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香臺金字經,惟願結來生。蓮花漏轉,楊枝露滴,想鑑微誠。欲知奉倩神傷極,憑訴與秋擎。西風不管,一池萍水,幾點荷燈。「清朝納蘭性德《眼兒媚中元夜有感》
初衣解詩:中元節是古代一個重要的祭祀的節日。它是在農曆的七月十五,這是秋天的第1個滿月,金風初來,天氣晴爽,往往夜空,一碧如洗。這是萬物開始成熟的季節。古人將之定為祭祀亡魂,同享豐收。
與30天之後的中秋節不一樣,中元節往往清爽肅穆。初衣在生涯的許多年,都看見中元節的月亮,高高掛在天空,而這個日子很少有人喧囂,那月亮分外皎潔,甚至在空氣中,聽得見些微的聲響,那是天上仙女的環佩,還是靈魂發出的清澈的嘆息呢?
七月半有放河燈的習俗,往往入夜之後,流水浮燈。據說每一盞燭火,都是一個逝去的靈魂。我想它們會不會回來,在小小的火光裡現身。
七月半的安寧,最適合祈禱抄經。清明而鄭重,在篤定的筆墨之外,往事翩然而至。
「手寫香臺金字經,惟願結來生」,這樣月華如水的夜晚,所有的舉動都帶著靈氣。認認真真地抄寫著經書,祈願的是你和我結下來生的緣分。
開篇起得非常的靜而美,哀意流動,深情篤定。是需要在這樣一個可以上達天聽的日子,用最純淨的心意,做鄭重虔誠的祈願,願你和我結下來生的緣分。
此時納蘭性德的愛妻早已亡故。但她並沒有離開,她活在納蘭性德的記憶裡,感覺裡。太多的遺憾,太短暫的生命,來不及品嘗生命的瓊漿,納蘭性德已經失去了心愛的妻子。人在極度的失落的時候,是願意有來生的,只願意有一個地方,能夠找到失散的人。許多人開始信佛教,是因為要找一條路,通往記憶和永恆,哪怕只是萬一的希望,也要牢牢地去抓住。
如果寫經能夠重新遇見你,如果真的有來生,那麼就讓我,將所有的深情和心意,化作最虔誠的抄寫。寫到這裡我很難搞明白,有些人為什麼刺血寫經,因為我們需要虔誠,如果虔誠可以到達彼岸。所以我相信納蘭性德此時此境的真摯。
「蓮花漏轉,楊枝露滴,想鑑微誠」,讓蓮花夜漏一聲聲響著,看著觀音手上的淨瓶楊柳,只希望能見證我這點誠心。
「欲知奉倩神傷極,憑訴與秋檠。」我看著你美麗的遺像,神思傷感到了極致,只能說給秋天的燈聽。
「西風不管,一池萍水,幾點荷燈。」那些風卻不明白我的孤寂,在你不在的人間,它依舊無情的,吹過一池萍水,而池水上,飄著幾盞,給你的荷花燈。
這是在妻子離世後的中元的夜晚,納蘭性德,在屋子內抄寫佛經。希望能夠藉此和妻子生生相伴。但現實是,屋外的西風荷塘,吹過了一池萍水,納蘭性德的心,像飄搖的荷花燈一樣,感到漂泊無依。
這是最摯愛最親密的人忽然離世後,內心的空洞,失落和茫然。可以想見納蘭性德和妻子的恩愛,而妻子離世這件事情,一定是突然的意外的打擊。也的確他的愛妻死於難產。
富貴之家如納蘭性德,大約也從來沒有想到,妻子會死於難產。雖然在古代生產一直是女性的鬼門關,但錦衣玉食的納蘭家,相對比普通人家的醫療條件要好,平常保養要好,斷不會想到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們一定許過願要今生多生子女,許過願要將來白頭偕老,短短三年的婚姻生活,納蘭性德有的公路在山時常陪著皇帝出巡,人生總是把幸福許在最後,許在將來,卻萬沒有想到,命運是這樣的予取予奪。
他一定會問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在年輕的時候,忽然遭受滅頂的傷害,往往終生走不出。貴為烏衣子弟,少年位重,命運憑空一個霹靂,想必打的納蘭性德暈頭轉向。富貴繁華,留不住心愛人的生命,這一種失落感,貫穿了他短暫的生涯。
在外人看來,他依然,鮮衣怒馬,不過是失去了一位妻子,在貴族當中,妻妾成群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在納蘭心裡,妻子不是一個符號,不是一個擺設,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自己在外千辛萬苦時的最好的溫暖和寄託。但這樣的心情,誰又能夠和他感同身受。
我想納蘭性德,一定想過要將這世界所有的功名利祿,去買妻子一條性命,但事實上,這是做不到的。在思念中,他日益覺得繁華的無趣,最後以30歲的英年鬱郁病終。或者早一點的離開這個世界,可以早一天的見到妻子吧。在這繁華世間的心靈的遊蕩,沒有了心愛的人,早已經消耗了他全部的熱情。
「手寫香臺金字經,惟願結來生。蓮花漏轉,楊枝露滴,想鑑微誠。欲知奉倩神傷極,憑訴與秋擎。西風不管,一池萍水,幾點荷燈。「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留言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