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學茶座:納蘭性德悼亡詞,歷代詩人極少寫給妻子的真情絕唱

2020-12-20 牛頌民族史話

寫真情,抒性靈

納蘭在《水亭雜談》中說:「詩乃心聲,性情中事也」,「作詩欲以言情耳」。此雖言詩,實於詞亦然。其評詞曰「《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也就是說《花間》詞「鏤玉雕瓊,文抽麗錦」藻飾過多;

宋詞雖抒情表意而少貴重;最推重的是李後主,既抒真性靈,又富文採,有意境。楊敏如評「李煜的詞,首先好在真情流露、純任性靈上。」「只有這樣以『真』為骨,以情』為心的詞,才能上攀風騷,下凌今古,被人奉為詩詞的上乘」

納蘭悼亡詞就是以『真』為骨,以「情』為心的詞。悼亡詞中絕大部分是悼念其愛妻盧夫人的。盧氏出身鐘鼎之家,識書達理,品端貌美,克敬克孝。十八歲嫁於二十歲的納蘭兩情相偕,伉儷情深。

婚後,納蘭曾以詞描繪幸福的愛情「夕陽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荑。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落花時》)但作為康熙帝的侍衛官,常常扈駕遠行。

此時,傷別詞脫口而出「風緊雁行高,無邊落木蕭蕭。楚天魂夢與香消,青山暮暮朝朝。斷續涼雲來一縷,飄墮幾絲靈雨。今夜冷紅浦漵,鴛鴦棲向何處?」(《河瀆神》)婚後三年,兩情繾綣,不幸盧氏死於難產,這對納蘭猶如晴天霹靂。正是「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猶深。」

在盧氏病逝三月後,填《沁園春》一首,並自序雲「丁已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嗚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覺後感賦長調」。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依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祥。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把聲聲簷雨,譜入愁鄉。

納蘭在愛妻去世多年,無論花前、月下、清明、七夕、重陽、忌日,每一念及,有淚如傾,頓化作悼亡詞。

曾作《荷葉杯》道:「知己一人誰是?已矣。贏得誤他生。有情終古似無情,別語悔分明。莫道芳時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為伊指點再來緣,疏雨洗遺鈿。」

全詞以情語鋪敘,至真之情一洩而下,盼來生再續姻緣。這些「悼亡」詞,情真意深,悽愴傷婉、哀怨感人,難以卒讀。

騷人之旨,意含深婉

納蘭的「悼亡」詞,就有許多「美人香草可憐春,鳳蠟紅巾無限淚」的「風人旨」,以含蓄委婉的詞語寄託著深刻的涵義。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簷夜雨鈴。(《南鄉子·為亡婦題照》)

何路向家園,歷歷殘山剩水。(《好事近》)

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綿吹欲碎,繞天涯。(《山花子》)

想幾年蹤跡,過頭風浪。(《秋水》)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蝶戀花》)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

在「康熙盛世」,他卻道:「歷歷殘山剩水」,任康熙帝一等侍衛,他卻嘆「半世浮萍隨逝水」「人間無味」「心灰盡」;在「過頭風浪」中,他渴望「夢醒」。

「悼亡」詩詞常常含傷悼自己的命運。元稹說:「閒坐悲君亦自悲」(《遣悲懷》),李商隱在悼念王氏的詩中說:「秋霖腹疾俱難遣,萬裡西風夜正長。」在抒發亡妻之痛時,把自己政治上的遭遇聯繫在一起,透露出濃重的傷時之感。

納蘭亦如此,在悼亡詞中寄託著有志不騁、半世浮名的悲傷以及世事興亡之嘆。這種含意深婉的「騷人之旨」,聯繫納蘭的其它詩詞,更可清楚地品出。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戀花·出塞》)

毛澤東評此詞「看出興亡」。錢仲聯評:「表面是弔古,但有傷今之意。」(《清詞三百首》)

「悼亡詞」是納蘭生活時代的一種曲折反映,「我們從中依稀聽到了封建社會體制層冰搖曳撕裂的聲音。他是以歌代泣,用詞憑弔垂死的時代。」故而被評為「眼界大而感慨深」影響深遠吧!

清新天然意境悽婉

納蘭「悼亡」詞另一特色是語言清新天然,意境悽愴幽婉。其詞不雕飾,擅白描,仿佛從肺腑流;同時,又細緻婉曲,通過細節、心理、動作等描寫,景物烘託、事物反襯,或層層遞進,或跌宕曲折,提示人物內心微妙的情感及詞的意旨,創造悽愴幽婉的意境。

如,《菩薩蠻》:「晶簾一片傷心白,雲鬟香霧成遙隔。無語問添衣,桐陰月已西。西風鳴絡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

通篇情中景,景中情,相融相偕。以「雲鬟遙隔」「一片傷心白」「無語問添衣」,「如何淚欲流」等質樸白描的詞語,表達了對亡妻的深切思念,又以桐陰黯淡、月兒西移、秋蟲嘶鳴等景物渲染「愁人」輾轉反側的悲痛,可謂不飾鉛華而天然悽婉。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倦眼乍低緗帙亂,看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夜雨芭蕉,聲聲傳情;孤燈幽窗,形影相弔。此所謂「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襯,乃見深宛流美之致。」(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又以「欲眠還展舊時書」,「看看一半模糊」的細節描寫,展示了詞人的內心世界,最後以「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的反詰句作結,其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低徊要眇,悽婉境界全出。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己。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裡。清淚盡,紙灰起。」

