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阿里山鄒族南陽探親之旅啟動
省臺辦副主任王慶春致辭 10月16日,阿里山鄒族南陽探親之旅活動在河南省鄧州市拉開帷幕,有著「臺灣村」之稱的鄧州市張村鎮上營村迎來了海峽對岸的同宗親人 開幕式現場,身著鮮豔民族服裝的臺灣阿里山鄒人部落鄉親一行15人在臺灣少數民族民意代表簡東明的帶領下來到「臺灣村」,探訪300多年前遷居到此的宗親後裔。「臺灣村」村民們穿著節日盛裝列隊歡迎來自海峽對岸的親人。大家相見熱情擁抱,共話同宗之情,祭拜共同的祖先依那思羅夫婦。
-
十、臺灣阿里山鄒族南陽探親之旅
阿里山鄒族南陽探親之旅(圖片來源:河南省臺辦) 2010年10月16日,旨在加強阿里山鄒族與南陽「臺灣村」交流與往來、增進同族鄉親之情的阿里山鄒族南陽探親之旅活動在河南省鄧州市拉開帷幕。 身著鮮豔民族服裝的臺灣阿里山鄒人部落鄉親一行15人在臺灣少數民族民意代表簡東明的帶領下來到南陽鄧州「臺灣村」,探訪300多年前遷居到此的宗親後裔。「臺灣村」村民們穿著節日盛裝,歡迎來自寶島臺灣的親人。
-
南陽:「中原文化寶島行」探親聯誼活動在臺灣阿里山舉行
12月18日,「中原文化寶島行」探親聯誼活動在臺灣阿里山鄉達邦村特富野社區隆重舉行。 當天上午,美麗的阿里山雲蒸霞蔚,頗為壯觀。白雲深處的特富野社區,迎來了河南探親之旅。目前,河南國民生產總值在全國排第五位,糧食產量居全國第一位,這些成績的取得,也凝聚著河南高山族鄉親們的心血和汗水,我們深深地感謝阿里山鄒族為我們送來了這麼優秀的兒女。 徐光春說,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中華民族要振興發展,實現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的共同奮鬥。
-
臺灣阿里山鄒族探親團蒞鄧探親
「我的家在鄧州,你的家在阿里山,從前我們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10月16日,適逢重陽佳節,在鄧州市張村鎮上營村,鑼鼓喧天,歌聲陣陣,身著鮮豔民族服裝的臺灣阿里山鄒族部落的探親團一行 王慶春在致辭中說,由國務院臺辦和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10河南臺灣月」已於9月28日在鄭東新區開幕,這次由臺灣原住民民意代表簡東明帶隊南陽探親之旅,是「2010河南臺灣月」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去年中原文化寶島行開展探親聯誼活動的回訪,為豫臺兩地提供了交流交往的平臺,架構起一座聯誼的橋梁,也為「2010河南臺灣月」活動增添了亮點。
-
河南鄭成功部屬後裔分隔300年後將回阿里山探親
資料圖片:2005年8月23日,身著民族服裝的臺灣少數民族汪念月與陳宗仁等在鄭州與南陽鄧州臺灣村陳姓族長陳相富相見。中新社發賈建偉 攝 中新網11月30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三百多年前投效「反清復明」旗幟的臺灣鄒族勇士輾轉落腳鄭州,經歷多年波折後,勇士的後裔們已在河南鄧州市紮根。
-
安徽與臺灣阿里山少數民族部落唱響「我們都是一家人」
黃梅戲、京劇、鄒人傳統歌舞……10日下午,臺灣嘉義縣番路鄉逐鹿社區活動中心,兩岸演員的精彩表演贏得觀眾陣陣喝彩和熱烈掌聲。 正在臺灣訪問的安徽經貿文化團當天在逐鹿社區與臺灣少數民族鄒人部落舉行「我們都是一家人」聯歡會。
-
臺灣少數民族鄒人在豫後裔阿里山認親祭祖
臺灣少數民族鄒人在豫後裔阿里山認親祭祖 12月18日電(記者劉剛 應堅)臺灣嘉義縣少數民族鄒人聚居的部落——阿里山鄉達邦村特富野社區,18日迎來千裡之外的族人後裔。而對於河南省鄧州市小營村的鄒人後裔來說,這條認親祭祖之路卻走了300多年之久。 傍山的公路上,鄒人村民搭起了長棚和舞臺,身著民族盛裝的人們用最隆重的儀式歡迎遠道而來的親人和朋友。正在臺灣參加「中原文化寶島行」活動的中共中央委員、原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應邀出席了儀式。 鄒人是臺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玉山西南方,以阿里山區為主要分布地,目前總人數只有6000多人。
-
從南陽到阿里山
南陽鄧州市張村鎮有個「臺灣村」,村裡200多名村民是300年前遷移至此的臺灣高山族人的後裔,他們日思夜想能與臺灣的族人重逢。 今年4月30日,一個叫吳天璽的女子和同伴從鄭州出發,自費赴臺,要為鄧州的高山族人到臺灣尋親。
-
臺灣阿里山牽手雲南阿佤山唱響「兩岸民族情」
臺灣阿里山牽手雲南阿佤山唱響「兩岸民族情」 2012年05月02日 08:0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兩岸情緣,攔不住的民族風採《阿里山戀曲》!
