此。夢裡,蘼蕪已經青青蔥蔥,歲月恆逝,春來秋去又是一年,想必這蘼蕪上微微泛青的色彩不是經過時間底色的,而是以思念澆灌,釀得更濃了。時過境遷,去年春天離開到現在,你的書信是越來越少了,以至於此刻早是相隔天涯,更無一紅鴻雁,倒真是顯得寂寞無助了。春夢無痕,夜晚墓鍾寂然中幾聲清響,聽似有聲,染出的卻是一片靜寂,婦人思夫之形消然佇立。「暗鍾明月不歸來,梁上燕,輕羅扇,好風又落桃花片。」此處卻真是惹人嘆息,偏偏是午夜時分,偏偏是夢醒,卻偏偏聽來幾聲晚鐘,大概是經歲杳無音信的丈夫回來了吧。想到此處,看到梁上燕子已經春歸,嘰嘰喳喳鬧個不停,他幾筆畫出的春燕還留在羅扇上,一種莫大的哀愁一瞬間襲來。忽然想到晏殊《浣溪沙》的句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確實梁上舊燕都已經歸來,歸人呢?鄭愁予《錯誤》中寫道: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幃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作為一首可以給予任何時代背景的現代浪漫主義詩歌,鄭愁予心目中閨怨、惆悵的主題在這詩歌中便有著與納蘭相通的地方。細看此詩,納蘭筆下的晚鐘自然是我「達達的馬蹄」聲了,「歸」的期盼在這不同的表達中顯示出同樣的情感生活。在鄭愁予心中,思婦的必然之情在我所指代的外來者或是第三種感情載體上得以發揮,所以顯示出一派詩歌浪漫的悽涼之感,而結句「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也無以復加地把詩歌中另一方面的情感還原在她的他身,讓美麗的錯誤散發出古典文人的哀婉垂憐的藝術感召力。納蘭此處也是如此,晚鐘聲指代的歸人預兆,並沒有隨著思婦之念而變成現實,只不過,納蘭瞬間便抽開筆調,描寫景物了。好的詩詞一定是經得起歲月篩選的,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傳誦的便是那些真正打動人的詩句,納蘭因為有了「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感嘆,讓世人才經過這麼多的歷史斷代找到了他,把他從那些浩如煙海的文章中找到,逐個描繪出他的五官,以此來紀念他。由此可知詩詞對詩人的生命是多麼重要。

天仙子好在軟綃紅淚積,漏痕斜菱絲碧。古釵封寄玉關秋,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鴛鴦頭不白。寫信用的軟綃上,依舊滿是我的眼淚。混同熱淚,字跡斑駁。這封飽含深情的信要寄向何方?在那遙遠的玉門關,那守邊的徵人,那個我日日夜夜都想守著的人。秋日悽涼,大雁南飛,我這封信卻像一隻離群的鳥,獨往北邊。天際遲尺相隔,人卻南北千裡,人生有限,鴛鴦豈不會老去麼?這小令是納蘭寫給愛妻盧氏的,短小精悍,讀之味道十足,劉熙載《詞概》中說:「小令之作『雖小卻好,雖好卻小』」,這詞正如此。納蘭二十歲時與盧氏成婚。盧氏出身名門,是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知書達理,才貌雙全,許配給納蘭後賜淑人,誥贈一品夫人。在納蘭看來,最重要恐怕是二人互為知音,因為盧氏也是一位解詩情、識風雅的知性女子,能與納蘭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因此,納蘭與盧氏夫婦琴瑟和諧,甜蜜無限。