錢仲聯《清詞三百首》:「悼亡詞,要用血和淚寫成,情感真摯,哀思纏綿,語言要自然樸素,不尚塗飾。飲水詞中悼亡之作較多,有人物活動,更突出的是主觀抒情,極哀怨之致。

嚴迪昌《清詞史》言:「此詞純是一段痴情裹纏、血淚交溢的超越時空的內心獨白語。」(本作者,趙慈文)

相關焦點

  • 納蘭性德的一首悼亡詞,用詞平淡,真情惹人垂淚,有故事的人才懂
    初讀納蘭詞,人人只道詞風清麗婉約,格高韻遠,情感真摯;作者納蘭性德極具才情,頗有後主李煜遺風。但是,人們只看到了詞句中似乎永遠蒙著一抹淡淡的哀愁,卻甚少有人去探究過,這位天縱奇才的詞人,為什麼會一直有著傷感與愁緒?
  • 納蘭性德最深情的悼亡詞,比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還要悲傷
    古典詩詞浩若煙海,悼亡詩詞在其中也佔有很大的分量。除了蘇軾的那首詞以外,納蘭性德的一首悼亡詞也同樣精彩。而且其中那種深情,那種痛苦,甚至還要超出了蘇軾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首詞的題目是《南鄉子·為亡婦題照》,作者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納蘭詞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評價,尤其是他那些對於生命,生活感觸的詩詞,在後世廣為流傳。在納蘭性德22歲的時候,妻子就已經去世了,對於他的人生打擊非常之大。
  • 妻子去世之後,23歲納蘭性德寫出這樣一首詞表達對她的忠誠
    清代文學史上,納蘭性德是一個不多見的大才。雖然壽命很短,但是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卻很高。雖然題材內容也比較狹窄,但其中的真情和這一類的題材卻寫到了極致。他的悼亡詞是古典詩詞史上悼亡題材中最經典的詞作品。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詩詞,就是納蘭性德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寫於納蘭性德23歲的時候。今天的我們23歲,或許還並不懂得什麼。但是23歲的納蘭性德已經經歷了妻子早亡。愛恨情仇、人生百態在他的詩詞當中,已經有了最真切的反映。晚妝欲罷,更把纖眉臨鏡畫。準待分明,和雨和煙兩不勝。
  • 蘭學茶座:納蘭性德編詞集的標準,為何他只選這些人的詞?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納蘭性德已過而立之年,他此時已任一等衛士,但他真正想的「立業」是編一部最稱心的詞選。春天裡,他給遠在廣東惠州的漢族文士梁佩蘭寫了一封邀請函,請這位漢族朋友相助完成這部詞選。這封信《與梁藥亭書》,日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的詞論。梁佩蘭,字芝五,號藥亭,清初著名詩人。
  • 納蘭性德一生最後一首悼亡詞,讀後不禁潸然淚下
    納蘭性德:「滿清第一才子」、「清初三大才子」之一,以詞見長,其詞婉約傷感,他的詞每一句都動人心魄,每一首都感人肺腑,浸染著華貴的悲哀,抒發著優美的感傷,王國維評價納蘭性德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 中元節|十大經典悼亡詩詞,震撼人心的絕美
    陸遊(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傑出愛國詩人。他是我國古代作品最多的詩人,僅在他的詩集《劍南詩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多首,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他的詩內容極為豐富,風格雄渾豪放。
  • 納蘭性德深情至極的一首詞,年少時讀不懂,讀懂已非少年人
    不思量,自難忘」,宋代文學家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這首悼亡詞,相信大家都從中感受到了綿綿不盡的深情和哀傷。作為我國詞苑的一朵悽豔奇葩,悼亡詞無疑要比其它類詞的感情更為深厚。可謂是情真意切,字字血淚。而說到悼亡詞,就不得不提有著清代第一詞人之譽的納蘭性德。他一生中創作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悼亡詞,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情感的濃厚上,都是古今少有。
  • 悼亡詞的文化意蘊——讀賀鑄《鷓鴣天·半死桐》,兼與蘇詞比較
    在男尊女卑、極端輕視婦女的封建社會制度下,以賀鑄為代表的詞人們卻與妻子真心相愛,生死不渝,這種珍惜夫妻感情的堅貞操守,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宋代一批文人士大夫重視婦女的思想意識,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義。 賀鑄是北宋衛州人,字方回,是唐朝大詩人賀知章之後,更是宋太祖賀皇后的族孫。
  • 納蘭性德悼念亡妻的一首詞《浣溪沙》,悼亡詞中的經典之作
    納蘭性德,是清朝內閣大學士納蘭明珠之子,可謂地位顯赫,出身高貴,可貴之處是他沒有一點紈絝子弟的氣質,由於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喜愛讀各種史書,深愛漢族文化。他寫的詞充滿了真情實感,且意境唯美。他的詞宛如如一位美麗少女,精心化了妝,卻又看不出化妝的痕跡,可謂渾然天成,毫無雕琢之氣。
  • 納蘭性德最美的一首詞,僅是開篇7字,驚豔世人,句句動人心弦