2018,臺灣高山族民族文化瑰寶《阿里山戀曲》大型文化藝術演出活動於2018年4月25日於上海演出。此次大型歌舞匯演團隊來自「臺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團」是我國少數民族在全世界富有盛譽的原住民表演團團體。無論在國際之間的重要音樂活動,還是參加國際之間的大型活動,慶祝藝術、世界級奧運會、他們都能夠隨意出現在各個場合,利用認真,負責的態度,為整個會場呈現最美、最精彩的舞臺演出,這位各國人民帶來了極大的滿足和歡愉。
-
河南南陽向臺灣阿里山受災少數民族同胞捐款
河南南陽向臺灣阿里山受災少數民族同胞捐款 2010年09月20日 16:2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河南鄒族子孫赴臺探親 族人熱情相迎離散血脈
中新網12月4日電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三日清晨,阿里山達邦特富野活動中心前,鄒族族人忙碌布置舞臺,預備道地食物,年輕人排練著歌舞,鄉長陳明利與阿里山鄒族頭目汪念月早早抵達。隨著年逾八旬的長老陳宗仁穿帶鑲縫鷹羽、熊棕、貝殼獸皮,以最完整鄒族傳統服裝現身,村裡的老人家也慢慢聚集,他們要迎接三百多年前分散出去的一支鄒族血脈回鄉。
-
蔣巨峰走進阿里山 邀臺灣同胞入川賞名山大川(圖)
蔣巨峰省長在阿里山「鄒族文化園」受到少數民族部落首領熱情歡迎。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5月26日嘉義消息 5月25日,2011「臺灣·四川活動周」——「四川好玩,清涼度夏」旅遊推廣交流活動在臺灣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舉行,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蔣巨峰率四川參訪團出席。
-
臺灣遊記之阿里山
到達奮起湖後,再上山需要搭汽車,山路較容易暈車,到達阿里山站後又有小火車可以通到神木站和沼平站,這兩站之間就是阿里山最集中、較典型的景點了。圖為沼平車站。霧氣中的神木車站。阿里山車站通往神木車站的路上。這天下午,我們從神木車站溜達到沼平車站,再步行回到阿里山車站。轉了一圈,你才明白,為什麼阿里山在臺灣既非最峭拔險峻或者最高,也非最風光旖旎或者最妖嬈,卻能佔據臺灣象徵的頭幾把交椅之一。
-
難忘阿里山、日月潭[圖]
圖為日月潭遠景 到臺灣旅遊,阿里山、日月潭是必到之地。 阿里山,其實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組山脈,海拔2000米左右,位於臺灣嘉義縣的阿里山鄉。阿里山最出名的景觀是日出、晚霞、雲海、森林和鐵路。一般來說,大陸遊客的阿里山旅程是這樣安排的:抵達的當天參觀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第二天一早坐森林小火車上山頂看日出。森林遊樂區裡最著名的是巨木群棧道。沿著棧道,可以看到各種參天大樹,有臺灣扁柏,臺灣雲杉,刺柏和紅檜。有一棵叫做千歲檜,高40米,有2000年的樹齡;另外一棵叫做光武檜,也已2300多年高齡。日本佔領臺灣期間,瘋狂掠奪阿里山珍貴的森林資源,到抗戰勝利,阿里山的檜木林幾乎被砍伐殆盡。
-
河南南陽張村鎮與臺灣阿里山鄉展開交流合作
河南南陽張村鎮與臺灣阿里山鄉展開交流合作 2011年06月24日 15:3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6月24日南陽消息 6月19日,河南「中原經濟區合作之旅——走進臺灣」之「鄉情聯誼」活動之「鄧州市張村鎮與嘉義縣阿里山鄉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協議籤訂儀式」在風景秀麗的阿里山鄉舉行。
-
臺商為河南鄧州村民尋親側記:從南陽到阿里山
歷經26天的艱辛,吳天璽一行的努力結出了沉甸甸的果實――5月25日傍晚,吳天璽等人在臺灣找到了南陽「臺灣村」高山族後裔的族人。兩岸高山族人均表示――將跨過海峽相會。 南陽「臺灣村」村民臺灣「尋到」同族人 5月25日一大早,南陽鄧州市張村鎮的陳堂三就起來了。太陽升起的時候,他已經圍著「臺灣村」轉了一圈。
-
臺灣「阿里山神」出自平和(圖)
鄉土解密 清康熙年間,平和縣大溪鎮壺嗣村吳鳳就任臺灣阿里山通事 今年初以來,臺灣「阿里山神」吳鳳的故裡——漳州平和縣大溪鎮壺嗣村,受到了遊客尤其是回祖國大陸探親的臺胞的青睞。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先後已有臺胞1000多人次到此一遊。 上任面臨殺人祭神惡習 吳鳳(1699-1769年),字元輝,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正月十八日,誕生於漳州平和縣壺嗣村,五歲隨父到臺灣。
-
圖:臺灣阿里山,櫻花開了!
圖:臺灣阿里山,櫻花開了! 2008年02月04日 15:40:00 來源: 中國臺灣網2月4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島內景氣差,造成各風景區遊客驟減,但也有不少新舊景點靠創意、創新,殺出重圍。
-
觸摸臺灣風雲變幻的《阿里山的姑娘》
1949年兩岸分治之後,《阿里山的姑娘》是少數流傳於大陸與臺灣相關的歌曲,兩岸的音樂課本皆曾收錄過此曲 《阿里山的姑娘》雖然不是原滋原味的民謠,但自傳唱以來, 總被誤認為是臺灣高山族的傳統民歌,無論報刊刊載、廣播電視播放、音樂會演出,以及網絡資料,多稱它是臺灣民歌、臺灣高山族民歌、臺灣民謠等。