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鄭州9月2日電(王克偉)夏末秋至,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餘集鎮的農戶們迎著第一縷曙光踏進了黃澄澄的黃蜀葵田裡,「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勤勞的餘集人趁著黃蜀葵早晨盛開的有限時間開始匆忙採摘。像這樣繁忙勞作的景象已經在餘集鎮持續了兩個多月,一朵朵金黃的黃蜀葵點綴著美麗的鄉村,迎來了豐收的季節。
商城縣餘集鎮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溼帶過渡地區,屬大陸性溼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素有「六山一水兩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說法。因為當地可利用土地資源較少,加上大部分土地土層薄、肥力低,成為制約當地發展農業及特色產業的難題。
為解決土地資源較為匱乏這一難題,2019年,當地政府找到了一條黃蜀葵種植的特色產業之路。商城縣餘集鎮文橋村的朱家良就是第一批試種黃蜀葵的農戶,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年試種就讓他嘗到了不小的甜頭,種植兩三分田收入700多元,遠遠超出了同期種植花生的收益,今年他又多種了近三畝黃蜀葵。
據介紹,黃蜀葵作為一種中藥材,其根、葉、花及種子藥用價值較高,其花更是腎病藥物「黃葵膠囊」的主要原料。黃蜀葵適應能力強,易管理,生長周期短,每年清明節前後種植,兩個多月後即可採花曬乾售出,花期從7月持續到9月,年畝產值達4000元以上。黃蜀葵全身都是寶,夏秋季節可採摘葉和花,秋季可挖根、收種子,也可實現一年種多年收,第二年開花產量更大。
隨著黃蜀葵種植技術的不斷推廣,越來越多的合作社盯上了這個緊俏的特色產業,商城縣忠越種養殖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該合作社與江蘇蘇中藥業合作,採取訂單式種植,解除了農戶沒有銷路的後顧之憂,實現了穩定增收。合作社還免費發放種子,畝產值達到4000元以上僅收取每畝100元的種子錢,降低了農戶成本,利潤可觀。
「通過對安徽省亳州、四川省綿陽等黃蜀葵種植地區的考察,我們去年成立了以黃蜀葵收購、加工為主的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除了幫助農戶打通銷路,還積極吸納當地村民前來就業,優先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商城縣忠越種養殖合作社負責人餘珍述說。
目前,商城縣忠越種養殖合作社與江蘇蘇中藥業已在餘集鎮文橋村、何衝村、迎水村等十多個村莊集中建成了5000餘畝中藥材種植基地,今年可實現全鎮24個村800人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黃蜀葵產業逐步發展成為帶動當地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夜幕臨近,商城縣餘集鎮文橋村的文化廣場坐滿了前來散步的街坊四鄰,正在拉家常的雷程鳳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把採摘好的黃蜀葵賣到了合作社,接著又在合作社幹起了黃蜀葵加工的工作。今年70歲高齡的雷程鳳是商城縣餘集鎮文橋村人,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這個歲數還能輕鬆種上將近一畝地的黃蜀葵,並在家門口合作社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雷程鳳老人樂得合不攏嘴:「看著村裡大伙兒都在種這個黃蜀葵,俺今年自己家也種了不到一畝地,一季下來能賣個四五千塊錢,足夠補貼家用,合作社還給俺弄了個做黃蜀葵加工的工作,又多了一份收入,現在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兒啦。」
「門口就業真好,兼顧莊稼老小,就近就業一人,實現全家脫貧」,如今,商城縣餘集鎮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黃蜀葵加工基地張貼的標語,全鎮將以發展壯大黃蜀葵特色產業為抓手,以特色產業帶動脫貧致富為目標,種好黃蜀葵,開出「致富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