但是作為康熙皇帝的殿前侍衛,納蘭身不由已,須經常入值宮禁,或者隨皇上南巡北狩,這就導致納蘭常與愛妻分居兩地,兩人只能以詞抒情,發其幽恨。這首《天仙子》就是詞人納蘭在扈從出塞期間寫就的。此詞開頭兩句用典可謂十分恰當,以渾樸古拙之筆寫妻子寄來的輕紗,淺敘白描,卻不失情真意切,深致動人。且看,你寄來的輕紗上凝聚的淚痕還依稀可見,那斑斑點點的紅淚,猶如菱蔓斜掛一般的行行草字。此處用一錦城官妓灼灼之典,《麗情集》中說:「灼灼,錦城官司妓也,善舞《柘枝》,能歌《水調》,御史裴質與之善。後裴召還,灼灼以軟綃聚紅淚為寄。」顯然,此處軟綃,飽含款款相思之情。「古釵封寄玉關秋」亦用古釵之典,深切委婉地表達了歸鄉之思,表達了他對愛妻的深情思念。而結句猶顯含婉深細,「不信鴛鴦頭不白」,是反用李商隱的《代贈》中「鴛鴦可羨頭俱白」,也有歐陽修《荷花賦》中句子:「已見雙魚能比目,應笑鴛鴦會白頭」,亦是「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之意。常言咫尺天涯,何況詞人已和妻子遙隔千裡。然而不管相隔多遠,詞人始終堅信,他和他的妻子一定會像鴛鴦一樣,一起白頭,一起相守終老。

天仙子 綠水亭秋夜水浴涼蟾風入袂,魚鱗觸損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難睡。西南月落城烏起。「電影越圓滿,就越覺得傷感。」想來形單影隻看到的物事越發光鮮亮麗,心內就愈發悽涼。納蘭在這首《天仙子》裡寫的,剛好就是他面對淥水亭秋夜的良辰好景,卻暗自懷愁難寐的心緒。納蘭的府邸在今北京什剎海後海,淥水亭即是納蘭府上池畔園亭,雖然如今已蕩然無存,但是當年這裡卻是納蘭讀書、寫作、會客的地方。他雖早逝,但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卻是高朋滿座,著作豐厚的。關於淥亭,納蘭曾在《淥水亭宴集詩序》中這樣描繪:予家,像近魁三,天臨尺五。牆依繡堞,雲影周遭,門俯銀塘,煙波混淆漾。蛟潭霧盡,晴分太液池光,鶴渚秋清,翠寫景山峰色。雲興霞蔚,芙蓉映碧葉田田,雁宿堯棲,稻動香風冉冉。設有乘槎使至,還同河漢之皋,倘聞鼓歌來,便是滄浪之燠。若使坐對亭前淥水,俱生泛宅之思,閒觀檻外清漣,自動浮家之想。由此,不難感受到這淥水亭的美好,道是堪與仙境相較。居於如此地方,也難怪造就了納蘭一身清奇的骨骼。納蘭一生重知音,淥水亭作為納蘭行文會友的地方,自然也是納蘭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物之一,這也就解釋了淥水亭頻頻出現在納蘭詞作當中的原因。這首詞作於秋夜時分,開頭便描繪出了一片幽涼動人的畫面:「水浴涼蟾風人袂,魚鱗觸損金波碎。」池塘水波清澈將月色倒映,秋風徐徐,撩起一片漣漪,月色如媚,水面上映射出細碎金光。在這裡,「涼蟾」指的是月亮,傳說月亮之上有廣寒宮、玉蟾蜍,大抵用典於此。而「魚鱗」並不是指真的魚鱗,而是指水面反射出月光的耀眼。不消細品,單單只看到「涼蟾」、「魚鱗」、「金波」這幾個詞,一幅秋夜靜好的畫面就已呈現眼前。於此,我們不妨來看納蘭另外一首專門描寫淥水亭的小詩《淥水亭》:野色湖光兩不分,碧雲萬頃變黃雲。分明一幅江村畫,著個閒亭掛夕曛。詩中所描寫的是日落時分的淥水亭,水天一色已是融入畫中的景,卻看著那青天中的雲彩因日落而染成金黃色,燦爛地鋪滿了天空。這分明是一幅靜好的江村落日圖,還有一座悠閒的淥水亭用來掛住那夕陽的光輝。這其中一個「閒」字,一個「掛」字,淡淡兩筆把整個亭子的那種淡泊恬靜狀勾勒生動,讓觀者看來,這如畫景色似在眼前。