    而後世的粉絲則說,納蘭心事皆在詞中。只可惜,上天似乎總是對有才之人抱有偏見,自古才子要麼命運多舛,要麼多命不長矣,納蘭性德就是這第二類人。納蘭性德雖然出身名門,但交往不重門第,並且他對朋友極為真誠。他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朋友們的品格和才華,對待愛人他用情極深。
  • 兩首悼亡詞,兩位偉大詞人的思妻之作,每每讀來都不禁淚如雨下
    即便如此,在古代詩人中,詩人還是會琢磨思索,窮盡一切辭藻,將對妻子的愛寫進自己的詩詞中。尤其是遇到自己的愛妻早逝,詩人悲痛哀思之情無法排解時,便將心中的痛苦化作幾句詩詞,用以撫慰自己受傷的心靈!關於悼亡詞,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10首最悽美的悼亡詩詞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嶽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說起悼亡詩,最著名的就是元稹。這三首《遣悲懷》,是古今悼亡詩的巔峰之作,歷來被稱為最好的悼亡詩。這是元稹懷念妻子韋叢所寫的。
  • 今天中元節,讀六首經典悼亡詩詞,一起緬懷故人,寄託哀思
    悼亡詩古已有之, 早在《詩經》中就出現了悼亡詩。歷史上,潘安是美少年的代表,但是他對妻子的感情卻少有人知。他和妻子二十四歲結婚,恩愛有加二十六載。潘安五十歲時,妻子去世了,於是潘安寫了三首《悼亡詩》懷念她。睹物思人,看到家裡妻子曾經用過的東西,都讓潘安覺得妻子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
  • 納蘭性德一首詞寫暮秋之景,山水美景讓他的內心恢復平靜安寧
    提到納蘭性德的詩詞作品,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用情極深的悼亡詞,幾乎每一句每一個字都浸透了血淚。他的詩詞作品內容、情感都相對單一,但是卻做到了極致。詩詞內容大多表達離愁別緒,大多表達對妻子的悼念之情。但是這單一的內容和情感表達,卻讓他做到了極致。
  • 納蘭性德的邊關思鄉詞,卻寫盡了男兒慷慨報國之志,堪稱千古佳作
    不過這位偉大的詞人在很年輕的時候,他的妻子就去世了,在經歷了愛妻早逝之痛之後,納蘭性德鬱結於心,在31歲的時候就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納蘭性德雖然早逝,但他卻留下了300多首詞作,可謂眾體皆備,古體、近體、五言、七言均有一定數量。
  • 蘇軾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7位詩人名句,把新婚妻子誇「上了天」
    蘇軾的這一句曾經感動了很多人,但你知道這句詩是蘇軾寫給誰的嗎?這是蘇軾在愛妻王弗去世十年後寫下的一首悼亡詞,纏綿哀傷,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大家都說,蘇軾是最「乾淨」的一位詩人,蘇軾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大多是狂放不羈,豁達樂觀。其實蘇軾的一生飽經憂患,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
  • 納蘭性德:最是悲情的詞人
    在這裡要說明一下的是,曹雪芹和納蘭性德兩人無論出身還是家族興亡或者才華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處,我想這或許就是曹雪芹先生寫《紅樓夢》的原因之一吧!在中國滾滾歷史長河中,悲情的詩人和詞人有很多,比如李煜,比如柳永。然而在我看來他們只能成為傷悲,因傷成悲。李煜是因國破家亡之傷而悲,柳永是為懷才不遇之傷而悲。在我看來,能稱為悲情的只能是納蘭性德。
  • 怦然心動,納蘭性德這首詞每一個字都是懵懂時的愛情
    我們今天讀納蘭性德的詩詞,常常會被其中纏綿的情感所打動。這是納蘭性德詩詞最精彩的特質。他通常藉助於外界的景物,表達內心細膩的情感,無論是寫對妻子的悼亡,還是寫離愁別恨,還是寫少見的邊塞詩詞,其中都蘊藏著這樣的品格。
  • 納蘭容若夢見亡妻,醒來寫下這首經典悼亡詞,第一句就悲痛無比
    納蘭性德,字容若,清初三大詞人之一。我們現在都喜歡叫他納蘭容若,因為這個名字太美,僅僅是這個名字,便可以讓我們在腦海中浮現一個翩翩濁世佳公子的形象。納蘭容若的詞,以悼亡詞最為動人。盧氏之死,給納蘭容若帶來了巨大的悲痛,從而催發出了諸多哀慟動人的悼亡詞。沁園春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硬咽。語多不復能。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長調: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 「十年生死兩茫茫」,悼亡詞中的千古絕唱,字字肺腑,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兩茫茫」出自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詞人為了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上片寫實,表現出詞人對於亡妻深沉的思念。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妻子的孤墳遠在千裡,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悽涼悲傷。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髮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