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結束訪華之際,沙烏地阿拉伯23日宣布將漢語納入沙特王國所有教育階段的課程之中,以使該國教育更具多元性。沙特媒體認為,此舉旨在落實王儲的訪華成果,使沙中關係更加鞏固。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攝:張宇
據沙特「阿拉比亞」電視臺24日報導,沙特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說:「為加強沙特王國同中國的友誼與合作、深化各個層面的戰略夥伴關係,同意將中文納入沙特各學校及大學教育各個階段的相關課程。」沙特《阿拉伯人消息報》稱,該協議在王儲訪問中國期間達成,目的是「促進沙特王國的文化多樣性,為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開闢新的教育視野」。沙特方面認為,「學習漢語將成為兩國之間的橋梁,有助於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貿易和文化聯繫」。
沙特《歐卡茲報》稱,沙特各學校和大學都為設置漢語課開啟「綠燈」。很快,漢語和阿拉伯語這兩種古老的語言,將同時在沙特學校的課堂上出現。
目前,沙特各個學校設置的外語課程十分有限。在大學前的各個教育階段,沙特的外語課程除了英語,沒有其他語種。比起其他許多阿拉伯國家,沙特在這方面還比較保守——埃及高中除英語外,還有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德語等第二外語課程供學生選擇。近兩年沙特正在努力開設多種外語課程,以改善外語教育現狀。《阿拉伯人消息報》稱,開設中文課也有助於實現沙特「2030願景」有關教育領域的目標。
沙特通訊社稱,沙特計劃先培訓漢語教師並準備相關教材,將漢語作為高中第二外語課程,預計未來學習規模還將擴大。據報導,沙特王國教育部將準備派首批教師赴中國學習漢語,並掌握漢語教學方法。
針對即將開設漢語課程,沙特人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不同觀點。有人擔心,由於漢語難學,學生的壓力可能因此增大。但大部分人認為,在未來的世界,漢語將和英語一樣流行且重要,沙特人學漢語是出於時代的要求。
延伸閱讀:
在澳大利亞公立小學感受漢語熱
里奇蒙西小學是澳大利亞墨爾本東北部的一所公立小學。15日,這裡的孩子們迎來一堂特別的展示課——講講中國的農曆新年。
每周讓孩子們集會展示學習成果是學校的慣例,由於臨近元宵節,因此有了這個特別的主題。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教育處和維多利亞州教育部門的代表也來到學校,走進課堂,與孩子們共慶佳節。
記者在現場採訪時看到,面對全校師生和嘉賓們,三四年級的孩子們用流利的中文一個接一個地說起他們所知道的過年習俗。
「大家會吃很多傳統的食物。」弗雷說。
「比如,餃子、春卷、魚和年糕。」愛麗雅接著說。
「中國新年還有一個傳說。」馬可說。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怪物叫年。」黃美敬說。
……
孩子們準確的發音、流暢的表達著實讓人驚嘆。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中文名字,一些孩子還可以讀中文書、寫漢字,用中文順暢交流更不在話下。這一切,都得益於里奇蒙西小學多年的中文教學積澱。
墨爾本所在的維多利亞州共有兩所公立小學實行中英文雙語教學,里奇蒙西小學就是其中之一。1975年建校之初學校就開始了中文教學。
「我們學校最早是為滿足社區需求而建,當時這裡有不少中國和其他亞裔移民,因此我們引入了中文教學。」校長蒂普·甘迺迪向記者介紹說。
目前,學校的中文教學覆蓋包括學前班在內的所有年級,全校300多名學生中,選擇雙語教學的孩子佔到半數以上。學校的教學內容、教學大綱與維州其他公立小學沒什麼兩樣,而不同的是,選擇雙語教學的孩子每周有兩天半時間所接受的課程完全用中文教學。
學校的中國文化氛圍也很濃厚。教學樓的走廊裡貼著孩子們為慶祝農曆豬年畫的一幅幅憨態可掬的小豬;樓梯拐角處,一幅大大的彩繪中國龍上寫著「新年快樂」4個大字。當天的展示課上,孩子們還用手工製作的布龍現場來了一段舞龍表演。
「我們採取的是浸入式教學,在語言學習的同時,通過圖片、肢體語言、遊戲等方式加深孩子的理解和記憶,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中文。」老師王蕊告訴記者。每逢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學校也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讓孩子們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故事。
據校長介紹,目前學校的雙語教學發展得很好,有的家住其他社區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接受雙語教育,甚至不惜跨區來這裡上學。「雙語教學讓孩子們更專注,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技能,也讓他們掌握一門新的語言,了解新的文化,有助於培養更國際化的視角。」
目前,中文是澳大利亞使用人數第二多的語言。在中文教學歷史最為悠久的維州,漢語已經成為高中畢業考試的主要外語考試科目。2017年,維州開設漢語課程的公立中小學達272所,學漢語的學生總數增長到近7.8萬,漢語成為維州公立學校的第二大外語語種。
「人們學習中文,渴望更多了解中國文化的熱情不斷高漲。」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教育參贊王盈對記者說。
來源:綜合環球網、新華網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