此刻淥水亭所承載的不僅僅是納蘭的知己詩詞,更是一種心嚮往之的恬靜生活理想。再回到本詞中,如此好景良夜,本該邀三兩朋友,飲酒談心,工詞賦,納蘭卻筆鋒一轉,只寫樽中酒滿,卻只斟滿不飲,頗有些李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落寞之感,納蘭一生未經風雨,只得情傷,又因種種自身矛盾:如他身為滿人,卻痴迷漢家文化,並結交了許多大齡漢家落魄文人;他身為宰相公子,皇帝身邊的一等侍衛,心卻嚮往著淡泊恬靜的生活;他文武雙全,骨子裡卻更衷情筆墨。因著這種種矛盾,而在納蘭身上形成了一種嬌柔的氣質,使得他即使身為武將,也難能有太白「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的豪情。獨賞這一幅秋夜之景,心是早早醉了的, 卻偏偏有一股莫名的愁絲湧上心頭,使得「心自醉,愁難睡」,直至看盡月升月墜,目見天際破曉,竟是通宵未眠。這一腔悵惋憂鬱之情與這月色清涼閒庭靜好形成鮮明的對比,那景色愈是良美,心內愁懷便愈是深重。想來夜深易懷愁乃人之常情,至於何愁,本詞含而不露,到底點到為止,如若打破砂鍋強加附會,反而失了詞作雅致。也便就隨著納蘭抵達天明,而昨夜所愁之事,漸漸留白,朦朧成美麗的煙波淡霧,輕縈心間。

相關焦點

  • 納蘭寫給愛妻的三闕《天仙子》優美、真摯而感人
    納蘭此首《天仙子》便是如此。夢裡,蘼蕪已經青青蔥蔥,歲月恆逝,春來秋去又是一年,想必這蘼蕪上微微泛青的色彩不是經過時間底色的,而是以思念澆灌,釀得更濃了。時過境遷,去年春天離開到現在,你的書信是越來越少了,以至於此刻早是相隔天涯,更無一紅鴻雁,倒真是顯得寂寞無助了。
  • 納蘭經典詩詞三闕《江城子》、《長相思》、《相見歡》
    這詞有些版本有詞題《詠史》,說納蘭寫這首詞是發歷史的感慨。當然,至於具體是否如此並非最重要的,姑且看看納蘭所要詠的這段歷史。納蘭是對楚王「巫山雲雨」的事有感慨了。納蘭寫這件事也是有原因的,可以當作詠史,更可以看為是他自己在傾訴著自己對人生的看法,以及時昔日愛情的追憶。詞中的巫山神女如何不可以當作納蘭的故妻、知己、戀人等呢?而他自己,好比楚懷王,而他們之間的關係,無論多麼值得自己懷念,值得後人追憶,但總是一番雲雨罷了,煙消雲散後,一切也就幻為無物。結尾「若問生涯原是夢。
  • 元稹寫給愛妻的一首悼亡詩,寫的情深意重,令人讚嘆不已
    元稹應當說是晚唐時期非常重要的一位詩人,他一生寫過很多非常優美的詩作,而且大部分都是愛情詩,在他的筆下,他把愛情描寫的美輪美奐,令人嚮往。尤其是他那兩句非常經典的愛情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是成為了愛情的象徵,令無數的後人,為之感嘆。
  • 納蘭的這首詞,情境渾然天成,餘韻悠悠,值得反覆品讀
    納蘭有一首詞作《天仙子淥水亭秋夜》,寫的其實就是這樣的一種心情。其中淥水,指清澈的池水,這個淥水亭就在納蘭性德家中。雖然如今已經不存在了,但當年卻是納蘭讀書、習字、待客的地方。納蘭在此亭,也寫下了一首首廣為流傳的佳作。《天仙子淥水亭秋夜》水浴涼蟾風入袂,魚鱗蹙損金波碎。
  • 納蘭經典詩詞《清平樂》又三闕
    這是納蘭又一首重陽佳作,借著重陽時節,抒寫內心的情緒。在詞中,納蘭永遠是悲傷的。這首詞當然也不例外。納蘭用慘澹來形容黃花節,以示自己哀怨的心情。或許,在深秋時節,萬物蕭條,看到任何事物都會覺得無限悲涼。而接下來這句,則讓人聯想到,納蘭是在想念什麼故人。「夢裡砧聲渾未歇,那更亂蛩悲咽。」
  • 思痛不過納蘭,幸福不比納蘭妻!
    月色下,納蘭又想起了故去的妻子難以入眠,輾轉徘徊,披衣出帳,悲從中來寫下這首《滿江紅》。納蘭的情放在今天就是痴情,守著心裡的人一輩子。大概就是因為納蘭之妻在天之靈不願看到納蘭繼續因思念自己如此的悲傷,決定召他去,做永恆的比翼鳥。這首詞是在納蘭去世前的兩年所作,城烏夜啼,邊聲四起,納蘭一個人佇立在帳外寒風中,想到愛妻離去,誰又能掛念遠方塞外苦寒的自己。
  • 汪峰寫給愛妻章子怡「簡單的歌」 簡單的歌完整版歌詞
    原標題:汪峰寫給愛妻章子怡「簡單的歌」關於愛但不止於愛 責任編輯:陳玲玲
  • 青衫溼遍泣孤墳——納蘭的愛情故事
    這首詞是被譽為清詞三大家之一納蘭性德寫給亡妻的一篇經典之作,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納蘭性德失去妻子後的無盡悲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講一講納蘭性德和妻子盧氏的愛情故事。,漸漸相互心生愛慕,但是他們的愛情卻不被父母認可,因為父母覺得父母雙亡的雪梅,是個不祥之人,儘管納蘭以絕食來抗爭父母,但是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納蘭的抗爭終歸以失敗告終,雪梅被送入宮中成為了皇帝的妃子,這時納蘭意識到兩人再難相見了。
  • 納蘭的這首詞,情境渾然天成,餘韻悠悠,值得反覆品讀
    納蘭有一首詞作《天仙子淥水亭秋夜》,寫的其實就是這樣的一種心情。其中淥水,指清澈的池水,這個淥水亭就在納蘭性德家中。雖然如今已經不存在了,但當年卻是納蘭讀書、習字、待客的地方。納蘭在此亭,也寫下了一首首廣為流傳的佳作。《天仙子淥水亭秋夜》水浴涼蟾風入袂,魚鱗蹙損金波碎。
  • 蘭學茶座:納蘭性德悼亡詞,歷代詩人極少寫給妻子的真情絕唱
    「只有這樣以『真』為骨,以情』為心的詞,才能上攀風騷,下凌今古,被人奉為詩詞的上乘」納蘭悼亡詞就是以『真』為骨,以「情』為心的詞。悼亡詞中絕大部分是悼念其愛妻盧夫人的。盧氏出身鐘鼎之家,識書達理,品端貌美,克敬克孝。十八歲嫁於二十歲的納蘭兩情相偕,伉儷情深。婚後,納蘭曾以詞描繪幸福的愛情「夕陽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荑。
  • 元稹涼薄,納蘭虛偽,陸遊無恥,詩人的愛情與愛情詩原來天差地別
    那麼優美的文字,那麼形象的比喻,還有那麼感人的情懷,真讓我無限嚮往。我想能寫出如此美麗深情詩篇的作者,心中一定懷揣著如海深情和無盡相思吧?於是記住了元稹這個名字,知道了這是給他深愛的妻子韋從寫的。然後又讀到元稹的「遣悲懷」三首,無論是細述當年夫妻情深的「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撥金釵」,還是盛滿懷念的「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都是滿懷著無限深情,讓人讀了不禁深深感動嘆息。
  • 一往情深深幾許,納蘭容若的《天仙子》,以閨閣女子談離別愁怨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有一首以閨閣女子之口傾訴的詩作,《天仙子·夢裡蘼蕪青一剪》表達了孤寂哀傷之情懷,是一篇傷春哀春的詩詞,刻畫了一個日夜盼望丈夫或情人歸來的女子的形象。這首詞用閨閣之中女子的語氣來表達詞人感傷離別之情。全詞讀來明白如畫,卻餘韻綿長。就繼續隨編者去品讀一番吧。
  • 納蘭:長相思、莫相忘
    納蘭是幸運的,他娶了一位嬌柔多情的美麗妻子盧氏,兩人情濃款款,幸福溫馨。可惜,身為天子寵臣,他又不得不經常的入值宮廷、扈從出巡,難免經常遠離愛妻,本性多情的納蘭常常思妻心切。當離開家園,心底無窮無盡的離愁別緒纏繞著他,令他無限煩悶。
  • 為什麼都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到底是何意?
    文化:為什麼都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納蘭者,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大學士納蘭明珠之子也。男不讀納蘭容若的原因:縱觀納蘭性德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豔,頗近南唐後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
  • 納蘭好詞:一池萍水,幾點荷燈,手寫金字,惟願結來生!
    此時納蘭性德的愛妻早已亡故。但她並沒有離開,她活在納蘭性德的記憶裡,感覺裡。太多的遺憾,太短暫的生命,來不及品嘗生命的瓊漿,納蘭性德已經失去了心愛的妻子。人在極度的失落的時候,是願意有來生的,只願意有一個地方,能夠找到失散的人。許多人開始信佛教,是因為要找一條路,通往記憶和永恆,哪怕只是萬一的希望,也要牢牢地去抓住。
  • 明代才子寫給女兒一首詩,短短20字感情真摯,父愛無邊,讓人感動
    ,但是要說專門寫給女兒的詩,卻真的是少之又少。少歸少,但也不是沒有,畢竟父親對子女的那種愛是最感人的,所以也會有詩人專門為自己的女兒寫詩。《幼女詞》大家聽說過嗎?這是明朝的一位叫做毛鉉的文人寫給自己的女兒的一首詩,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通篇才不過20個字,但是他卻在詩中極力讚揚自己的女兒,顯得生動有趣。
  • 詩仙詩聖給愛妻寫詩,李白寫成打油詩,杜甫寫進了《唐詩三百首》
    我們無法回到千年前去問問李白的4位妻子,但從他寫給妻子的詩中,我們或許能看出些端倪。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再拿出杜甫寫給愛妻的詩作一番比較,畢竟這對老哥倆兒是生活在同一時期的好兄弟,正好讓我們一起看看詩仙詩聖的愛情觀。
  • 納蘭性德的一首詞,筆力遒勁,情感真摯,驚豔了整個深秋
    納蘭是一位出生於宰相家的貴族公子,卻勤奮聰慧,詩詞、書法、射獵等樣樣精通。年輕時的納蘭性格豪邁,十分好客,為了朋友也毫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納蘭非常善於填詞,他的作品有些清新自然,有些更感人肺腑。他的《飲水詞》哀婉動人,頗近南唐後主李煜的作品,更是流傳久遠,深得廣大讀者的喜愛。
  • 納蘭性德:一首虞美人,寫給一個來生還想遇見的男人
    小心翼翼,婉轉含蓄,原來友情認真起來,是和愛情一樣唯美,一樣感人,一樣惹人心疼的!不知道後來,顧貞觀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將這首詞讀完的!但是我想,他的眼淚應該不比他少吧!因為惺惺相惜,所以小心翼翼納蘭是一個共情能力極強的善良純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